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侯氏家族寻源考略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1月5日 中华侯氏网


鹤山市侯氏家族寻源考略

  一、侯氏的起源
  侯氏起源晋国(今山西省),本出姬姓,晋侯姬缗为曲沃武公所灭,子孙适于他国,以侯为氏。
  轩辕黄帝姬姓,居于姬水,以此为氏。历史上尧、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相传是黄帝后裔。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十年,成王封叔虞于唐。叔虞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弟,设都于翼(今山西翼城),其子称燮徙居晋水旁,因而改唐为晋,称晋侯,姬姓,侯爵。叔虞是第一个诸侯国晋国的始祖。
  晋昭侯分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为首领,造成分裂局面。晋昭侯七年,晋国大臣潘父杀死国君晋昭侯而迎纳曲沃桓叔,桓叔打算进入晋国都城,晋都国人发兵攻击桓叔,桓叔兵败返回曲沃,晋都国人共同拥立晋昭侯的儿子姬平为国君,这就是晋孝侯,并杀死了潘父。
  晋孝侯八年,曲沃桓叔去世,其子鳝继代桓叔之位,这就是曲沃庄伯。晋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在翼城杀死国君晋孝侯,引起晋国人攻打曲沃庄伯,晋都国人立晋孝侯的儿子姬郤为国君,这就是鄂侯。
  晋鄂侯在位六年去世,曲沃庄伯闻得鄂去世,便起兵进攻晋国都城,周平王派遣虢公率领军队讨伐庄伯,庄伯逃跑据守曲沃,晋都国人共同拥立晋鄂侯的儿子姬光继位,这就是晋哀侯。
  晋哀侯二年,曲沃庄伯去世,其子称继位,这就是曲沃武公。晋哀侯八年,晋国军队侵伐陉廷,陉廷人与曲沃武公合谋,九年,在汾水之滨进攻晋都军队,并俘虏了晋哀侯。晋都国人于是拥立晋哀侯的儿子姬小子为国君,这就是小子侯。小子侯元年,曲沃武公派韩万杀死所俘虏的晋哀侯,当时曲沃的势力越来越强大,晋国公室无法控制它。
  晋小子侯四年,曲沃武公施计引诱召来晋小子侯而杀死他。周桓公派虢仲领兵讨伐曲沃武公,武公入据死守曲沃。虢仲奉周王命,立晋哀侯之弟弟姬缗为晋侯(姬缗侯是唐叔虞第十三代孙)。
  晋侯二十八年,曲沃武公攻伐晋缗侯,消灭晋国公室,将晋国公室珍宝重器全部奉献给周厘王,周厘王赐封曲沃武公为晋国国君,排行于诸侯国之列。因此,晋缗侯的子孙便逃到虢、随、卫等国,并以先人的爵位“侯”为姓,称侯氏。
  侯氏还有一支出自姬姓,据《金乡长侯成碑》所云:“君讳成,字伯盛,周文王之后,封于郑,郑共仲赐氏称侯。”这里所说的“郑共仲”即春秋初期郑庄公的弟弟叔段之子。叔段因谋反,被郑庄公所伐,先逃到鄢,又逃到共(今属河南省辉县),故称共叔段。共叔段死后,郑庄公赐他儿子共仲姓侯,又形成一支侯氏。
  侯氏早期主要在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发展蕃衍,如春秋战国时,郑国有大夫侯宣多、侯羽,鲁国有侯叔夏,侯纪,齐国有侯朝,魏国有处士侯赢(侯赢是历史上围魏救赵的献计者),楚汉时有大司徒侯霸,皆是他们的后裔,也是当时中原的表著者人物。由于历史原因,中原一带战乱频繁,侯氏部分人迁徙河北中西部聚居,从春秋到战国五百多年,侯氏族迅猛发展,(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部分鲜卑族人加入了侯氏),燕国时始设上谷郡,秦灭燕后治所在沮阳(即河北省怀来县西南一带)称上谷郡,侯氏自此视为发祥地,自秦、汉至今侯氏都沿用“上谷”为其堂号,又称郡望。
  二、逃难入粤
  据侯氏族谱记载,宋朝时期入粤侯氏共七大房,(中山、南海、新会(今鹤山)、番禺及宝安、新兴及恩平、封开、嘉应州)。
  鹤山侯氏始祖:讳玑、字圭瓒,号象峰,原籍是中原人,因南宋时战乱,民不聊生,到处逃难。吾之始祖于宋宁宗嘉泰二年南下迁徙,跨过大庾岭入粤,居住在南雄州保昌县十四图沙水里(即珠玑巷)。相传当时宋朝有一宫妃苏氏,貌美性淫,贪私无己,一夕,上幸宫,失调雅乐,皇上大怒,命其进冷宫,苏氏乘宫禁不严,逃出宫外,无人知觉,自度不复入,扮成民妇到处游荡。适南雄富商黄贮万运粮到临安(今杭州),船停泊于码头,一日,黄贮万及仆在船上备猪鸡酬福庇佑,忽见一民妇哼着歌儿微笑行至船头,似有献媚之意,黄贮万见其貌美,非一般平民之辈,以花言巧语挑之,女即下船与黄贮万娓娓不已,愿托与终身之事,便密藏船中返航,将其带回南雄。后来皇上行敕复取苏妃,而不知逃亡久矣,皇上怒,特敕兵部尚书张英贵行文各省州郡缉访,经年余全无踪迹,复奏上,上准歇,不复追究。黄所勾引之女即苏妃也,回南雄后,将其改为胡氏,立为宠妾。一日,黄与家仆刘壮扬发生争执,刘出逃有意陷其主,到处传扬黄在临安勾引美女弊端之事,不久传遍京城,兵部知此,恐上查究,乃诈谓民违法作孽乱,会同五府六部文武同僚共掩前迹,密行计议,欲洗其地以灭迹,并派官兵追至南雄搜查(当时吾始祖象峰遭被困,幸得宋太保开恩免遇杀身之祸,现在上坑村侧仍有一间太保庙以作纪念),伪称南雄州保昌县牛田坊,有贼作乱,残害良民,冒挟圣旨,欺上瞒下,张扬在保昌县牛田坊择地设寨所,聚兵镇守,应国泰民安,以迫民迁移。时罗贵有姑丈姓乔名辉在京城兵部任职方司,闻此声息,遂遣家丁日夜兼程密报,未出旬日,部文行批立令,严行迁徙,牛田坊五十八村居民千万之众,莫不嗟怨惶惶,皇上失妃,百姓遭殃(胡妃为免株连百姓,独自向宋官兵招认身世,当即投井自尽,后人在井上建一座胡妃石塔作纪念),惟珠玑里居民九十七家,以罗贵、麦秀、龙近天等密相通透,团集商议,远闻南方土广人稀,江山融结,田野宽平肥沃,及无势恶把持之处,众相开辟基地,朝夕相见,乃如今日之故乡也。随即签名组团赴县陈告,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正月初五赴保昌县陈词,得到知县胡统化批准,详由南雄州施行。正月初十呈赴雄州,知府钟文达亲自批文,交由该管事书吏官发行通行执照,三月十六日,州府书吏官黄英茂行文,限于四月二十日,引九十七名及家眷,向南迁移,经关津陆岸,不得阻禁,按此照通行。经批复后,陆续向南而行,以竹木结筏,沿浈水至北江而下,至连江水口,遇大风雨筏散,溺死男女无数。至二十六日到达广属冈州大良都歇息,吾祖安排往杨武都大田村,后迁往药迳司古劳都长坑口右侧居住,当时上坑地区是文氏和吴氏居住点,至元朝期间,文氏与吴氏相继迁出,吾祖迁入,设立村为上坑村生息。
  三、鹤山侯氏繁衍
   侯象峰娶妻程氏,生有二子,长子启雄,居住在上坑村,其后裔支派于1566年左右,迁往双桥维墩,1750年左右,一部分迁往中山石岐镇郊,广西之岑溪县水汶村及南渡镇。次子芳雄,其后裔居住在新会沙田村。
  据不完全统计,象峰祖后裔约1800人左右。生活在鹤山市内的侯氏(启雄祖)后裔600多人,若加上旅居国外及港澳台(启雄祖)后裔超过一千以上。
  侯氏在五邑及鹤山地区人口不算多,好像一个稀姓,但从全国最多人口的一百个姓氏中,侯氏是第82位大姓。本省侯氏聚居人口较多的是封开、香港新界和梅县地区。
  四、中华侯氏历史人物
   侯氏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单独立传者57人,被列入《中国人名大辞典》者121人。其中著名人物有: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大夫侯宣多,魏国著名策士侯赢,汉高祖刘邦封的平国君侯公,东汉大司徒侯霸,南北朝时期周国大将军侯植,汉帝侯景,陈国太尉侯瑱,司空侯安都,唐有宰相侯君集,侯希逸,上谷郡王侯仲庄,宋有太子太师侯益,明有外交家、航海家侯显,明未户部尚书侯恂,清有文学家侯方域,当代有历史学家侯外庐、化学家侯德榜、社会活动家侯镜如,中央委员侯捷、侯宗宾等。


分享按钮>> 侯姓源流——湖南侯姓分布
>> 侯氏门额“渡森喻志”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