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八使”之一——侯叔献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2月13日 中华侯氏网


    熙宁二年十一月,也就是青苗法刚刚颁布两个月以后,条例司请颁“农田水利约束”,“诏并从之”,“农田利害条约”正式出台,俗称农田水利法。
  作为农田水利法的前期准备工作,早在四月份,王安石已请“遣刘彝、谢卿材、侯叔献、程颢、卢秉、王汝翼、曾亢、王广廉八人行诸路”,去访察“农田水利赋役”,这也就是有名的“熙宁八使”,皆是当时名人,品行端方,为人正直,据说都是优秀工作者。
  这本是立法前非常正常的调研工作,目的明确,任务艰巨,比起现在的各级调研员来,肩上的担子还是很重的。
  可是保守派们仍然指责王安石“遣八使于四方”,目的是“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
  不去管这些废话,来看看这八个都是什么样人。
  第一名刘彝,是理学前辈胡瑗的学生,历任地方官,脚踏实地,勤政爱民,是地方官的榜样。王安石曾表扬刘彝“聪明敏达,有济务之材”。熙宁二年二月提升为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执行均输法较有成效,不久进京,到条例司工作。
  刘彝“善治水”,后任都水监丞,是一位务实的官员。
  第二名谢卿材,在地方工作期间政绩突出,曾得王安石推荐,“公廉自守,旷达民事”,“临事有守,信道不回,治郡有方”,到地方调研时,也能做到谨守本份,“奉使不扰”,“力行古人之事”,“忠厚可信”,是一个优秀工作者。
  第三名侯叔献,果敢有为,勇于任事,不惧权贵,不以名利为重,任地方官十余年,屡有政绩,后被王安石召入条例司。沈括在《梦溪笔谈》曾表扬侯叔献治水有方,“众皆服其机敏”。
  侯叔献也是因积劳成疾,“卒于道上”,惜哉!
  侯叔献死后,王安石为侯叔献“乞赠官”,小赵主动提出“推恩其家”,以为表彰。
  第四名程颢,同志们都很熟悉,与弟弟程颐皆为一代名儒,合称“二程”。这个人工作能力还是有的,但比较道学,强调“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后来从变法派阵营中游离出去,转而反对变法。
  有一次,程家两兄弟同桌喝酒,酒桌上照例坐了几个妓女陪同志们玩乐,老二程颐一见,抬腿就走,以示庄重。老大程颢却谈笑自若,酒照喝妞照泡,嘴里却振振有词,自谓“座中有妓,心中无妓”。
  呵呵,理学家们一向会玩这一手,只要心里想干的事情,总是能找出可靠的理论依据,而且一本正经义正辞严。后来清朝的袁枚不懂世事,不吃老程这一套,责问大师:如果和妓女在床上作战,是不是也可以说身上有妓而心中无妓呢?
  这种人,反对王安石也好。
  第五名卢秉,“浮沉州县二十年,人无知者”。后得王安石推荐,入条例司工作。卢秉工作努力,力行新法,不拘泥于时事,大胆创新。不但精通经济,且有军事才能,对西夏作战中,屡有胜绩,“俘斩万计”,受到小赵激赏,直做到龙图阁直学士。
  后来司马光上台,打击变法派,卢秉抑郁而死。
  第六名王汝翼,为人低调,安贫乐道,精通经学,为人细致,被王安石招入条例司作文字校对工作,本领不大,事情也不多。
  第七名曾亢,是条例司特约嘉宾,与王安石合作愉快,王安石首次罢相后,不愿与吕惠卿共事,待王安石再出时,又从王安石之请,奉命到河北西路赈灾救民。是个可以信任的好同志。
  第八名王广廉,与哥哥王广渊皆有名于《宋史》,而且经常被《宋史》和《长编》搞混。王广廉“能修其职事”,“有能有为”,工作能力很强,“以才称”,兄弟二人对青苗法都有较大贡献,连韩琦都肯定他的工作成绩。后王广廉积劳成疾,“营职忧悴以致殒身”,死在任上。是一位实干家。
  这些人不但品行可靠,不贪不傲,而且能力较强,工作态度积极,不务虚谈,实为一时之首选。
  都是谁说王安石用人不当的?
  又都是谁说“天下人皆以为不可”的?


分享按钮>> 摆谈四川屏山侯家的往事
>> 北宋宜黄水利专家—侯叔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