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云从(1596~1673),字尺木,号默思、无闷道人、于湖渔人等。祖籍当涂,芜湖人。他幼而好学,精六书、六律,善诗文,笃志绘画、寒暑不废,其人物画继承李公麟白描法又有发展,线条流畅,造型生动,与“海阳四家”之一孙逸齐名,并称为“江左二家”。兼工花鸟,尤擅山水,曾广学唐宋元明各家而自成面貌,行笔方折枯瘦,笔意清疏韵秀,结构繁复而不乏疏秀之致,气格高森苍润,饶有逸致。
萧云从忠于明室,于崇祯十一年(1638)与弟云倩加入复社,次年为副贡生。明亡不仕,自号为钟山老人,寓仰望钟山陵阙(明陵)之意,常遨游名山大川,或闭门读书赋诗,常借作画明志,抒发亡国之痛与隐逸之情。
他的早期作品有《秋山行旅图卷》,又画《太平山水图》四十三幅,绘太平州地区风景,用诸家笔法,表现家乡山川之美,于1648年木刻刊印传世。另有《闭门拒额图》、《秋山访友图》、《江山览胜图卷》、《归寓一元图卷》、《谷幽深卷》、《崔萧诗意卷》、《离骚》等。乾隆曾有《题萧云从秋山红树卷》诗赞叹其作品:“峰势欲开树为遮,崔嵬画态间槎枒。本来枫槲经霜染,错认夕阳一片霞。
据清乾隆十五年《当涂县志》所收萧云从《太白楼画壁记》称,康熙元年(1662)重修太白楼,太平知府胡季瀛邀得萧云从为太白楼作壁画四幅。当时萧云从以既衰且病之躯,挥毫七日,终于绘成蛾眉烟云、华岳苍松、匡庐瀑布、泰岱旭日等四幅巨画于太白楼东、西两壁,并以汉隶撰书《太白楼画壁记》一文,刻碑嵌于壁间。从康熙二年到嘉庆二十三年的一百五十余年间,采石太白楼又先后两次重修。萧云从壁画至道光年间“犹未剥蚀”。但是,到了咸丰四年秋,清军前提督邓绍良率军攻当涂、采石太平军,竟纵火焚毁采石镇民房、楼阁、庙宇,全镇化为废墟,采石太白楼连同萧云从的壁画皆未能幸免。
萧云从晚年结识了芜湖铁匠汤鹏(汤天池),指导汤以铁作画,帮助创造铁画艺术,并长期与之合作。这幅《青山高隐》图,系水墨山水,作于1667年。此时萧氏已入古稀,山水用笔清疏韶秀,颇具功力,一如其“出笔利落”的特色,是研究“姑孰画派”的良好范本。
萧云从的传世作品还有:《西台恸哭图》轴(写宋末谢皋羽登七里泷西台恸哭文天祥)、《仙台楼阁》轴等,现藏安徽省博物馆;《秋山行旅图》卷,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梅花图册》,藏故宫博物院;《云台疏树图》卷,藏上海博物馆;《设色山水图》长卷,辑入《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他的著作有《梅花堂遗稿》、《易存》、《韵通》、《杜律细》等,均未印制发行。此外,黄铖编有《萧、汤二老遗诗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