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车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车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车氏流源(四) 已阅:1521 / 回复:0(楼主)

舜——东方的圣人
舜的少年时代充满苦难。但他却毫不动摇地以仁爱与诚信对待这个世界。相传他在位期间,中华民族过着民富国强、歌舞升平的美好生活,这就是备受后世推崇的虞舜盛世。九疑山的舜帝陵也因此而历代享受祭祀,成为陈姓家族现存最早的祖墓。
出  生
    舜被尊为三皇五帝中的一帝,同时是当今所有陈姓公认的先祖。
《孟子》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呜条。东夷之人也”
    诸冯即离山东荷泽市五十里的姚墟,后世称之为姚城,亦叫洮城,亦即《春秋》僖公八年的洮池。荷泽南古有桃园,姚城因产桃而得名。舜可能是桃的培植者,故从妫姓部落分家后称姚姓,并以桃为图腾。
《尚书》中说:“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韩非子•难一》说:历山的农民互争耕地的地界,舜便亲自前往耕种一年,使之界线分明,阻止了争地纠纷。河滨的渔民互争渔场,舜便亲自去捕鱼一年,让年长者占有好场地。
东夷人制陶品质不过关,舜便带头制陶,攻克品质难关,一年光景,陶器都变得经久耐用。舜身体力行,善工施教,发展了东夷文化。
历山在哪里?如今的山东、河南、山西境内有历山十余处,大都称舜耕山,设舜祠。由此可见舜帝在后人心中万人景仰的崇高地位,也反映出中华民族重祖先、轻鬼神的传统。
舜所耕的真历山,应在濮州市东南七十里处,接荷泽县界,今有舜井。由于诸冯、负夏、雷泽、姚墟、洮、历山、成阳、陶邱都集中在荷泽、濮州一带,故历代学者都认为这一带是舜出生与生活过一段时期的地方。明万历时,在濮州历山建帝舜庙,以春秋上戊日致祭。在距荷泽六十里故雷泽城西下有尧陵,濮州东南三十五里有尧城,东二十五里有偃朱城,即舜避尧子丹之地。舜入赘于尧,娶尧二女为妻。因而他们相居不可能太远,才得以就近通婚。
悲惨的童年
舜的母亲叫握登,曾看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握登疑为古登人,即邓人之女。上古社会在群婚制尚未根除的情况下,还残存着先怀孕后结婚的现象。意感一说可能是假托。至今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还有先怀后婚的风俗。也许就是这个原因。舜从小就遭到父亲瞽叟、弟弟象以及继母的歧视和排挤。他的童年相当悲惨。
舜字重华,也叫仲华,玄景、重明。皆因他两个眼睛有三个瞳子而得名。他方头方脑,龙颜大口,黑皮肤,身高六尺一寸(相当于今天五尺三寸)。
舜的父亲瞽叟与继母在舜还未成年时就想方设法要害死他,但舜的性情生来就十分宽厚和谐,每遭毒打虐待,他的反应不是仇恨暴烈,而逆来顺受。舜遇大打则躲避,遇小打则受之。他没有埋怨世道的不公,而是更加孝顺父母,慈爱弟妹。他“好学孝友,闻于四海,陶家事亲,宽裕温良,敦敏而知时,畏天而爱民,恤远而亲近”。这种精神,和西方圣经里宣扬的博爱精神惊人地相近。舜多么象后来西方人创造的精神道德最高典范耶稣基督。
舜被迫去耕那座民事纠纷甚多的历山,他起早贪黑,全力耕种,堪称楷模,在他的带领下,历山一带纠纷平息,粮食获得从来没有过的大丰收。就在这一期间,他在一个叫河济的地方捡到一个玉壁,舜觉得是得天命的吉兆。
舜的忍让与谦和并没有感动他的父母和弟弟。生性残暴的人是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内疚这一类词语的。舜的成功和努力遭来了瞽叟夫妇和象更深的嫉恨。有一次,他们命令舜到粮食仓库里去修补墙壁,然后放火烧仓库,想烧死舜。还有一次,他们命令舜去挖井,然后朝井里填土想活埋舜。这种骨肉相残的现象我们现代人很难理解,它可归结为远古时代的丧葬遗风和氏族内部继承纠纷。幸亏舜有个好妹妹,这个叫女果  (又作昼女果)的妹妹十分同情哥哥的遭遇,她屡次为舜通风报信,巧妙营救,使得舜多次化险为夷。
没有苦难与坎坷的生活未必就是一种幸福的生活,舜的弟弟象被父母百般溺爱,日后未见有什么造化,而舜却在磨难中成长为一位永垂史册的伟人。
通向帝王之路
舜治理本部落卓有成效,他曾籴于平阳市,牧牛于潢阳。他领导百姓发展生产,遇到干旱便替百姓凿井,遇到有虎豹出没的山村,便不顾个人安危,立标志警告人们免遭伤害。  
他不仅获得老百姓的爱戴,还搜罗了大批人才在身边。他的好友有雄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识、秦不空等,都是国中贤人。舜耕于历山时,与伯益交友,制陶器于河滨又与夏禹交友。其中,雄陶疑为有洛氏酋长,方回疑为方人酋长,秦不空疑为秦国始祖,伯益则为少皋酋长,禹为夏酋长。说明舜逐渐获得各氏族首领的支持,很快,他被许多部落联盟推选为都君,即大酋长了。
舜的势力迅速膨胀,帝尧的部落也并人了有虞氏。尧以二女娥皇、女英嫁与舜为妃,还派九个儿子替舜治理国事。舜又任用高阳氏部落才子重、益、禹、皋陶八人,称之为八恺,管理土地。并使庄稼顺着时序季节,不违农时地播种收获。这八恺,大概相当今天的农业部官员。又用高辛氏部落才子稷、契、朱虎、熊罴等八人,称八元,负责司法与国防工作。
王充在《论衡》中说,尧曾叫舜到狼虎出没的大森林里去,舜在茫茫大森林里,老虎碰上他不吃,毒蛇碰上他不咬,在狂风暴雨中行走也不迷路。尧很惊奇,便把舜当作圣人,请舜代行天子之政,还在河洛这个地方筑祭坛,带领群臣举行仪式,将一块玉壁沉人洛水。这一天是正月上戊日,舜正式登位为天子,国号虞。历史上盛称的禅让制度,就是上述的情况。‘但这个禅让制度很可能是史学家的一个善良的愿望。尧舜的榜样树了几千年,但后世的政权更迭,还没见过人头不落地的例子。
也有腥风血雨
《孟子•万章上》说:尧死,守孝三年完毕后,舜避位让尧的儿子丹朱当政,但天下诸侯都不向丹朱朝拜,而向舜朝拜。告状的不向丹朱申诉,而请舜审理案件。歌颂的人不愿歌颂丹朱,而盛赞舜的功德。从舜的成长过程看,他通过实干,在百姓与诸侯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们愿意拥戴有政绩的舜,而不太愿意拥戴吃父辈老本起家的丹朱,当然合乎情理。
帝位只有一个,想称帝的又不只一人,争夺权力的斗争就在所难免了。
舜的对手是四凶:欢兜、共工、鲧、三苗以及尧的儿子丹朱。舜首先将欢兜、共工、鲧、三苗这四个部落的首领除去,然后将这四个部落赶往四方的边远地区。与丹朱的斗争似要艰苦得多,经历的时间也长得多,在这一场斗争中,舜把他文治武功方面的谋略全都用上了。
舜帝登上帝位三年后,因为丹朱作为炎黄大部族的正统代表,势力仍很强大,威胁极大。舜便作出姿态:表示愿让位给丹朱,最后因身边的诸侯与百姓反对,只好作罢。他便封丹朱于房陵,使丹朱所率部落成为虞国的宾属国。舜的智慧,还体现在他的组阁问题上。他任用的内阁成员有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益、蚤、彭祖等,其中只有皋陶、契、夔龙、益系东夷族,其余全属黄帝族。充分展现了舜的博大胸怀,从心里上淡化了东夷和炎黄部落族系之争,有力地分化了对手。舜与丹朱搏斗过程中,丹朱一度占了上风,逼使舜退避。在舜采取一系列政治措施,并首先除掉四凶之患后,才逐渐击败丹朱的势力,并迫使丹朱成为有虞氏部落联盟的属部。到此时,舜已八十一岁,可谓垂垂老矣。
舜建都于蒲阪,今为山西永济县东三十里虞乡。所以蒲阪城内有舜庙,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附近又有历山、妫水,把地名从濮州菏泽一带移植过来。
太平盛世
舜治天下的时代,是一个从政治到生产、到艺术都十分辉煌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在这个时代向前大大跨进了一步。
舜对二十二位大臣进行了具体分工,有的管农业,有的管司法,有的管天文,有的管文化艺术等等,舜手下最有建树的大臣是水利部长禹。他治水的故事至今家喻户晓。舜构造了中国国家的最初模型,为夏王朝的建立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到舜的时代,农业技术和工业技术产生了一个较大的飞跃。从出土的陶器看,制作已相当精美。人们开始用鹿皮与五彩做衣服,还加上刺绣,十分鲜艳华丽。对日月星辰和植物的观察有了较多的知识,并能把握时令节气耕种收获。老百姓食有鱼肉,穿有衣裳,不为冗繁的劳役所累,也不为批评国事而获罪,称得上政治清明,物质丰富。
舜的治国之道,主要是身教和德行。他贵为天子,仍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尸子》说他常“调于玉烛,息于水风,食于膏火,饮于醴泉。"带领部下掘地财,取水利,编蒲苇,织渔网,烧除林莽,驱除毒蛇猛兽,与庶民一样耕种渔猎。
《新书》说:帝舜日:“吾尽吾敬以事吾上,故见谓忠焉;吾尽吾敬以吾敌,故见谓信焉;吾尽吾敬以使吾下,故见谓爱焉。”他不仅以爱心与诚敬对待上级与下级,还用爱心与诚敬对待敌人。所以人民知礼义,天下信服,教化大行。他自称一身使用爱心与诚敬,也得益于爱心与诚敬。史书载,“当舜之时,三苗不服,禹请攻之。舜日:以德可也。行德三年,而三苗服。”三苗是南方一个强大的部落,被舜感化的,当然只是其中一部份,最后还是“帝却三苗,更易其俗。”把大部份三苗族人融人于华夏民族之中。
艺术颠峰
天下大治,人民康乐,艺术也因之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舜不仅有高度的行政管理才能还有极高的艺术天赋。相传他亲作五弦之琴,还作箫。箫形象凤翼,长二尺。又传他创有六律五声八音。命质修制成《九韶》、《六列》、《云英》等乐章,以歌颂他的功德。舜曾与夔合作,创作乐典大韶和箫韶。这种韶乐,被用来召集群众集会。首先以箫吹奏,箫声清雅幽扬,可招使“凤凰来仪”。怪不得孔夫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乐曲水平之高,可想而知。每逢祭祀大典,巫师便带头跳起图腾舞。夔则模仿夔兽跳起独脚舞。独脚舞多以脚尖着地,旋转跳跃,与现代芭蕾舞十分相似。可见,西欧芭蕾舞这种跳法早在中国虞舜时代就有。
关于《九韶》乐舞,《尚书•益稷》曾有过描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鸣球即陶球,有数孔,球内空,装二至四粒陶粒,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乐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先后出土过。“戛击”,指手拿三球向上不断抛接,陶球上下碰撞,并发出有节奏的乐声。歌舞中还用琴瑟配以歌咏,好象连祖宗的神灵也降临人间听音乐。尧的儿子丹朱以及各部落酋长常被请来参加乐会,他们相互谦让,就座祭祀祖先图腾。这种乐会没有专门的指挥,他们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乐队指挥。乐会到达高潮时,又奏出箫韶九成来。九成则是把持续时间长的乐舞分成九段。九段要更换九班乐人,这又创造了一个世界之最,而这确是世界最早的大型乐曲。随着乐队的演奏,那些身披兽皮鸟羽的乐人模仿各种鸟兽跄跄而舞。到终了前,在场所有乐器全部呜响,击石拊石,石磬频敲,所有参加乐会的人全部跳起了图腾舞,场面十分动人。这种韵乐一直流传于周朝、楚国、秦、汉、魏、晋,长达数千年之久。云南、甘肃、内蒙、新疆、广西等地的原始崖画都记录了这类原始舞蹈的场面。至今云南哀牢山的彝族尚保留十二兽神舞蹈的形式,台湾的高山族大也有木雕舞蹈人像。
舜不仅长于音乐,《诗经》中还收有传为他作的诗:“南风之熏兮,可解吾民之恤,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中充满大统一后国民富强的自豪,颇具帝王之气。
南巡•归天
舜帝与娥皇、女英二妃南巡的故事在中国老百姓中可谓家喻户晓。他“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毛泽东还以此为题材写过诗。
湖南零陵宁远县南六十里九疑山上,今有舜陵。舜葬于山阳,其子商均葬于山阴。山南有舜庙,前有石碑。附近有舜峰,女英峰,箫韶峰。旁有娥皇峰,下有舜池。因九疑山系舜墓所在,被道教列为第二十三洞天。汉武帝曾祭祀虞舜于九疑山。蔡邕曾作《九疑山铭》歌颂虞舜功德,可见汉以前多认为舜葬九疑山即苍梧山。唐代的元结作《九疑山图记》谓“舜登九疑,已而悲从臣,有作九悲之歌,因谓之九疑。”宋代黄表卿《九疑山赋》,明代邓云霄及蒋璜《九疑山记》皆提及有虞氏征三苗至此并歌颂舜的功德。《太平寰宇记》说舜陵亦名永陵,自古禁樵采,置守陵户。清代遇大典,都遣官至此祭祀。
《孟子》中提及舜“卒于鸣条。”(今山西安邑),也仅只是一种推测,相信的人不多。由汉至今,九疑山的舜陵一直备受尊崇祭祀。
舜陵在九疑山三峰石深处,陵前有铜碑额,字不可识。——这可能就是陈姓家族最古老的祖坟。
1954年零陵永州黄田铺的山上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宗教纪念物石棚,这种石棚由三块石头顶起万斤大顶石,棚内空高1.1米,坐东北朝西南,象征石棚的主人是由东北向西南迁来的。我国只在辽宁、山东发现过三处石棚。朝鲜、日本、西伯利亚也发现过类似石棚。石棚与东夷族宗教祭祀有关,很可能是舜帝南巡带来的东夷文化。
九疑山玉岩管曾出土过玉王官箫,有些学者认为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这是中国最古老的玉箫,与舜的关系可能很大。
舜帝为追击一些不肯归顺的三苗南巡九疑山,有比较多的可信的成分。至少也是舜的子孙奉舜部落之名,南迁九疑山一带所致。舜的儿子商均墓也在九疑,商均在历史上名气不大,后人伪造他的墓意义不大。
舜族的迁移是注定的,一个繁衍了几千年的旺族,不可能在一个狭小的地方永远居留下去。  
舜族南迁的痕迹除留在一些出土文物中外,至今还留在南方一些省份的地名里。如河南虞城,浙江上虞、余姚等。湖南除零陵九疑山一带的遗迹外,沅江县北曾有梁武帝所置重华县;宁乡县有沩水、沩山;湘潭县有韶山(河南渑池西三十里也有韶山);衡阳有舜庙;宁远太阳溪则有舜宫占广东韶关有韶石,传为舜帝奏九韶之处。
湘妃•湘夫人
舜帝二妃为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这已为大家所熟悉,他还有第三妃登北氏。娥皇元子,女英生商均。登北氏生二女霄明、烛光。舜另有庶子八人,皆不肖。
舜之诸子女,散居各地。妻子也随舜巡狩迁到湖南。今广西临桂县有双女冢,高十余丈,周二里,传说是二妃之墓,但这是谬传。
《山海经》中说,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乃指娥皇、女英。洞庭之山即离岳阳市不远的君山。屈原在《九歌》中以专门的篇章歌颂的湘君、湘夫人,便是她们。
古学者郑玄、张华、郦道元等,都说舜帝南巡,二妃从征,溺死湘江。但对二妃的葬地,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在山西安邑,但那里没有什么痕迹,也不为人所知,只有岳阳君山上的二妃墓、二妃庙在秦以前便声名遐迩,为世所公认。今君山西面有苍梧台及二妃米桑湖。湘阴有二妃哀舜帝南巡不返的哀江、哀州。
而汨罗市西北的湘江滨有黄陵山,山上有黄陵庙祀二妃,庙旁有二妃墓。唐代大文豪韩愈曾亲自到黄陵庙祭祀二妃,又作《黄陵庙记》说:“湘旁有庙日黄陵,自前古立以祠尧之二女,舜之二妃者,庭有古碑断裂,分散在地,其文剥缺。考《图经》荆州牧刘表景升所立。题日‘湘夫人碑’,非景升立者。秦博士对始皇云,湘君者,尧之二女舜妃也。刘向、郑玄亦皆以二妃为湘君。”韩愈所认定黄陵山这个二妃墓应是舜另一个妻子登北氏之墓。古代部落大酋长多妻,登北氏之墓系黄陵庙,而二妃墓在君山。
有虞氏的衰落
虞舜儿子商均是渔猎时代的伟大发明家,禹则是新兴农耕文明的水利专家,在两种文明的斗争中,代表农耕文明的华夏族的大禹击败了渔猎文明的东夷族,取代舜治理天下。因此整个夏王朝,虞舜子孙一直被压迫,连史书记载也时隐时现,虞舜子孙被迫南、北、东方边远地带迁徙……  
多才多艺的商均
舜帝次妃生子名商均,因长妃娥皇无子,所以商均也是舜帝的嫡长子。《史记》说商均是一个不肖之子,和尧之子丹朱一样是一个庸人,没有资格获得他们父亲所居的帝位(酋长)。因此舜早就预见到这一点,推荐了禹作为自己的继承人。相传舜晚年让位于许由、蒲农子、无择等人,但他们都推辞了,最后才选上治水有大功的禹。其原因都是因为商均不肖不足以授天下。
但是也有与这些传说相反的话: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中说:“《海内经》云,义均是始为巧倕。义均及商均(见今本《竹书纪年》)”。 倕就是弓,《苟予》一书也提到义均始作弓矢:义均即虞均,商均是后来被封于商时才被日出来的名字,他是中国弓箭创始人。弓矢的创造正是渔猎社会的发达时期。与此相应的是《墨子》一书也写道:“虞女句作舟”,“  ”疑乃“均"字误,字近而讹。《墨子》又云“倕作舟”,商均造倕,故又有人叫他巧倕,所以倕即商均,与虞女女句(均)是一个人。又能造弓,又能造舟,可见商均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在当时渔猎生活中,弓矢和舟船的发明无疑是一件伟大的发明。这样的人竟被说成不肖之子,究其原因,只能说明太史公是想尽办法来为舜让禹这样的选举制度的产物作些合乎世袭制的解释。    
    在舜帝的时代,部落酋长的产生仍然是以选举产生的,并非是秦汉以来的世袭制。这种选举制在司马迁看来是无法理解的,因此只有认为舜子商均是不肖不足以继大统才能合乎世袭制的道理。
“舜让”还是“禹逼舜”
说到选举制,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舜是东方东夷部落的首领,如何会让位给中原华夏部落的禹?我们认为;上古的选举制绝对不是后代理解的选举,而是强存弱亡的选举制。这里选举的唯一手段,除了战争不会再有别的。
舜之子商均既然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当然也具有担任部落领袖的能力,必须能获得部落人的拥戴。《史记》中说:“帝舜荐禹于天下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华,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禹之所以避于阳城,没有别的原因,当是迫于商均势力的强大。阳城,正是夏人的根据地。
舜让禹的事情,《韩非子•说疑》认为是禹逼舜的结果,所以舜只好领着商均一齐南迁,向南寻求根据地。《汲家周书》也说“舜放尧”,“囚尧”,“禹黜舜”,可见,尧让舜,舜让禹可能是后世儒家学者的一种臆造,正确的结论应该是舜放尧,禹逼舜,其手段就是战争。
禹逼舜的成功除了军事力量的崛起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治理水患的功绩,在渔猎文明行将结束转向农耕文明的时代,水利是农耕文明得盛行的重大因素,农耕文明远远发达于渔猎文明,所以治理水患的水利专家禹渐渐地就取代了弓和舟的  发明者商均,获得了民众的拥戴,当上了华夏部落大联盟的首领,开创了奴隶主世袭制度的夏王朝国家。在这场斗争中,黄帝族华夏后裔禹获得了重大胜利,重新掌握控制了中原地区的大权。
虞舜后代被四散迁徙
权力斗争的失败,迫使以商均为首的有虞氏部落纷纷向四方退避。除了商均被封于梁国虞城县,《史记正义》云:“定州唐县,尧后所封,宋州虞城县,舜后所封也”。这一部分留居中原,先居虞城,后徙封于商,成为商王朝的先祖。舜的大部分族人则大举向南、北、东方迁徙,另外还有许多部落则与夏族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主干。
    舜帝之后,有姚氏、虞氏、遂氏、商氏、观氏、厘子氏、甄氏、娥氏、卫氏、庐氏、莫氏、妫氏、圭氏、舜氏、胡氏、虫乔氏、负氏、蒲氏、潘氏、饶氏、傅氏、邹氏、有氏、河氏、母氏、息氏、辕氏、余姚氏、濮阳氏、直氏、舀氏、胜氏、胜屠氏、咸氏等。
夏朝至商朝期间,随着虞舜子孙的退避迁徙,他们的踪迹也逐渐埋没于史记典籍之中。在以下世系表中,虞思至遏父是一个长长的断裂带,一些族谱提及,他们之间相隔了五十二代。  
有虞氏世系表
虞幕——穷蝉——敬康——句望(句芒)——桥牛——
(少嗥氏之后)
—舜帝——商均(义均)——虞思……遏父(阏父)
瞽叟—
      —有象氏——直柄……虞遂

作者:chezhenquan@qq.com(3 (2015/5/6 11:35:51)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车氏论坛  执行时间:3,878.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车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