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侯北张”——著名画家侯秉衡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2月4日 中华侯氏网


    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编篡出版的《静海县志》中,共记述了静海县的6位书画家。其中,清朝4人,即高尔俨、励杜纳、薛宗濂、边雨兰;民国时期2人,除了现属霸州市洋芬港的阎至阳外,另一位就是侯秉衡了。

  侯秉衡,名侯维均,宇秉衡,清同治四年(1865)出生在静海县独流镇二道街侯家胡同一个亦官亦农的家庭里。他的二世祖侯元泰曾于清乾隆五十四年考中过己酉科武举人。他还有位祖先曾做过朝廷的二品官。因为侯氏家族的富廉和显赫,独流一带曾有“南侯北张”之说。

  侯秉衡的父亲侯受孚是侯氏家族的第八世传人。他有3个儿子,其中二儿子侯维申是光绪己卯科举人,曾做过河南柘城、商水、灵宝等县的知县。他不仅仕途亨通,颜体书法也颇见功力。侯秉衡虽然是侯受孚的三儿子,但他在堂兄弟8人中排行第六,故人们都尊称他“侯六爷”。

  侯秉衡是独流侯氏家族的第九世传人。到他出生时,这个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家业已显衰落。为了振兴家业,显赫门庭,青年时的侯秉衡也曾一度发奋,冀望考取功名。但是,机遇之神却和他擦肩而过,使他的功名梦化为泡影。

  为了弥补功名难就所带来的精神失衡,他便每天以书法绘画浇愁。“塞翁失马”得之失之。他不知不觉的竟和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激发创作热情,寻访绘画名家,他曾用很长的一段时间,游历了江南的名山大川。祖国的锦绣河山为他的脑海装进了许多创作素材,这为他在以后的创作道路上大展鸿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光绪年间后期,侯秉衡慕名找到了寓居上海以卖画为生的中国著名画家任伯年,二人一见如故。任见侯在绘画艺术上是位可塑人才,便欣然收他为弟子。此后,侯秉衡在任伯年大师的精心培育下,绘画水平,尤其是花鸟画的艺术水平有了一个里程碑式的飞跃。

  侯秉衡在绘画创作的道路上,善于博取众家之长,从不拘泥成规。他的花鸟画虽然继承了任伯年的传统画法,但在技法上却又仿宋人焦墨钩骨、赋色肥厚的工笔画法,并吮吸了恽寿平等先辈没骨法的精髓,形成了自己兼工带写、温馨明快的格调。他的山水画曾效法王石谷,又兼取董其昌、黄鹤山樵等画家的特点,博众之长,集于一身。他的水墨花卉,吸取了郎世宁、张兆祥、朱梦庐等人的笔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侯秉衡60岁的时候,其绘画水平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佳境,作品深受社会各界人士欢迎。当时,他画的一个小扇面能卖一块大洋,一幅整开的《麻姑献寿》卖50块大洋。此外,他的绘画作品经常在天津美术馆和《天津湖社月刊》上展出和刊登。随着侯秉衡的绘画名气不断升高,世人对他的褒扬也屡见报端。仅将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7日《天津益世报》的一篇文章简录如次,以窥一斑:“侯维均,字秉衡……工花卉翎毛,以菊花、牡丹擅长,设色别具心裁,堪称独造,每一幅非三五十金不作。尝与大元帅张作霖画十六幅连景菊花,枝叶扶疏,种类毕陈,大元帅大为嘉奖。”

  侯秉衡的人品、画品皆高。日本侵略中国时,他没给日本人画过一张画。他鄙视社会上的媚上骄下者,这些人求购他的墨宝,千金难买寸作。他自己曾作过家学,都是自家和亲戚家的孩子来此读书。穷苦家的孩子登门求学,他从不拒之门外,并分文不收。

  民间二十六年(1937)静海闹大水,他携全家搬迁到天津市红桥区芥园大街宝义里居住。闲暇之时,经常和华士奎、赵元礼、方地山等一些天津知名书画家切磋技艺。在天津,他还收了一些绘画弟子,其中有以后成名的书法家黄寿昌、花鸟画家肖心泉、书画家吴玉如……

  侯秉衡的夫人王氏,静海县李家湾子人。他们有一子三女。儿子侯瑞云,字少衡,一生在津从商。业余时间专攻工笔菊花技法,数十年不辍,现存遗作菊花写生400余幅。

  侯秉衡先生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在津病逝,终年82岁。


分享按钮>> 意园八法造精微 丹砂渲染夺天工
>> 金山卫明末抗清英雄侯承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