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姓得姓由来及演变流转

    中华庞氏网 2012年7月21日 庞氏网义工


     得姓始祖 现庞姓多数为毕公高之后,庞姓人均称其为得姓始祖。毕公高,周初著名政治家。商朝末年,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随周武王兴师伐纣立下赫赫战功。西周建立后,他负责处理被商纣王关押的犯人。他采取宽大为怀,平反了不少冤狱,表彰了因直谏受害的功臣,因而名声鹊起,为“周初四圣”之一。后被周武王封于毕国,爵位为公。世称毕公高。武王驾崩后,其为顾命大臣之一,他与周、召二公等一起辅政,使周王朝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形成了“成康之治”的盛世。毕公高支庶有封于庞乡者,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称庞姓。因毕公高名声显赫,他们尊毕公高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古庞乡今无从考证,春秋以前庞姓于史书鲜见。战国时魏国有庞涓,赵国有庞煖,西汉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庞真。东汉时,见诸史册之庞姓人达十数人,如庞参、庞俊父子为河南缑氏(今偃师)人,庞萌为山阳(治所在今山东金乡)人,庞雄为巴郡(治所在今重庆北)人,庞奋为辽东属国都尉,庞德公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这些史实表明,魏晋以前,庞姓人已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湖北、重庆、辽宁等地。三国蜀有庞德公之侄庞统,魏有南安狄道(今甘肃陇西)人庞德(其从兄庞柔入蜀)。扶风(今陕西凤翔)人庞迪,酒泉表氏(今甘肃高台西)人庞淯。可见此际庞姓已播迁于四川、甘肃等地。两晋南北朝时,庞姓发展迅速,并逐渐形成了庞姓南安郡望、南阳郡望、始平郡望、谯郡郡望。隋唐之际,庞姓上述郡望依旧兴盛,并以其为主源向四周扩散,如陕西之榆林、泾阳,山西之太原、代县、太谷,山东之菏泽,江苏之徐州,安徽之寿县均有了庞姓人定居,并有一支庞姓入迁浙江泉州。宋元之际,由于中原一带刀兵四起,避居南方者渐多,使得庞姓在南方各地分布更广,并有一支入迁广东南海,后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其子孙庞善政,南宋丙戌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精堪舆,卜居广东化州木贤立业,该支系遍布粤西及广西大部分地区,后代已有二十多万人。广西陆川明成化庚子科举人庞经有诗为证:
始平郡派出英贤,清白家风世世传。
本住木贤双凤井,支分豺岭六龙田。
南琼澄迈鱼抛尺,西粤川城雁带笺。
更有石城仁厚里,一根瓜子瓞绵绵。
     需要指出的是,北宋有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庞籍入朝为相,并子孙显贵当朝,使得山东庞姓名噪一时。明初,山西庞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江苏、湖北、山东、河北等地。明末清初,张献忠屠川,川籍庞姓避逃于云贵高原。而不久的湖广填四川,又使湖北、湖南之庞姓入居四川。乾隆年间以后,山东庞姓有闯关东到东北者,亦有华东 、华南之庞姓渡海赴台,进而远播海外。如今,庞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山东、广西为多,此二省之庞姓约占全国汉族庞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
      郡望堂号 就是最初得姓或者开始兴旺的地方。庞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始平郡,晋时改置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2、南安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陇西);3、南阳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4、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县)。
堂号:“遗安”、“凤雏”、“南安”等。 
        宗族特征 1、庞姓是中国早期的五大姓氏之一(秦、楚、纪、周、庞),距今已有四至五千年的历史。2、家规家训勉励后人。庞善政说:“守孝弟以重人伦,训子弟以端士习。效工商以定志向,明礼仪以笃宗族。劝农桑以免饿寒……”庞尚鹏讲:“轻浮则矫之以严重,偏激则矫之以宽宏,暴戾则矫之以和厚,迂迟则矫之以敏迅……”。3、堂号来历脍炙人口。如遗安堂出自后汉庞德公。刘表讲:“先生不肯受官禄,将何以遗子孙乎?”庞德公则对:“人皆遗之以危,吾独遗之以安。”拒绝出仕。


分享按钮>>本网站长庞贤能参加深圳姓氏研究院筹备事宜
>>相声表演艺术家阎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