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鱼台甄氏族谱及其他

    中华甄氏网 2012年11月13日 万家姓


山东鱼台甄氏文化研讨会 甄锡阁

  一

  家谱也是历史,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家庭和家族都是社会组成的基层单位,因此它的历史也就是最原始、最基本、最真实可靠的历史,也是地方历史及国史的基础,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鉴史志之真伪,别史志之得失。甄氏系虞舜三子甄藩之后裔,《尚书》上有传记,历史学者有考证,民间有传说,《甄氏族谱》更提供了无可置疑的事实。

  族谱中有名人大事记。在大事记中关于甄氏起源的记载甚详,综合概括起来说:舜生三子,长义均,次季厘,三甄藩,皆受夏禹所封。义均封于商(今河南商丘)故曰商均。季厘封于缗(今山东金乡东北)。甄藩封于虞(今河南虞城)号虞思国。传至十一世虞君倭文时,夏桀暴虐,灭虞国除。倭文逃归部族原地妫水。十二世毛共时,汤放桀于南巢封毛共于妫,世为妫君。传至二十九世简孙阏父时,武王克商,阏父去国避居灵岩。三十世简孙满时,武王兴灭国,继絶世,求舜后裔,封满于太昊之墟(今河南淮阳市)国号陈。妻以文王长女,赐姓为妫,是为胡公,使守先帝宗庙。胡公满生二子,长名犀,次皋羊。胡公卒,犀继位,是为申公。申公卒,子突幼,皋羊代立,是为相公。成王三十二年,突长,皋羊还政于突,成王改封皋羊于甄为陶官,后世遂以甄为氏。

  综上所述,主要有两点:

  其一,考我甄氏系出虞舜之裔。微时耕于历山,渔于雷泽,陶于甄。所居之地,一年成村,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是为甄城。即今山东鄄城之由来。古者“甄”“鄄”通用,乃制陶之轮也,是为甄之起源。

  其二,周成王三十二年,三十一代讳皋羊复封于甄,为我族大宗受姓之考。

  甄氏系铭曰:

  舜裔甄系,源远流长。世济其美,长发其祥。

  德泽巩固,道脉遐昌。光前裕后,悠久无疆。

  鄄城历史学者张怡鹏先生和山东大学教授、舜文化研究专家王绍曾先生,评价《甄氏族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史资料。其说虽然出于后人之手,却来源于前有所道;虽然有个别不相一致之外,却不悖于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根据史实记载,《甄氏族谱》的历史文献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历代《甄氏族谱》的续修铭谱:

  国史家乘,表里符同。垂宪于后,安富尊荣。

  传继重宝,甄字为宗。百千万世,子孙绳绳。

  族谱序里记载着为什么每次续谱的名词叫“续修”。“续”就是子孙后代的接续。“修”实乃修正,讹者正之,疑者厥之,信者録之,缺者补之,代代传续修正。第一次定姓传谱在周成王三十二年,陈胡公次子皋羊复封于甄,确立宗支。皋羊衍世三十一代。第二次在楚惠王初,五十一代(甄谦)居河东卫地续谱忆修。第三次在王莽篡汉时,七十四代(甄副)隐居修祖庙补宗谱。第四次在东汉光武帝时七十五代(甄宇)继父修祖庙补宗谱。第五次在东汉灵帝初七十九代(甄宽)修祖庙补宗谱。第六次在唐初九十二世(甄盛),吏濮阳时续修祖庙,新族谱。第七次在唐宪宗元和元年丙辰一百代(甄思),重修祖庙复修宗谱,合为二帙,传贻子孙。第八次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初年,一百零五代(甄俊民)山东鱼台定居,整理接续各地后世子孙。第九次明嘉靖四十年一百一十六代(甄沛)修宗祠、祖茔,整理续修族谱。清康熙十一年、雍正九年、干隆五十三年、民国十二年和解放后的1951年、1962年及最后一次的1988年均有续修。接续面达五省二十五个县、市、区。入谱后裔十多万之众。支谱发放三百多套。

  山东鱼台是甄氏族谱传续之地。早在明嘉靖年间,因舜裔把皇宫台藏秘阁保存的甄氏族谱,御赐给甄氏后裔子孙(甄沛公,鱼台),经过清代、民国,衍续至今,一一归续,分支入谱。族谱续修的时限为三十年,于1988年第十六次续修,涉及内地五省二十五个县、市、区二百多个村庄。1990年鄄城修复舜王庙,以我们鱼台为主在鄄城立起第一座舜裔甄氏碑。全国各地千头万续,但我们只知道载谱甄氏。甄氏一家亲,海角天涯不忘根,只要有姓甄的地方,我们主动为他们寻根求源,接续宗支。但在每次为他们接续中,部分宗亲热泪盈眶,看到我们的家谱完完整整,有条不紊。从一代圣祖传至一百三十多世,上达4000多年的历史,实属难能可贵。经过多朝多代的时代变迁,兵荒马乱和现在的各种运动,包括“文化大革命”,我们的族支传续仍然有条不紊,总谱保存依然完好无缺。后裔找家有根有据,实在太高兴啦。但是由于祖训支系的思想保守,虽然接续了部分甄氏后裔分支,但我们总谱基本没有外传,更谈不上对宗谱解说。因此我们对各地甄氏的情况瞭解很少。

  1992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去河北出差的家侄捎来一纸,是给甄氏家族后裔的公开信,内容是美国、新加坡、加拿大和广东甄氏近期来无极寻根问祖,邀请参加。喜讯传来,倍感高兴,族人聚会,格外兴奋。但祖训的保守,没能去参加。立即发贺信无极,时近月余,无极代表甄俊山、甄江海来鱼台沟通亲情,查阅资料,因为史料和家谱核实是同宗血脉,我们分外高兴。没通过商量,我们毫无保留地把资料奉献(包括家谱)。临行时俊山、江海宗亲表态,回去后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续修族谱。论班排辈,长幼有序,但一直到现在仍没结果,谁长谁是兄,谁幼谁是弟。我们奉献的资料已作为无极原始资料。后来和无极宗亲多次面谈和书信往来沟通,至今无极家谱续修无果。但有一条使我们非常高兴,甄俊山、甄江海交给我一本《舜河侨刊》第八期。从此我们的书信联系发往各地,和《舜河侨刊》主编甄进灼宗长互通族史资料。应邀出席各地甄氏宗亲联谊会、祭祖仪式、族谱续修的庆祝会、族谱接续的座谈会、广东开平首届世界甄氏恳亲会、无极1999年甄氏文化交流会、鄄城舜裔甄氏碑揭碑庆典会。

  近十几年来,除老谱续修在谱支系外,现已又接收十多个支系合宗归谱,总世系传续至136世。从各地的大型祭祖活动看,全国各地凡有甄氏家族居住的地方,都基本上举行了各种形式的家族活动,除广东开平、河北无极、山东鄄城、鱼台外,还有安徽长丰举行了接宗续谱,立碑祭祖大型活动,再有山东德州的临邑县,济南的商河县,临沂市甄家沟,江苏徐州市的邳州,河南嵩山甄天义主持的联宗续谱,虽然没入老谱,但尊祖联宗的精神可嘉。其他地方较小的人口分支,也有小型的宗族活动,接连不断。可慰是:太平盛事怀先祖,千秋万代不忘宗。

  在海内外,四面八方联宗续谱,亲情联谊沟通,乡情、族情、各地方的风土人情,都能相互瞭解,增加亲情,体现了名门望族在历史上的真实写照。

  上叙一切的丰功伟绩是《舜河侨刊》驾起的桥梁和纽带,是千百年来甄氏家族的伟大创举,是广东族人为我们做出的典范和无私的奉献。

  三

  由《舜河侨刊》架起的桥梁和纽带,使海内外甄氏后裔掀起了认祖归宗,衍宗找支,寻根求源的找家热潮,除近几年接续的部分支系外,现在越来越多的甄氏后裔,电话、通信、上网,用各种方法查询,要求归宗续谱。近来几年中,我们从各种历史资料中,都已经知道了我甄族的根基:甄出虞舜根历山,说明我们定姓之地在山东鄄城;春秋兴旺在河南,说明藩公封于虞,为河南虞城;妫复甄后脉不断,汉时郡望在中山,说明虞传十一世后为妫氏,三十一世恢复甄氏,兴旺发达在河北中山。

  虽然山东鄄城、河南虞城、嵩山各地、河北无极是我们的老家,但除了政府保护的历史文物(甄家老林,出土文物)和有关单位片段性的文史记载外,对甄氏家族的历史资料一点没有,更谈不到世系。有的地方上三代的世系混乱,长是兄,幼是弟,出现族内通婚现象。

  按家族先世原则:德泽巩固,道脉遐昌,光前裕后,悠悠无疆。因此,只要经核实,确认甄氏血脉,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给予接续宗支,了却他们的心愿。在接续的方法上,我提出两点建议:其一,从什么地方迁出,什么时间,或唐、宋、明、清始迁祖的名号,现在已传续多少代,有这几方面的依据,我们便可查找入续。其二,什么资料都没有,现代人世系混乱,我们只有一个办法,从小辈往上推算,例如,人口繁衍较旺的已传续一百三拾六世,一般中等繁衍一百三十三、一百三十四世。人口繁衍较慢的支系辈分较高,小辈一百三十、一百三十一世。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推议,以达甄氏族谱统一为目的。以上两种情况,必须他们有要求,我们才着力去办。

  按我个人的想法,为甄氏的千秋万代,全国甄氏统一,承先启后,甄氏为名门巨族,要名副其实。我们要学习广东族人无私无畏的精神,既能光耀始迁祖舜河公的艰苦创业,尊祖敬宗的族史传统,又能惠及后世子孙远居他乡创业,世代不忘祖根祖德的甄氏先模。他们于2005年始历时2年多的时间,建起了前所未有、规模空前的舜河甄公祠,耗资近300万,是我们甄氏家族的一大创举,是全世界甄氏的荣耀,是各地甄氏支系学习的榜样。
 四

  关于全国甄姓人口分布情况,现根据族谱记载粗略推算如下:

  山东大约七万人,分布:鱼台、济宁、兖州、滕州、枣庄、加祥、巨野、梁山、鄄城、郓城、曹县、东平、临沂市、济南、商河、德州、临邑、成武、单县、金乡、邹城、阳谷、蓬莱、平邑、泰安。

  江苏大约二万人,分布:丰县、沛县、徐州、铜山、邳州、南京。

  安徽大约四万人,分布:合肥、长丰、陆安、凤阳、萧县、砀山、淮北、淮南、颖上。

  河南大约六万人,分布:虞城、商丘、太康、柘城、宁陵、濮阳、平顶山。包括甄天义他们续修支谱在内。

  河北大约三万人,分布:保定、枣强、雄县、安国、武安,包括无极周边新乐、石家庄等。

  再者,虽有联系,但没有查问人口多少的地域:山西大同、辽宁北宁、湖北宜昌、浙江绍兴和贵州、内蒙。天津大约五千人,天津南部郊区小站、鲁台、杨柳青。

  这里的推算没有包括广东在内。据广东甄人的文章说:“当代中国甄姓族人聚居最集中,人口最多的地方,是广东省台山、开平、恩平、新会‘四邑’。”据他们推算,广东的甄姓族人,包括在世界各地的,应有十数万之众。

  有一个关于甄姓人口问题想在这里补充说明一下。正史记载,甄氏历史悠久,名门望族,上达四千多年,世系不乱,为什么人口稀少,支系不全?谱外,族谱解注:其一,百世内,续长没续幼,续嫡没续庶。原则上无论兄弟几人,只续长支。其二,续正没续邪(当时背景)。例如:西周初,十八路反王中最强大的甄宝车没入族谱。其三,全族灭门,后世改姓。明御史甄玉显被奸相所害,皇上下旨抄家灭门,幸存后世系子孙改姓张(山东金乡、东平、垦利),清康熙末年,已经接续甄氏宗谱,但还是姓张。

  我们家族虽然历史悠久,世系清晰,但需要整修补续的地方还有相当的部分,要想完完整整的接续,讹者正之,疑者厥之,信者録之,缺者补之,也有一定困难。首先必须有历史专家、学者和本族热心族务的权威人士,依据史籍和家谱考证,朝代核实,年代和老体字甄别,方能如愿。历代先祖给我们留下的名门标记,是后世子孙的荣耀。如:舜,天下明德。无极甄氏墓群和甄家老林,是前、后汉至隋、唐时期的历史文物,是时代先祖权倾朝野,光宗耀祖的典范。河南甄琛塔是八十七世琛爷,名垂千古的历史象征。鱼台家谱传续是明朝时期一百一十六代(甄沛公),为家族接续延世的一大巨献。广东开平为舜河甄公祠超越历史的宏伟建筑,是现代世界甄姓族人尊祖敬宗的时代楷模。

  衷心祝愿广东开平舜河甄公祠落成志庆和在广州召开的中华甄姓历史文化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分享按钮>>无极甄氏家族
>>中华甄姓源流与岭南甄氏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