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尊惊世三奇——中记联网

    中华侯氏网 2011年12月30日 中记联网稿


   熟悉中国焊材业的人都知道,这一行业的行业权威是“南陈北侯” (上海陈武卿、天津侯立尊)。熟悉世界焊材业的人都知道,地球村焊材品种较全面、产销量最高的旗舰在中国天津的“金桥”。

  在2009年8月25日召开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上,一位87岁高龄的民营企业家被授予中国焊接学术界的最高荣誉——“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受奖者就是天津市金桥焊材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侯立尊。颁奖词称候立尊:“花甲之年开始创业,打造出焊材产销量世界第一的知名企业;潜心钻研,研制成功全面替代手工生产的成套设备,使我国焊条生产步入机械化时代;研制的还原钛铁矿替代金红石,结束了我国焊材原材料依赖进口的历史;年至耄耋仍热心公益事业,是中华慈善星……”。

    走近侯立尊,谛听他那慷慨悲歌的人生,令人不尽拍案称奇!

    1939年,一个在沈阳日本焊条厂里受不下那窝囊气的16岁少年,穿着一身难以避寒的单裤褂跋山涉水入关辗转各地,1950年到天津。他含泪唱着那首凄凉而悲壮的歌“九一八、九一八,哪年哪月我才能……”。如同蒙太奇一般,70多年衔接着一个誓死不屈的强国梦。那位称雄世界同行的白发实业家,恰恰就是当年那位流亡途中的童年小徒弟。他那半个多世纪赤诚报国的拼搏之路,足够一部感人泪下又催人奋起的电影。那不正是祖国从积贫积弱到奋发崛起的投影吗?

  1986年年过花甲的候立尊,由天津市电焊条厂技术副厂长、总工程师退居二线。他老骥伏枥、壮心未已:“先进国家有,我们也要有”。他马不停蹄,乘改革东风,当年5月就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了中外合资企业天津金燕焊接材料有限公司;继之,2002年9月,又适时组建相关几家公司成立了民营企业天津市金桥焊材集团。                  

  在创新核心技术上,他殚精竭虑,攻克一个个难关,1955年研制成功焊条螺旋机、1958年研制成功钛型渣系焊条、60年代初利用国内资源“钛铁矿”研究成功“还原钛铁矿”、70年代研制成功“焊条隧道窑烘干炉”、“自动链条烘干炉” 、1992年为解决焊条生产粉尘超标,又带领一个团队研究成功全封闭式电脑自动配粉设备。这些技术进步开风气之先,带动我国电焊条生产实现了自动化与连续化; 消除环境污染,大大改善了生产环境;取代进口材料,转而大量出口创汇。候立尊先后获“国家质量奖”金牌、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并最早获得英、美、德、法等七国船级社质量认证,笔者曾在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轰动全国同行业的这一盛况。

  由于候立尊在焊条制造的原材料开发、设备研制、工艺革新、配方设计等领域内,不停顿地创新,不仅证明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只有自己创新核心技术,才能让焊材行业做大做强、在巨型工程中建功立业、在国际市场树立赫赫声威。自1987年起到2009年,他创建的金燕公司、金桥集团共销售焊材650.9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55.84亿元,出口焊材45.23万吨,出口创汇2.66亿美元、实现利润(税前)21.71亿元,成为天津市利税大户,并雄踞世界焊材产销量头把交椅。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金桥集团逆势上扬,全年销售额仍比上年增长21%。年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利润总额4.4亿元,上缴税金1.9亿元。作为中国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品种最全的焊材生产基地,他们在三峡大坝、西气东输、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东海大桥、秦山核电站等工程以及30万吨油轮船体、高速列车CC707箱体、广州电视塔等重大项目中立下汗马功劳。

  在当今熙熙攘攘浮靡化,一些人惟利是图的浊浪中,侯立尊对财富的态度卓然不群。他认为,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国家昌盛,民族复兴,我们需要的不仅仅只是经济腾飞,科技发达,还需要精神文明,企业家应流动着道德血液。如今社会上有一种与道德血液相背离的潜规则,贪官做秀,有人喝彩;志士壮举,却风必摧之。侯立尊和我笑谈一件怪事。1986年退下来经他积极操办、由天津某国有公司、新加坡某控股公司等四方投资组建成中外合资企业金燕焊材公司。开始,除外方投资额如数到账外,其余资金到账不足三分之一。侯立尊为此千方百计排除万难,1987年即给各方股东分红。1992年4月金燕公司董事会为重奖他的重大贡献,形成一项决议:从1992年起,金燕公司由侯立尊以实现年税后利润130万元为基数承包经营。高于这个基数按7%从税后利润里计提承包奖,所提奖金归侯立尊个人所有。侯立尊当即表态,对这些奖励我一不入私囊;二不给子孙,而是建立一个“科研基金”,用于科研和发展生产,使之有利于民族焊材事业的发展。

  这是一个正大光明、强国富民的义举,万没想到,后来经他呕心沥血累积资产达十几亿规模时,竟被推理出一种戏剧性的悖论:既然侯立尊表态承包所得不入私囊、不让儿女继承,就当视为“自动放弃”了个人所有权。基于此,对于由承包奖滚动发展起来的企业财富,掀起一场莫须有的折腾。被人称为“倔老头”的侯立尊,一向行事方正,从不屈服任何扭曲。他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法治社会里,事实和证据胜于雄辩。此事经市领导研究审计部门检查报告后,肯定了侯立尊的凌云壮志,天津市市长李盛霖亲自登门,给予他强有力地支持:你们大胆的干!2009年2月经天津开益国际咨询研究中心、2010年8月经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约请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市仲裁委员会主任江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终身教授,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家福等15位专家就“侯立尊科技奖”及其对外投资收益的权利归属论证,一致认可原有协议的合法性,排除任何曲解。

  侯立尊一向自奉甚俭,从不知挥霍浪费为何物。几十年来,他经常是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吃饭穿衣简单朴素,办公室近乎寒酸,和老伴一直居于场内偏僻处简单住室。在他的影响下,公司简朴成风,办公纸要两面用。他首先想到的是让劳动者共同受益,投入大量资金为职工盖宿舍、食堂、建蔬菜基地、工人俱乐部,千方百计改善员工生活、工作条件,吸纳就业员工6000多人,无一下岗。他创办“合资合劳”的股份制企业,让职工个人入股,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他注意建立学习型企业,自己有空就手不释卷,从《资治通鉴》到一些中外企业家传记,博览群书。

  这些年大小环境并非一帆风顺。金桥刚建厂就遇到前所未有的焊条大滑坡。面对严峻挑战,学历不高却好学深思的侯立尊,从古今中外志士仁人奋斗史里领悟到,无论日本的松下、美国的海默,还是古代的范蠡,企业家要有哲学家的思维、政治家的气魄、军事家的果断。他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就是直系亲属犯了厂规,该批评批评,该调开调开,处事公正,不怒而威。他对生活享受近于苛刻。吃饭讲究七分饱,少肉多菜,早晨坚持打太极拳,和老伴仍住在用简易车间改做的居室里,无论冬夏每天常是工作十几小时。从建厂时他就穿着一件旧夹克衫洗得发白了,有时还在穿。他口袋里常有一团皱巴巴的纸,认为用卫生纸太浪费。在他的影响下,车间里凡是能两面用的纸张决不扔掉,其车间损耗率总是全行业最低的并通 过职工培训。他为企业培养出一支300多人的技术和管理队伍,有的已成为公司副总经理和各部门部长。

   近10年他更多次向养老、助学、救灾、助残等公益事业捐出善款,总额累计达7000多万元,汶川、玉树大地震,金桥捐献均居津门前列。他还出资创立“鹤童侯立尊百万慈善助学金”,培养和鼓励学生投身养老护理事业;2010年又捐资3500万元,资助建设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培养高级护理专业人才。为表彰他的无私奉献,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等部门评选他为“中华慈善之星”、授予“中国富有责任感企业家”称号。诚信最具凝聚力。候立尊始终注意让同行者共同受益。从1987年至2009年23年间,金燕公司各股东方共分得红利为原投资额的近22倍。他更坚持“首先让销售商受益”原则,二十几年来,诚信为本,一荣俱荣,形成了覆盖大江南北的庞大销售网络,国外也有50多个国家200多户金桥焊材的可靠销售商。

  在共同享受改革成果中,方方面面他都一一惠及。但,他对自己的儿孙却斩钉截铁地明确宣布,我所创下的家业,统统要献给社会!他把六个儿子三个孙子培养得个个能独挡一面。他那东北人能折不弯的犟脾气,九头牛也拉不回。他一向不喜接受采访,我是由他的好友、天津市原副市长叶迪生亲自介绍去,才抽空和我做一次深谈。直面他那老而弥坚的意志、直而不弯的腰板、豪迈坦诚的谈吐,印证他那热血澎湃、筚路蓝缕的人生,我不禁顿生敬意:这才是中国的脊梁骨!(肖荻)


分享按钮>>侯立尊:从天津走向国际焊材业的领军人物
>>金桥焊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侯焕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