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氏网新闻】中华羊氏第一村

    中华羊氏网 2013年10月5日 羊光杰


 

“中华羊氏第一村”

——浙江磐安双峰大皿村文化采风寻访随笔

羊光杰

    四月,“春风又绿江南岸”。

    怀着崇敬和神往之情,羊氏宗亲赴大皿文化采风寻访团一行14人来到浙中大盘山区,探访大山深处的大皿村和那里的族人。

两天目不暇接的采风和宗亲如数家珍的介绍,让寻访团成员饱览了这里的山水风光,尽情领略了大皿村的历史、人文和生态风情。文超会长在东道主举行的座谈会上情不自禁地说:“大皿村应该是‘中华羊氏第一村’”!话一脱口,掌声四座,满堂欢欣,给本次文化采风活动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

    这几年,在羊氏文化和历史的探寻中,我们的足迹几乎走遍了全国主要的羊氏聚居地,纵然各地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和特色,但集悠久的羊氏历史、优美的人居生态、灿烂的人文风貌和保留完好的古建筑村落于一体者唯双峰大皿村也。冠以“中华羊氏第一村”这一尊称,师出有名,顺理成章,非大皿村莫属。

 

    悠久的羊氏聚居历史

 

    大皿村历史悠久,自唐武宗年间就有羊氏始祖羊愔居住于此,至今一千二百年之久。羊愔后人遵循先祖足迹,在人文荟萃、风光秀丽的皿溪之畔休养生息,形成了以大皿村为中心的浙中一片较大规模的聚居区。

    大皿村羊氏系浙江缙云羊氏的重要一支,追溯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溯唐武宗时,侍御史羊鹗生次子羊忻{忱}任台州乐安县令,第三子羊愔曾任嘉州夹江县尉(今四川夹江县)因遭杨弁之乱弃官入括苍山附近缙云县东部皿川隐居。《皿川羊氏宗谱》中记曰“吾乡羊氏为缙著姓,溯唐武宗时有任嘉州夹江尉讳愔公遭乱弃官,来游是都,遂于皿川卜宅。” 《续仙传》记载:“羊愔者,泰山人也。以世缘官,家于缙云。明经擢第,解褐嘉州夹江尉,罢归缙云。兄忱,为台州乐安令。而惜幽栖括苍山,性唯沉静,薄于世榮,雅尚逍遥,常慕道术。

    《磐安大史纪略》记载又云:唐. 会昌三年(公元843) 嘉州夹江尉羊愔,避乱弃官隐皿川(今双峰乡大皿村),晚年以寻仙访友为乐,食蕈而“不进五谷”,游无踪。 据此等史料考证大皿羊氏繁衍至今跨越七个朝代有着一千多年聚居历史,是目前考证时段最长的羊氏聚居地之一。

悠悠千年历史繁衍出缙云羊氏41代约七千余人,其分布在浙中地区八个县,而主要的聚居村为双峰大皿,这里集中羊氏人口三千余人,整个村落95%都为羊姓,这在全国也属少见。

    幽美的人居生态

 

    2012年中央电视台《北纬30°•中国行》《远方的家》栏目制作组来到磐安录制《磐安大山里的生活》第八集,第一次将大皿村的自然和人文风光推出大山,大皿村从此走进千家万户的视野,不少人由此得知大山深处鲜为人知的羊氏家族。我们这次组团寻访也是应宗亲族人的呼声而来。

    “中国北纬30°线充满着自然、历史和人文的画面。它跨过喜马拉雅山脉,由西向东,横贯整个中国大陆腹地约5000公里后进入东海,直奔大洋。沿途分布有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丰富的人文盛景在这条历史隧道中穿梭聚集,记录着古老的中华文明在同一片天空下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其中大皿村所在的磐安县就是这条景观长廊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大盘山中心地区,是钱塘江等四大水系的发源地,县内山峦叠嶂,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汽车在山涧隧道中穿行,越接近目的地隧道越多、越长,这印证了磐安地处“群山怀抱,九曲南去”的地理风貌。车行在群山峡谷间,公路两旁山岭层叠与清幽更增加了这次寻访的神秘感。

    大皿村地处群山环抱之中,一条清溪穿村而过,九曲回环,奔流南去,将偌大的一个村落分隔成东、西两半,形成一种天然而又别致的村庄布局。村民们逐溪而居,对称地在溪两岸修建了两条街道,两侧民房一溜排开,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透出一种别样的情调。

    宗亲告诉我们,皿溪河汇集上游双峰山两侧的两条溪流,多少年前沿着溪河只有三座石桥连接东西两街,前者似“羊”字的犄角,后者形“羊”字的三横,皿溪河就是那“羊”字的一竖。如此,大皿村便是天人合一的神工之物,一块天公赐予羊氏后人的风水宝地。这传奇故事在羊氏聚居地中是绝无仅有的。

    大皿村所在的双峰乡是瓯江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植被丰茂,气候宜人。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据介绍,这里的大气、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二类)。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区,且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7度,是避暑纳凉的胜地。双峰山水俊秀,以九石赤龙湫为核心的横坞坑自然风景区具有奇、秀、险、静、野之特色,是旅游避暑、寻幽探胜的理想场所。

    那天我们住进横山新村龙湫山庄,并饶有兴趣地拾级登山,览胜横坞坑风景区。

    走进景区,山壁青翠,怪石突兀,山谷幽静,潺潺清溪环山流淌,山势落差形成的瀑布和深潭在壑壁山涧飞流湍鸣,一派未经雕琢的自然风貌,每到周末,都市人便乘车来到大皿度假休闲,领略这里的美妙风光。半山腰有一处山谷引起我们兴趣,那天落日斜光被山岭遮掩,翠壁更加深幽,谷空静谧令人陶醉。宗亲告诉我们,这是景区梦仙谷,对面那块突兀的石岩形似一位长者的面首,那山涧溪水就像下颌飘动的胡须,人称“羊公岩”,这石岩民间流传着羊愔在此食菇成仙的故事。

    在优美自然风光的孕育下,在悠久历史和人文的熏陶中,双峰山水养育一代又一代淳朴的大皿人。他们待人平和宽厚,知书达理,知足善乐,与世无争,心静如水,年高寿长者颇多,被外界美誉为长寿之村。百岁老人羊耀同是他们当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传奇一生在当地传为佳话。我们这次还去住处看望96岁羊省三老人,他步履轻健,耳聪目明,与我们轻声漫语侃侃而谈,微笑总是挂在脸上。抬头间,一副挂在床头泛黄的墨宝映入我的眼帘,“惟善以为宝”,“能仁是我师”,这对联的寓意应该是大皿老人长寿秘笈和人生感悟吧。

 

绚丽的人文风貌

   漫漫历史长河,羊氏族人生息于此,耕读传家,人才辈出,自唐朝以来,先后出了四位进士、一位武亚元和无数贡生、秀才,(近代出了6位博士)可谓权重一时,名冠一方。留下了进士坊、节孝坊、里新屋二十四间、登科第等一大批文物古迹和圣旨、牌匾等人文瑰宝。千年历史泛出浓浓的文化氛围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大皿羊氏鲜明的人文品格和氏族特质。

明代万历年所建的进士坊嵌建在东侧的民房之间。通面宽广,其建筑采用砖木混合结构,主体用磨砖砌建,顶立木架出挑高瓦,正脊两端有鸱吻。正中阴刻有“进士”两字,左边刻写“宋崇宁甲戌(1274年)进士羊永德”,右刻“十五世孙文授重立”。历经数百年风风雨雨,它至今仍然巍然挺立着。

    羊永德,生于宋·熙宁己酉(公元1069年),崇宁癸未进士仕,官至奉议郎徽州通判。《皿川羊氏宗谱》载有《通判府君传》:公讳永德系达四府君之长子,幼好学,师东莱吕成公(即吕祖谦),甚器之。著述有古风律诗凡数百篇,名《西征集》。通春秋左氏,作《发微》百篇以进,上嘉之。崇宁甲戌登进士,癸未授宣议郎累迁奉议郎徽州通判。

    大皿历史上文风之盛、耕读传家,士子之多周边十里八乡恐难出其右。史载,除羊永德外大皿羊氏后裔中进士者还有羊药、羊子雄、羊献泰,以及宋靖康间河东节度羊福(第十一世)、名儒羊哲(第十一世)、忠训郎知望江县羊补之(第十四世)、明初义兵万户羊原会(第十八世)以及明代岁贡羊覃,清代岁贡羊维礼、羊献谟,清代例贡羊含英等一批学子士人。

    历史上大皿忠良辈出,有作一种独特的人文精神。先祖羊愔不但繁衍出江南一支重要的羊氏分支,也将羊氏廉正的品格和峻烈的风骨带到了大皿,并将这种基因稳定地传承给一代又一代,让大皿羊氏代出忠良,形成一个显赫的忠良群体。

这里有忠勇义侠之士、孝悌贞烈之妇,

  第十八世羊原会为其中一个代表人物。《皿川羊氏宗谱·原会万户君传》载:君才气英烈,沉毅宏重,元末盗起,奉翼左副元帅札付,调集义兵设法御寇。高庙龙飞年间征为义兵万户。札云:羊原会乃心王室,诚义可嘉,升授处州路府判兼义兵万户职事。由是握持赏罚,威名隆盛远近。 

    羊吉以另一种惨烈诠释了忠良的含义。《磐安县志》记载:羊吉生于1615年,卒于1648年,又名景佑,字子吉,双峰大皿人,原为明代武职。明末清初,东南抗清战火遍起,顺治四年(1647年),羊吉起兵于缙云,从者甚众,转战于棠溪、金竹等地,声势浩大,清军派刘登瀛率兵围剿,羊吉阵亡。

    抗日战争时期,国破家亡。大皿羊氏以民族大义为重,顶着再罹战火的危险,接受了宁波中学的避乱办学,历时三年有余,将大皿羊氏的忠良传家之风重重地留在了青史典籍之上。

优美的历史文化遗产

    大皿村历史文化遗存丰富,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传统村落格局,留存有清至民国时期的各类建筑60余处,包括民居、宗祠、庙宇、桥梁等。其中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德堂,明代“进士牌坊”、 清道光年间建的24间、嘉庆年间的“节孝牌坊”、民清时期的“前园小三层”等。大皿村现存的历史建筑大都是明清建筑,婺州山地风格,沿河成街,临水建房。大皿村的道路、街巷格局与传统建筑、文物古迹和传统生活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江南古村落的优美画卷。

    大皿村是个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宗族聚落,古老的建筑承载着古老的历史,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息繁衍的羊氏族人也承载着许多灿烂的古老文化。大皿村保留着许多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就是一部浓缩的家族发展史,展现了先人的勤劳与智慧。

    炼火是当地一项古老神圣的民俗活动,每年重阳节村里都会举行炼火仪式,它是大皿土生土长独特稀有的原生态民间艺术。 “炼火者”赤脚来回将小山样的炭火踩平,以预示来年平平安安。在这一带人们遇到灾祸、瘟疫,或是村民生病,往往要请人主持法事仪式,又称“踩火”。参加的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炼火者赤膊、光脚,高歌狂舞,大声呐减,冲进通红的火炭堆上奔跑,动作粗犷有力场面震撼。

    双峰乡是宫灯之乡,宫灯也是大皿村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大皿盛产松、杉、毛竹等,宫灯是村里的主导产业之一。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天安门广场上两盏高达8米的宫灯就出自双峰大皿人之手。族人新春向我们讲述他们进京拿下天安门城楼宫灯项目的艰辛和曲折,交谈中也流露出山里人的手艺和智慧被京人折服的喜悦与自豪。现在,一走进双峰乡,皿溪两旁沿河街灯柱上红彤彤的宫灯便耀入眼帘,春夏秋冬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矗立着,像一支热情的迎宾者列队欢迎山外来客。

    双峰又有“香菇之乡”之美誉,当地素有种植香菇的历史。这历史可追溯到始祖羊愔“食菇成仙”的传说。

    餐桌上宗亲常常推出用当地香菇烹调的菜肴让我们品尝,这种菌菇鲜、嫩、脆,味美,他们自豪地说“我们做出的香菇菜比鲍鱼还鲜美”,食之,果不其然,交口称绝。

    大皿羊氏族人中工艺品制作享誉国内外者不乏其人,如竹篾编制,木雕家私,药材种植……。

 

    落笔到此,静夜而思。双峰山野之风仿佛拂面而过,大皿羊氏家族历史之悠、人文之誉、生态之美仍在脑海里闪烁。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一位旅游者在他博客中留下的赞美诗句: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历史上,多少大儒择此而居,多少文豪造访这里,将文脉融进大山,留下一处处史迹文宗;

    这是一片奇幻的乡野,传统中,多少子民从这里远足,多少学子在此地成才,将耕读传家的遗风家规播洒四方,写下一段段草根传奇;

    这是一片希望的热土,今朝里,多少文事得以传承,多少遗风仍在飘荡,将读书爱好注入人之习性,传下一桩桩书读盛事。”

 

    崇敬啊!“中华羊氏第一村”的旗帜在皿溪河畔冉冉升起,徐徐飘扬。

 

二零一三年六月写于东莞


 

图1:皿溪.民居

 

  

图2:双峰山.大皿村

 

 

图3:享誉—竹编工艺

  

图4:清德堂—省级文物保护

 

 

图5:进士坊前合影

 

 

图6:节孝坊—市级文物保护

 

  

图7:与百年老屋合影

 

 

图8:享誉.红木家私

 

 

 


分享按钮>>【陈氏网新闻】陈氏族谱排行字辈
>>【中华羊氏文化】“述先堂”与海门“羊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