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氏源流

    中华单氏网 2012年10月22日 万家姓


单(Shàn)姓源出有二:
源流一
  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南)为甸内侯,因氏焉。于周襄公、周穆公、周靖公二十余代为周卿氏。据《通志·氏族略》云:成王封蔑于单邑,故为单氏。又据《路史》记载,上古周朝时,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在今河南省孟津县境),他的子孙便以封地为姓,世代相传姓单。
源流二
  出自北方少数民族复姓改单姓而来。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可单氏、阿氏、渴单氏,入中原后一并改为单姓单氏。

评论
单(Shàn)姓源出 单小宝 2012-6-02
出自姬姓是不对的2003年二十七件青铜器的出土,将单氏的起源大大地推前了。而且还验证了《百家姓》、《千家姓》中关于单氏郡望为南安郡的说法。(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世族,称为望族,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  据《新华文摘》2003年第6期72页至73页载:2003年1月19日下午,陕西省眉县马家镇杨家村一组的五位农民载取土时无意中发现了埋在地下的二十七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器,经过清理。专家坚定发现这批器物组合完整,有礼器、酒器、水气还有食器。器物中有鼎、鬲、盂、壶、盘,其形体硕大、造型精美,文饰繁缛,尤为珍贵的是27件器物上均有铭文,这在考古史上实为罕见。  经过初步整理,专家们目前统计的数字为:27件青铜器上的铭文约有4000余字,其中立足附耳“逨”盘上的铭文共有372字,这是建国后出土青铜器中铭文最多的一件。著名的青铜器专家马承源整理铭文后发现,不少铭文都记录了西周“单”氏家族与周王的关系。“逨”盘文字最多,反映的史实也最多:单氏家族第一代先人“单公”在辅助文王、武王灭周后,对周朝新占有的土地进行国土治理;第二代先人“公叔”辅佐周成王管理国家;第三代先人“新室仲”帮助周康王处理朝廷事务;第四代先人“惠仲父”辅佐周昭王、周穆王讨伐楚国;第五代先人“零伯”辅佐周共王、周懿王;第六代先人“懿仲”辅佐周孝王、周夷王;第七代先人“龚叔”辅佐周厉王;第八代辅佐当朝天子周宣王(姬静)治理朝政,并出任管理山林的官员。  此外,出土的12件鼎中,铸造于周宣王42年的鼎有两件,铸造于周宣王43年的鼎有大小10件,这些鼎的铭文主要是纪念周宣王对“逨”的多次赏赐。42年鼎的铭文记载了“逨”因为征伐戎族(当时的少数民族)打了胜仗,并缴获了很多车马,俘虏了很多敌兵,周宣王赏赐“逨”美酒和土地,以及“逨”对周宣王赏赐的感激之情。43年虽共有10件,但铭文所记录的内容大致相同,其中讲了周宣王为了赏赐“逨”给他换了一个官职,从过去主管山林变成负责祭祀和法律行政。43年鼎铭文还记录了周宣王赏赐“逨”车马、马具、礼服、头盔的事。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张建皓介绍说:“单”氏是西周时期地位仅次于周公、召公的第三大贵族,他是掌握军权的显赫人物,相当于今天的司令官。  由以上众多资料可以看出“单氏”、“单姓”最早形成于西周初期。并和周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按周始祖后裔,原居邰(今陕西武功);传到公刘迁到幽(今陕西彬县):古公亶父时,定居于周原,日臻强盛,周文王(姬罗)迁都于丰(亦作酆,今陕西长安西南沣河以西)武王(姬发)灭商后,建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河以东);周公(姬旦,文王子、武王弟,成王年幼由其摄政),东征后营建洛邑(即雒邑,为成周城,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郊白马寺东)为东郡,确立宗法制,创立典章制度,并不断分封诸侯。不但定出了公、候、伯、子、男五等“爵”,还进一步肯定了商制的甸、候、绥、要、荒等“服”(国服不同于家之“五服”),京畿五百里以内叫“甸服”,甸服者须供应每天的祭品。故成王(姬涌)封其少子姬臻于洛阳北之单地,为甸候。西周早期的都成以及居地基本上在陕西宝鸡以东,西安以西一带,故周天子的宗庙均分部在今天宝鸡市的周围,“单”氏历代辅佐周天子,自然其应在周天子左右。这次出土27件青铜器的眉县就在宝鸡市东,距《百家姓》注、《千家姓》中所载“单”姓郡望南安郡(治獂道,今甘肃省陇西渭水东岸,辖甘肃陇西东部及定西、武山县等地)不足200里。  欢迎诸君就文中问题展开讨论,相信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深入开展,会有更多的历史资料,帮助我们进一步弄清“单”姓的渊源。 要是按这上面说的早在周之前就有单姓了什么可能是出自姬姓那。




 


分享按钮>>胶南市六汪镇大沟村
>>建湖县颜单镇单氏宗谱(南安堂)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