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昝明德忆苦思甜话长征
- 中华昝氏网 2011年3月1日 云南日报
饥寒交迫突破死亡地带老红军昝明德忆苦思甜话长征
http://www.yndaily.com 云南日报网
红军长征翻越雪山 (影视资料图片)
理想和信念使红军将士产生了强大的战斗力和英勇献身精神。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用数以万计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句直抒胸臆的话,曾经是人们对长征最直接的理解。
对在滇老红军的寻访中,不少老红军忆起那段经历,虽事隔多年,竟似就在昨日。这,是老人们一辈子的记忆。
眼泪过后依然坚定
说起长征,王应元老人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渡过了金沙江、翻越了雪山的自己曾在到达中甸的时候哭了一次鼻子。一天吃饭时,正在发烧的王应元看着碗中的“饭”,委屈地哭了:这哪是饭呀,麦子和豌豆煮在一起,汤汤水水的,家里再穷,也没吃过这样的“饭”!他端着碗正难过时,别的战士连汤带水都吃了,他把心一横:不管了,别人能吃我也能吃!“以后的几天,部队吃的还是这些东西,只是汤少了些。”
从中甸经定乡到稻城是多雪山区,王应元跟随部队又翻越了五六座大小雪山。尽管此前有了翻雪山的经验,准备了一些必要的物资,但部队还是在出中甸后的10多天,吃完了青稞炒面。为了充饥,山上又酸又涩的刺果也摘完了。还找不到吃的,战士们开始吃草。开始几天,吃一种可以用来洗衣服的茴茴草。后来茴茴草没有了,就什么样的野草都吃,只要咬得动就行。后卫部队就更苦了,能够吃上较嫩的草都成了一种奢望,只能找到一些草根。
过藏区时,粮食吃光了,盐也消耗殆尽,部队就开始杀骡马,今天一匹,明天一匹,只留下一匹驮东西。再后来,牛皮斗篷、皮带、皮鞋也都吃光了。王应元的一双皮底鞋,穿烂了也舍不得丢,皮底烧着吃了;小时候买的一根很喜欢的皮带、一个装钱的皮兜,也解下来煮着吃了;过石鼓时发的带皮的帽子,晚上睡觉时垫着坐,实在饿了,就割下一点来吃,也吃完了。
“到了甘孜,红四方面军的同志给了我们每人一件毛衣,我的那件洞眼有手指头粗,但还是暖和,只是会长虱子,多得很。”王应元回忆,“后来到了腊子口,部队下令烧水烫虱子,毛衣脱下来放到锅里煮,虱子在水面上漂起了白白一层。烫过的衣服晒干了穿上,才到晚上,虱子又开始在毛衣里长了。”
缺吃少穿成最大难题
昝明德老人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过草地时的缺吃少穿是长征最大的难题。“那时一年四季穿的都是一身衣服,衣裳单薄一点还不算什么,但没有鞋子却会直接影响行军打仗,所以每到一个地方,最先要准备的就是草鞋,那时穿的草鞋都是用稻草编成的,不经穿,几乎每天行军都会穿烂一双,如果不及时打好新的,第二天行军就只能光着脚走。有时打土豪分得一些衣服,就可以把衣服撕成布条和草编在一起打草鞋,这样就可以耐久一些。”
“草地的气候也非常恶劣,狂风暴雨说来就来。而可以遮风避雨的,也只是一顶斗笠而已,头上是雨,脚下是水,身上是又单薄又潮湿的破衣服,肚子早已饿得咕咕直叫,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在泥泞中饥寒交迫地前行的!”昝老说,天气好时,大家就可以找一块高地或树林,烧一堆火,把湿衣服烤干,把已经煮了多少次根本就没有肉味了的牦牛头放到锅里,再放上些野菜什么的,就是一顿热乎乎的美餐了。说起牛头,昝明德笑着说:“那可是好东西啊,当时有个排长,就是因为嫌牛头难带,而且也没有一点肉了,就扔了,结果因此犯了纪律被罚去抬担架。”疲劳、疾病再加上粮食稀缺,好多同志走着走着就一头栽倒在草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有时一天要经历好几次这样的失去战友的痛苦时刻。
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昝明德说他也从来没有想到过退却,只是一心一意地往前走,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走出草地,走到延安,直到革命胜利!昝老说,他们当时确实也没想过胜利以后如何如何,只想着打跑了日本鬼子就可以回家种田,过太平日子了。心中宏大的革命理想就是解放全世界受苦受难的老百姓!
走出草地后,红军战士们只剩下皮包骨头了,衣衫褴褛,伤病满身,队伍损失惨重。但也正是走出了草地,他们的意志更加坚定,革命斗志更加昂扬,个个都是目光炯炯的百炼金刚。
实习记者 杜杉
本报记者 锁华媛 马益华(春城晚报)
分享按钮>>老红军昝氏兄弟:烽火中的三次离别与巧遇
>>昝云龙:核电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