【文化古迹】读旧古林黄氏族谱 看新农村文明建设

    中华黄氏网 2011年12月24日 黄遇安


    族谱不仅仅是记载宗族延续的流水簿,它还是一册宗族祠堂管理氏族成员,维护保障氏族村落秩序建设井井有条的民约法典。翻开乾隆年间《休宁古林黄氏重修族谱》(以下简称《黄氏族谱》),解读两百多年前祖先的族制宗规,联想如火如荼的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无不有启发借鉴的现实意义。

    赌者,祸也。自古以来,赌博被认为是万恶之源、迷失心性的恶魔,是破坏家庭社会安宁的孽根。《黄氏族谱》卷首下《祠规·戒赌博》有云:“天下之足以坏人心术而裂人防检者,莫甚于赌博。一入其中,即贤智且不免,况下愚乎?能使士荒其学,农妨其耕,一切百工技艺莫不因之而自隳厥业。甚至亡身丧家,为祻最烈,盖嗜利之心动于中,而角胜之习侈于外,虽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避矣。为父兄者宜防微杜渐以绝其源,为子孙者宜清心寡欲以端其本,庶不至堕入迷途,贻羞里闬。”休宁古林黄氏对赌博之习深恶痛绝,揭其要害,并示预警之法。于今乡村反赌禁赌,兴利除弊,提倡高雅文明休闲娱乐活动,要想行之有效,还望为官长者、父兄者以身作则,域民、子孙方能端其本。若其简正明辨之理,古人不惑,独今人乃迷糊,恐为贻笑不浅矣。

    近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较之前滥砍滥伐、生态失衡,山亦清,鸟亦鸣,取得阶段性效果。旧古林人对保护居住生态环境向来十分重视,《黄氏族谱》卷首下《祠规·严禁蓄》明示道:“岑山水口堤河干荫木,禁蓄有年,蔚蔚菁菁,实增吾乡景色矣。但恐日久法弛,今议祠中专雇一人看守,著令写立包揽一纸,存于祠匣。如遇盗砍等事,庶有责成。”有了祠规作保障,水口堤即蔚然成林,所以古林也称“蔚林”,被美誉为:“桥木世家”,且旧古林四面环水,水口林似帆,如船之扬帆起航,又道是:“桥坊宗祠梅花道,黄榜状元大门前”,若放至当朝今日,庶不负“西递”、“宏村”,乡村旅游福地也。何愁村不富民不殷,叹生财无道、致富无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还要后人慧眼识珠,若伐砍无道,安能纳凉仰沫荫庇乎?

    中国素是礼仪之邦,崇尚睦邻友好,扶危济困,构建和谐社会。旧古林黄人对族亲族邻相处有其独到见解,《黄氏族谱》卷首下《祠规·姻里当厚》记云:“姻者族之亲,里者族之邻,情义相关,出门相见,比之行道迥别,凡事皆当从厚道,通有无,恤患难,一以诚心和气为主。即人负我,我终不可负人,慎勿凌弱暴寡,倚富欺贫,侵人田地风水,占人基业界址,违禁放债。此皆凶恶薄习,须知天道好还,无往不复。”姻里能亲情礼意、互通有无、患难与共,我们新农村建设若能尊之校仿,“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之世外桃园、太平盛世,离不远矣。
 
    难者,孤也。清嘉庆癸亥(1803年)新安胡世煌重订《阴骘文图注》“悯人之孤”云:“孤,不独幼而无父之谓,凡孑然独立,无所依傍者皆是。” 古林黄氏对待孤弱者的做法,《黄氏族谱》卷首下《祠规·恤孤寡》详云:“鳏寡孤独乃天下之穷民,圣王发政施仁,在所必先。矧痛痒相关,尤有不容恝置者乎。善睦族者,当思穷于天弗穷于人,穷于外弗穷于内,置义田以蜩恤之,时馈问以安辑之,俾得各保其生,毋致向隅莫告,亦仁人君子推广孝思之一端也。”过去社会,没有如今日的慈善福利院,但穷者亦能得其所保其生,是因为族里有义田以恤之。这让我想起古代时一脉相承同出吴越邻省嵊县胡兰成先生著《今生今世》对族之茔田(义田)有一段温情暖意的描述:“还有是去领清明猪肉与豆腐,上代太公作下来的,怕子孙有穷的上不起坟,专设一笔茔田各房轮值,到我一辈还每口领得一斤豆腐,半斤猪肉,不过男孩要上十六岁,女儿则生出就有得领,因为女儿是客,而且虽然出嫁了,若清明恰值归宁在娘家,也仍可以领。若有做官的,他可以多领半斤,也是太公见子孙上达欢喜之意。” 另忆有文章云:“乡间有丧不时举,女孤不嫁者,念无以助,闻会稽有义田,惠浃穷乏,其称甚美。”中国民间有这般平章百姓人情物美,真可谓日圆风正岁月静好,是“明主治吏不治民”福慧太平归天下之理。今道有,“悯者,恻然心伤,为之念其饥寒,扶其颠危,察其痛苦,体其欲恶,种种栽培。”方不愧为祖宗之慈子贤孙,仁人之用心也。

    “香九龄能温席”,华夏黄氏以孝悌为先誉满九州。《黄氏族谱》卷首下《祠规·敦孝悌》有云:“事亲从兄,良心真切,尧舜之道不外是焉。圣谕十六条首著敦孝悌以重人伦,良有以也。近世舍近图远,忽易趋难,致根本有亏,枝叶旋萎,岂知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离孝悌而谈仁义,譬诸无源之水,见其立涸耳。”看来,古林黄氏推崇孝道,细致入微。一户一治,孝悌者家平,家平则族安,族安则国泰。按语道“尧舜之道不外是焉”,以小集大成者,仍安邦治国之道也。此与今日提倡和谐社会不谋而合,引而用之,推而广之,何不快哉?

    若看官仍迷瞀,曰:“宗祠有何用?宗谱有何功?”《黄氏族谱》卷首下《宗祠图引》即云:“管摄天下之人心莫善于立祠堂。盖祠堂立,则报本反始上以敦一本,即下以亲九族,而宗法亦隐寓于其中。” 明崇祯十六年黄文明修《古林黄氏重修族谱》卷二《祠规》结尾也记载:“右祠规一十六款,非解臆说,皆推圣谕之遗意也。正身范俗之条目备于此,事君事长之仪则准于此,极之至德要道,为圣为贤之精神亦无不具会于此。故反复示之,以为祠规。使知此谱之修,有不止于别源流、分戚疏、序世次而已也。父以教子,兄以诏弟,见善则迁,见过则改,我祖不没之灵,有作福而无作灾,名教中不亦有余乐哉。”是否真如上述般神通广大?尚不敢苟同。《黄氏族谱》卷首下《祠规·祠墓当展》曰:“贤子慈孙,入祖祠则知祖宗神灵之所依,过祖墓则识祖宗体魄之所藏,则祠祭墓祭如见宗祖一般。”我不知其与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是否相抵,今夕《新闻联播》报道国务院人大提议通过法定“清明假”,言谈举止似又与其相吻。但可以肯定,无任从人的日常行为规范还是思想精神领域,祠规莫不包容其中,是面面俱到,亦是百无一疏。甚至国家法治内容亦融会于祠规条例,由宗族祠堂这一不入流的民间民治机构顺利完成国家繁重的法治管理工作。如《黄氏族谱》卷首下《祠规·赋役当供》曰:“践其土食其毛,故布缕粟米力役之征,万古不易之通谊也。本分职业之人,必要将分内差粮办纳明白,何等守法自在。若或拖欠钱粮,躲避差徭,便是顽梗不良之徒。且朝廷法度岂容官府姑纵,毕竟追呼杖责,问罪受辱,仍要照数完纳,何益哉。”这是劝导村民要尽义务接章纳税,做一位合法的好公民。“噫!祠规、祠堂,政府之喉舌,治理之帮手,功不可没也。”

    结尾,《黄氏族谱》卷首下《祠规·圣谕当遵》总结一条:“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噫!作人的道理尽之矣。这六句话,虽深山穷谷愚蒙之人都晓得其实,诵诗读书贤智之士不曾体会躬行。我祖诗礼传家,后人日习而不察,故首列家规,宜时将圣谕多方指示,俾习俗返朴还淳,忠孝贞廉皆从此出。”则道出了休宁古林黄家兴旺发达绵延千余年的真谛。

    今朝开天辟地,免收农民公粮农业税为农村贫困户雪中送炭——普天同庆,其“德治”定国安邦之真知灼见远大高明。但新农村文明建设千头万绪,村两委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方法得当,则事倍功半、游刃有余。否则干群不睦,即如履薄冰,甚至兴师动众,浪费其财力,于己不利,于民不利,更于国不利。

    “知荣辱,树新风”,“八荣八耻”为新农村工作吹送徐徐春风,化来绵绵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又暖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一派欣欣向荣,向荣欣欣。更有古林黄氏所著族谱祠规惩恶扬善,崇扬文明推崇仁义道德,与“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同出一辙,相映成趣,又不禁让人暗自称绝、拍手叫好。

    古林是“徽州五千村”一分子。徽学形成发展,新安程朱理学创建传播,无不融会贯通于散落山地村隅之族谱祠规中,熔炼成一块块坚固的基石,铸造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堪称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
 
    徽州建置八百余年后,峰回路转,今又弘扬重现徽学徽文化的风采,岂不寓意深长、耐人寻味吗?

    “徽韵流长泽千古,新风送暖进万家”。

    休宁,是中国第一状元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路上一定会绽放出一朵朵艳丽、芬芳、璀璨之花!


分享按钮>>【家谱源流】《参山二房黄氏族谱》华侨史料剖析
>>司健在山东薛城颁谱祭祖仪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