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应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应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什么是应氏文化 已阅:1499 / 回复:2(楼主)

一、应氏文化产生与承载

应姓文化产生于公元前1047年,周武王封第四子姬达应叔于应,应姓由此而诞生。在西周早期应叔在周有较显赫的地位,应叔是监国故有应监、应公之称,而后成为一方诸侯。成周洛邑建成后,应叔参加了成周之会,位列曹叔、伯舅之前。应叔在滍阳建立了大应帝国,立国350余年传13代14应候,第二次复国后传9代应候。应氏先祖们以孝行天下,德业兼备,建立了古应国帝国文化的繁荣,从古应先祖墓葬群出土的青铜器、玉器文化无不使后人感到惊叹。三千多年前的应氏先祖,冶炼铜文化、玉文化技术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从古应墓葬群发现有铭文的青铜器记载,有七八十件之多,无不体现出古应国的先祖们在治国安邦、保境安民中作出了表率。为保大周基业与南蛮屏障,以应邓、应曾、应姚等联姻抵缷外部入侵,近23代应候在血雨腥风的金戈铁马征战中,立下了不杇的功勋。从大雅诗经中记载了应公来朝,应侯顺德等赞美的诗歌。应叔为了传承弘扬先祖文化,曾在应都滍阳建立了武王祠。供子孙瞻拜祭祀。在中国古代史中实属可贵,历代封建王朝都有明文规定,什么样的塘养什么样的鱼,什么样的水流什么样的源。应氏先祖能在滍阳建武王祠,说明了应氏先祖们的身份与地位。也只有父子亲情能建武王祠,但作为应氏后裔这是挥之不去的先祖的光辉史。

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一老指我先祖应曜,应曜是公元前246年进入丞相吕不韦门生,秦楚之际著名学者。应曜者:滍水文才,著德留哲。六壬应曜,感曜而生,应曜而动,曜能为源,络纹为径,循径探源,力由径出。应为魂,曜为体,千变万化,妙能无穷。 念力者,以念聚魂,魂台为根,众念丛生。明已心,化神通,幻化千万,尽在其中。播仁爱于春秋,为后世久远传颂。据林鹏先生的大型巨著《咸阳宫》小说一书,以应曜的《恙裘》一诗作为开篇之作,有可能是真实的。公元前246年应曜撰作了《羔裘》一诗盟动了吕不韦著书立说的念想,开始专撰巨著《吕氏春秋》,于公元前238年用了八年时间成书,就在这一年应曜隐居淮南山。通览群书,博采众长,与世无争,微尘不染,过着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恬淡生活。潜心研读,著书立说,学养深厚。公元前200年,汉高祖要易立太子,急的吕雉座卧不安,寻张子房讨教,张良说若能请到商山四晧与淮南一老出山铺助太子,高祖会断这念想,商山四皓经请便到,淮阳一老应耀洞察吕雉为人,知吕雉心狠手毒,拒不出山。果然没错,高祖一死,刘盈即位吕雉封皇太后集军政于一身,报复垛去了戚夫人手足,把戚夫做成人彘,装在酒坛里享乐,并捕杀汉高祖刘邦各子,高祖刘邦儿子几乎杀尽斩绝。是此商山四皓助肘为虐,淮南一老清高映曜。故商山四皓不如淮南一老。

至汉景帝朝公元前154年,又出了一位应高,是吴王刘濞的中大夫,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胶西等国,发动了七国之战。应家人属少姓,也许由于这缘故,给应家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诛灭九族是有可能的,虽史书上没记载,也找不到应高的结局。

元封五年公元前105年,51岁的汉武帝,求长生不老药南巡。遊名山大川,悉淮南山应曜子孙以寿高闻名于世,前往寻找应曜后裔。汉武帝南巡过淮南山,找到了应洁。应诘曰:竟仁如天孤,云自飞工水,石翼之乐也。面讳曰:看曜法旸,节巢尤住,武帝以赦骑郎召容应洁。

西汉末期新朝初又出了位应衢在新朝王莽时期任政,至今还有官印传世。

到魏时军功茂曹应余公元218年战死于侯音叛乱之中,其孙应伦蒙祖父功绩,仕魏官至司徒府吏,后仕晋。

《舆地纪胜》唐登封县令应靖又称应真人在道教人物传记著作《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45“应靖”条中,记载更为详细、丰富,应靖一生为官“仕至二千石”最为重要的是文献清并向仙人应靖求教道术,是一个道教信徒。自应曜(公元前272∽?),公元前238年隐居淮南山,后人世称淮南、淮阳郡。

汝南应氏,历经汉魏晋跨越三百余年,世以文显,代有传人,著作不绝,是中国文坛史上的典范。也是汝南应氏思想敦厚纯正,世济文雅,诗礼传家,家国天下,正统儒家文化精神承载者,与实践者。汝南应氏历代笃信好学,博闻广识。在玄风大炽的汉魏晋之时,始终尊崇家道义,关心时弊,克忠尽守,备受各朝统治阶级的青睐。家族成员名留史册。也正因为汝南应氏世家的众多迷团,历代文人墨客,大儒对应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二千年来对汝南应家研究不绝。汝南应氏,在中国历史文坛上影响深远。汝南应氏经汉魏晋跨越三百余年,以文学起家,相袭相冕。至应璩时被晋元帝呼为盛族。应璩曰:臣门七世通显,二千石以上内外文武具全。紫袍金带半千。是汝南应家鼎盛辉煌时期。文武官员多达五百人以上。虽没靠裙带关系跻入王公贵族显赫身份。但家族成员凭自身学术以文入仕。大多成员有著作问世,不说不是奇迹。今家族成员众多巨著却淹没在了浩渺深翰,风起云涌的历史长河中,少有人再记起这个汝水河畔汝南应家,曾经世济文雅,轩冕相袭的文人家族。曾停留于汉魏晋文史上的诸多应氏身影,创造了文史上众多彪炳青史,震世之功和气呑山河的美妙的篇章。

汝南应氏是史上最辉煌鼎盛的时代。汝南古称顿国,上码头今河南项城市南顿镇上头村。是应氏发祥地。自汉末新朝王莽时的应翊(公元9_23年),与南顿令刘钦相交,王莽摄政,民心不服,辞官隐退,自长安乘船在南顿上岸。时逢赤眉绿林军起义席卷项城。城中无粮,应翊捐粮十万斛,拯救城中百姓。应翊这义举载入了班彪的《逸民传》。

从此汝南应氏这响亮的郡望也拉开了序幕。从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孔融为应氏撰序中透露。汝南应氏自东汉和帝时河南尹的应顺至三国曹魏时期建安七子应玚,七代人中。紫袍金带,二千石以上朝庭内外文武官员多达五百人以上。几百口人不分家,融合的大家庭共炊,无生间隙亲蜜无比。家族家训,庄园管理及教育私塾设施一应具全。为应家后代以儒学奋身文学起家,打下了扎实基础。

从各史籍中汉魏晋记载的有:西汉未应翊捐粟十万石振饥民。应妪祖母训子成材。东汉应顺一身正气官至河南尹将作大匠。东汉应叠举茂才官至江夏太守。东汉应彬,杯弓蛇影美名扬,官至武陵太守。东汉应融,仗义疏才,至情至孝,后官至司隶校尉。东汉应操官至介休县令不绚私情,一生奉公。东汉应遵官至宋侯相,大力提议实施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生产。东汉应贺官至尚书,举荐贤吏而成名。东汉应嗣先仕主薄,为官清吏,受朝庭的好评,后官至汝南太守,东汉应志官至徐州刺史,抨定叛乱,兵不血韧,降敌七千。东汉应奉,记忆力超强,五行并下,后官至司隶校尉,东汉应承,不畏权贵,辑拿贿赂高官,保境安民,征战蛮冦,官至冀州刺史。东汉应劭官至军谋校尉,魏应季瑜官至司空椽,东汉应季先官至巴郡太守,魏应瑷著有魏应瑷集二卷,魏应琳太康博士著有应琳集二卷,应德温魏有应德温集十卷,应玚魏五官中郎将,应璩魏侍中大将军长史,应君胄魏汝南应氏庄园经营开发者,应君苗魏汝南应氏庄园经营开发者,应贞散骑常侍,应绰扬州刺史,应纯,应绍皇门侍郎,应秀应詹父亲,应籍步兵校尉,应亨晋著作郎,应正华豫州刺史立籍九江,应韬鄱阳参军,应詹镇南大将军,应玄散骑常侍,应诞龙骧将军六郡太守,应硕汝南太守,应邈江州刺史,应运应玄儿子,应保豫章太守,应先应玄孙子。

历代文人儒客对汝南应氏研究不绝。滍阳立国,发脉淮阳,郡表汝南。诗文典章,辐射光芒。世代相传,代代辉煌。据史志载:五胡乱晋,永嘉之乱。战争锋火给汝南项城区域带来了沉重灾难,居民十仅留一二。加之瘟疫,汝南项城袓地以成人间地狱,几乎成白地。在此保护应氏家族生命的重任也只有镇南大将军应詹字思远了,时任婺括地域最高军事行政长官,屯兵婺永大田,而把整过家族带至婺永大田,繁衍生息。时任豫州刺史的的应荣字正华,水耕火炽保靖一方,立籍九江为九江应氏始迁祖。应韬字思实鄱阳参军而居鄱阳为鄱阳始祖。成为汝南应氏后裔南迁的三大支派。


作者:应卫强 (2018/4/12 12:07:42)   回复此贴
  回复:什么是应氏文化 第 1 楼

二,应氏文化的价值意义

我们应姓同为姬达应叔子孙,一脉相承。通过寻根问祖,既是为祀祖尊宗,求得祖先佑护,也是明白我们自身血缘,传承祖德、光宗耀祖。了解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通过血脉,流传到现在将来。应氏文化情结主要由宗谱文化,宗祠文化,祖墓文化支撑,而生产强大的凝聚力。

迁徒是祖先历经社会动荡、兵革离乱、瘟疫饥荒,税捐繁重的历代祖先迁移文化演变史。我应氏先祖是姬达(应叔)立国,自公元前238年应曜隐居淮南山。公元9∽23年应翊在汉末归隐汝南南顿上码头上头村。东晋间应荣字正华任豫州领以水耕火炽、保靖一方立籍九江,为九江应氏始迁祖。应韬跟傅虞学,任鄱阳参军保靖一方,迁居广石。镇南大将军应詹为减轻朝庭负担,在节镇婺括时在婺永大田屯兵垦荒,养兵自足,于公元226年7月卒于大田,儿子应玄继承父志而迁大田。六郡太守龙骧将军应诞,公元246年10月4日在陕西蓝田与前秦符生战于愁思塠阵亡,后代居晋明帝赐应詹建康南京旧宅。


应氏文化中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家谱源于宋朝,盛于明清,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是皇家才有宗谱。应氏不然,是周封应国始,代有家谱传世,汉永寿四年公元157年不倒翁胡广为应氏撰序文。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孔融为应氏撰序。应氏家谱史有考记,吴国孙权外孙谢承,晋朝干宝都有说明:应氏谱云:字仲援文献。应氏家谱承载了历代先祖的辉煌、荣辱与辛酸,是穿越时空的历代应氏祖考史。更是应氏文化血缘凝聚力之根本依据,其中包括血脉亲疏支系近远,何时何地各支脉分迁。家谱有总谱,世谱,支谱,族谱之分,一般都以始迁一世祖为内系。而先祖以外居住他地为外系,应有明确区分,并不能为扩大号召力,超越他地先祖居住地蒙混己处。


宗祠是一族之间的发脉神圣所在,也是严明行使本族的宗法之地,更是救孤助寡之所。宗祠以本族的山地为依托,称祠山,祠田,人丁增添,族人卒亡须报宗祠登记备案。古话说:族无祠不发。宗祠是祖先灵魂安息遗放之所,更是后代子孙凝聚怀念祖宗祭拜之地,一族的宗祠有主祠堂祠之分,始迁祖迁入该村一世祖称主祠,包刮该村外迁流源支系,表示同根同源。随着人口澎涨,主祠下又分堂祠,在同一房头发脉下的称堂祠,历代封建制度把宗祠的规格作了明确的规范,族人袓上以进士、明经、贡生、举人、秀才入仕,任政贤能清吏,造福一方。寿星、贞节、孝贤而生产生的宗匾对联入宗祠悬挂,以荣耀家族。更为严格的是出什么级别官员建几进厅祠,出什么样的官员建祠堂什么大门。历代应氏先祖们,为怀念感恩祖德,每年清冬二祭穿州越府返往祖地,穿上草鞋带上干粮,近者几天,远者数十天甚至数月路程,不畏艰辛,祭拜先祖,宏扬祖德。

应家也不乏欺世盗名之辈者,刻个萝卜章以星球宇宙自居,建什么太空网站,不做实事,指手划脚,说某某是小学文化搞不了事,某某是小学文毕作不了家谱,遗憾的是堂堂的高级老师的宇宙网,盗用制作的历史网页,恰恰出自这些小学文凭者。年年扬言建宇庙总谱,天天口号星球总祠。喊了十几年,遥遥无期,声迹渺茫。到处自吹扬言,时间能证明一切,唬弄一批,打击一批。说自己口袋几千万,今天在这建总祠,明天在那编总谱,说大话不知羞耻,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弱。即使少数被蒙蔽者,受唬弄,来个不相干之地域,建座总祠祭拜,历代的直系祖先会怎么想?作为应氏子孙后裔者,祭拜不相干没系血缘地域,凭空设立之祠会感何安?误引入歧途投资者,二百年五百年后的子孙会怎么想?总祠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受封始祖出生之地。二,受封始祖曾经生活活动过的地方。决不允许几百年应姓聚居地域建几千年的宗祠,建一座与源流世系无关自称银河系、宇宙、星球古猿、猿人总祠,否则有违先祖遗训,上对不起先祖,下对不起子孙,更对不起宗亲好事投资者。作为应氏后人有了解先祖历史文化,更不能狂妄自大自吹自封什么太阳系、银河系自居有辱斯文,违背的是应氏先祖所立家风家训。

祖墓是后人祭拜怀念之场所,也是祖宗灵魂安息之地,更是先祖发脉的风水宝地,龙头之源,发族旺孙,千世万载,永世惠泽绵延不断。历代名人祖墓有尸骨墓与衣冠墓,东晋应詹墓较为特出,公元326应詹节镇婺括率官兵与永康大田屯兵,7月积劳成疾于公元326年7月病卒于永康大田,葬永康前三杨,转年移葬钱塘赤水乡,建塔六和。

项城市永丰乡柏冢埠应奉墓下的颖阳乡候应詹墓是汝南太守应硕为祖父建的衣冠墓,应硕应詹孙子应诞儿子东晋时任汝南太守,给祖父应詹伯父应玄建了衣冠墓。平顶山滍阳镇应国墓葬群是应氏先祖家族墓葬群。

而汝南应氏先祖墓就不一样了,分布广且间隔距离在几十公里外,从各史籍文献中载,大致有三处地域,南顿镇上头村,永丰乡柏冢埠村,高寺镇王冢子村。

古代立墓以风水脉地而建,洽汝南应氏是汉魏晋大族,除以文入仕外,还经营汝南地区大片应氏庄园,应璩从弟应君胄,应君苗还把汝南应氏庄园延伸到了山阴、山阳一带,应玚自比高阳氏在高阳丘建大宅,卒葬高阳丘,从上分析汝南应氏墓分葬多地就不足为奇了。

祖墓除自己子孙祭拜奉祀外,但也有不少汝南应祖受历代儒家祟拜,路过或特意祭拜,晋代陶渊明对应璩的诗集大赞有加,他曾作诗明志:“梦中常相识,应公是吾师。何时到汝南,门前立雪死。

应詹去世后,韦泓在应詹墓守墓,感念之情长哭至第二年青草发起时。应詹与韦泓的这种义举被认为是“分甘共苦"的情义,晋元帝司马睿追慕古时候赵氏祭祀程婴、杵臼的节义,令建祠终身祭祀应詹。


应昌金老先生于2006年在永康灵岩福地,修建应詹公墓陵后,近年来每年清明来自全国各地应姓后人(包刮应詹直系后人,与叔伯兄弟后人)祭拜者数万之众,开启了应氏寻宗追祖敬宗文化业的空前发展,与应氏族人凝聚力空前提升。各地应氏后人到永康寻根者络绎不绝,永康芝英,灵岩,可投应以成为南宗应詹公后裔的大本营。2016年经芝英历史文化研究会对应詹陵园的扩建,一座规模大气宏伟的应詹公陵园屹立在应姓人心中,将是一座先祖文化灵魂的丰碑。

古应国先祖墓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薛庄乡北滍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墓地高出附近地表约5米。1979年以后多次出土青铜器,发现古墓葬二十余座,均为土坑竖穴墓。出土文物有青铜鼎、鬲、爵、兵器、车马器、乐器、玉项饰等。部分青铜礼器上铸有铭文。据古文献记载及出土青铜器铭文印证,此为西周时期应国墓地。应国墓地主要是周代应国贵族的埋葬地,共发掘应国墓葬42座,排列有序,具有“族墓葬”特征。出土文物数千件,主要是青铜器和玉器。所出铜器铭文涉及大射礼、俯聘礼、帝王庙号、丧服制度,对古代礼仪制度与诸侯方国史研究有重要价值。排列有序的国君墓葬,给我们应氏后人开启还原先祖陵园大门。2017年2月15日上午,平顶山市应国历史文化产业园古城西城门及古城围墙项目在新城区工地破土动工。古应国陵园,中国应姓祖祠,应候草原放鹰大赛等项目。是继正月十六东城门项目开工后的又一个项目开工建设,标志古应城项目全面起动。

汝南应氏有众多的迷团需后人破解,曾经项城南顿镇上码头村是应氏的发源地,在项城永丰乡柏冢埠村项城志记载:有应奉墓与应詹墓(《项城县志·祠庙志》有记载:“晋颍阳侯应詹墓在城(今秣陵镇)北二十二里(今永丰南侧),百冢埠南门外有二冢。咸丰、同治间因修寨掘土得石碣,上书‘晋颍阳侯应詹之墓’,遂封闭之,不复启”)。

在项城市高寺镇王冢子村有应邵、应玚、应璩墓(应氏墓 位于高寺镇王冢子村东北角。应氏墓是东汉末年的应NB478、应劭埋葬之处。墓冢为园锥形土堆,高27米,东西宽18米,南北长19米,面积342平方米。东汉“建安七子”的应NB478,著有《风俗通仪》的五世太守应劭等,均埋葬在这里,这里原有应劭、应玚、应璩三墓冢东西并列,1958年当地群众将西两冢挖掘,知悉其墓室为石棺,镌有壁画,石棺当时被烧成石灰。今应氏墓是三墓中唯一幸存者。被项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南宗应氏后人赴项城市高寺镇寻宗之旅,高寺镇王冢子村,完整保存东汉时期的汝南应氏核心人员应劭大墓。墓是土堆结构,占地三百四十余平方米,墓上杂草丛生。以被项城市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据当地村民说:原有三墓,规模一样,一字形排列。于68年被挖二墓。是三国时期建安七子之一应玚墓,与应璩墓。以石棺而葬,棺木四周壁画精制,后被烧石灰了。南宗应氏后人赴项城市高寺镇王冢子村祭拜应劭公墓。那天刚好碰上项城市领导在高寺镇召开文化大会。我们一行找到领导,要求在应邵大墓上立块碑刻。项城市及高寺镇领导说:市领导及文保单位决定在高寺镇王冢子村,在原位上重立应玚与应璩大墓。打造该市旅游名片,以供后人瞻仰。能保存汝南应家圣地古迹乃我应族之大幸。

今发现应绍墓应玄墓属项城市不动产文物(应玄墓:应玄墓位于项城市南顿镇上头村南。原墓呈圆锥形,表面封土,面积约8平方米,高2米,现周围为农田。该墓的发现为研究晋代名人传记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2011年应玄墓被项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公布为项城市不可移动文物点。
应绍墓:应绍墓位于项城市南顿镇上头村南。据传,原墓呈圆锥形,表面封土,面积约为6平方米,高7米。该墓的发现为研究晋代名人传记提供了新的素材。2011年应绍墓被项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公布为项城市不可移动文物点)。

晋汝南太守应硕的祝祖文:
元首肇建,吉酉辰良。五政数惠,四教初扬。
万类资新,英颖擢章。谷风涤岁,日和时光。
命于嘉宾,宴兹社箱。敬食祖君,休祚是将。
嘉肴绮错,白芧荐恭。有肉如墀,有酒如江。
祖君既卷,祗萧威容。

家宅文化,应氏先祖对家宅迁移文化大有讲究。初代应候与淮南一老应曜,汝南应劭等是精通八卦地理玄学之术。讲究风水,发子旺孙“法于阴阳,合于术数”,追寻吉祥,在子孙后裔中发族融结、阴阳和合的最佳家宅是我先祖奋斗的精华凝聚而成。汝南应氏九代通显,代出伟人是理气宗和所形而成。理气宗和的数理和玄学运算,来推衍某些神秘的子孙因果关系。

应氏始祖家宅在河南平顶山市滍阳,位于滍水之阳,自古为繁华之地。商、周、秦三代均为应国,汉代为父城县应乡,后魏末为雉阳县,隋代为湛水县,唐代改为滍阳县并呼为“应城”,已有3000年历史。滍阳1964年水没淹没前,其西寨门左边的寨墙曾镶有一石碑,上书“古应”二字,后来该镇的东滍村和西滍村还先后在原滍阳街中发现并抢救出两块碑刻,一块上刻“古应国”;另一块刻“藩滍屏香”4字。原滍阳镇旧址即是古应国国都。建有五门,东为“迎旭”,北为“通宝”,西为“滞应”,南为“临滍”,东南为“望楚”。应水自北门入,穿城出东南门。

公元前238年淮阳一老吕不韦门生,秦大学问家应曜,自古应父城应乡滍阳隐居淮南山。在淮南山建宅而居。

约270余年后,西汉末新朝王莽摄政间,应翊者辞官归隐,逢赤眉绿林乱南顿,城中无粮,应翊倾囊赈粮十万斛,城中百姓无不称其仁。其后自淮南山迁移至古顿国上头村建宅居住。今项城市西7公里的南顿镇上头村。据传,上头村原系古运粮河上码头,后人又简称上头村。据《后汉书》卷四十八“应劭篇”记载:“中兴初,有应妪者,生四子而寡。见神光照射,试探之,乃得黄金。自是诸子宦学,并有才名,至玚 七世通显”。到魏时,建安七子之一应玚,自比高阳氏在高寺镇高丘建大宅。

东晋时应詹南渡,在建康南京任光禄勋,晋明帝赐家宅于建康南京,后为应诞应硕父子家宅。鄱阳参军应韬在鄱阳广石建宅繁衍,后世相继分迁附近称九应。应正华在九江建宅繁衍,至隋朝间一支是九江分迁高安,后代相继分迁弋阳,宜黄,丰城,建宁等地。应玄继承父志,在婺永大田屯兵屯田,迁居大田,子孙分布浙江各地。

世系是应氏文化历代先祖考系,自应氏太始祖姬达(应叔)建国立姓始,历时23代24侯国君称古应世系,公元前238年淮南一老应曜隐居淮南山为淮南世系。公元9∽23年应翊在新朝初辞官隐退,时逢赤眉绿林乱南顿,城中无粮,应翊倾家襄振饥民,而移居南顿为汝南世系。历代经战争变乱一代代辛酸血累传承史,让后人了解历代先祖的迁入各地的丰功伟业,得以传承延续。

家训是历代应氏先祖多年积累经验,给子孙后人所立的道德规范,与做人准则。是训育我应氏后人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文化气氛,族人仕农工商,从政人员必当牢记遵守,并世代延续与传承。我应氏发现最早的汝南应氏家训,是魏应玚德琏公为后人所立了家训家法。如下:至其家法之善辨昭穆纪嗣续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富,不傲贫贵,不骄贱婚姻,不论财丧祭,不尚虚文子孙,不从佛老坟墓,不伤薪木。数叶同居,百口共炊,嫌隙不生,内外安位。至于此闾族党急者周之,婚姻不能举礼者助之,此皆足以维风励俗,今公文名擅天下,而心犹歉出,人禁闼而志不骄,忠顺于君,显扬其亲。而且敬宗收族,亲疏远近无遗憾有光于先人者甚大,后之子孙聪听祖考彝训,率由罔惩亦可,以无辱于公矣,公望后人之心谅无逾此,而吾所以略其阀阅勋名而独详,家法者意亦无逾,此若宗庙之祀,予若孙世守之,予复何赘。

郡望是太始祖居住地为郡,应叔建立大应帝国传十四代候国,复国后传九代候国,应地在颖水河流域称颖川郡。应曜是秦时吕不韦门生,秦汉大文豪,隐居淮南山后以隐居地为郡望,淮南郡,淮阳郡。汝南应氏自公元9∽23年间应翊辞官隐居汝南南顿上码头,在河南项城南顿上码头历传三百余年,并以世显称汝南郡。镇南大将军应詹南渡后封观阳候,后世称观阳郡。历代子孙以先祖居住地为郡望得以传承。

堂号是应氏文化迁途后的分支,是血缘较亲近同支同族,一支人有一支人的堂号,编修宗谱首页显眼处就是堂号加宗谱家谱。祠堂匾式主位悬挂堂号。


作者:应卫强 (2018/4/12 12:12:31)   回复此贴
  回复:什么是应氏文化 第 2 楼

三、应氏文化的现实价值及意义。

自九十年代始随着编修家谱、修建宗祠、祭祀祖墓的兴起,永康芝英应昌金先生放下手中的企业,专注应氏家谱文化收藏与研究,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应氏村落的山山水水,收集整理应氏家谱文化,并撰编了《应氏人物家传》与《中华应氏名人大典》,并在2006年在永康灵岩祖创建了应詹公墓,使各地应氏子孙清明有了祭祀场所,初步形成应氏文化具有象征性的凝聚力,今应昌金老先生又把精力投身于南宗应氏总谱编揖。

九十年代苍南应仲旺先生等为本支应氏家谱文化建设,足迹踏遍南宋二部侍郎、宝谟阁待制、神童、文武进士应节严的发脉之源。

九十年代缙云龙溪应子根先生在编缉本宗宗谱的同时,深入挖掘应氏文化收集与整理,把应詹与《六和塔探源》文化,推向了高峰。并把本村打造成文化知名应氏古村落。

二十世纪义乌应元亮先生首创了中华应氏论谈,并组织举办了多届中华应氏宗亲大型论坛,可谓影响深远,同时撰编了应氏书籍《鹰之光》一书问世出版。

后起之秀应学胜先生(已故),首创了中华应氏网,传播应氏文化知识,并拍摄了《中华应氏渊源》影视文化,大型历史纪录片,让族人了解应氏先祖文化,同时还举办了中华应氏万里行活动。

鄱阳应根生博士,专注应氏文化建设,在挖掘本族的同时,挖掘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华应姓聚居地》村落数据库,及《应姓博士录》名单数据库。

广丰应道武先生在挖掘应氏古文化的同时,承担了分布近百村落的建宁应正郎后裔主编。

热衷于应氏文化建设的应义植先生编写了多部应氏书籍《千古蜜岩情》上下集《蜜岩娃》等、

应业修先生热心与应氏文化建设,编写了《千年紫霄观》《千年应氏望族地》、

应克时先生用书法硬笔撰写了《中华应氏缘源》、

应忠良先生编撰的大型历史书籍《陵谷苍桑》,现正在编写剧本中,不久后大型历史巨片,上海道台应宝时将问世,是应氏先人在史影坛上的首部巨著。


应建设先生整理芝英古镇历史文化,编撰了《岁月如歌》芝英史籍。

应守岩先生重新启动六和塔与应詹文化加以收集完缮,在西湖文化论坛会上作了阐述说明。

应逸先生经多年积累应氏文化史料,对可投应、芝英应氏文化进入深挖整理。

应天行先生,应忠良先生,应业修先生。组织了应詹陵园大规模扩建,今扩建后的应詹公陵园庄严、宏伟、大气集亭台楼阁于一身,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将是一座永远的丰碑屹立在每位应家子孙心中,同时组织千年古镇文化建设,与古镇期刊出版。

应晓京先生身系家乡建设发展,把古镇芝英搬上了一带一路外文版,让老外也了解下应姓古村。

应金岳先生把应氏家训搬上了市党员必修课,

应坚先生专撰通俗散文应氏文化。

应持荣先生不远万里穿梳与应氏文化之中。

应绿霞女士的应氏赋写出了应氏子孙的心声。

路桥应有芬先生,瑞安应纪龙先生等对古文化的挖掘,好事者应紫薇先生。

孝子贤孙应增晓先生捐助的可投应应孟明铜像,屹立在可投应这片热土上,给该村增添了道亮丽的风景线,流传百世万世,永世流芳。

连中科院院士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党代表、全国青联委员、中国蕊片之父的伟武与应伟二兄弟每年返祭于老家宗祠祖墓。

应杭永先生,曾捐助投资一千万建芝英城门,由于市政府没有批文呆搁着。

应建仁先生,在永康灵岩福地,应詹公墓扩建捐资十万元。

应天行先生在灵岩福地,扩建捐资十万元。

应树德先生在灵岩福地,扩建捐资。

应美英女士,应仲树先生,应泽从先生,应子民先生,应良洪先生,应良长先生,应国宣先生,应振东先生等等的好事者,组织者活跃于应氏文化一线,组织应氏的建设与繁荣。

近来一家亲团队活跃可贺,在挖掘应彪文化,应纯之文化起了推动作用。一大批应氏文化先驱者传承应氏文明,挖掘推动先祖文化事迹。加强对子孙后代的教育。

三千余年来,中华应氏文化并没有因为战争而消失,而是通过应氏文化得以保存传承,这是家族精神之柱。应氏文化乃是民俗传统文化之缩影,在应氏文化里,我们可以读到历代先祖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又可以读到先祖之生存状态、处世哲理、价值观念,还可以读到我族先民之生灭盛衰、悲欢离合,可以增强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通过应氏文化和敬宗尊祖教育,继承祖先忠贞爱国、乃至为国家为民族的英勇献身精神,弘扬中华应氏后人崇拜祖宗和孝道为第一人品思想,维护和发展应氏文化。

四,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QQ应氏群与微信应氏群相继产生。以应黎鹏应巍巍等一批爱族者首创宗亲平台,拉近了天南地北宗亲间的距离。而今几年又转化成微信平台,应氏宗亲平台是以发展中华传统孝文化为基础,以各地一脉相承的中华应氏为纽带,让宗亲团结互助,实现各产业互动交流,发展经济。弘扬应氏先祖传统文化之魂,共铸应氏子孙中国梦,是每个中华应氏儿女的责任;传承,是一种文化。

应氏文化包括祖功宗德挖掘文化,与通过网洛平台游玩文化。挖掘文化与游玩文化的本质区别,二十世纪应昌金先生把企业交给年小的儿子经营,自己专注于应氏家谱文化的建设,驱车从地图上,百姓口中探巡应氏古村落,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应姓古村落,收集整里应氏家谱文献,为编辑《中国应姓人物大辞典》提供了可靠的资料。更为以后编修的南宗应氏家谱有了数据资料库。自已驱车自带干粮,寻找应姓古村落实属不易,是摸着石子过河,是前无古人的壮举,是挖掘应氏文化中的先锋,即是大海捞针,找到村落甚至还会招来当地应氏村民的误解,说什么都有,唬弄、骗子。江西广丰应道武先生为编修正郎公下宗谱,走访了浙西与江西不少村落深有体会。主要是人地生蔬遭到宗们白眼与坏话,但为祖功宗德编修正郎应氏宗谱还是坚持走完成这一里程。

通过应黎鹏先生等先驱者搭建联网平台后,晚几年走宗亲游玩就简单了,自封自吹一通某什么长到你地游玩,通知一下有人接待跑过去玩玩,没人招待不去。根本不用自己寻找村落,到所在地还能前呼后拥,宴食开道,随意拍几张照片,还能大吹烨耀一通自己跑了多少应姓古村。并与应昌金先生相提并论,这种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也是走游文化,是一套本领。可笑的是连自己发脉地也不知?祖宗不知在那?甚至更有人认为找几个海外宗亲聚聚,聊聊天吃顿饭也是应氏文化。


作者:应卫强 (2018/4/12 12:14:56)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应氏论坛  执行时间:1,625.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应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