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后裔之一侯姓探源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1月5日 中华侯氏网


新密仓王—仓颉后裔之一侯姓探源


  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战败蚩尤后,统一万国部落氏族,定都新密溱洧轩辕丘,建立原始国家体制、创造世界第一个文明古国。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占于逐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为黄帝。"这场大战展示了有熊部落所向无敌的兵力,使姬轩辕名震当时的世界,于是各部落酋长,拥护他当"天子",尊称他为"黄帝",他把首都设在他部落的根据地有熊(今河南新密溱洧轩辕丘),建立"黄帝王朝".刘统勋等《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帝自逐鹿还,诸侯咸尊为天子,以代神农氏。因有土德之瑞,色尚黄,故曰黄帝。立六相及史臣,帝举风后、力牧、太山稽、常先、大鸿以治民;命仓颉为左史、沮涌为右史。"

  仓颉,名颉,字纲,号史皇氏。因生就二目重瞳,故有仓颉四目之说。他少时天资聪颖,睿智好学。看到人们结绳记事,画画表情,愚昧无知,经常在洧水河边一个高台上,遂穷根究底天地之变。观魁星圆曲之势,察人畜鸟形之迹,视山川湖河之状,在长期实践中,创造了文字,取代了结绳记事。字成,天为雨栗、鬼为夜哭,后世称仓颉为字圣。因造字之功,被赐於侯姓,据《水经注·侯姓》记载:按故汉上谷长史侯相碑云:侯氏出自仓颉之后,逾殷历周,各以氏分,或着楚魏,或显齐秦。另据宋陈士元着《姓携》记载:侯成碑云,郑共仲赐姓为侯氏。春秋时期,郑庄公的弟弟叔段,因反叛,逃到共(河南辉县),称共叔段,他死后,郑庄公赐他的儿子共仲为侯姓。宋王应麟着《姓氏急就篇》记载:侯氏,郑大夫侯宣多,侯羽之后也。另外,还有源於姬姓和姒姓的两支侯姓。

  《中州统战》1995年第4期,刊登山东阳谷侯继荣,河南修武侯卫东两同志将保存、收集到的侯姓发祥地,侯氏世家谱系等有关资料,撰写成《关内侯姓溯源》,原文称:"仓颉,因造字而成就不世之功德,被赐予姓侯,字纲。仓颉历代位居高官,其爵位是史皇大共禄,死后葬於河南密县。祖藉开封府从中央到地方州密县的仓帝就是侯姓的开创始祖。到了周朝及春秋时期,河南密县仓祖的正传后代、孔门弟子郢公,字炎宋,因葬於仓祖坟旁而被追封为侍圣公爵。东汉光武年间,大臣霸君房,因为郢公炎宋的正传后代,被晋升为关内侯。""当郢祖拜学孔门时,孔子对其曰:侯氏世家有不世功德于民,大都是因为郢祖的先人发明了汉字,以字记录代替了结绳记事。""现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侯氏宗族的始祖,多是大元朝时被加封为武略将的德山祖先,据《河南通志》记载:德山是东汉时期由尚书令晋升为关内侯的霸君房祖先的正传后代。"

  据《历代神仙演义》记载:"仓见文字已传,不弃躯壳,终为所系,忽无疾而逝。帝为具殓。越三日,择葬于夷山,举棺甚轻。启视,唯黄金数斤,知其化去,遂葬空棺于夷山之利乡。"另据清《密县志·山水志》记载:"又(密县)东南曰夷山,洧水绕前,杨河环后,长半里许,高十丈余。"上述史料记载与山东阳谷、河南修武侯氏族谱相吻合。经实地考察,在今大隗镇侯屯(河屯)东有夷山,在夷山东北、张固寺西北有无名冢,周长百余步,高3米多,疑为仓颉墓。

  《后汉书·侯霸传》记载:侯霸、字君房,河南密县人。族父渊,以宦者有才辨,元帝时任大常侍。霸、西汉成帝时为太子舍人,矜严有威容,笃志好学,曾师事九江太守房元,治《谷梁春秋》;新莽初,升任淮平大尹(太守);建武四年(公元28年),光武授于尚书令。他熟知旧制,收录遗文,条奏前世法令制度,多被采行,后升大司徒,封关内侯,在位明察守正,奉公不回。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薨,谥乡哀侯,临淮吏人共为立祠,四时祭祀,后请人密县乡贤祠,荣享祀典。子昱,徙封于陵侯,永平中(公元58-75年),兼太仆;昱卒子建嗣、建卒子昌嗣。

  2003年3月18日由郑国顺、魏殿臣我们三人,同小侯庄退休干部侯仲离从新郑市界牌村冢岗到新密市大侯庄、双楼调查,从南到北由三座无名冢,传说不一,从地表采集的陶片看,为汉代时期较多,周围还有很多被平掉的汉代坟墓,疑为侯霸家族墓葬群。

  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丹徒侯氏是东汉大司徒霸的后代从上谷(今河北易县)迁徒去的。"追根溯源:河南新密是侯姓最早的发祥地之一,郡望在上谷、丹阳(江苏丹阳)、洛阳(今河南洛阳)、商丘(今河南商丘)。秦末汉初的战争,主要在豫、冀、鲁一带,因此,居住在这里的侯姓族人,开始迁徒外地,有的迁往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到东副总理时,有的迁往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等地;到唐初时,还有迁往福建和湖南。唐末昭宗时,侯霸裔孙侯晓,字端士,号宏仁,出任衡州府(今湖南衡阳)刺史,任满时正值五季之乱,遂落藉今衡阳市西郊永丰坊,繁衍生息,已十余万众;湖南衡阳市、衡东县、攸县、安仁县、湘潭县等侯氏,自宋、明、清以来,各地续谱,都以密县人侯晓为始迁祖。元末明初战乱后,于洪武、永乐年间,流落山西太原、临汾、晋城、洪洞等地的侯氏子孙,随移民迁回原藉。《家谱》记载的有河南新密、修武、通许、商丘、洛阳和山东郓城、阳谷、汶上县郭家仓等地,这些侯氏子孙都是仓颉--郢公炎宋--东汉侯霸的正传后代。

  仓王是云崖黄帝宫西北二华里的一个村庄。仓王者,有二说:据当地土人所言因黄帝在此练兵备战时,这里是黄帝的粮仓所在地。村北有一个面积近数十亩,地势较高的平地,群众世世代代称之为"老场岗",是黄帝所储之粮经常在这里翻晒的晒粮场。由此可知仓王是黄帝粮仓的所在地。另一说是因为黄帝大臣仓颉,因发明了文字,代替了结绳记事,为世人做出了重大贡献,封居此地为仓王。

  各种文献都言仓颉考侯,《关于侯姓溯源》曰:"仓颉,因造字而成就不世之功德,被赐姓侯,字纲,其爵是史皇大供禄,死后葬河南密县。祖籍开封府禹州密县的仓帝就是侯姓始祖。春秋时河南密县仓祖的正传后代,孔门弟子郢公,字炎宋。当郢公拜学孔门时,孔子对其曰:'侯氏世家堂世公德于民。'是因郢公先人发明了文字,替代了结绳记事之故。郢公死后葬于其祖坟旁,而被追封为侍公爵。东汉光武帝大臣霸,字君房,即郢公炎宋的下传后代,它封关内侯。现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侯姓宗亲基本都是元代官居武略将的德山始祖。《河南通志》载,德山是东汉时期由尚书令晋升关内侯的霸,君房的正传后代。《后汉书侯霸传》:侯霸字君房,河南密县人,族父渊,以宦才,有才辨,元帝时任大常侍。"霸,西汉成帝时为太子舍人,光武授尚书令,后升大司徒,封关内侯,建武十三年薨,谥乡哀侯,请人密县乡贤祠。《古今姓氏辨证》:"丹徒侯氏是东汉大司徒霸的后代,由上谷迁入。"《家谱》记曰:"河南密、修武、通许、汉阳、商丘和山东郓城、阳谷、汶上等地的侯氏子孙都是仓颉、霸、郢公的正传后代。"追根溯源,河南新密是仓颉的祖籍地,也是侯姓的发源地。

  根据以上文献及姓氏史料的研究,仓王也有可能是仓颉的纪念地。


分享按钮>> 侯姓与刚姓姓氏渊源
>> 陈侍中、司空、太尉侯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