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部分族谱序

    中华季氏网 2012年8月28日 万家姓


安徽和县一诺堂《季氏族谱》
 

   续修族谱序
 

   窃思古人所云木不忘本水不忘源此千载不偏之正道万世不易之定理也转念国缘何而修史族缘何而修谱复忖而度之然前人其所以于此而为之者又曷尚不与古人木不忘本水不忘源之所云其理有所相似而其义有所相同也、要知国无史则必使后世人对各朝代之兴亡盛衰典章法度文物及其他一切事业均无所考也、族无谱则则使后代子孙对列祖列宗生卒之年月日时丘墓地址族规家训及其它一些情况皆无处查也、由此可见族谱与国史使后人对前代在追究来历考察世系而不忘其根本之功用上 显然俱具同等之重要价值意义 何可以等闲视之而忽略哉 远追述我季氏门第之由来 乃属于姬旦之苗裔 伯禽之血统而授姓实自于季友矣 由是传系统于东鲁 衍派别于西江 先声之赫擢播诸唐汉 后起之秀?显于宋、元迨至我始祖 长公 诞生于元代 建功于明廷爵禄世袭 簪缨屡代 家声远? 世泽长绵 科甲鼎盛于清时 文物辉煌于此日 源源本本 继继绳绳 良可庆也 所慨者回顾我季氏家乘 自公元一九零零年 庚子岁 第四次续修以来 迄今以经历九十寒暑矣 如此漫长岁月之过程中 由于时代进化社会发展 人事亦随之而有所变迁 其间有经营各行各业于外乡或外县的落户者 有为党工作于各省市县乡落籍而成家者 尤其是出生于死亡者之变更 在数字上不仅令人想不堪想数不胜数 而且令人查不易查 写亦难写矣 若再迁延岁月不立时续修惟恐代远年淹支分派别则必更使后人对谁是我祖谁是我宗谁远谁近谁疏谁亲 甚至连房分支派亦茫然而不解也 因此对续修是迫不可待刻不容缓矣 幸我族中洪烈 忠鉴 庆云 健阁 国璋等人士有见及此且又心胸豁朗 大义凛然 怀承先启后之思继往开来
  
   ----------------------------------------------------------------------------------------------------------------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双店乡季岭村季氏族谱谱序

  
  
   叙 言

  
   我祖舍居,在宋朝中期徽宗年间,因避金兵之乱,迁居山东胶州东莞,不毛之地隐居,与其夫人徐氏刨地自食,对外不通往来,筑庐于荒野。一日,其夫人临产,天降大雨,来两军人求避雨,居言:庐内有产妇,军曰:我们面朝外站,俄而婴儿啼,军问:男公子,女公子?居答曰:男儿。军喜贺曰:此男当贵,我俩本是参将,你想,参将把门焉能不贵?赐金二定咐曰:善视之,好育之,而后别去。
  
   居精心培育,取名跃武,五岁学文,九岁能武,从军多年,屡立战功,官至胶东节度使,号称镇海将军,为官多年,寿七十八岁病故,以渤海为堂号,其子领川官至总兵。为官多代,人丁兴旺,叙不多言。
  
   叙言二

  
   我一代高祖,在东莞居住共九世,约二百五十余年,到元朝末明初又迁居山东临沂市册山区郑旺村,在郑旺共一十一世祖,约三百七十余年,到二十一世祖又迁居江苏,东海县,双店乡,季岭村,传十二世,约三百六十余年,总共三十二世,约八百九十余年。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铜佛堂季氏资料

  
   季庄季氏源流
   —125世至132世—
   吾氏之源流谱系,由两统墓碑之出土考证得以清晰。据一百二十五世祖天常公墓碑刻石记载,季氏之祖,源于中国建封之始,周显王曾封我氏之祖亮公为大夫。天常公葬于李楼村东北季氏祖茔。墓碑阳面刻字为:明故先考天常公先妣孟孺人府君之墓。奉祀男朝乐朝栋朝安孙孟祥曾孙国开国光国宦国宝玄孙化府元孙宏彰。碑阴刻季氏族谱文,全文四百字,为一百三十五世士明、士善、士贤、士恒四公于民国十七年冬立。我氏一百三十一世祖成公葬于李楼村南季氏祖茔。墓碑阳面刻字为:清故侍郎季三公讳成德配朱许孺人府君之墓。奉祀男存有孙效曾效孟曾孙卓峰卓元卓立尚书尚志尚诗尚清尚礼尚易玄孙士哲士双士晏士明士俊士杰士全士善士秀士贤士廉士信士恒。据此二碑之记载,我氏之源流及由一百二十五世至一百三十三世之谱系则清晰可定也。其谱系为:
   一百二十五世天常公配孟孺人,有子三人为一百二十六世之朝乐公、朝栋公、朝安公。一百二十七世为孟祥公,有子四人为一百二十八世之国开公、国光公、国宦公、国宝公。一百二十九世为化府公,一百三十世为宏彰公。宏彰公有子三人为一百三十一世之柱公、焕公、成公。成公配朱许孺人,子为一百三十二世之存有公,存有公有子为一百三十三世之效曾公、效孟公。效孟公为季庄创建之祖,葬于季庄南季氏祖茔,立有墓碑。
  
   ----------------------------------------------------------------------------------------------
  
   季阁家庙考 铜佛堂
  
   季阁家庙位于丰县南杨集西齐庄后,原有地四十亩,四阁房院一座,立有族谱碑垂善碑各一统,民国初年拆建学校,垂善碑上身运回季庄,碑座留原处,族谱碑失踪。幸碑文原稿尚存,为恐日久损毁,百三五世士明、士善、士贤、士恒四公将族谱碑文勒石于一百廿五世祖天常公墓碑之碑阴。族谱碑文个别字句虽有难识不明之撼,但我氏历史变迁之史则梗概了然矣。吾氏一百零四世诸公兄弟十八人于丰南故村团聚,曾铸十八尊铜佛作为纪铭,故从兹起我季氏家族堂号定为铜佛堂。
  
   季氏族谱碑碑文
   吾氏自建封以来,迄今百有余世,由始祖亮公考之,系八世中,季隋之第三子也。周显王封为大夫,传至第二十四世荣公,为宋谋使,遂迁丰邑家焉。传至九十二世,长久公迁居郓城,长泰公迁移铜山,长安公为我氏来脉。乃修季阁家庙一座,并立谱碑及垂善碑各一统,以期永垂后世,而有可考。迨至元朝至一百零四世兆封公,官居山西郎山总兵,元灭遂隐居菅县,时值天灾兵祸,人民死亡殆尽,及明太祖平定天下,乃迁山西之民,以补曩昔之灾区,于是兆封公由菅县迁徐州,由华山至丰邑城南寻得故村,村中仅存兆瑞公及仆人芝守仁共十一人,赖此得聚,兆瑞、兆封、兆麟、兆元、兆祥、兆亨、兆贞、兆利、兆乾、兆坎、兆艮、兆震、兆坤、兆离、兆兑、兆巽、兆山、兆海,合为兄弟十八人,乃铸十八尊铜佛留作记铭。至一百二十六世,朝栋、朝泰、朝庆、朝安公重修季阁家庙至一百二十八世国宝公为长江将军,迁家金陵。迨及百三十五世不孝等恐日久年远昭穆无考,乃将吾氏之来脉勒谱碑后以垂不朽,且吾祖以孝悌垂训:凡吾族人其各恪守遗规励行弗怠,勿负祖先厚望,愿族人共勉。
   承修人百三五世孙士明士善士贤士恒
   民国十七年冬敬立
   ------------------------------------------------------------------------------------------
  
   宿羊山季氏
  
  
   常思物本乎,天下人本乎,祖一脉相传,固历数千百纪而勿替者也。奈年远,族聚散不一,或萍水相逢,视若他乡之客,则敬宗睦族之道,不可不亟讲矣。进思我季氏之初,原籍山西某县喜鹊窝。在明嘉靖年迁居邳州季家洼,至今四百余年。上代宗亲失亡无传。其可考也,自昭穆二祖以后十世有余。自康熙乙末年,会同族人公议修谱,详记祖宗名讳支派流传于后,并立碑以志祖先之墓。树松柏以明照鸟云,寺家庙以为根本。近远之所,使后世子子孙孙永传不忘。且昔日事属草创,谱中尚多遗失,是以复修族谱。凡亲疏远近,异地同乡莫不联为一体,令尊卑有次、长幼有序,喜相庆、表怜情、切一脉,爱敬自生目矣。平复族谱与家庙二而一者,盖族谱详昭穆而即以联属其子孙,家庙妥祖灵而即以敦睦其族姓,故我将我享至虔也。闻如见至前昔。孔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则凡入余谱而祭于庙者,岂可不诚不敬也。或常祭而不祭,或祭而不忘本害理。是为祖宗孽子者,教之罪人,有何面目生于人世间耶?噫笑!我衰矣。耳已不聪,目已不明,手不能出,足不能行。追昔年,同为修谱者,天东去世矣。呜呼,悲哉!今幸十世为冈在任,十一世玉兰,十二世宗文,仰念一本,复举前此之族谱而复修,以绍敬睦族之族。
  
   谱是体贴祖先心事,子孙散失。后人必须同心协力,克自济若,消存推诿,易致败事,得罪先人不小。修谱原是亲亲之义,大公无私,但合族贫富不同,有力者务先输资办理,无力者听其量力所能,见一脉之情。若故为攀靠,以相掣肘,清衣向心,何以自处。
  
   修谱原是族人义气,万不可迟延。若耽搁日久,不惟众情懈驰。即经手者亦且心气不聚,前后易致疏忽。
  
   族谱祖先在上,务要敬谨怀存。倘在家亵渎或挟出售卖,成何事体。若自己无处存,即择近房存处,亦是敬祖之心也
 


分享按钮>>浙江永嘉岩龙古村南宋季氏大宗祠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铜佛堂季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