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域与雪苑六子:一城诗意

    中华侯氏网 2012年12月10日 河南商丘网


雪苑“后六子”蜡像  (资料图片)

    阅读提示》》》》》》在中国文学史上,商丘有两大史诗性的文学景观,引天下文人竞相折腰,心向往之。一个是三百里梁苑,一个是雪苑诗社。

    枚乘、邹阳、司马相如这几位开启汉代大赋先声的“元老”级人物,他们文人的梦想与文学的辉煌,正是今人对三百里梁苑繁华荡尽、厚重依旧斐然的历史重温。难怪当年李白去京仿古,寻至梁苑,凭吊感怀间,突然想放慢不羁的脚步:“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沈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客居十年,醉吟梁苑,诗仙留下的是“黄金买醉”的狂态,更是不见“宫阙安在”的痛惜。时至今日,这种痛惜千百年来在中国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心中,已纠结为一种文化基因,深深根植,却再无从慰藉。

    梁苑称雪苑,始于宋代文学家谢惠连的《雪赋》。谢惠连与李白一样,慕名寻至梁苑旧址,其时大雪纷飞,触景作《雪赋》。归德人侯方域同样仰慕昔日梁苑的文学风景,加上钦佩谢惠连的才气,便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与乡人吴伯裔、吴伯胤、贾开宗、徐作霖、张渭组建起雪苑社,此为雪苑“前六子”。崇祯十五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归德府,除侯方域、贾开宗逃脱外,其余4人均被杀害,明一代雪苑诗社遂告终结。清朝初年,侯方域同贾开宗又联络宋荦、徐作肃、徐邻唐、徐世琛重修雪苑社,此为雪苑“后六子”。集结宴会,评点诗文,广结名流雅士,他们借雪苑诗社将中原一度打造成为大江南北众多文人心目中的一处胜地。

    雪苑诗社毋宁说是三百里梁苑的一次浴火重生,不同的是,三百里梁苑在庙堂,雪苑诗社在草根。而二者的辉煌,均属于归德古城。

    因有他们,500年的归德时时洋溢起一城诗意。

    雪苑“前六子”

    从纸上慨叹兴亡,到愤而投笔从戎,这多半是历次历史巨变带给文人最直接的影响。明末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从明后期的党争开始,到明末农民战争,再到清军入关,此起彼伏的动乱,改写的不只是中国前行的航向,还有更多文人的命运。雪苑“前六子”就是一个例证。

    雪苑“前六子”指侯方域、贾开宗、吴伯裔、吴伯胤、徐作霖、张渭。“六子”,侯方域“傥荡任侠使气”,一身公子气度;贾开宗博学负才,好击剑、远游;徐作霖少有俊才,好学深思,每作出一篇文章,人皆以为是“高文典册”;张渭自谓“狂生”,喜欢醉后谈天下事,为文敏妙,一日可作成十余篇。吴伯裔“为人沉练,英博慷慨,负大志”;其弟伯胤,“风流文雅,美须眉,善书”。

    当年,南京乡试不第的侯方域告别好友,回到家乡商丘,一群家本朱门的绮丽才子,日日贤聚华轩,或游戏梁苑,酒酣为舞,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不久,他们就结了一个雪苑诗社,诸子“莫不以文采自著,而躬行相砥,甚盛事也”。

    雪苑社兴盛时,“乌衣朱衍门第相望”。据说相国公沈鲤的族人不惜重金从江南招来一批伶人,专门为他们演出道贺。一时,整个归德府城,鼓乐之声不绝于耳。其时,更有一些文人雅士,慕名远道而来,与他们一起探讨诗文,如在当时颇负盛名的大梁人孟观。很快,“前六子”便名噪当时的全国文坛。四方文人无不仰慕,文人雅士纷纷前来。“上客飞丹轸”,“十日饮平原”,这样的诗句,或许多少满足我们,在亲手拉开一重复一重的时光大幕后,能够“身临”当年雪苑诸子煮酒论诗的某一个生动场面。

    怎奈,雪苑“前六子”结社时期的大明王朝因积重难返,已飘摇成秋风中的一片落叶。满清从东北侵入,先后破畿辅州县43个,破山东州县18个,掳掠人口46万余,清军又命令加征田赋,百姓苦不堪言。与此同时,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攻城拔寨,激战正酣,官兵应付不暇。加之河南闹饥荒,起义军以“迎闯王,不纳粮”号召群众,饥民多加入义军。外侵和内乱整得明王朝焦头烂额。

    面对国家危难,雪苑“前六子”作为“以天下为己任”的官绅子弟,无不激情澎湃,大胆借文字指点江山,以求朝廷重视他们的真知灼见。这一时期“前六子”的诗文多洋溢出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如“岂可新亭终有恨,从来故国总关情”,“终军应有意,便欲请长缨”等。他们在艺术上追求新奇绮丽的风格,给人以新鲜和蓬勃向上之感,对世人有着较强鼓舞作用。其中侯方域被世人誉为“为天下持大义者”。

    但文字的力量终究抵不过枪炮火药,正当李自成军在河南攻城略地之时,这一批在仕途上不得志的文人深感自己有才而无用武之地,论诗之余便时时感慨起自己的遭遇来,尤其是张渭,每次醉酒便仰天长叹:“吾马周也,天下方有事,胡不用我,天下且不知文士,况能知我。”又一次六子宴集,徐作霖破口大骂:“天下乱形已成,无英雄能救之者,吾辈固旦暮死,而谓渭狂何哉。”当时“举座酒皆醒,而其友人吴伯裔吴伯胤侯方域则皆哭泣”。

    然而,他们满怀报国之志,胸有治国之策,却总因直言抨击时弊而被当权者忌,屡考不第,始终没能登上政治舞台,为朝廷所用。渐渐地,“生不逢时”的情绪开始流露在他们的诗文里,艺术上也渐渐显示出激愤不平的文风。

    崇祯十五年年初,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打归德府城,雪苑“前六子”终于走出书斋,积极投身于官府组织的抵抗农民起义军的战斗中。但他们的血性与愿望终归与历史的潮流背道而驰。农民军攻破归德后,吴伯裔、吴伯胤、徐作肃、张渭与奋力抗敌的官兵们一起阵亡,侯方域、贾开宗被侯方夏救出南逃。

    早期雪苑社,就这样悲壮落幕。

    雪苑“后六子”

    雪苑“后六子”指侯方域、贾开宗、宋荦、徐作肃、徐世琛、徐邻唐。

    与“前六子”一样,雪苑“后六子”同样个个风流儒雅,倜傥不凡。此时作为“国初三大家”之一的侯方域,被文学界以“影响广泛深远,开一代之文风”推崇为第一,“远方之士偶得其书者,争分自抄录……天下好古之士,无不慕《壮悔堂文集》,而望之若云霄”。据说那时来河南做官的文人,无不派人持牒到归德求购,朝中的名公贵卿,案头都有他的著作。徐作肃是顺治辛卯举人,以诗作出名,著有《偶耕堂集》。贾开宗诗先学杜甫,后学陶渊明、韦应物,自成一体。宋荦不但仕途得意,官至吏部尚书,而且诗文著作等身,其诗作与号称“清代第一诗人”的王士祯齐名。

    雪苑“后六子”社,为清初重建。

    可以不第,可以不仕,但好友战死,家国遭变,“世事怜苍狗”的喟叹最终导致侯方域心境惨淡起来。大清立国后,侯方域终日隐居家中,闭门谢客,偶尔与仅存的好友贾开宗一起把酒忆旧。他曾与贾开宗饮酒乡野,贾开宗大醉,仰天而歌,不久又悲痛起来。一次他握住侯方域的手说:“吾与子平生之友,若吴伯裔及其弟胤与夫徐四作霖者皆死,而吾且老,天下卒无有多读书能知我者,幸子在耳。”言毕潸然泪下。

    侯方域对贾开宗何尝不是如此,他希望能与贾开宗将亡友的遗作收辑起来,并认为非贾开宗无人能与之共做此事。有感于战乱之后,家乡的文风大大不如以前,“主持于上者,既不遑修文而议道,而其经术醇雅之望亦消磨殆尽;后生小有才者,或跳身于猴冠虎翼之间,畔为异途,群笑儒行之迂阔,而大雅亡矣”。基于这种情况,侯方域想重振雪苑社。

    侯方域《雪苑六子社序》记载,清顺治二年(1645),侯方域从浙江和江苏一带回到商丘,贾开宗从淮阴归里。他们与社友徐作肃、徐世琛相见,不禁欷歔感叹,谈起雪苑社旧事,更是感慨万千。原来的雪苑社成员多在战乱中死去,鉴于当时时局,侯方域建议等一等。到3年后出了个徐邻唐,5年后“少有异材”的宋荦“学成于燕”而归,“又二年焉,而六子之社已成”,雪苑社也“以六子名也”。

    此时已是顺治五年。雪苑“后六子”中的多数人因在明朝时竭力救国而不能的伤感,和入清后的不愿做“贰臣”的操守,思想越来越疏离现实,这在他们的诗文中也多有流露。此一时期,他们的作品更加注重表现其内心对人生的体验,多写故国之思,遗民之情,以此展露复杂的情感世界。在创作上,他们“诗追少陵,古文出入韩欧”,在学习古代名家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力返风雅之道”。他们的作品,特别是侯方域的作品,对扭转明末遗留下来的清初文坛的衰败之风起了旗帜性作用。

    雪苑诗社无论是“前六子”,还是“后六子”,与三百里梁苑一样,在归德古城的历史积淀中,他们已俨然成为最经得住深藏垢埋的记忆和记录之一,而且将愈掩埋愈闪光。

    诗敲文雅推新秀,墨濡风流尚古贤。5年前,一个叫南湖诗社的文学社团在古城成立。薄云淡月,诗酒唱和,一帮文人志士以新的诗行触摸和祭奠往昔梁苑,以时代精神谱写和吟唱归德风流。这是归德历史的又一次温情演绎吧?

    一个有诗心的人,一定是一位眼中有美、心中有爱的真性情人;一个有诗意的城,一定是一座韵致绵长、花开风雅的名望之城。

商丘网—京九晚报 策划\张浩哲 文\晚报记者 班琳丽


分享按钮>>项氏谱牒惊世发现:项羽后代在绍兴
>>郗 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