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绵恒让人们有很多想像空间

    中华江氏网 2011年6月26日 江松易转载


 

江绵恒让人们有很多想像空间
江绵恒:上海分院新掌门




新华网云南频道 ( 2005-12-23 ) 稿件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相关新闻
 


 

领衔众多国家级尖端科研项目的科学家、电信业举足轻重的人物--江绵恒让人们有很多想像空间

8月1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领导班子宣布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局长刘毅宣布任命通知: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江绵恒兼任上海分院院长、华仁长担任上海分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

在这天的大会上,53岁的江绵恒穿着一件很随意的浅色短袖衬衫,短短的分头,米色的圆框眼镜,酷肖其父的面庞神态平和。

此前的7月14日,江绵恒曾为上海分院系统各研究所党政领导、党员院士、科技骨干、党员干部和部分老同志上了一堂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党课。在江绵恒之前,还没有以中科院副院长之职兼任上海分院院长的前例。

在中科院的11个分院中,上海分院体量较大,地位特殊。拥有7000人之众的上海分院,是中科院科学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空间科学与空间技术等方面都为学界翘楚。

1999年11月起出任中科院副院长的江绵恒,目前是中科院排名第二的副院长,主要负责全院高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与发展工作,并担任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CNC)、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上海机场集团公司等单位的董事会成员。

江绵恒197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82年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后到中科院上海冶金所从事科研工作。1986年9月赴美留学,从事高温超导材料和半导体物理方面的研究,1991年6月在美国费城德雷克塞尔大学获得电机工程学博士学位。

在惠普公司供职一段时间后,1993年1月,江绵恒回到中科院上海冶金所,其工作重点为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以及研究所的组织和管理等。1997年他开始担任上海冶金所所长。

2003年4月,江绵恒曾在《解放日报》上刊文表示,支持上海建设,为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实现新的跨越提供服务,是中科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年9月,江绵恒还代表中科院,与上海市签署了进一步开展合作的《会谈纪要》,共同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国家队”不是任命的

据说,江绵恒的父母为长子取名“绵恒”,意在“绵和恒久”。

“文革”期间,年仅14岁的江绵恒刚刚初中毕业就被送到农村接受再教育。他曾在粮库工作,成天背大袋面粉。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才有了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在美国费城念电机工程学博士学位期间,江绵恒过得很节俭,但成绩很不错。博士毕业后,他到惠普公司工作,并被指派到加州参与惠普进军亚太市场的计划。这段时间,江绵恒利用晚上到圣塔芭芭拉大学念商科。

姑姑江泽慧评价自己的侄儿“在业务上反应灵敏,为人正直诚恳”,相比于内敛沉稳的弟弟江绵康,江绵恒更善交际。

早在1999年7月,中科院批准启动“上海高技术研究发展基地”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该基地由当时江绵恒任所长的上海冶金研究所等组成,被誉为中国高新技术研究的“国家队”。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对这一创新工作提出了“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要求。

上海冶金所调整主攻方向,以通信与信息、微系统、微电子作为目标。江绵恒在多个场合说:我们应该经常想一想,老一辈科学家是怎样服务于国家需要的,而我们又做了什么? “国家队”不是任命的,而要靠竞争与贡献获得社会的认可。

领衔国家尖端科技项目

一贯行事低调、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的江绵恒,仅有的几次面对媒体,是为自己参与其中的国家尖端科技项目。

2003年10月下旬,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的江绵恒,就“神五”发射成功接受《光明日报》专访。他出语相当直率:“一些研究人员更加习惯于在实验室里想像万千世界,也有人说这是象牙塔文化。这种文化背景也给从事载人航天工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江绵恒说,曾为中国“两弹一星”工程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中科院,参与载人航天应用工程首先遭遇的是不同文化差别的挑战,他注重的是有效整合、调动各方力量。

很多人也许并未注意到,就在“神五”顺利发射后五天,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的中国第一颗100公斤以下微小卫星“创新一号”发射成功。而江绵恒自1999年起就担任了“创新一号”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江绵恒曾说,中科院搞小卫星不是为的装门面,而是为了国家的战略需求。

为了这个和一台电冰箱差不多大的微小卫星,4年间江绵恒多方奔走,力推将“创新一号”纳入国家计划。首席科学家制负责下的项目经理制,也是这一项目的创新举措。

2004年12月25日,被誉为“神光”的同步辐射光源装置——“上海光源”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工建设。这个中国目前投资最大的科学工程,由江绵恒担任总指挥。

同步辐射光源是继电光源、X光源、激光光源之后的第四种光源,预计于2010年建成的“上海光源”,届时规模将位居全球第四,并成为中国最大的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专家称其技术难度大大超过20年前建造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电信市场的革命者

几年前,《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将江绵恒称为“电信市场的革命者”。其时,由江绵恒出任董事的中国网通刚成立不久,而其投入全力建设的宽带高速互联网(CNCnet)工程已经初见成效,创造了几个中国之最:技术最新,带宽最宽,容量最大,网络总传输带宽高达40G,成为当时中国乃至全亚洲最快的信息高速公路。

虽然一直在中国最权威的科研机构工作,但江绵恒在商界,特别是信息产业界的影响力仍然相当引人注目。

几年来,江绵恒的名字经常出现在有的上市公司的年报及相关新闻中。而呱呱坠地仅六年的中国网通,在中国电信业的分拆中合并壮大,并已于2004年11月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交易对于半导体研究的专业背景,也让人们对于江绵恒的商业作为有更多想像空间。(完)(文/程瑛)

 

标签 华尔街日报 中国科学院 光明日报 上海复旦 中国网通 | 编辑标签


分享按钮>>华夏笔都: 晏殊故里中国------文港
>>何奇恩在美国当公务员 曾与布什总统同台演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