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夏氏历代闻人 (一)

    中华夏氏网 2009年6月30日 江西夏国初


第一节 中华夏氏历代闻人

夏 朝

[夏 禹]禹,姓姒,名文命,也称大禹、夏禹、帝禹。生卒年不详。受舜的禅让而继位,夏朝的奠定者。在位8年,因操劳过度而死,据说活到100岁。葬于会稽山。禹,鲧的儿子,夏后氏部落长,据传为颛顼曾孙,鲧治水失败被处死在羽山后,舜命令禹继续治理洪水。禹聪明勤劳,待人和蔼,讲信用,又能以身作则。他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经过实地调查,采用了疏导的办法来根治水患。为了便于治水,大禹还把整个地域划分为九个大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州。大禹亲自率领20多万治水群众,浩浩荡荡地全面展开了疏导洪水的艰苦卓绝劳动。大禹除了指挥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他手握木锸(形状近似于今天的铁锨),栉风沐雨,废寝忘餐,夜以继日,不辞劳苦。历时十三年,终于制服了洪水。在这13年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夏禹治水的精神和成绩,使他大得民心,被推选为炎黄部落的继承人。舜死后,他接替了舜的职位。

[夏 启]夏启,亦称夏后开。夏代国王。禹之子,母涂山氏之女。继禹而立(一说启始建夏朝),约前二一九八至前二一八九年在位。初,禹“禅让”于益(即伯益、大费),及禹卒,诸侯皆去益而朝启,遂即位。益干其位,杀之。确立传子制。有扈氏不服,征战于甘(今陕西户县西南),灭之。大会诸侯于钧台(今河南禹县南),诸侯皆用命。征西河,诛武观。曾使蜚廉析金于山川,又命人铸鼎于昆吾(己姓,今河南许昌东),作九韶乐舞,并在大穆之野举行乐舞会。卒,子太康立。

[夏太康]太康,启长子,继启而立。约前二一八九至前二一六零年在位。迁都于斟浔(今河南鞏县一带)。乐于游猎,不恤民事。曾猎于洛水之北,十旬不归。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又称夷羿),乘夏衰,入居斟浔。太康失国,流落于阳夏(今河南太康),其昆弟五人与其母待之于洛水之北,怨其不返,乃作《五子之歌》,以述大禹之德。病卒,后羿立其弟仲康,而权 归后羿。

[夏仲康]仲康,生卒年不详,太康弟,后羿废黜太康后立其为王。在位十三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今山西省夏县西池下村)。仲康名义上在位,实际上仍由后羿专政。仲康不甘心作傀儡,一心想夺回大权,曾派大司马胤侯去征伐后羿的党羽义和,试图削弱后羿的力量。终因实力薄弱,反被后羿软禁,无力恢复夏的天下。仲康因此忧闷成病而死。葬于安邑附近。



[夏 相]相,生卒年不详,仲康子。仲康病死后继位。在位二十八年,被寒浞的儿子浇攻破而自刎,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相继位时,年龄幼小,后羿带兵进逼,逃往帝丘,又迁到斟灌(今山东省寿光县东)。相继位后的第八年,后羿恃其武力,不修民事,以田猎为乐,被寒浞所杀,寒浞派儿子浇带兵进攻斟灌。相力量弱小,再次逃往帝丘。这时,相曾先后征伐过淮夷、风夷、黄夷等部落。不久,于夷来朝见,服从于相。第二年,浇又带兵奔袭帝丘。攻入城中,杀相。相死,寒浞篡夺王位,使夏朝中断了四十年。

[夏少康]少康,又名杜康。生卒年不详。相之子,攻杀寒浞,复兴夏朝。在位二十一年,病死,葬于阳夏。寒浞子浇杀相,相之妻后缗氏有孕,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今山东省济南市东南)。而生少康。少康从小很聪明,在外祖父手下担任牧正,因寒浞的儿子浇派兵搜捕,又投到有虞氏部落(今河南省虞城东),为庖正,娶有虞氏君虞思之,并被封于纶(今虞城东北),有田一成(十里),有众一旅(五百人),使少康有了根据地和军队,乃布德兆谋,召集夏朝 的旧臣,积蓄实力,待机复兴夏朝。他派遣臣伯靡,倾有鬲氏之兵,会合斟寻、斟灌两地复仇之师,和少康会合,拥戴少康为夏王。少康先派儿子季杼攻灭了寒浞的第二个儿子戈意,以削弱敌方力量。又派将军女艾去侦察了浇的虚实。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从纶出兵,一路势如破竹,攻克旧都,诛杀寒浞,夺回了王位,建都阳夏。少康自幼历尽苦难,复国后能勤于政事,讲究信用。在他治理下,天下安定,文化大盛,各部落都拥戴他,夏朝再度兴盛,史称“少康中兴”。因此,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君王。

[夏 杼]杼,又名季杼。生卒年不详。少康子。继少康而立。在位十七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杼精明干练,曾协助父亲少康攻灭寒氏势力,中兴夏朝。在位期间,他发明用兽皮制做甲,兵士穿上后,能遮挡敌人的石刀、石箭的砍、射,战斗力大大增强。他同东夷族各部落继续争斗,一直攻到东海边,进一步扩大了夏朝的疆域,最后降服了东夷族。他被夏朝人看成是能够继承大禹事业的一位名王。杼先后迁都到原(今河南省济原县附近)和老邱(今河南省陈留县附近)。

[夏 槐]槐,一作帝芬。生卒年不详。杼子,杼病死后继位,在位二十六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槐在位期间,先后征服了居住于泗水、淮水之间的九夷、即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等部落,扩展了夏朝的势力。同时夏朝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

[夏 芒]槐之子,继槐而立。约公元前二零四一至前二零一五年在位。时国势兴盛。



[夏 泄]泄,一作帝降,生卒年不详。芒子。芒死后继位,在位十六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泄在位期间,东夷、西羌等六夷派使者来朝谒见,接受了泄的爵命。这说明夷族已经承认了夏朝的统治。

[夏不降]不降,生卒年不详,泄子。泄病死后继位。在位四十八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不降晚年,因为儿子孔甲性情乖僻,担心他治理不好国家,决定改变从启以来实行的传子制度,传位于北扃。这种将王位让给兄弟的方式,史称“内禅”。不降禅位后,又活了十一年才病死。

[夏 扃]扃,生卒年不详,不降弟,受兄内禅而继位。在位二十一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夏 廑]廑,又名胤甲,生卒年不详,扃子。扃病死后继位。在位二十一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廑在位时,商的势力已崛起,夏的国势又趋衰落,退居于西河地区(今河南省洛阳市到陕西省华阴县之间)。

[夏孔甲]孔甲,不降之子。继廑而立。约前一八八零至前一八四九年在位。相传使陶唐氏之后刘累养龙,天降雌雄二龙。赐刘累为御龙氏。废豕韦氏(今河南滑县东南),以刘累代之。畎于东阳负山(今河南偃师西北),作《破釜之歌》,是为东音之始。有《磐盂》铭二十六篇。卒,子皋立。

[夏 皋]皋,生卒年不详,孔甲子。孔甲死后继位。在位十一年,病死,葬于今河南省洛宁县境内。皋在位时,迁都于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西)附近。

[夏 发]发,皋子。皋病死后继位。在位十九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发在位期间,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国进一步衰落。

[夏 桀]桀,夏朝末代国王。名履癸。发之子(一说皋子,发弟)。继发而立。约前一八一九至前一七六六年在位。既立,迁都斟浔(今河南登封西北,一说今河南偃师二里头)。不务德而荒淫暴虐:伐有施氏,得妹喜(又作末喜、末嬉、妹喜),宠之,为之作琼宫瑶台,殚百姓之财,为肉山酒池;以虎入市,而视其警,不听太史令终古泣谏,因杀谏臣关龙逢(一作豢龙逢)。残贼海内,赋敛无度。又不听商使伊尹尧舜之道。曾召汤,囚之于夏台(又名钧台,监狱名,在今河南禹县南)。会诸侯于仍(今山东济宁东南),有缗氏(今山东金乡)叛夏,灭之。时夏元气大伤,汤率诸侯伐夏,战于鸣條(今河南封丘东)。桀败走,死于南巢(今安徽巢县),一说死于鸣條,夏亡。

春秋战国秦汉

[夏区夫]春秋时陈国大夫。

[夏 育]战国时,魏国名闻遐迩的勇士,据说他力举千钧,能生拔牛尾。

[夏无且]秦始皇侍医。在荆轲谋刺秦王时“以药囊捉荆轲”,而名登《史记》的“刺客传”。

[夏 勤]东汉人,历仕京宛二县令、零陵(今属湖南)太守、司徒等职,以才干见称。

[夏恭亦]东汉初年秦山都尉。

[夏黄公]鄞(今浙江省宁波)人,西汉隐士。曾避秦匿商山中,为“四皓”之一。

[夏 恭]梁国蒙人。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易学教授,光武即位,召拜郎中,再迁太山都尉,甚得百姓欢心。恭所著文,有赋、颂、诗、劝学,凡二十篇,传于世。

晋 朝

[夏 瞻]晋代杰出画家,工于人物、神像。其作品被载入《历代名画记》及《图书集成》等书中。

唐 朝

[夏光庭]讳远,仕唐秘书郎,武宁令。

[夏 璟]又名德敷,唐太宗时中进士,江西德安县令。

[夏 昱]中书令兼尚书令。

[夏 勰]字敬敷,仕唐检校左散骑常侍,转迁虢州刺史赠太师。

[夏方庆] 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进士。



宋 朝

[夏承皓]派名嘉灵。宋右侍禁卫,与契丹战殁于河朔,褒赠崇仪使。封魏国公。

[夏 竦](九八五——一零五一):宋光禄寺丞拜参知正事尚书左丞加枢密副使紫金光禄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夏 贵](一一九七——一二七九):南宋安丰(今安徽寿县西南)人,字用和。宋代名将。

[夏执中]宜春(今江西省宜春)人,孝宗夏皇后弟。官奉国军节度使。以贤扬名。宁宗郎位(一一九五)加少保。执中既贵,始从师学作大字,颇工。高宗行庆寿礼,近戚争献珍奇,执中独大书“一人有庆,万寿无疆”以献,高宗喜,赐资甚渥。摘自《宋史夏皇后传》

[夏 珪]字禹玉,钱塘(今杭州)人,南宋著名画家。

[夏 噩]字公酉,宋朝越州人,任明州观察推官,嘉祐二年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光禄寺丞。后知长洲县,嘉祐六年坐私贷民钱削职。文彦博惜之,奏复其官,人以为不愧家教云。著有《王魁传》,收录于《醉翁谈录》辛集卷二中。后世多据此故事情节改编为戏曲之类。

[夏御带][宋]官至太尉。尝书千文,曹勋跋云:“太尉夏公以戚里肺腑之贵,躬翰墨冷淡之学。敦诗阅礼,博综群书,心慕手追,备尽八法。点画之妙,凌跨昔贤。”摘自《松隐集》

[夏元鼎]约公元一二零一年前后在世,字宗禹,永嘉人。少从永嘉诸老游。好观阴符,尝游祝融峰,自云遇仙人指授,因为作讲义。自号云峰散人。元鼎能词,著有蓬莱鼓吹一卷,《强村丛书》又注阴符、药镜、悟直三书,直德秀为之序,《度上腐谈》并传于世。


分享按钮>>道教通玄真经 卷四
>>中华夏氏历代闻人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