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姓姓氏渊源:源自周王朝时期的周宣王

    中华宣氏网 2008年12月21日 互联网


宣姓姓氏渊源有三: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时期周厉王之子姬静,属于以谥号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义》记载,上古周王朝时期,姬静是西周君王周厉王姬胡之子,周厉王在位时被立为太子。周厉王执政时期(公元前878~前841年),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还剥夺了一些贵族的权力,任用荣夷为卿士,实行“专利”,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垄断起来。因此,招致了贵族和国内平民的极大不满。周厉王还不断南征荆楚,西北方面又出征游牧部落,西北戎狄特别是猃狁不时入侵。周厉王与周边的其他民族也有矛盾。曾臣服于周的东南淮夷不堪承受压榨,奋起反抗。周厉王为压制国人的不满,任用卫巫监视口出怨言的人,发现就立即杀死,这些举措引得国内各项矛盾愈来愈尖锐。周厉王十八年(公元前841年),终于引发了国人暴动,人民包围了王宫,周厉王仓皇逃出镐京,越过黄河逃到周朝边境之地彘邑(今山西霍县)不敢回朝,最后于周公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死于彘邑。
周厉王出逃后,周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管理朝政,史称“共和执政”。自周厉王十八年(周公共和元年)开始,中国有了明确的纪年历史。
在周厉王十八年国人发生暴动时,太子姬静仓皇逃入周召公府宅避藏,结果被国人们发现,赶来包围了府宅,要周召公把他交出来。周召公尽力劝说国人饶恕太子,国人在激愤之下拥入宅中搜捕。周召公赶入内室,将自己的儿子与太子对换了服装,忍痛将儿子推出来交给了国人。国人们不辨真假,当即将假太子杀死后离去。姬静就冒充周召公的儿子生存了下来。
周厉王逝世后,周公、召公利用神灵迷信平服了众怒,扶持姬静继位。姬静在位四十六年,逝世后的庙号为宣王,史称周宣王。其支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称宣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子力,属于以帝王赐号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记载,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国君叫子力,在位十九年。子力在执政期间以知人善用著称。他临死前,不传君位给儿子与夷,而传位给弟弟子和,并说:“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天下通义也。”在周平王姬宜臼四十二年(公元前729年)宋宣公去世后,周平王追加给他一个非常好的封号“宣”,史称宋宣公。
在宋宣公的子孙后代中,有取先祖谥号为姓氏者,称宣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起源于春秋时期鲁桓公的五世孙叔孙侨如,属于以谥号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中记载,春秋时期,鲁桓公姬允的第五世孙叫叔孙侨如,他是鲁成公姬黑肱执政时期的著名上大夫。叔孙侨如在鲁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率军参与了著名的“鞍(鞌)之战”,在鲁成公三年(公元前588年)率军镇压了反叛不服的“棘”并夺取汶阳,在鲁成公五年(公元前586年)会晤晋国大夫晋荀秀,在鲁成公六年(公元前585年)秋季率军攻伐宋国,在鲁成公八年(公元前583年)冬季会晤晋国大夫士燮,在鲁成公十一年(公元前580年)秋季出使齐国,在鲁成公十四年(公元前587年)娶齐国女姜氏,在鲁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86年)冬季再次会晤晋国大夫士燮,等等,是一位文武全才,并擅长在各诸侯大国之间进行外交活动的著名鲁国政治家。
鲁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85年),叔孙侨如试图除掉罢持朝政的权臣季孙氏、孟氏(孟孙氏)两家族,但后来因组织不缜密而失败,被驱逐出境,于农历10月出奔齐国,后至卫国为卿,后逝世于异国他乡。
但由于叔孙侨如在生前对鲁国、晋国、卫国、齐国等诸侯国皆有功劳,因此在他逝世后,依然被周简王姬夷追谥为“宣”,史称宣伯。
在叔孙侨如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谥号为姓氏者,称宣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周宣王
宣姓人口迁徙与分布:
宣氏早期主要在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居住,汉朝以后在东郡(治今河南濮阳)、始平郡(今陕西兴平)形成望族。
随着战乱和迁徙等原因,逐步在东南沿海地区播迁,在浙江宁波、嘉兴、诸暨,安徽天长,江苏江阴等地均有分布。


分享按钮>>司富春:全国政协委员、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司富春
>>中华喻氏族史研究会--喻氏族史研究工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