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诗伯宗祠的变迁

    中华戴氏网 2012年12月14日 中华戴氏论坛


戴叔伦,江苏金坛人,唐朝著名诗人,他不仅以诗歌见称于世,且为官清正廉洁、政绩卓著,被后世誉为“诗伯”。

他少时拜常州的第一位状元萧颖士为师,聪明好学,“诸子百家过目不忘”,曾以“文学政事见称萧门”,一时“为门人冠”。成年从政后,历官十一任,从东阳县令、抚州刺史到广西容管经略使、御史中丞。一生“政必肃、谋必忠,戳力上国、流惠下民”。获朝廷“玺书褒异、封谯县男,加舍紫”。曾得到唐德宗亲自赋诗宠赐。欧阳修在《新唐书本传》中称它“威名流闻,其治清明仁怒,多方略,故所治称最”。《唐才子传》中称他“诗兴悠远,每作惊人”,“政议龚黄,民乐所治,所至称最”。他在58岁时,因病在广西任上告老返乡途中,不幸客死他乡。奉诏归葬金坛玉京原之旧封。当朝右补阙、翰林学士梁肃为它撰写了“神道碑”,叔伦公的生前好友,礼部尚书,太常博士权德舆为他撰写了“墓志铭”。对他的一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朝廷对他重礼厚葬,还为他敇建了专祠。

几百年之后,明朝洪武年间,当时的金坛县令张翰冲奉旨开挖丹金溧漕河,戴叔伦墓及专祠正好在规划的河道之中。朝廷便拨款将他的墓迁到县城文明门外城墙旁,并重建了诗伯专祠。县令张翰冲还亲自为他题写了“诗伯夜台”墓碑。

直到清朝太平天国攻打金坛诚,诗伯专祠燬于兵燹。至光绪22年(1896年),戴氏族人又在县城中心的沿河东路复建了“诗伯专祠”,又名“金沙戴氏大宗祠”,叔伦公后裔分布在金坛、句容、溧阳、武进等地的分支都建有“戴氏宗祠”。都以金坛宗祠为总祠。但叔伦公墓仍在旧址。直到解放以后,宗祠被政府征作他用,墓区因城市扩建被毁。“诗伯夜台”的墓碑也被砌到小南门轮船码头下面。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拨乱返正、幸逢盛世、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国泰民安,催生了一股家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热潮,各地寻根问祖、续修家谱、复建宗祠等民间活动如雨后春笋,欣欣向荣,成为我国民间文化的一大特色。

2006年,金坛戴氏族人就经政府批准,成立了“戴叔伦研究会”。2007年又以筹建戴叔伦纪念馆的名义以复建诗伯宗祠,向市政府提出申请得到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很快给予批复,同意由市政府无偿提供土地,由戴氏家族筹资兴建。在戴叔伦研究会会长、著名民营企业家、加拿大华侨戴炳元的慷慨资助和戴氏族人的共同努力下,戴叔伦纪念馆于2007年年底顺利竣工落成。

戴叔伦纪念馆位于金坛城南风景区,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为江南庭院式仿古建筑,有两个院落三进厅堂一个墓区,门厅上馆名匾额由我国著名画家戴郭邦书写。前厅花园后是正厅“明经堂”,厅中有戴叔伦文官铜塑像。背景屏风上刻有唐德宗皇帝颁赐的御制诗《中和节诗》,厅两侧分别为毛泽东书写戴叔伦的《转应词》草书手迹和唐代草圣怀素致戴叔伦的《自叙帖·戴公帖》狂草手迹。屏风背面为“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撰写的《戴叔伦传》;后厅为“望戴轩”,厅中塑有戴叔伦镏金坐像一尊,配有戴叔伦诗作10首,以诗配画,情景交融。以“望戴轩”到亨堂“诗伯祠”经一条备弄,备弄墙上刻有戴叔伦与挚友茶圣陆羽诗书唱和的诗和石刻线画,形象生动。亨堂“诗伯祠”内,厅中立有戴叔伦的武官铜立像,威仪凛然。屏风上方挂着世界戴氏宗亲总会赠送的“祖德流芳”镏金字匾。像左右放置戴叔伦作的“上德宗皇帝表”和“上宰相书”。左右墙上布置着戴叔伦年谱和其生平事迹的连环画。两边展柜内陈列着戴叔伦的历史资料及后人的研究文献。

出“诗伯祠”进入墓区“栖贤园”。园内耸立着明代金坛县令张翰冲题刻的“诗伯夜台”古墓碑,一对威严的石狮分立两旁。院墙上雕刻着唐朝右补阙翰林院学士梁肃为戴叔伦撰写的“神道碑”和唐礼部尚书太常博士权德舆撰写的“墓志铭”,还有历代名士纪念他的诗句和铭文,整个园区松柏常青,庄严肃穆。

金坛戴叔伦研究会秘书长 戴裕生
 


分享按钮>>王子猷雪夜访戴
>>【何氏网新闻】当代芭蕾《野草》在京上演 台湾女钢琴家何佩勋任钢琴独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