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版《中国夏氏通谱》的特色

    中华夏氏网 2009年7月6日 德安县夏卫兵


《中国夏氏通谱》的特色





光庭公40世孙、湖北省黄梅天堂(油榨)夏家人、江西省德安县水电局工程师 民堃字卫兵撰



摘自 公元1999年12 月27日“在黄梅县《中国夏氏通谱》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中国夏氏通谱(第一集)》是一部跨世纪、跨千禧年的新式谱牒,发生了质的飞跃,是夏氏宗族划时代的历史文献。通过本次联谱,对各支系原有谱牒进行了必要的考证,初步取得了互通有无、互相印证和互相补充的效果,实现了对先祖列宗的缅怀,对家族生命史作了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肯定和阶段性总结,通过表彰显赫人物,记载子孙繁盛,基本达到了恒定血缘递传,激励后世奋发图强的目的。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参联范围广

编入本集通谱的夏氏宗族,从行政区划上看,涉及到江西省、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台湾省等11个省(市),70多个县(市、区);从(世系)支系上看,包括光庭公、膺公、文礼公、馥公、夏黄公5大世系,至少100多个支系的原有谱牒资料。

2、解决悬案多

通过编纂本集夏氏通谱,经过6年的努力,解决了许多各地原有支谱无法回答的一系列悬案和问题。

⑴夏氏私家修谱的起源问题

通过查找,初步认定,我们夏氏私家修谱,最早当推今江西省新建县厚田乡三洲村光庭公九世孙文政公。文政公曾任岳州(今湖南省岳阳市)同知,解组后定居三洲村,于北宋仁宗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首次创修以光庭公长子洼公后裔为主的夏氏宗谱,距今长达948年。其次,当推今江西省修水县马坳敦信公,他于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创辑以光庭公次子深公后裔为主的夏氏宗谱;同年,今江西省新建县石岗镇与丰城市圳头乡分辖的小岭夏家缋公始修以文礼公为始祖的夏氏族谱,两谱距今均为919年。再次,当推今江西省德安县长庆村光庭公11世孙庆孙公,庆孙公任奉议郎,赐绯银鱼袋(一种官职地位的标志),致仕(相当于现在退休),赠朝散大夫,于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重辑以光庭公幼子洪公后裔为主的夏氏宗谱,距今851年。

⑵夏朝至唐朝的祖源问题

自公元前22世纪的夏朝至唐朝中叶的夏氏祖源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各地夏氏的艰难课题。客观地说,这个问题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的,但应该勾划出一个大体合理的轮廓。如前所述,现存各地的唐代以前世系均是漏洞百出。①清代德安县长庆与武宁县梅颜辑录的由夏侯氏恢复夏氏的源流世系传说,缺乏商朝的祖讳,光庭公之父为肃公。②孝感市凤港惜阴堂谱牒自禹王至光庭公仅79代人,平均每38年才繁衍一代人,太稀;且67世仁玉公生活的年代比74世光庭公生活的年代还晚,此谱列光庭公之父为云公,而云公之父为德兴钟山膺公之孙。③监利县会稽堂谱,自禹王至光庭公仅88代人,平均每34年才繁衍一代人,偏稀;该谱列光庭公之父为颛公。④德兴钟山谱,自禹王传至唐文宗开成二年出生的膺公,共115世,平均每26年繁衍一代人,大体上说得过去,但世次间稀密悬殊,汉代太密,且与惜阴堂谱互相矛盾,记竦公之父为俊公,竦公二子为安期公和宣公,安期公之子为淮公,不符合德安县与武宁县等地谱牒所载的历史事实。

为此,基于监利、孝感、德兴、德安与武宁等地谱牒中的记载,以正史为依据,以人类世系每代人平均只有25到30年左右为准绳,重新核定唐代以前先祖源流世系,并将上述监利、孝感、德兴、德安与武宁等四谱列为附件,供寻根问祖时参考。

⑶勰公的名讳与世次问题

自清代乾隆年间至本次联谱之初,德安、武宁、黄梅等地谱牒记载:迁德安县长庆的始祖为勰公,字先雍,为光庭公5世,“唐僖宗朝举进士第,登博学鸿嗣,出为虢州刺史,累擢左散骑常侍,配闵氏”。1995年收集联谱资料时,发现湖北省通山县楠林镇石门崇武公支谱、江西省丰城市洛市镇攸洛夏家安期公后裔思进公支谱均载勰公为光庭公4世,江西省湖口谱也载勰公为雍公之父。两说互相矛盾。经查江西省新建县厚田乡三洲谱得知:“4世敬敷,讳勰,生于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唐检校左散骑常侍,转虢州刺史,后赠太师,配闵氏”,“子:先雍(永和)、先穆(永文)”;“4世先雍,字永和,生于唐懿宗咸通二年(公元861年),配冯氏”, “子:长善(翊)、长盛(昱)”。唐僖宗在位时间为公元873至888年,此间敬敷公年龄为39至54岁,先雍公年龄则为13至27岁,勰公在唐僖宗朝任刺史,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员,敬敷公的年龄担任这样的官职较合理,而先雍公则显得太年轻。可见,勰公应为4世,“勰”是敬敷公的字,而不是5世先雍公的字。因此,在通谱中以三洲谱为准更正了德安、武宁、黄梅等谱的错误。

⑷世系失载问题

经过几年的查找,光庭公世系1-20世历代总序资料更加完善,特别是光庭公长子洼公支的后裔、安期公后裔丰城与泰和两支补充内容很多,同时将清乾隆年间德安县长庆法江公与武宁县梅颜(凤岗)曰瑚公主修的1-20世谱牒扩充到21-30世,将许多失载的支系收入通谱。另一方面,将发现的光庭公世系以外的膺公、文礼公、馥公、夏黄公等世系收入,突破了原有的“无有光庭不姓夏”的局限。

3、内容格式新

《中国夏氏通谱》载入的内容十分丰富,格式异常新颖,既继承了传统的谱文化,又有很多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语言文字的更新。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文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文言文,通谱从各地谱牒资料中转载过来的资料仍用文言文,而新撰的绪论、章程、凡例、人物传记等绝大部分使用的是白话文。

二是大禹及夏朝的资料新而丰富。通谱中收录了禹史、禹迹、禹颂、禹祭、会稽文化渊源、夏朝十七君、史前夏朝、禹的家族及其业绩等最新文献资料,全面、细致。这是过去任何一个支系的谱牒无法做到的。

三是谱序资料丰富。通谱收录了自宋代文政公首创夏氏宗谱以来的诸多谱序,特别是文政公首修夏氏谱序、庆孙公的创辑谱序、历史名人竦公在北宋宝元二年为《郑氏家范》作序、南宋朱熹的两篇夏氏谱序、明代解缙的夏氏宗谱序、户部尚书夏元吉的谱序、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夏寅(字正夫)为攸洛夏氏所撰的谱序、大学士贵溪县桂洲夏言撰写的《柱国右族》门楼记等。通谱新撰的谱牒绪论,则对谱牒的起源、名称、作用等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这也是首次。

四是章程的新创。夏氏谱牒学研究会的成立与协会章程的制订是历史上的首创,章程中首次提出在国家宪法、法律、法规范围内活动,自觉做到不违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等一系列新的观念和思想。

五是家训新。通谱所载家训全面、系统,包括修身篇、治家篇、处世篇三大部分,每篇分类,每类少则十条,多则三十余条。

六是人物传记新。通谱中的传记不仅转录了历史名人传、而且新载了民国时期夏斗寅、夏威、夏超等将领和夏耀堂、夏伯勋、夏光、夏风等***领导的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将领的传略,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委书记夏征农等中共高级领导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侯选人]夏平畴等科技名人,旅美商人夏抗生,现居台湾知名人士夏功权、夏光卓等当代名人的简历或简介。

七是派行用字资料新颖而全面。各地原有派行用字采用表格的形式与新拟派行用字相对照,便于查阅。

八是格式新。通谱采用十行横格式新图表,突破了过去代表五服九族或称五代同堂的五行横格式、欧式竖行式、垂丝图式等格式的局限,便于查阅。

4、印刷装帧美

《中国夏氏通谱(第一集)》分上、中、下三册装订,精美的塑面封装,可防水;内载历代先祖新式彩色画像18幅,每幅画像神态各异,基本符合历史衣装原貌,且每幅画像的颜色不重复;禹陵图片10余幅;上册文字之后载有集体照片4幅、个人照片25幅,图文并茂。 

发贴者:夏氏谱编委 进入博客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7楼
《中国夏氏通谱(第一集)》没有电子版的;有需要者,请与QQ569930899联系,或Email:1115xwb#163.com这里用“#”代替“@”。


分享按钮>>古今编修《夏氏族谱》信息(三)
>>[艺林文苑]夏氏自然科学著作集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