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氏六大起源及得姓始祖

    中华庞氏网 2011年7月14日 庞氏


庞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高阳氏,出自黄帝之孙颛顼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百家姓注》记载,颛顼有八子,号称“八凯”,分别形成了八个以高阳氏为中心的氏族部落,其中之一名叫庞降。
在庞降的后世子孙中,有以祖上的名字为姓氏者,称庞氏至今。庞降被庞氏族人尊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毕公高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千家姓查源》等的记载,周文王之子毕公高之后。
毕公高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文王在吞并了商朝毕方之后,便封毕公高于毕国故地。
毕公高是周朝初期著名政治家。商朝末年,他随周武王兴师伐纣立下赫赫战功。西周建立后,毕公高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
毕公高主要负责处理被商纣王关押的犯人。他采取宽大为怀,平反了不少冤狱,表彰了因直谏受害的功臣,因而名声鹊起,为“周初四圣”之一。周武王驾崩后,毕公高为顾命大臣之一,他与周公、召公一起辅政,使周王朝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形成了“成康之治”的盛世。
毕公高赐封其支庶之子于庞乡(今河南南阳),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称庞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庞氏正宗。
庞氏族人大多尊奉毕公高为得姓始祖。

第三个渊源:源于襄阳庞氏。
相传,古时襄阳有一大户,其家富盛,好为高屋,乡党荣之,曰庞高屋,后遂以庞为姓氏,子孙世代因袭之。

第四个渊源:源于西羌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汉书·王莽传》记载,西汉时期,西羌族人中有庞恬。当为汉化改姓为氏。当时庞恬率族人活动在以青海湖为中心的地区。
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安汉公王莽派中郎将平宪等携带大批财物,到西海地区诱骗羌人献地称臣,羌族人纷纷西走,王莽便在此地筑城设置西海郡,和早已设立的东海、北海、南海并称。当时,西海郡辖修远、监羌、兴武、军虏、顺砾五县,还在青海湖周围广设驿站和烽火台。
王莽居摄元年(公元6年),羌族首领庞恬、傅幡等怨恨王莽夺走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地盘并设郡县,于是起义攻打西海太守程永,程永败走,西海郡又复落入庞恬手中。
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春天,王莽派遣护羌校尉窦况率汉军反攻,重新控制了这个地区。到了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被农民起义军杀死,新莽王朝崩溃,西海郡也随之废弃。到东汉永元中期虽曾一度恢复西海郡建制,但不久又废弃了,青海湖地区遂为西羌人继续控制。
直至唐朝贞观年间,青海湖地区始为大唐王朝控制。至唐朝开元年间,该地区被吐蕃、回纥等民族轮流控制,西羌民族逐渐分化瓦解,除极少部分迁徙至西南滇、黔地区得以保存外,其他的大部皆融合于各个民族之中,而原来的庞恬所部早以庞为氏,融入汉族中了。

第五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庞佳氏,满语为P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青城子(今辽宁海城),后多冠汉姓为庞氏。
⑵.满族尼玛哈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尼漫古氏,金国时期为女真尼庞古部,以部为氏,满语为Nimaha Hala,汉义“鱼”,世居辽阳,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庞氏、俞氏、于氏、余氏、胜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土家族、瑶族、壮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庞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庞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庞降、毕公高


分享按钮>>招安宋江的始作俑者户部尚书侯蒙
>>庞氏人口、迁徙历史及当今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