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江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江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我们是一家  全部分类
  主 题: 万载公小传(十六) 已阅:2340 / 回复:0(楼主)

所以,要说明两点,澄清一些族谱中的误区:一是无论谢太后是否封官许愿,三古江氏家族都会抗元,不是为了当赵宋的官或当了官才不得不去抗元的;二是江氏子弟得官可能有万里公殉国的因数存在,但绝不是得自万里公的恩荫,主要原因是江氏三古成年子孙在万载公的长期调教下,练就了一定的军事素质,都具备了成为军官的条件,后来因为义军的筹组,成为义军的各级将领,在各地官军对蒙元兵锋尚且望风而逃,闻锋而降的大环境下,其尚且敢能以区区3500人的乌合之众投入到对抗二十万汹涌蒙古铁骑的抗元前线之中去,屡经战斗不但没有被冲散被打垮,反而不断发展壮大,(笔者曾设想,如果当初万载公不听从朝庭要他复官的诏令,而是自行发展壮大义军,以饶州和鄱阳湖为根据地,免受南宋小朝廷内钩心斗角之累,则抗元历史有可能是另一番景象吧,但历史永远没有假设),所以,其对南宋抗元还是有贡献的,谢太后封赠江氏诸子弟为官,是以其已有一定的军功为基础的,而不全是因为万里公率家殉宋感动得她格外开恩,从而使江氏三古剩余遗族鸡犬升天,也就是说,是江氏子侄本身所具有的军事素质才是其全部成为宋末官员身份的根本原因,而终宋一朝320年,因为其执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尤其是宋末蒙元大军压境之时,原有的军事将领多数是贾似道的亲信,面对蒙元大军纷纷投降,能带兵军事将领打仗、冲锋馅阵的军事将领奇缺的情况下,江氏子侄整体的军事素质更加显得难能可贵,所以,谢太后才会把自身皇室家族的身家性命交由尚在干里之外、甚至还没有见面的江家义军,这固然有宋廷已无军可用(其时李庭芝被困在淮西,与临安的联系被蒙元军因占领长江沿线洲郡所截断,而张世杰曾是敌朝金国的将领,文天祥是文人领兵)的原因,也包含谢太后对江氏一门满门忠烈,可负重托的信任感。但谢太后过早把皇家卫队的重任压在江家义军的身上,对赵氏皇族及整个南宋流亡朝庭几乎近十万人的旁大机构来说,固然是安全的保障,但却因为如此而限制了义军的机动性和它的再发展壮大,也就限制了万载公及其他江氏子弟军事才能的发挥,而江家义军因执行谢太后北上前的临行嘱托,始终不敢离开赵氏皇族及南宋流亡小朝廷半步注定了它只能从此跟随宋流亡大军步步被蒙元铁骑追杀的命运。所以江氏子侄得官并不是得自赵氏皇族对万里公的恩荫,反而是因自身稍具军事才能而被赵氏拉去做陪葬,不过,当此民族危难之际,就算是今天的我们,也不会因此而埋怨赵氏皇族,而深受传统理学影响的三古十二斋等先贤,更会把之当作自觉行为,即使为一介平民,也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捍卫民族尊严的不屈不挠的抗争之中去,这就是贤留给我们的最大精神财富。而且,江氏子侄在德祐元年二月即受官全族帅军开赴临安,而宋庭对万里公的追赠赐溢建坟建祠是在两个月后的四月份,这时,饶州也在蒙元双方的反复争夺中几易其手,这时的残宋,虽然为鼓舞士气而对忠臣烈士大加褒奖,南宋处于东南富庶之地,虽军力有限,但经济发展却不错,东南半壁都还在南宋的控制之下,为忠臣烈士修几只坟,建几间祠堂或庙宇的银子还是能够拿得出来,但这种奖励有否落实到已几易其手的万里公家乡去了,则还没有考证清楚。而此时的江氏三古亲族,正在临安为保卫京城而帅兵反复与蒙元熬战,无暇顾及大宋官家对江氏家族是否有所奖励了,所以,闽粤的江氏三古遗族族谱,并没有赵氏把对万里公的恩荫落实到江氏子侄身上的记录;而江西南康的江氏族谱,则有江氏子孙因得万里公恩荫,几代为官的记录,仿佛那里一直是赵宋的天下,一直没有被蒙元占领过,真是使闽粤两地的三古宗亲羡慕,因为此时的闽粤宗亲们,因为自己附宋残余的身份而惶惶不可终日,担惊受吓的日子足近一百年,早知如此,何必要护着这孤儿寡母往东南沿海拼命跑呢,搭上老少几条命尸骨无存还不算,人家寡母给你个劳杂子侯爵的封号,还不能公开,说是会影响二十万军心的稳定,钲公更傻,明知孤儿寡母及二十万伙伴已死绝,自己再折腾,也只会连个空封号都讨不到,却还是拼命往海里一跳,累了子孙不说,连族谱上也只能记着又他往的记录,害得族裔们至今还不知你们的坟址在哪里。

作者:吾乃过客矣 (2013/3/22 13:38:23)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江氏论坛  执行时间:152.3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江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