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巨野----------姚氏宗亲

    中华姚氏网 2009年4月25日 姚旭元


        巨野姚氏家族,出自唐朝宰相姚崇之后,金元时始祖讳清自陕州移民垦荒,迁居此地。生二子,长从义,次从善。从善迁居河北任丘,故今巨野姚氏皆从义之后也。此后繁衍生息,代代相传,逐步发展壮大,清代时最为鼎盛,被称为“巨野第一名门望族”。
姚姓相传是舜的后裔,舜居于虞,史称虞舜。因舜生在姚墟,后人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南宋郑樵的《通志·氏族略》记载:“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于姚墟,故因生地以为姓。”姚姓自诞生至春秋期间,主要在河南发展,到晋代以前已经发展到广西、山西、四川等地。公元384年,姚苌建立后秦政权,使姚姓队伍更加壮大。晋灭后秦以后,据《晋书》载,刘裕将姚氏“余宗迁于江南”,使姚姓繁衍的地域更加广泛,至唐朝以前,就已经成为浙江、吴兴以及甘肃、陇州一带的望族。后来吴兴的一支姚姓迁入陕郡。唐朝时姚姓进入福建,宋时进入广东,后来更是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其中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因云南姚安、大姚等县的姚姓而专设姚州。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为当时《姚氏族谱》写序。姚氏在历史上即为海内望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专以古代人名为题的对联中即可窥见一斑。其中一幅对联云:“父子成双史,兄弟号二姚”,上联指隋朝散骑常侍姚察,受命修撰《陈》、《梁》二史,未竟去世,其子继承父志,修完二史;下联指宋代都指挥史姚麟,字君瑞,节度建雄定武军,用兵沉毅多奇策,治军严明,兄弟二人都立了大功,人称“二姚”。另外一幅对联“爵封梁国,文重桐城”,指的则是姚崇和姚鼐。姚崇在唐朝武则天、玄宗时任宰相,为政清廉,深得众望,被封为梁国(开元初年)。姚鼐,字姬传,桐城人,乾隆年进士,参与了《四库全书》的修撰,主持江宁、扬州等地书院达四十年。工古文,与方苞等为“桐城派”代表人物。
刊于清乾隆十九年的《姚氏家乘》(四卷本),仿《汉书》体制,述论完备,为进士姚学甲所编。除姚氏本族名人所著文章外,并载有当世名家礼部尚书葛守礼、监察御史吕鹏云、兵科给事中葛应斗、巨野县令章宏等人为姚氏宗族所撰的碑文、诗辞歌赋等,内容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俗风情等,现仅存孤本,弥足珍贵。清代史学家、朝议大夫光禄寺卿王鸣盛,著名学者、大学士钱大昕曾为姚氏宗族撰文。钱大昕《姚氏宗祠记》云:“巨野姚氏本出唐宰相崇之后,元世始有陕来迁,已而宗族益繁,籍缨之甲于齐鲁,遂为巨野望族……”王鸣盛《姚氏族谱序》:“……姚氏科名爵位相继不绝,丁口以数千计,族姓之繁为郡邑冠焉……”据清道光本《巨野县志》记载,明崇祯末年(1644前后)“荒役相继,死绝逃亡,仅存残丁4400人”。清朝建立以后,社会稳定,人口增长加快,二百年后,至清道光二十年(1840)已经达到22万人。据此推算,乾隆十九年(1755)时全县人口至多为十万人左右,而姚氏一姓已达数千人,姚门之望为“郡邑之冠”,并非过誉。
姚氏家族重耕读,倡忠孝,自四世祖恭以贡生任获嘉知县起,明清以降登科举者不可胜数;文列翰林、武至将军者亦不乏其人,官至七品以上者更是达百数十人之多。其中较为著名者有明朝大夫、口北监军道姚会极、沁州刺史姚梅园、民族英雄将军姚之英、万历朝太医院判姚默;清朝武昌守备将军姚锡年、徐州守备将军姚鸿烈、河南巡抚、贵西监军道姚学瑛、嘉定知县姚学甲、江西知府姚体备、翰林院大学士、浙江道监察御史姚舒密、御林军十营总领姚良才等;另有民间“神医”姚宏、著名文士姚安、姚黄等皆名重一时。到现代,则有刘少奇秘书、曾任人民日报社副主编的姚立文、全国著名水利史专家姚汉源等,可谓贤人辈出,人才济济。

----摘自《姚氏家乘·第五卷》
2009.4. 25.姚旭元


分享按钮>>2009年公祭大禹陵典礼今举行雨中祭禹尚属首次
>>巨野姚氏宗亲联谊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