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长江以南的江西省境内,自汉、唐以来,就有很多以危为姓的人家,根据历代学者的考证,他们都是苗族的后裔。东汉学者王符所著的《潜夫论》上说“危氏,三苗之后”,正是这个意思。大家都知道,苗族又称为三苗或有苗,自古以来就遍布于现在的四川、云南、西藏、贵州、湖南、广西及琼州等地,与汉人毗 邻而居,关系非常密切。《舜典》的“传”中,曾将当时三苗的来龙去脉加以介绍说“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另外,其《名义考》也指出“三苗建国在长沙,而所治则江南,荆、扬也。”由《舜典》的这些文献看来,古代的三苗本来是痊于江南的一个国家,是由缙云氏的后裔所建,而所谓缙云氏,则是黄帝时的夏官之名,其封地就在今浙江省缙云山的仙都山一带,算是黄帝名下的一个诸侯。如此看来,苗族的历史跟汉族一样的长,源自苗族的危姓中国人,的确足以自傲。从四、五千年以前便居住于江南一带的苗族,后来虽然陆续播迁到其他地方,并且先后以傜族、黎族等不同面目在历史上出现,但是,有许多苗族后裔仍然停留于老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后来危姓的人士的主要聚居于江西一地,就很容易解释了。江西的苗裔危氏,经过长时期与汉人在生活上的打成一片,到了唐朝末年,便开始与汉人分庭抗礼,纷纷在各方面出人头地。在后梁和吴越的朝廷上扬名亲的危全讽、危存昌兄弟,以及危存昌之子危德昭,便是最为显著的例子。宋代的靖康年间,徽、钦二帝被金兵北虏,江西光泽地方发生了一件十分感人的事,就是有一位叫作危翁一的老樵夫,竟然在痛器了3天3夜之后,骨立而死。危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危(Wēi)姓源出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