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域“惩创人心”的佐证

    中华侯氏网 2011年2月22日 湛江新闻网


    今年是侯才子侯方域辞世355年。

    作为侯才子的老乡豫东商丘人,对于明末“四公子”兼清初“三大家”侯方域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多次去过壮悔堂,感觉平平。原来那里并不是文物,几位县文化馆的弟兄以前就栖身于侯才子的藏书楼上,后来有的小说家,有的剧作家,也果真沾上了灵气。

    然而,在我的脑海里,却总是脱不掉“逆子贰臣”的影子。

    看《辞海》的侯方域此条,有褒无贬,道是“散文以人物传记见长多取法于司马迁、韩愈的活跃笔法,也讲求辞采之美”。而社科院《中华文学通史》则只字未提。

    直到十年前,王树林学兄赠送近40万字的大著《侯方域诗集校笺》,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原来商丘侯才子还有如此之多的诗作,原来“多忧悄文思,雄郁之气”的老杜对侯才子影响如彼之大,原来自责和自讼在字里行间那般诚挚,原来如今还真有伏案数年、殚思竭虑、字酌句酌、为校笺一本诗集呕心沥血的师徒。

    过去只知道侯方域出于韩欧的文章漂亮——王士祯曰“当时论古文,率推侯朝宗第一,远近无异辞”。不知其被文名所掩的诗作同样厉害。侯方域苦苦追随老杜,道是“杜甫者,非唐三百年一人也,孔氏删诗以后,源流在此也”。而贾开宗《四忆堂诗集序》则说,杜甫亡而诗又亡,其后七百年有李梦阳、何景明登堂,庆、历以还“又百余年而有余友侯子”,评价之高,足以令人侧目。

    不过,读侯方域诗,确乎可以感觉到其中“积创积思”的入世伤身之气。如“世事怜苍狗,人情托素鱼”的句子,显然是从老杜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化来。而“大野龙蛇迹,荒原稚兔行。马饥鸣后队,寇乱泊孤城。将略书生在,凭谁欲请缨”的诗句,自然又让人想起老杜的“天地日夜血,朝臣谁请缨?”再如其《召旱》:“其如天道远,不雨历三冬。召旱成今日,忧时尚老农……叹息祈年事,殷勤赖守封。”将河南大旱、蝗虫蔽日的天灾活活画出。而校笺者注曰:“天道远,人道近,边患、内乱,实由人所招致。”一语究天人之关系,发人深思。

    “春风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声亦断肠”。(何景明诗句)我从侯诗及详尽的校笺中读到了一颗痛楚的灵魂。忧国而无评说的底气,伤身更无“壮悔”后的宏图,侯方域的有感于无奈、真实和怯懦、胆识与本能,都让他不可能不痛苦,不可能不一直持续的痛苦下去。身处一个大动荡的历史时期,总是会有一部分知识分子痛楚无比地步入精神的“雨巷”,极度体验“丁香空结雨中愁”。而侯方域尤其来的典型:他始终在人格的精神悖反中踟蹰行走,一边反复于权奸阉党阮大铖之流的恩威之间,一边又不得不降顺清廷,做了贰臣,人格染上了污点。因此,有论者精辟地总结说,在另一个世界里,“李香君的灵魂再也不会陪伴侯公子了,因为侯公子的灵魂已经打上了人间耻辱的标记,与李香君无暇的灵魂相比,侯公子只能自残形秽”。——桃花扇底送走的不只是前朝历史,还有一颗卑微的死魂灵。(丁帆《江南悲歌》)

    然而,从鲁迅“抚哭叛徒的吊客”的角度考虑,莫非侯才子就没有值得悲悯之处?“谁愿意做陨石/或受难者冰冷的塑像/看着不熄的青春之火/在别人的手中传递”,谁在万马齐喑的乱世中和高压下不曾怯懦、卑微而“默存”过呢?

    关于《桃花扇》“拯救失去价值导向的文人人格的迷惘”的意义,孔尚任说得好:“知三百年之基业,堕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

    “惩创人心”就是万劫不灭的精神搏战,是文人士子寻找精神栖居地的历史借鉴。因此,我们有必要感谢师兄树林多年埋头书斋、苦心提供的“惩创人心”的佐证。


    作者:宋立民 编辑:陈海燕
    来源:湛江新闻网


分享按钮>>江苏省妇联兼职副主席侯晶晶
>>明监察御史侯恂考核袁崇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