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侯方域故居题名《壮悔堂怀古》

    中华侯氏网 2012年11月10日 壮悔堂怀古


    金秋时节,我这个江南吴越人却到河南商丘一游,只为去“壮悔堂”怀古!这个却字有来头,壮悔堂主侯方域顺治九年(1652)秋末,借南访宜兴陈贞慧之机,又作一次吴越之游,作了《过江秋咏八首》。我对其中的第五首颇为欣赏!
    建业平分渺渺愁,客心日夜大江流。钟声先到临湖殿,暝色偏深结绮楼。龙虎脉从淮泗合,镐丰都为子孙留。三秋遥想埋弓处,不信钟山王气收。
    临江远眺,渺渺愁予,而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以藏张丽华的结绮楼已人去楼空,只见寒钟呜咽,落日空江,“镐丰”(周朝的二个都城,此喻明朝京城)基业几曾为子孙后代留下?
    侯方域的游历是相当丰富的,纪游怀古,拓宽视野。“侯子向尝游两都,历边塞,浮江淮,尽吴越,观察人物之盛,所涉者多,则所得于事与理者益精,理足乎中而充其外,知与语作者发明矣。”(徐作肃语)旅游使他开阔了视野,增添了履历,加深了认识。他所过之处,辄有所咏。而侯方域的怀古诗每有寄意,借古人古事浇自己块磊,每每匠心独运,立意高远,见解深刻,笔调雅健,气象雄浑。如《王嫱故里》:
    马首孤墙日暮云,烟陵霜草吊明君。琵琶无补和戎策,帷幄空高报主勋。腊尽龙城终汉社,春回雁塞竟青坟。可怜不似中行说,死向王庭将一军。
    差不多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咏怀古迹五首》)之势,而怨恨似过之。可怜王昭君执和戎之策,答圣主之恩,为国分忧,到头来落得“腊尽龙城”,春来唯见青坟而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朝中大有奸人“中行说”在。全诗写边塞风景,苍茫萧杀,情景协合,借题发挥,针砭时政。
  又如《岳庙》:
  鄂王遗栋宇,瞻拜意如何?老树霜枝直,空祠落日多。黄龙终跃马,赤羽竟回戈。已换钱塘水,长存潮汐波。
  “老树霜枝直,空祠落日多”,苍凉悲壮,犹见“老树”怒发直指,冲冠而上,一个“直”字,境界全出。紧扣岳飞跃马黄龙府终被召回谗害,壮志难酬的悲壮场面。人去迹存,警醒朝廷莫蹈前车覆辙。还有《过凤阳陵园》、《咏史五首》、《张叔夜祠》等,都是这类诗的佳作!
    侯方域能诗文,为明清散文三大家之一,在他三十五岁壮年时,回想过往奔波经历,悔恨感慨,改杂佣堂为壮悔堂,并在此著述,留下《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两部名著。后人孔尚任创作的剧本《桃花扇》,成为清初传奇压卷之作,该剧主要讲述侯方域与名妓李香君一段缠绵的爱情故事。一剧《桃花扇》,一举成为千古绝唱,香艳的故事也使侯方域为更广大的人所知!
    位于古城内刘家寓首南街东侧的侯方域故居,今有壮悔堂、翡翠楼、香君楼等遗迹。壮悔堂原为候氏老宅,砖木结构,前出后包、明三暗五二层楼房,壮悔堂庄重典雅,古色古香。五脊之上形态别致、姿势各异的奇兽独具风采。壮悔堂楼里门窗和格扇的镂花剔线精致。26根圆柱上龙凤浮雕栩栩如生。根根圆柱同62根横梁巧妙扣合的木质结构浑然天成,使楼的内部骨架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即使拆去四壁,楼堂仍安然无恙,建筑技巧令人叫绝。
    走进壮悔堂,一张书案前的英俊男子挥毫欲书,旁边立着俏丽佳人,双目顾盼生情,正为才子磨墨,这幅“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情景,就是侯方域和香君。
    壮悔堂西侧是翡翠楼,传为香君居住之房。走进但见南面一床秀榻,榻下空留佳人绣鞋、才子长靴……长叹。
    崇祯末年,大明江山风雨飘摇,22岁的侯方域到南京应试,当时他的文名就很盛了,又加上他的身份是世家子弟,积极参加复社斗争,与陈贞慧、方以智、吴应箕被誉为“明季四公子”之称。年轻的他,却已是名满天下。
    那一年,秦淮河畔的香君二八妙龄,情窦初开的花季,她坐在雕花窗前,遥望秦淮风光,等待梦中爱情的到来。传为香君身躯小巧,肤理玉色,辨慧知书,调笑无双,能辨士大夫贤否,人名香扇坠。常与复社张溥、夏允彝、杨文聪等名士交往,而此时的香君才女之名也已被这些名士广为传泛。
    像李香君这样一位名妓,梳拢必须邀请大批有头有脸的风流雅士,还要付一笔丰厚的礼金给鸨母,可惜侯方域没有银子,无能为力。友人杨龙友雪中送炭,给了他大力的资助。但是,那笔钱并不是杨龙友的,而是阮大铖赠送给侯方域的一个人情,想拉拢侯方域入僚。阮大铖本是明末了不起的戏曲家和文学家,但是却为魏忠贤服务,后又追随伪明政权,不是什么好东西。侯方域尚自犹豫,但是李香君发飙了,劈手就把头上的发簪脱下来了,骂醒了侯方域。变卖了首饰,四下借钱,总算凑够了数,把钱扔还给了阮大铖。
    阮胡子给气死了,侯方域只好逃亡。其实,很多时候,像阮大铖这些机会主义者也不过是文妓,人尽可妻。妓女无情是职业要求,而“士大夫之无耻,谓之国耻。”指望书生是不成的。侯方域不成,阮大铖也不行。自侯郎去后,李香君结束了自己革命性的职业生涯。洗尽铅华,闭门谢客,一心等侯公子归来。在阮大铖的怂恿之下,弘光皇朝的大红人田仰吹吹打打地来迎接李香君做妾了。李香君一口拒绝了,田仰还要坚持,她干脆一头撞在栏杆上,血溅桃花扇。娶亲的人见闹出了人命案,只好灰溜溜地抬着花轿溜回去了。
    阮大铖也算是文坛上响当当的腕儿了,他并不想就此放过李香君,而是为伪明皇朝弘光皇帝亲自执笔撰写歌词剧本,等李香君伤愈后,阮大铖立即打着圣谕的幌子,将她征入宫中充当歌姬。不久后,清兵攻下扬州,直逼南京,弘光帝闻风而逃,最终被部将劫持献给了清军,随后南京城不攻自破。李香君随着一些宫人趁夜色逃了出去。 
    青楼皆为义气妓,英雄尽是屠狗辈。妓女用性命来维持自己的贞节和道德大义,士大夫倒是放弃原则,随时准备改换门庭。入清以后,侯方域耐不住寂寞,参加了顺治八年的乡试,而且只进了副榜,引起许多人非议。
    关于李香君有三种结局:一种是终于在苏州与侯方域重逢了,被一个老头当头棒喝,两人拔剑四顾心茫然,勘破尘缘,只好出家了事。一种是李香君顺利嫁给侯方域为妾,侯方域变节南下,李香君则在侯府里被人赶了出来,寂寥而死。第三种则两个人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着,李香君就留下一柄桃花扇恹恹地死去。临去之前留下一句话:“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
    擅长写人物传记散文的侯方域为香君写了一篇《李姬传》,短短的文字中,没有一字写香君的花容月貌,但是一个为忠贞爱情操守的红尘女子美丽形象已经跃然纸上,让人敬佩得难忘入骨。
    但此次我从作为侯方域家乡的后人处听到这种说法:南京南明小朝廷的迅速覆灭,侯方域不愿投清仕进。侯方域携佳人回归睢阳古城,香君从此更名换姓,住进香君楼,二人相亲相爱,一如堂内塑像。数年后,侯方域思念故人,重游江南,侯方域独自把香君留在家中,因知事小人流言,香君旧时身份暴露,为官宦世家的侯府所不容,香君只好搬到城南侯家花园居住,不久郁闷而死,年仅30岁。侯方域从江南归来,得知香君香消玉殒,悲痛万分,为香君修墓碑:“卿含恨而死,夫惭愧终生。”
    这一年,35岁的侯方域心情沉痛,回忆起青少年时代的过往奔波经历,悔恨感慨甚多,于是把杂佣堂书斋更名为“壮悔堂”,表示壮年悔恨之意,并在此著述,留下《壮悔堂文集》。两年后,侯方域因长久郁郁寡欢,就此病逝,侯家不愿提及香君,往事尘封。
    非常感谢那个出租司机,他带我到了古城城南的李姬园村,这个村庄曾是侯家花园,当时没有这个村庄,花园四周少有人家。侯方域和香君常来这里,花园当时很大(和现在的村庄面积一样大)。香君喜爱种花,园中有口浇花井,香君常汲水浇花,故井名浇花井。香君身份暴露后,来到花园居住,因心情抑郁,又加之病侵香体,香消玉殒,葬于花园内东边,后来花园日渐荒废。
    浇花井仍在,汲水佳人何处寻?我感叹着时光的流逝。伫立墓前,坟茔上长满了杂草,碑是青石,碑花采用桃花扇样式,碑文刻:李香君之墓,碑是后人所制,总感觉有点欠缺水准。香君本不姓李,在她很小的时候被家人买到秦淮旧院,被李贞丽收为养女。在我的感觉中碑文似乎应该是这样写的:香君之墓。——不过可惜的是看不到侯方域为香君所立的碑了。
    据传那把桃花扇据传被侯方域为香君立碑时葬于墓中。后在民国期间被某军阀掘墓盗窃而去,又流落民间,接着不知怎的就流入到美国了,至今下落不明!
    纵观中国历史,老百姓爱才子佳人,胜过爱帝王将相,因为他们看虚伪的东西看得太多了。侯方域与李香的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悲欢离合的情缘,永远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他们相处的时间不长(在桃叶渡李香为侯方域饯别后,他们就不再见面了),但侯方域“间作小诗赠之”(《答田中丞书》),并为她立《李姬传》,可见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可能是由于社会、家庭的压力,侯诗集中并没有指名道姓选入赠李香的诗,只是《赠人》和《金陵题画扇》二首诗,隐隐约约地留下了千秋万代的记印。二诗分别为:“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争御富平车。青溪尽种辛荑树,不数东风桃李花。”(孔尚任《桃花扇》第六出《眠香》写侯方域题此诗于李香君扇上作为合欢之礼。)“秦淮桥下水,旧是六朝月。烟雨借繁华,吹箫夜不歇。”
    侯方域并未像《桃花扇》中所演的那样出家当道士,而是富贵心不死,于顺治八年应河南乡试,可并没有考取,仅仅中了副榜(安慰奖),且多有诗文歌颂新朝统治者,时人讥讽其晚节不保。后来陈寅恪先生对其抱以同情之理解,说侯方域“勉应乡试,仅中副榜,实出于不得已。‘壮悔堂’之命名,盖取义于此。后来竟有人赋‘两朝应举侯公子,地下何颜见李香’之句以讥之。殊不知建州入关,未中乡试,年方少壮之士子,苟不应科举,又不逃于方外,则为抗拒新政权之表示,必难免于罪戾也”。侯方域因大节有亏,又没有当上满清官,怨愤交加,年仅三十六便郁郁而终。他的朋友、两朝为官的吴伟业(梅村)在他死后,经过其故里,写诗悼念:“河洛风尘万里昏,百年心事向夷门。气倾市侠收奇用,策动宫娥报旧恩;多见摄衣称上客,几人刎颈送王孙?死生总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樽。”将侯方域比拟成侯赢,侯赢以死报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这显然是为侯方域辩解,其实也为他自己辩解。声名已污,如何辩解得了?吴伟业在临终时,写了一首可视为遗言的绝句:“忍死偷生廿载余,而今罪孽怎消除?受恩欠债应填补,总比鸿毛也不如。”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梅村22岁时参加会试,崇祯帝亲自在其试卷上批示“正大博雅,足式诡靡”,殿试拔为一甲第二名(榜眼),从此仕途顺遂。对明朝他确实是“受恩欠债”。吴梅村死前的忏悔,和侯方域的“壮悔”心情,应当差不多。乱世翩翩佳公子,终不免悲剧下场,这就是历史的无情。 王季思说:“侯方域在顺治年间参加过河南乡试,我是知道的。但我在看他的哀悼史可法、夏允彝、吴次尾等的诗文之后,觉得他跟那些甘心为清朝统治者效力的明末文人,还是有区别的。”(《桃花扇再版后记》)。
    游罢“侯方域故居”,就去对面的“侯恂故居”。这里虽然没有想象中的富丽堂皇,但它古朴、典雅、精巧的建筑和别出心裁的设计却也有一番情趣。园中种植有大量花木,其中竹有数种。侯恂故居里的“退思堂”,让你思之又思……
    不论是退而思之,还是思而退之,其实人生所要的很多时候不过是一种心态。
    “退而思之,荣辱随敝屐,生死同飘萍,从此可心游万仞;思而退之,泉石解吾意,琴书亦知己,自然能身许一山。”忘记这是在哪看到一幅楹联,暂且放在这里来结束本文。


分享按钮>>商丘历史上大放异彩的侯姓(一)
>>游商丘壮悔堂记著名才子侯方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