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伟:景观是人类文化在大地上的投影(1)

    中华庞氏网 2012年11月17日 庞现中


 庞伟

  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设计师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园林在线12月15日消息:庞伟先生现任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设计师,同时担任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2002年荣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2002年度最高奖项——荣誉设计奖;2003年中国建筑艺术奖;2004年荣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环境艺术类金奖及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综合金奖(合作);2008年,荣获第22届世界城市滨水杰出设计“最高荣誉奖”;2009年,荣获国际城市土地学会(Urban Land Institute简称ULI)亚太区杰出荣誉大奖。2006年-2009年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地产最佳景观设计师以及最具影响力建筑景观设计名人。

  同时庞伟先生也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台湾国立勤益科技大学绿色生活科技整合研究中心咨询委员,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顾问,琶洲开发建设特聘专家,《LA China景观设计学》杂志编委,《景观设计》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时代楼盘》杂志特约专家,《国际新景观》常务编委,《房地产导刊》杂志专家顾问。

  作为中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庞伟眼中的景观是人类文化在大地的投影。他认为设计语言和文学语言在本质上是互通的,在他的世界里,设计和诗都是他表达思想的方式。他努力地在实践“设计为人民服务,设计为解决问题”。他自诩自己的团队是“炮灰团”,其实不然。

  一、庞伟的设计哲学观

  1.从建筑到景观设计的转变

  记者:您是从建筑转到景观设计,做建筑和做景观设计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可以谈谈您的从业经历吗?

  庞伟:我认为建筑与景观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现在所做的景观设计其实是过去做建筑时被称为配景的部分。过去认为,景观是从属的、点缀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在这个角度上,有很大的变化。我从事的景观设计是传统建筑学认为是配角的一个角色,但实际上,从配景的角度来讲,反而天高地厚了。现在,我们观察一个城市,观察人的聚落,建筑固然是很重要的,但环境的意义更加重要,比如户外的公共空间、绿色植物、雨洪系统、山水格局……这些东西其实更为重要。过渡到景观这个层面,真正把视野打开了,使我们能够从更多领域、更多层面和更广的角度去观察和看待事物,这是和过去传统建筑相比更大的收获和进步之处。它里面牵涉到社会学、生态学、公共艺术、地理学、人文等非常多的东西。

  这么多年来,我的从业经历是比较丰富的,可以概括为“甲乙丙丁”我都做过。甲指我曾在政府部门工作;乙指传统的设计公司、设计院;丙指我做过施工,并且是分包方。为什么要说个丁呢,我认为每个人都逃避不了最后要做丁。所谓丁就是我们终会退休,终会孤身一人,最后回复到外在的光环、头衔都不再拥有,就只是一个老人了,一个“丁”了,那个时候有没有自己的精神生活,有没有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不假外求的东西,很重要!所以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生命角色。


广东省深圳市中科研发园街头公园景观设计

  2.景观·文化·诗

  记者:“景观是人类文化在大地上的投影”,您这句话让我们印象深刻,景观就是大地,就是生活,景观也是我们自己,能阐释一下您的景观设计理念和思想方法吗?

  庞伟:总的来说,景观就是一个整体文化在大地上的反映,而不是个别人脑中的一个事物。这个判断很重要,我们塑造什么,我们在大地上做出什么东西来,实际上还是反映了我们内心的一个图景和内心的一些愿望。所以说,真正改变景观的,不是我们的设计技巧,不是我们所谓的想象力,还是文化本身。举例来说,埃及人在尼罗河两岸做出的东西,就是反映出他们的文化,以及他们头脑中的世界。我们古人做得苏州园林,也是他们头脑中的东西,所以今天我们头脑中盘旋什么,很重要。今天我们盘旋的都是对西方的羡慕,所以就有那么多的外国风情,我们盘旋的是对财富、对权力的追求,所以才有那么多什么皇帝花园、帝景苑……通过这句话,相当于找到一把钥匙,我们了解景观的发生机制,其实不是一小撮设计师能左右的。最后我们需要做的,是改变文化。当然设计是有能动性的,它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设计师本身就能够对文化有发言权,但这个发言权有多少,一定不是全部,最多就是拉绳的时候,只有一端绳在你手里,甚至可能比这个力量更小。

  记者:您曾提到“诗是拿文字和世界对话,景观也同样应当是一种对话。”设计和诗都是您表达思想的方式,二者是不是互补的?

  庞伟:八十年代,刘小枫曾经推崇过诗化哲学。德国哲学者海德格尔有句名言,“人类应该是诗意的栖居”。最理想的状态,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诗意的土地上。这个诗意不仅是大自然为我们创造的,同时也是人自身创造的。古代的都江堰、灵渠,充满着诗意,不仅是解决民生问题,这里面也饱含着人类的创造的诗意。所以,从本质上来看,文字和景观的诗意都是我们头脑中的诗意的一个延伸。

  设计语言和文学语言,在本质上是互通的,都应该是一种本能。原始之时留下来的最早的一些作品,都充满了诗意。比如,远古时期的艺术品,最早的是那些所谓的“口头文学”,都充满了诗意。恩此,诗意应该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最原始的东西,叫生命冲动也好,美的冲动也好,这正是人的高贵之处。

  3.乡土情结·设计为人民服务

  记者:您的设计作品和文字里,流露出一种乡土情结,这种情结对您的设计有着怎样的影响?

  庞伟:不应该只说我自己有什么乡土情结,如果说有乡土情结,那是每一个中国人,或者说全人类所共同具有的。因为人类,尤其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从乡土中走出来的。追溯到上一代,最多是上上一代,他一定还都是从属于乡土社会的。中国过去本身就是一个农业立国的乡土社会形态,所以我们的骨子里会喜欢田野,而且我们的食物都是受惠于这种景物、景观的。乡下的溪流、农舍、大树,可能就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梦境深处的一种画面。这种乡土情结其实潜藏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记者:“设计为人民服务,设计为解决问题”,设计也是一种关怀,如何来解读您的这种思想?

  庞伟:不要认为设计师只是一个玩弄图形的人。玩弄设计技巧,为社会锦上添花。仅有美是不够的,要想美变得深刻,就要解决问题,要有一种服务人群的想法,这个是特别重要的。否则那种美是一种莫名其妙的美,花里胡哨的美,是没有根基的。


美的总部大楼景观设计
 

  4.批判性思维

  记者:您认为应该如何通过景观设计来表现广州这座南中国最大城市的特质?

  庞伟:这个话应该反过来:广州这座城市的特征是通过景观来表现的,不是景观来表现广州的特质,而是广州的特质从景观中流露和体现出来,我认为应该是这样。广州一定有它自己独特的力量和魅力,因为广州是岭南文化最大的都城、粤人们的都城、南中国最大的都会,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所以它本身所拥有的上下纵横经纬,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力量,这种力量通过景观流露出来,但是显然这条路还不畅通。

  记者:您对当下中国城市中存在的景观现状的批评与批判带有悲观色彩,言辞也非常激烈,那么在具体设计当中,您怎样把这种批判转为一种设计中的内省?在您的设计过程中是怎样运用批判性思维的?

  庞伟:我的言论不算非常激烈。我是在很收敛地在表达一些不可不表达的意见。批评这件事儿,敢于批评现状,批评他人,首先在于能否把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当作一个可批判的对象。真正需要批判的是自己,我们的团队也经常在做。这其实是在磨自己的刀,不断地在我们工作的阶段和阶段之间、角色和角色之间、内部与内部之间进行诘难或者批评,它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我们的团队工作就是靠这种机制磨砺出来的。这就是批判性思维,它是伴随工作始终的。批判和批评不只是针对外部世界的,简单来说,首先不是批判别人,而是批判自己。

 


分享按钮>>著名书法家庞志亚书法艺术赏读
>>庞伟:景观是人类文化在大地上的投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