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古代名人】【田氏文化】归德田氏八世祖田珍曾被余干县民众立田珍“生祀庙”

    中华田氏网 2022年4月17日 田绪科




归德田氏八世祖田珍曾被余干县民众立田珍“生祀庙”

田绪科

 偶闲无事,浏览网络文篇时发现: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志》载:巡抚御史田珍捐俸修筑曾被民立田珍“生祀庙”。在明末朝野腐败的年代,能有被百姓如此敬爱的官宦,实属罕见,让人惊叹而生崇敬之心!一代廉吏—田珍,伟哉!

 余阅家谱、查史志、集传说,只知归德田氏八世祖田珍曾于明天启3年(1623年)间补四川道监察御史,本年巡按江西。志书载:“巡按江右,效古常平仓,积谷三万石备赈。时值江水暴涌,坏民庐舍,公筑长堤二百余里,滨江之民获安堵焉。”而不知在调任京城后仍关心曾巡按过的江西民众灾情,捐俸修筑圩堤,受当地百姓爱戴,立田珍“生祀庙”于西津渡口而被奉祀。此事件更进一步印证了银台公田珍忠君爱民报国卒于任和民间赞誉其“一口棺材,两袖清风”之事实。

附1:《余干县志》载文:

 据清代《余干县志》载:清初,全县有圩堤100座。其中:

 县治西隅有7圩,接北隅约3里。明万历二年(1574年)水坏,主簿高朗修筑。戊辰(明崇祯元年,1628年)水又坏,巡抚御史田珍捐俸修筑。民立田珍“生祀庙”于西津渡口。南岸圩接二十八都约4里。东港圩接二都约8里。

 县治南隅,有圩接连八字咀等圩约10余里。明永乐七年(1409年)舒彦祥建言修筑。万历二年水坏,主薄高朗重修。

......

《第二章水利工程 - 上饶记忆——传承记忆,弘扬文明,记录和留存》中截图如下:


附2:中国廉政文化历史故事——勤政爱民数田珍

勤政爱民数田珍

 田珍(1571—1631),字子聘,号待溪,河南虞城县田老家村(今属谷熟镇)人。

 田珍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曾任山东冠县县令、山东道监察御史、大理寺丞,官至留都(南京)通政使兼南京户部督储侍郎等职。

 田珍为官清正,忠君爱民,关心人民疾苦,深受百姓爱戴。田珍初任冠县县令时,天久不下雨,土地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面临百年不遇的大饥荒,民不聊生。田珍多方筹措粮食,大量施粥赈济抚恤百姓;对拖欠粮银的赤贫百姓,有时用自己的薪俸和田租赠予,使全县人民渡过了难关。他以智慧治县,不畏富豪权贵,秉公执法,做出了许多让人折服的破案实例。

 政闲期间,田珍督促全县士子读书习文,从而邑境井然,夜无惊扰,因此被巡按推为“良吏第一”,升山东道监察御史。接着,他又巡按江西,在那里修粮仓,储粮3万石备荒。时值江水暴涌,坏民房舍,他令百姓筑堤二百余里,使得沿江一带安然无恙。其间,他实事求是,秉公执法,不轻言语,严于律己,依法从事。

 田珍任两浙盐政时,对盐民讲明道理,整顿税收,严办了一批奸商,使盐商经营有道,除完成国家税额外,又超收七万余金,全部上交国库,为国家积累增加了一大批钱财。

 巡按盐政3年后,田珍被提升为大理寺丞。在执掌刑法的大理寺,他“执法矜疑皆当,民自以为不冤”。宋权有“廷尉之良,前有张公,后有田公”之说,把田珍与张居正相提并论,从中得出“其服民如此”的结论,更显田珍之贤。

 明崇祯元年(1628年),田珍由大理寺丞升南京通政使兼南京工部侍郎。当时国库空虚,军卒骄横,胡作非为,局面混乱,令人担忧。他上任后,不畏强暴,双管齐下,一面整顿军纪,一面严惩贪官污吏,催征拖欠粮银,很快使局面得到扭转,把南京治理得井然有序。

 南京政务千头万绪,田珍不避寒暑,不辞劳苦,经常通宵达旦整理公务,以致积劳成疾,于崇祯四年(1631年)在任内得病去世,终年61岁。

 南京百姓得知田珍病逝,全城罢市7天。殡葬起棺返程那天,万人为之送行,无不怆然泪下。崇祯帝钦命河南布政使右参议大梁太守张凤翼率河南、山东两道官员颁诏御祭,并封田珍为南京通政大夫、南京工部侍郎。

 田珍一生为官清正,鞠躬尽瘁,为人谦虚温和,待人诚恳,老年时虽遭逆党魏忠贤无端诽谤与迫害,仍是宾客盈门。据史书载,他一生恪守“清以防身,惠以爱民,忠以体国,诚以御物”四项信条,堪称封建士大夫中的一位典型代表。

 田珍居官二十多年,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到死家中却很清贫。崇祯皇帝钦命拨巨资为田珍修建坟茔,以表彰功德,告慰忠魂,墓葬之礼享公侯之规则,钦赐祭,葬于御祭坟村(今属虞城县刘店乡)。

 田珍去世后,朝廷特许为他建立神道碑,见此碑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尊崇。


‘田氏文化’网络平台田绪科编辑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