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大令就是无锡人侯鼎铉

    中华侯氏网 2012年4月19日 张兴华文摘


    要说明这个问题,得先从为什么霞客又要在黄冈上岸并换船,而不是别处?侯大令是谁?与霞客什么关系?为什么他肯派船送霞客回家说起。

    侯大令就是无锡人侯鼎铉(1596—1650后),字伯远。原名宗源,后改鼎铉。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崇祯十年二月中旬,在京会试时,黄道周分考《诗》一房,侯鼎铉出自黄道周一房,故是黄道周的弟子《黄道周纪年著述书画考》。

    《黄州府志》,《明季北略》P269:无锡人徐调元(字尔赞)戊寅(1638)为黄冈县令,农民起义军来犯,守城一月,后丁父忧去。朝庭派侯鼎铉来接任县令,他一直到辛巳(1641)改授户部主事时才离去。明清时,县令相当现在的正县长,还常设有县丞,县丞相当现在的副县长。故称他为侯大令。崇祯十五,十六年(1642,1643)还在大涤山参加黄道周的《易象正》校刊工作。他入清后不仕。僧服隐于太湖之滨的华藏山寺。隆武二年(1646)春,黄道周在南京被害。庚寅(1650)九月,黄继妻蔡玉卿派长子黄子平及黄的弟子赵之璧等,往金陵收拾黄道周骸骨,侯鼎铉与武进人陆自岩等都帮助寻查。黄子平等人收拾黄道周骸骨后,回过无锡,子平在他家养病四十多天,病愈后才回福建的。侯鼎铉之母王氏(1575左右—1655后),十六岁嫁其父,十年后夫死,时鼎铉才八岁。她七十余岁卒《无锡金匮县志》。黄道周妻蔡玉卿见过她写的千言长诗,为之赞叹。1650年蔡玉卿还曾写信及诗于她《黄道周纪年著述书画考》。

    顺便说一句:1650年冬,徐仲昭传书信给钱谦益的侯伯旸,笔者认为可能就是侯鼎铉之子侯曦。他崇祯十二年举人。但无旁证确定之。

    侯鼎铉的祖父侯先春(154-1611),字少芝,初字元甫。《明人传记资料索引》P373:字元甫,号少芝。万历七年(1579)举人,八年进士。授太常寺博士,擢吏部给事中,(《明实录。黔》万554:万历二十八年(1600)兵部给事中),故称侯司谏或侯给谏。二十九年(1601)以言事得罪权贵,谪广西按察司知事七年,转推官,南京吏部主事。遂卧家不出。卒后,天启二年(1622)赠太仆少卿。著有《侯给谏奏疏》。

    他有两个儿子,即世英,世美。侯鼎铉是侯世美(1573-1601左右)之子。

    侯先春与二子及孙侯鼎铉之墓均在华藏山,但不知墓还在否。

    霞客五叔徐有登(1552-1613)的次女嫁侯世英《徐霞客家传》。霞客之父徐有勉(1545-1604)早年从无锡骑马回家,掉到河里,并摔伤。只好拄着拐杖走路后,再很少见客。秦中丞(即秦燿,也是无锡人),侯司谏数次要见他,他只要一听到传呼声,就躲起来不见,为过后也不报谢。徐有勉家与他们因为不是至亲,故可以避而不见。这个侯司谏即侯鼎铉的祖父侯先春。

    侯鼎铉即然是霞客家的亲戚(虽不是至亲),更兼是黄道周的弟子,霞客又是黄道周的亲朋密友,凭这双重关系,自然会答应派船送霞客归里。丽江派来的担夫等,于是就把霞客托付给侯鼎铉,回云南去了。侯鼎铉派船送时,必然也会派一二家人陪同照料霞客的。

    这船是走江阴黄田港南下呢,还是走无锡再北上呢?我们先看看里程:

    镇江—无锡110公里,镇江—江阴117公里,黄田港—青旸约20公里,青旸—南旸岐胜水桥约14公里,无锡—胜水桥约20公里(以上均为水路里程《全国交通营运线路里程示意图》73年版)。也就是说从镇江—无锡—霞客家共130公里,从镇江—黄田港—青旸—霞客家共约152公里。

    鼎铉及其家人即然是无锡人,自然也会带些东西,传递家信,向太夫人王氏问安的,所以一定要回无锡的。

    送霞客的船到京口时,如果不是有非常特殊之事,非走黄田港不可的话。一定是先下无锡,再送霞客回家。因此路线程短且便捷(走得是江南运河),同时符合陪同照料霞客的侯氏家人意愿。就是以此征求霞客意见的话,我想霞客也一定不会反对的。

    可以断定此船必然从京口(镇江)入江南运河回无锡。再北行,专送霞客抵家门口的胜水桥边的。

    文章来源:张兴华著《也谈霞客大西南游的归程》文摘


分享按钮>>读《义门陈文史续考》有感
>>莫氏名人——莫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