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霍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霍氏论坛 >> 姓氏取名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孔子(1) 已阅:2315 / 回复:0(楼主)

孔子是个孤儿,历史是这样的记载的。孔子也是一个私生子,这也是历史记载的。失去了父亲的孩子历来叫孤儿,至今在乡间老人故去后,亲友们都要来吊念,事后儿子们要写一个谢帖,感谢人家的这番情谊。如果去世的是父亲,母亲还健在,那么谢帖最后孝子名字上冠以的便是孤子某;如父亲健在,去世的是母亲,则不能冠以孤,而是冠以哀,称为哀子某的。至于父母双亡的,则是冠以孤哀子某。

关于孔子的这些童年伤心往事,历史上是这样地记载的:“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丘(孔子名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礼记·檀弓》)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一,孔子是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的,并且以后孔子的母亲还一直讳言叔梁纥的墓地,不让孔子知道父亲的葬身之处,大概颜氏也觉得这件事不光彩,不想提起它。看来孔子确实是个私生子,这是无疑的了。不知道孔子后来发出“名正言顺”那套理论时,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二,“丘生而叔梁纥死,”“孔子少孤,”孔子是个孤儿也是事实。既然是个孤儿,那么在叔梁纥死的时候孔子还小,小小的年纪就没有了父亲,这才可以叫做孤儿的,这才可以叫“少孤”。既然这样,叔梁纥和颜氏女就不是年纪相当,是老少配,是叔梁纥老牛吃嫩草。这样说来,用民间人们的说法,孔子还是一个“老生子”。用人们不准确的说法,“私生子”、“老生子”都是聪明过人的。老生子身体弱,可是私生子身体却是异常健康的。试想,能野合生人,那个人的体魄应该是比一般人要强。他的遗传基因也应该是强的。这些记载是要说明一个问题,私生子和老生子互补,孔子生来就是一个圣人的料,他的聪明和健康是爹妈给的,是与生俱来的。三,孔子从小就聪明,懂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他很小的时候玩儿,就晓得祭祀、礼仪这样一些东西。并用这些仪式来玩殡葬人之类的游戏,因为母亲不告诉他父亲的葬身之地,玩耍中他就把自己的父亲葬埋在一个叫做“五父之衢”的地方。这都是他聪明、懂礼的表现。这是他以后能成为儒家祖师的基础。四,孔子在游戏中把自己的父亲葬埋在一个叫做“五父之衢”的地方,“五父之衢”在那儿?据资料介绍,五父衢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是一条古道路。我国清代的文学家蒲松龄曾在他的名著《聊斋志异·自叙》中用到过这个典故,说他的这些狐鬼故事可能和传说中孔夫子为他父亲停棺“五父衢头”一样不可靠,或许是些无稽之谈。“五父衢头,或涉滥听。”看来蒲松龄是不大相信“五父衢头”这些传说的。认真想想,蒲松龄的这种不相信还真值得思考,侭管司马迁把它写在《史记》中,当作信史记了下来。司马迁这样做也是有他的用意的,五父衢就是无父衢,没有父亲的意思。这也反映出孔子自小就聪明,因为他不知道父亲的葬身处,所以才这样安排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五父衢”不仅曲阜有,各地的人们也把一些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叫做“五道路口”,说那儿东西南北中路路通,人们还在那样的路口当中往往要修一个“五道庙”,中间供奉一个黑面拳须的“五道神”,叫他“五道爷”,行路的人们经过时还都要祭拜他,祈祷一路平安。据说他就是有名的“盗跖”,被以后的强盗尊为祖师爷的那个人。他一生打家劫舍,蛮横无理,因而成为了强盗们的祖师,成为了路上的行人们祈求平安,供奉的路神。人们又把他称为“无道爷”。尽管书上说“盗也有道”,但老百姓不这样认为,和一个劫路的还有什么道理可讲,他的理就是“买路钱”。这样的路口应该就是以上记载中的“五父衢头”。孔子小时候在埋葬他的父亲时,走到这样一个无所适从的“五道路口”,东南西北不知该往哪儿走,走不下去了,该多伤心啊!因此,这样的“五道路口”就被叫做“五父衢头”的。五,关于孔子,记载中还有许多有意思的东西,如关于孔子名字是怎样来的,《史记》中就是这样的记载的,“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为了要得到儿子要跑到尼丘去祈祷,生下儿子后儿子的脑袋恰恰像尼丘(也许这是他们主观的认识),于是就把儿子取名叫“丘“,并且还进一步明确为字“尼”。孔子的脑袋生下来的时候他的父母认为就是尼丘的样子。这里有两点疑问:其一,为什么要到尼丘去祈祷儿子?其二,为什么得到儿子后要把儿子的名字也取名为尼丘?看来尼丘在孔子父母的心目中是一个很神圣的地方,尼丘


作者:2201696768@qq.com (2014/2/10 15:31:17)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霍氏论坛  执行时间:1,578.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霍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