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谈奇士劳斯基的电影——《蓝》 (夏鹏)

    中华夏氏网 2010年1月23日 发帖者夏国初


且谈奇士劳斯基的电影——《蓝》 (夏鹏)

最早看《蓝》的影碟大约在2000年,具体时间记不清,生来不写日记,无从考证,只能凭记忆说大概了。

看碟很是挑战智慧的,“智”容易得,比如一部片子,看一遍不明白,苦学勤问反复再看,或附带翻阅一些相关书籍、资料,道理自然就通。奇士劳斯基曾在巴黎碰到他的一位年仅十五岁的女影迷,对方说她前后看了三遍《两生花》,并说现在了解真的有灵魂存在。这应了“智”是易得的。反之,难的是“慧”,慧即慧根,悟性,也就是佛经里所讲的智慧大开。

如今碟市繁荣,看碟、藏碟成了时髦事儿,谁嘴里都能说出一串导演名字和几部电影,以当茶余饭后的谈资,除了人云亦云,几个有悟,道出一些灼见来?看电影如此,拍电影尤甚。当然奇士劳斯基的“慧”绝非天生,他早年拍记录片,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才凭了不起的《十戒》奠定了业界大师地位,峥嵘初露。当时他已年近半百,典型的大器晚成。他的“慧”是后天的,风格也是自成的。看不出师法于哪位导演,硬是要套上一个对他影响极大的人的话,倒觉得此人非卡夫卡莫属。因为两者作品有神似之处,同在探讨人的宿命,然表达方式迥异:一个用文字讲故事,一个则以影像表述观点。奇士劳斯基拍片不多,却部部都经典,叫人百看不腻。

《蓝》、《白》、《红》:自由、平等、博爱。《蓝》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讨论的是音乐,诠释的则是生命的自由。女主角朱莉经历了一场车祸,一日之间,丈夫、女儿双双痛失。她似乎自由了,卸下了一切义务,可以了无牵挂,事实却恰然相反。

何谓自由?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这样解释:“自由是选择的自由,而非不选择的自由……”那么,朱莉又是怎样主宰她的自由?跟过去割裂,只身搬进别的寓所,隐姓埋名,离群索居,与外界隔绝……结果事与愿违。街头老人的笛声、蓝色水晶吊坠、车祸的目击者、丈夫为完成的遗作等屡屡又将她唤回至从前,悲痛的纠缠挥之不去。一切皆徒劳。

自由,是使自己从万物中分离而出的那股力量,也是试图摆脱现状,为自由而战自我选择的行动。说到底,要自由,就得用代价来换,用行动来取。反之逃离、回避,只会与自由永远隔江遥望,可欲而不可得。

人活着,多者为一个信仰去奔命,而信仰的媒介往往难离宗教。
对朱莉而言,音乐就是宗教,只有音乐才能救赎她的灵魂。她从中找到了面对现实的勇气,也得到了安慰和爱。然而最终朱莉以她的行动会真正获得自由么?导演在片中没有明确表露。重要的是,他以凝视的镜头创造出一种生活幻觉:不偏左,不一味放大女主角失去亲人后的痛楚;不偏右,也不表达女主角重获爱情的欣喜。既失,也得,维持一种相对的均衡。导演如此安排,若说意取儒家文化的“中庸”境界,这看法恐怕偏颇,毕竟导演的主旨不在于此。通片映像以冷基调处理,萧萧瑟瑟,竟给观者怜悯之中留一丝温暖。

奇士劳斯基的电影从不直裸观点,答案,始终留给观众发想,虽温情却内敛,虽悲悯也含蓄;含蓄,即境界。含蓄,即意味深长。

《蓝》不独影像超群,音乐同样出众,两者相结大放异彩。曲作者是普理纳斯,他和奇士劳斯基自《十戒》起开始合作,直到奇士劳斯基的最后一部电影。他的音乐使我想起《尤里西斯的凝望》电影配乐者卡兰卓。他们一男一女,作品气质却倒神似。前者音乐充满宗教意味的哲理与生命反思,后者曲风则是诗化的肃穆与忧郁,情感都深沉。每听一遍,都似影片回放,镜头重温,心境即刻平静如常。听他们的电影原声会上瘾的,一沾上,想戒就难了。

1996年3月23日,出生于天主教家庭的奇士劳斯基因肺癌病逝。生前他还打算拍摄《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曲,可惜身体欠安未能遂愿。

纵观奇士劳斯基的所有电影,都同在表达“人之宿命”这一主题。事实上,他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次宿命之旅?

光阴弹指,今夕正是奇士劳斯基逝世十周年纪念日,现在,他该在天堂安享自由吧!


分享按钮>>请夏国初先生收 (发件人夏伟)
>>温家宝:做人的基本原则(看完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