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集》-明侯一麟撰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1月5日 中华侯氏网


龙门集》-明侯一麟撰

前  言

 


 《龙门集》二十卷,附录一卷,明侯一麟撰。侯一麟,字舜昭,号四谷山人,浙江温州乐清人。其生卒年未见志传记载,据明王叔杲《玉介园存稿》卷七《和侯四谷社兄来韵》句"与君同生丁丑春,两人共为一百六十六。"可知侯一麟生于正德十二年(1517),83岁时(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仍健在,和王叔杲尚有诗作往来。

  侯一麟曾祖侯捂、祖父侯敬,为乡绅。父侯廷训,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除南京礼部主事,因著《大礼辩》而得罪世宗,谪降泗州判官,后稍迁为漳南兵备佥事。兄侯一元(1512-1586),字舜举,号二谷山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后历任侍郎、广东布政司参议、河南按察副使、广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江西左布政使。侯氏在乐清县为大族,世代习儒学。一麟的祖父,"容止端直,有宿儒之度,年十三明经","然十试于乡,竞不第,以弘治丙辰贡人国子"。一麟七八岁时,在其祖父督促下读书,十三岁时,从其父宦游,然亦久困场屋,颇不得志。后又移居郡城,交游广泛,曾在府学中和诸广文为友,故和历任知府、知县、教谕、训导关系密切。其为文独好司马迁,诗亦隽永。妻赵夫人为乐清世族赵氏之女;婿项文焕为永嘉世族广东参政项乔之子。

  《龙门集》卷一五言古诗五十五首;卷二七言古诗三十五首;卷三、卷四五言律诗一百五十首、五言排律四首;卷五、卷六七言律诗一百一十首、七言排律二首、五言绝句二首、七言绝句八首。一麟诗大抵唱酬之作,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明代温州的自然景观,居家园林,士大夫的游赏,社会风俗等信息。

  卷七设论四篇、赋三篇;卷八、卷九论十二篇。虽多为应举之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一心向学,克己寡欲,信奉儒家道德规范和修养。

  卷十、卷十一书十六通;卷十二碑七篇;卷十三记十三篇;卷十四、卷十五序四十四篇;卷十六、卷十七志九篇、表四篇;卷十八、卷十九传二十一篇;卷二十诔二篇、祭文十一篇、杂著八篇。所涉及的时间,在明代嘉靖至隆庆时期;所涉及的人,多是与温州有关的官员、士大夫;所涉及的事,多与温州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等方面有关。

  总之,《龙门集》的学术价值在于,它保留了大量嘉靖隆庆问的史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如《郡风俗志》指出:"弘治间财殷物阜,......正德以后渐侈靡耗,......讫于今,物大以丰,文采转盛,自是俗大抵务外少朴,......自顷年以来遂衰减陵夷矣。"文中记录了弘治以后温州社会经济和民俗变迁的事实。又如《广正交论》提到温州人在苏州经商的情况:"时则姑苏有陆怡皋者,故人也,驵侩百业以致高訾,吾乡士大夫皆往而主之,吾乡商贾皆往而主之。"《郡兵防志》提到倭寇骚扰,温州备兵的状况:"参将水陆兵始起矣,约兵四五千,人人衣装廪食,岁一十三两,总五六万两。举吾郡田产山荡输金,才过太半耳,馀则仰给于栝苍。盖自是而东南之民益困矣。"《乐清贺侯去思碑》中透露出农民困苦的状况下"治田之氓亦缘是而缔党旅拒,负人之租"的信息。侯一麟所生活的年代是温州倭寇为患最严重的时期,有关温州军民抗倭的史料在集中也多有反映,如《同知黄公传》中所记载黄钏在抗倭战死之情节,便与《明史》记载有出入;《重修温州卫治碑》、《龚公传》、《车将军小传》、《仁山先生传》、《少卿王公诔》、《筑堡纪略后记》等文,都保存了大量抗倭史料,可补史书之缺。

  《龙门集》有明隆庆刻本,前有隆庆六年(1572)侯一元序,嘉靖二十三年(1544)夏鲸序。末有隆庆六年戴赏后序,王诤跋。该刻本《文瑞楼书目》卷九、《千顷堂书目》卷二十四、《温州经籍志》卷二十七有著录。《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均未收入。

  此次整理,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影印隆庆刻本为底本,用简化字横排,标点。《龙门集》目前尚无其他版本发现,影印本中因字迹不清无法辩认处,用"口"表示;王诤跋文已在影印出版时被遗漏;底本目录与正文标题不符之处较多,现据正文加以改正。《明诗纪事》戊集卷八收有侯一麟《和家兄南塘书怀》一首(《龙门集》题作《奉和家兄南塘楼居书怀》);《东瓯诗存》卷二十四收有侯一麟诗四首:《和家兄南塘楼居书怀》、《行路难》、《竞渡曲》、《送项叔定自雁山游西湖》(该首诗《龙门集》未收,本书予以补人);明王季仲编《玉介园存稿附录》卷四收有侯一麟83岁时作贺王叔杲诗六首,此次整理亦予以补入,并于目录加宰号;《明文海》收有侯一麟《四贫士记》、《鲍弈士小传》等文;其诗、文与《龙门集》有不同处,分别予以注出。为方便阅读,对诗文中涉及的部分人物亦作简单的注释。

  《龙门集》序

  夫士岂不在文与行哉?而文有奇峭,有平易,行亦如之。两者皆性也,其始有近有不近,从所近而习之,其究也不能相为,犹之追琢金锡圭璧也,材质工力殊矣。而非周文卫武,其孰能两体而兼称之哉?余早岁则尝有志于是,晚而无成,然余有所歆艳而不能者二焉,而余弟舜昭则皆能之,非其性近与?

  盖余以文莫若西京,西京莫若迁,而固其次也。余览班、马异同,固犹骥也,迁则天马矣。殚小驾之勤,亦至固而止矣。而弟独好迁,所为酷似。知文者往往目之太史公。故余虽比岁矢不为文,有不得已,辄以属弟,弟亦辄依太史公,一也。士节至东京而峻,徐孺非力不食,闵周饮水而已。余非不羡之也,而常浮沉市里,以为人道委蛇而可矣。而弟则坚持之,其居贫不受丝粟于人,而于寒饿,顾时有解推,敝衣穿履,攻苦茹淡,而其貌日腴,其诗日平。非其有得然哉?二也。然则为士若弟者可矣。

  虽然,可以为难矣。夫文成一家,行有辙迹,不可以语大,《六经》、《语》、《孟》,弟之师也。周文卫武,士之的也。文在是,行亦在是。吾老矣,弟其勖之哉!弟其勖之哉!读《龙门集》,因序以进之。

  时隆庆壬申六月既望,二谷山人侯一元为其弟书。

  读《侯四谷集》

  观史氏于司马迁,迁,史之雄也。虽然,迁之学奚传?古名圣贤多所弗识,谓"西伯阴行善",谓"孔门弟子作乱"云云。此与书"孔明人寇"奚异?大都汉文人董、贾外,鲜不如此。君子日:"谓迁文而野,谓迁野而文,往往文字家宗迁,不可晓。噱谓史起迁也,《尚书》、《春秋》非鼻史耶?作者必也明六经之义,夫然后可鞭策马、班。其馀百家,不足观也已。

  今北郡李氏谓善史如画笔,云:"善画之史则莫如司马氏。"故李氏文多类司马氏。以余所见广陵曹氏,太平叶氏,乐成侯氏之叔氏、季氏诸名家皆迁也。或谓:"四谷撮扩迁文,非能先迁,独趋成一家言"云。四谷闻而笑不服。余读其集,乃见四谷祖六经而发之司马氏之声,夫不蹑司马后,姑假其声宣鸣六经,则虽尽用其文辞,固无害于作者之志。织室之锦,何丝非蚕口出哉?他日质诸四谷,伛谦谦不居,觇其眉色,似与余知言者。四谷叔氏尝谓"牧翁善庄老言",庄则吾不能,亦戏假其声焉耳矣。牧翁夏鲸僭书于集。嘉靖甲辰春日。



分享按钮>> 侯世禄、侯世荫合传
>> 盂县侯氏与理学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