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乐清明代“侯门四进士”

    中华侯氏网 2011年1月30日 中华侯氏网


    侯门四进士简述:

    据《蒲岐镇志》和《侯氏祖谱》等资料记载,侯姓祖先侯唯贯是在北宋嘉 辛丑年(1061年)从台州迁移蒲岐莲花峰(古称缑山)下定居,也就是现在的蒲岐镇上侯宅村,至今已有945年。由于各种原因,侯氏后裔后又从蒲岐迁移出去,遍及乐清的大荆、雁荡,玉环的陈屿,瓯海的梧田以及永嘉、平阳等地,现有族人8000多人。侯门耕读之风世代传承,至清末,侯宅共出了文、武进士5人,举人9人,贡元11人,秀才176人。其中不少人著书立说,传世达数十部之多,为繁荣乡邦文化留下了宝贵资料。
  详细资料:
  侯氏于宋嘉佑年间从台州迁至蒲岐城北的缑山定居。关于这个家族的迁徙,新编《蒲岐镇志》上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在唐僖宗年间由福建通过水路迁此落户。曾经山势起伏,冈峦挺拔的缑山,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据当地老人称,现因为甬台温高速的经过而难有往日盛景了。缑山下即是侯宅村,九成以上村民姓侯。
  侯氏在宋明两朝达到鼎盛——宋有身兼文贡元、武状元为一身的侯畐,乃为抗击蒙古侵略军殉难的民族英雄,《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三·忠义》作如下所述:
  侯畐……三贡于乡,两试转运司,皆第一……宝祐五年,制置使贾似道辟通判海州兼河南府计议官。李松寿据山东,突出涟、泗,畐鏖城下,死之,全家遇害。太学生三十一人言于朝,即海州赐庙旌忠,谥曰节毅,仍立庙其乡。畐所著有《霜崖集》。瑞安孙诒让称“是时吾侯文儒振矣,霜崖(其号)公为之倡”。
  在明朝时出现了由侯廷训、侯一元、侯傅邦、侯应宾等人构筑的堪称“蒲岐文化第一高峰”的“侯门四进士”。其中侯廷训、侯一元被称为一代名臣循吏,文行卓著,《明史》中都有传记。
  《侯氏宗谱·传》称,邑弟子选应乡举,邑二十人而吾侯九人焉,衣冠半于封内,吾郡五邑,自有国以来,父子进士才两人,又不同朝也,至吾侯父子进士而同朝……举人有侯措、侯廷诫、侯化邦、侯应秋;贡元有侯爵等11人;秀才至清废科举止有111人。一个为数不到百户的村子,竟有这么多的人才。侯氏在蒲岐坊间是“有望族”一说真乃名不虚传。
  对于这种世代发祥、簪缨迭起的现象,新编《蒲岐镇志》主编崔宝珏先生这样认为,除了蒲岐所城当年军事建制而致外来文化在这里得以发展外,侯氏深厚家传也是渊源之一。
  出生于明正德六年的侯一元,号二谷,是侯廷训第三子。他自幼聪颖,五岁通书,深得乃父之欢。l1岁跟随在南京任职的父亲读书,识交不少。13岁那年,他的家门连遭不幸——伯兄和母亲相继病故不说,祸不单行的是,其父廷训在明世宗朱厚熜继位能否追尊其父兴献王为皇帝的“议大礼之争”(这场宫廷斗争维持时长达三年半)中,因持与张璁等人相反的政见而被解往京城问罪。
  《明史》曰:侯廷训……与张璁同郡,同举进士,而持论不合……嘉靖三年冬,“大礼”定,廷训心非之。私刊所著议礼书,潜寄京师,下诏狱拷讯。子一元,年十三,伏阙讼冤,得释。”
  时年13岁的一元毅然护父北上辩护。三年间一再伏阙上书,情词痛切,百官动容,御史唐龙大为惊奇,认为“有子如此,何以轻齿奇龁(音yi he,忌恨意)”便力排众议,使廷训终于得释。据说,一元在上京的千里行旅中,艰难困苦难以名状,最艰难的时候曾经坠马,几近丧命。
  28岁及第进士的一元,先后被任为河南右布政使、江西布政使等职。在江西任内,正值权相严嵩事败,家产籍没。严家预先已将财产分散转移,以致窝藏漏网。一元奉命查抄翔实调查从实究办,纠正了大累大乱并因此获得美名,由此也遭遇一些权贵的忌恨。
  近30年的为官经历,让他见闻官场不少,而查抄严家后的遭遇让他做出了解甲归田的选择。此后他还曾举家迁来郡治居住,据说温州市区的侯衙巷就是因他当年曾在此居住而得名。在他人生的后20余年间,创办环璧书院、编纂方志,读诗吟诵,以诗寄怀,关心民瘼。他一生著有《二谷山人集》与《二谷山人近稿》。记者从《乐清历代碑志选》一书中看到,在入选的93篇明朝碑文中,他有11篇。
  侯一元以纂修乐清县志为己任,于志书中加入“论”、“序”、“赞”等文字,极力摹拟力追古作,往往出人意表,他邑之志,鲜可与之俪美者。
  孙诒让评价说,其志人物,传后有论,在地方志中颇有创例,其考证亦详核,在明代志乘,最为佳本。《岐海琐谈·卷六》有一个故事提到了侯一元当年因坚持立场不为某人在志书中立传而遭辱的事。侯一元还先后应邀担任《隆庆平阳县志》、《万历泰顺县志》等方志的编纂及校勘。
  即使盛暑也不袒露的侯一元,对朋友却乐善好施而不计较。侯一元卒年七十有五。明朝文学家王世贞为他撰《墓表》,茅坤为他作《墓志铭》。
  蒲岐历代名贤辈出、人文萃集的现象,与这里文风兴盛不无关系。在宋元明清等时期,蒲岐兴办的书院、书塾、私塾不在少数,如宋时的崇文书院、张氏书馆、槐庭书院、万泽书塾、崔氏书塾等,像万泽书塾,就是王十朋舅父家创办,王十朋当年曾寄居在此求学。除了上述群贤毕集蒲岐外,明嘉靖年间,千户崔海、崔兴、杨文等13名指挥官先后抗倭殉国;嘉靖帝为何鹏督筑鹗头城(南岳镇后塘)御书“海国长城”相赠。明、清间,出现了陈海门、胡光仁、张考吉、张普辰、倪子昌、李王仁等以诗文名世的人物……蒲岐有厚实的人文积淀,蒲岐也不乏来者继承传播,近人王明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中国哲学思想史和道教史的研究颇有建树。


分享按钮>> 历经千余年的中国科举考试
>> 三贡于乡两试转运使皆第一的侯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