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静升侯氏家族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1月5日 中华侯氏网


 鲜为人知的静升侯氏家族

    静升,只是众多中国古镇中其中的一个,然而,古镇凭借其厚重的文化底蕴,被不断前来考察的专家、学者刮目相看,大书特书了一笔。2004年,静升古镇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并位列榜首。

    静升古名旌善。缘于介子推被焚绵上,晋文公“以志吾过,且旌善人”而得之。古镇位于县之东北,东挽绵山,西望汾水。背依岗岭,面对青山。一水中穿,肥田千亩。其优越的地理环境为人类的繁衍、生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早在万年之前,便有先民在此生活。1976年,旌介商墓的重大发现,震惊了考古界。随后的20余年间,不断发现远古遗存,从出土的众多珍稀文物不难看出,这里曾经有过的繁华。

    古镇所辖苏溪村,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寿寺。寺内藏有元、明壁画和明代罗汉彩塑等珍品。古寺因寺内十八罗汉头像被盗,幸从海外归来而蜚声海内外。还有灵邑八景之一的“苏溪夜月”,令无数文人墨客寻章摘句,泼墨弄彩。

    静升人口繁密,商贾云集,人文荟萃,古迹遍布。有“九沟八堡十八巷,一条大街五里长”之说。村内曾有家族祠堂16座,各类牌坊18座,魁星楼3座,文笔塔2座,儒、佛、道庙宇19座,其中包括国内少有的乡村文庙一座。1997年,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正式向游人开放,立刻赢得了“王家归来不看院”的盛名。中国建筑史学会顾问、建设部高级工程师郑孝燮先生赋诗咏赞:

    深山藏宝不知奇,大院山庄古宅居。

    愿领风骚攀世界,全凭文凭论高低。

    邑人、王家大院顾问、散文家温暖先生也有诗曰:

    神州遍地有景观,老院一处见沧桑。

    天工人巧琼楼梦,水绕山环韵味长。

    四海尽知灵石县,三晋多晓静升王。

    漫漫风雨二百载,谁料此间留辉煌。

    其实,诗中提到的王家大院只是八堡中的两个:视履堡和红门堡。还有朝阳堡、拱极堡、和义堡、凝固堡、崇宁堡、恒泰堡等更多的古堡老院在人们的眼前沉睡。

    2005年9月,崇宁堡修复工程如期完工。崇宁堡,取“居高安宁”之意,而得名。又因位于红门堡西畔,俗称西堡子。崇宁堡兴建始于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告竣。古堡依山而建,分四层:底甲,二甲,三甲,四甲。四层院落分别建在一条坡道中轴线的两边。堡内共有大小院落108座,房屋960间,面积35000平方米。整体呈长方形,纵马道和横巷成王字形,建筑风格与红门堡相似,斜倚高坡,负阴抱阳,堡墙高耸,院落参差,古朴粗旷,底蕴厚重。

    同时,落户在堡内的“力群美术馆”、“静升侯氏春秋展厅”“也向游人免费开放。当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在静升王家的时候,却惊奇地发现,崇宁堡内曾经居住着一支鲜为人知的侯氏家族。

    据碑文考证,侯氏先祖源于太原,靠一手高超的建筑技艺养家糊口。崇宁堡修建之时,他们担任工匠。修复之时,侯福是筑堡人之一。到了侯秀麟这一代,侯家已在崇宁堡有了自己的房产,并拥有了自己的事业。侯秀麟与大家闺秀宋心爱婚后共生育五个子女,长子侯桢祥、次子侯桢瑞、三子侯桢生、长女侯梅香、次女侯改香。侯秀麟为了勉励三个儿子早日成才,出人头地,他将三个儿子名字中的祥瑞生作为自家门头上的匾额。如今,匾额依旧,人却杳杳。

    侯秀麟幼年丧父,由祖父抚养长大。十三岁时经亲戚介绍到大名鼎鼎的北京元顺木材厂当学徒,最后升任经理职务。一直工作到1929年抱病回乡探亲,不幸去世。享年53岁。当时长子侯桢祥23岁,次子侯桢瑞15岁,三子侯桢生4岁。长女侯梅香20岁,次女侯改香17岁。

    侯秀麟的离世,让侯家顿失顶梁柱,全家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在县城高小任教的侯桢祥身上。侯桢祥先生在侯氏三兄弟中排行老大,19岁那年,他用家中仅有的积蓄,创建了一所私立学校,取名育英小学。

    侯桢祥任校长。尽管这是一所私立小学,但不向学生收取学杂费,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来自贫苦的农民家庭。学校成立的第三年,毕业班的同学到城里参加县政府组织的会考,一共有来自不同乡镇的三个毕业班学生参加了考试。育英小学的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次考试使育英小学声名远扬,因为前五名考生中,第一、第二、第四名的考生都来自育英小学。

    对于这段历史,《灵石县教育志》曾这样记载: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静升村侯茂堂、侯应堂兄弟二人,以个人出资为主,以募捐为辅,在静升村关帝庙,创办了一所“育英小学”,校长由侯茂堂亲自担任。教员有:韩文光、赵清兰(女)、董之斌等。学校设高小班、补习班各一个,共招收学生80余人。学校男女兼收,打破了男女不同校的封建旧俗,在灵石县教育史上开创了先例。这所学校从创办到抗日爆发停办,五年时间,招收三个班,毕业一个班,毕业生约30多人。

    上面所提到的侯茂堂和侯应堂就是侯桢祥和侯桢瑞先生。当时,侯桢生还小,没有被列入办学者的行列。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加入军统局工作。1943年升任上校科长兼任中美合作所总务组组长,负责照料张学良将军的生活起居。196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侯桢祥先生从国防部退休,一年后,受宋美龄邀请出任新开设的台北振兴复健医学中心的主管。承办兴建新病房和宿舍,协调经费、车辆、人员之来源和管理。宋美龄是这个中心的发起人,这是一个专门为残障儿童提供服务的福利机构。

    侯桢祥先生与宋美龄的特殊关系始于1949年。那年,他接到命令,负责转移蒋介石总统府的贵重财产。国为他是一个忠义诚实的人,所以他把府内的重要物品和不重要物件,就连宋美龄平常穿的鞋,也统统认真打包,装上船运抵台湾。

    当船上的东西运到台北蒋介石总统府的时候,宋美龄惊喜地发现她的所有东西都被运来了,就连她平时穿的鞋也没有落下。她吩咐助手找出负责这次运输任务的人,当他知道这个人叫侯桢祥时,马上让侯桢祥去见她,表达私人的谢意。从那以后,每逢圣诞节,侯桢祥先生都能从宋美龄那里得到一个大红包。

    这次,宋美龄开设台北振兴复健医学中心,又把这副担子交给了她特别信赖的侯桢祥先生。从侯桢祥先生心里,这些年,一直在忙忙碌碌地工作,他很想安安静静地过几天退休后的清闲日子。可是,当他想到宋美龄女士的期待和厚望,想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不容他多想,便一口答应了。

    担任振兴复健医学中心的主管后,侯桢祥雇佣了一位优秀的园艺师,把整个振兴复健医学中心规划成了一个大花园。宋美龄曾多次对侯桢祥先生的管理能力提出赞赏。久而久之,两个人的关系,不仅仅是老板和属下的关系,他们之间还有着深厚的情谊。

    1978年,因为亲人们大都定居美国,台湾、美国两头跑,实在不方便,再加上年事渐高,精力有限,病魔缠身,侯桢祥先生准备了一份辞职信,面交宋美龄女士,宋美龄女士没有同意。宋美龄的批示如下:

    该员办事之精神诚如所报,十一年来如一日,不但做事负责自动推动力甚强,早在余洞察中。该员虽谓年时已高体力减弱,余念其忠勤,不愿其脱离余所领导机构中之一环,以备余之随时咨询。但为求事实情与之兼顾:(一)可由该员先保荐一行政副组长,可多负日常琐事之责任。(二)侯组长可多担任督导之责而不必如以前之辛劳也。余为人向来比较含蓄,此次既上报告,余特此评判,该员之可嘉可奖也。

    龄 八月十七日

    她不愿意失去如此忠诚的一位干部,更不原失去这样一位值得信赖的好朋友,侯桢祥先生看罢批示,非常感动。为了报答宋美龄女士的知遇知恩,后来再未有过辞职之言。一直工作到1986年他80岁时奉命退休,而后改聘为振兴复健医学中心顾问。1987年5月24日,侯桢祥先生因心脏衰竭,安然离世,享年81岁。他的同乡好友、著名法学家张彝鼎先生担任其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侯桢瑞先生排行第二。1915年生于山西灵石静升镇静升村崇宁堡。先在家乡结婚,娶妻金翠莲。后在重庆邂逅郭文琪,与郭文琪结为终身伴侣。侯桢瑞先生是一个孜孜追求、不言放弃的成功商人, 1958年,他在香港创建了“吉羊工艺公司”。1966年12月9日,吉羊公司受邀参加纽约艺术节,随之,吉羊公司还两次获得殊荣,一是吉羊公司在香港被评为中国最好的工艺公司之一。另一是吉羊公司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工艺公司一起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艺术展时,获得了金奖。侯桢瑞夫妇二人是基督教徒,侯桢瑞还被选为所在教堂的长老。作为长老,他常常应邀到香港、台湾、夏威夷、旧金山等教堂发表演讲,业余时间,出版了以基督教义为主题的著作《至死忠心》。

    侯桢瑞先生生前曾经多次访问大陆。他的公司也多次接待大陆代表团。他心中最大的愿望便是两岸骨肉不再分离,早日实现和平统一。1985年8月,侯桢瑞因心脏病发作突然辞世,享年72岁,檀香山华人信义会为他的葬礼提供了特殊的宗教仪式。

    侯桢生排行老三,1926年生于灵石县静升镇崇宁堡。3岁那年,父亲病逝。13岁时母亲也悄悄离去。14岁那年,在二哥帮助下,到石家庄的一个钱庄当学徒两年有余。1942年来到重庆,和在国民政府任职的大哥团聚。1947年,他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的海军机校电机系。1949年大陆解放前夕,他随校迁往台湾。

    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侯桢生离开宝岛赴美国留学,进入美国德州大学研究院攻读电机与电脑工程。就读期间,曾被指派参加学校与太空总署的合作计划。1969年毕业,获硕士学位,毕业论文为《数字电脑逻辑电路之简化》,一炮打响,深得好评。

    此后,他先到芝加哥先锋工程公司任电机工程师,负责凯望尼核电厂的工程设计。而后,又受聘为台湾交通大学副教授,负担“数字电脑逻辑电路之简化”与“转换电脑”课程。1971年他重返美国芝加哥先锋工程公司工作,并在夜间到芝加哥洛约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从1972年至1993年,侯祯生在旧金山贝泰工程公司任电机工程师,控制系统工程专家。20年间,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在美国本土和外国负责了一系列著名的重大工程:负责时间最长的项目是宾州核电厂工程,他是核能供应系统的负责人,负责设计控制蓝图,包括反应堆控制系统、反应堆人工控制系统、控制棒液压系统、中子监控系统、燃料池过滤器仪表系统、反应堆冷却剂监测系统和氢气分析系统。那个项目一直持续了8年。宾州核电厂现已成为美国设计最好的四个核电厂之一。其著作有《监控与数据采集》、《我的故乡》等。现定居美国。

    侯承业先生是侯桢祥先生的长子,1935年11月3日生于山西灵石静升镇静升村崇宁堡,现定居台湾.在侯氏家族中,侯承业先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是台湾水刀的先驱,自动化的推手,他曾经以无私的传教士般奉献的精神,在台湾经济起飞的关健时刻,挑战完成多项不可能的任务。其“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坚韧意志,被誉为台湾精神。其曾应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邀请,担任金温铁道建设总指挥部总顾问,完成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公私合营的公共建设项目。其著作颇丰。主要有《南怀瑾与金温铁路》、《生命中的千锤百炼》、《易经与创业精神》、《传统文化与经营哲学》、《南怀瑾的理念》等。

    如今,侯氏族人大多侨居美国,台湾、香港、北京、天津等地也有族人工作、生活在那里。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在海内外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各有建树。逐步形成了爷孙同博士、叔侄同博士、父子同博士、兄弟同博士的博士群。据统计,侯氏族人共有博士20余人。他们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004年11月,灵石县各界赴台参访团专程拜访了侯承业先生,。此后,侯氏族人纷纷回静升村寻根问祖、考察讲学。由侯氏三兄弟捐助并以其命名的“祥瑞生”图书馆也在静升小学落户。

    回顾侯氏足迹,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家族成员大多在走着一条勤奋读书、努力做事、诚实做人的成功之路。他们用自己的一行行坚实脚印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发人深省的静升侯氏春秋。(王先生文)



分享按钮>> 藏族作家杨士钰《侯显传》出版发行
>> 普定补郎乡侯氏寻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