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的母亲侯氏夫人

    中华侯氏网 2012年7月20日 阳泉晚报摘


    程颢、程颐兄弟是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人称之为“二程”。“二程”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与他们的母亲侯氏夫人对他们的教育和影响是分不开的。侯氏,生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卒于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为盂县上文村人。由于她教子有方,被皇帝封为上谷郡君。至今还流传着她的一些动人故事。

才智过人

    侯氏的父亲侯道济,曾中进士,当过宋朝尚书比部员外郎。侯氏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自幼爱读诗书,博闻强记,通古知今,是女中佼佼者。她七八岁时就能熟读背诵许多古诗,还能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一段时间,父母看到她每当日落后便闭门不出,问她是什么原因,她说:“古诗有‘女人不夜出,夜出秉明烛’之说,可见女孩子夜出是不安全的。”父母称赞她的敏捷,常常感慨地说:“可惜她不是个男孩子,不然一定会成为朝廷的有用之材。”
  旧时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所以,侯氏虽然爱好诗文,但从不轻易赋诗作文以显露自己的才华。偶尔作出,便都是脍炙人口的佳篇。有一年,她随丈夫程珦从江西调任河北,路经历阳(在安徽),夜晚听到惊鸿哀鸣,远远北去,于是深有感触地作了一首《夜闻啼雁》的古诗:
  何处警飞起,雍雍过草堂。
  早是愁无寐,忽闻意转伤。
  良人沙塞外,羁妾守空房。
  欲寄回文信,谁能付汝将。
  她把这首诗念给丈夫和儿子听,他们都被诗中的意境所感染,也被夫人同情离乱中的苦难妇女的善良之心深深打动。

美德感人

  侯氏夫人有着善良贤淑的美德,这表现在她在治家中宽厚待下,从不打骂奴婢。有时看到家人斥责奴婢,也要告诫说:“我们和奴婢贵贱不同,却都一样是人,不可欺压。”一次,夫人的小女儿忽然丢失,乳母、侍女都悲泣号叫,慌作一团。夫人却镇静自若,安慰大家说:“不必害怕,人要活着总能找到,像这样的惊魂失魄,能找到吗?”
  夫人生于官宦之家,却很爱护贫苦困难的人。早年,其丈夫官小禄薄,家境并不十分富裕,可她却依然乐于解囊济贫,收养孤寡。丈夫的一个远房兄弟死了父母,她就收养了这个孤儿;侄女死去了男人,她迎回自己家来收养;道路上有被遗弃的婴儿,她也让人抱回家来抚育。邻街有一小商长期在外谋生,妻子死后家人都逃亡失散,唯留下一个三岁的孩子无人照管,夫人便着人把他抱回家来养活。家里人都不满意,她就拿出自己平时积攒的钱买米买面供小孩吃。小孩的父亲回来后,意将小孩奉献给夫人,以报答夫人的救命之恩。夫人婉言谢绝说:“我养活小孩是等你回来,并没有希望你去报答!”
  侯氏夫人的美德,不但给“二程”以深刻影响,而且为世人所高度称赞,说她是“克己为义,人以为难。”

教子成才

    侯氏夫人共生过六个孩子,活下来的只有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夫人教子严而有方。“二程”小时刚会走路,家人怕其跌倒损伤,常常抱着不放,夫人看到后责备家人说:“害怕孩子摔坏,什么时候才能让他们学会走路呢?”每逢吃饭时,夫人总让“二程”坐在自己身边,怕家人给偏食。当孩子索要好吃食时,夫人就严加制止说:“小时候美味佳肴,长大后如何是好!”她严格要求孩子尊敬师长,爱护朋友,不恶语伤人。“二程”长大后,还念念不忘母亲的教诲,常对人说:“我们兄弟从不择衣食,不恶语伤人,这些习惯不是生来就如此,而是母亲教育的结果。”
  “二程”自幼聪明好学,但夫人却严格要求他们勤奋读书,不让孩子们去学“神童”。当时有个叫姜应明的神童,中了举人,众人都去观看。夫人却对这种做法不以为然,说这是误人子弟,“神童”终究难成大事。后来,这个“神童”举人果然犯罪坐牢。夫人常以此事告诫“二程”,并在他们的书本上亲自写上“我爱惜勤读书儿”、“殿前及第程延寿(程颢幼时名)”等字,鞭策和激励“二程”勤奋读书,金榜题名。后来,程颢中了进士,程颐也博学成长,兄弟二人都知名朝野。“二程”成名后,不忘母生之地,他们从洛阳来盂县讲学,兴道村的程子岩和村名就是因他们当年曾在此讲学而得名的。

     (作者:张建瑞)


分享按钮>>龙应台:1949华人世界的大江大海(视频)
>>教出两位宋学泰斗 伟大母亲太原侯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