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网新闻】敦煌本《侯昌叶直谏表》与晚唐懿、僖时期之政局

    中华侯氏网 2014年3月26日 新疆哲科网


    敦煌写本中有唐侯昌叶直谏表一通,编号伯二八一一号。原件题名件:“金紫光禄大夫守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侯昌叶直谏表”。表文系抄件,首尾基本完整,仅末二行残十余字,计五十行,约一千八百字。

    该表迄今未见有人整理论及。内容涉及唐末王仙芝、黄巢起义期间唐僖宗政事,是一篇传世诸唐史籍、类书如两唐书、《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及清辑《全唐文》均不见收的唐史阙文。表是上给僖宗皇帝的,表中所涉人物如李蔚、杜(陆)希声、王郢、王先之(仙芝)、尚君长、黄巢及豆卢琢等,或为唐臣,或为起义领袖,皆为僖宗朝重要人物。表文主旨是言弊告危,斥现僖宗,极言僖宗身为天子,专务游戏而不理政事,给大唐统治带来了“唐家合去”的危机。奉劝僖宗停欢罢戏,立天子威仪,信用忠良,散财奉佛以攘灾。兹迻录其文,并试就其内容及所涉史事略作讨论。

    ①金紫光禄大夫守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侯昌叶直谏表

    ②臣闻:三皇理化,委形质而分别九州。五帝临朝,断龙足而始画八卦。③羲轩既降,尧舜寻生,使上国漂圣德之声,异域崇制之露路。后④乃观音现于灵应,志公出□梁朝。异载繁文,略述其耳。况休祥感⑤应,人之自为,暴起风烟,国之自致。陛下自龙车升殿,可处万邦,不习⑥先皇之指纵,唯留后患之根本。毓有存者,不重于贵赏,忠贞者,每⑦重加□□。宗僚文武交加,旌麾浑杂。王郢是江源小吏,结构崇征,未纵⑧□群,便生患计。陛下下亦是不纳李蔚、杜希声謷之谏,遂与士卒以⑨就诛之浪迹。参差难除根本。遂使王先之暴乱,尚君长再兴。紫存复⑩起于江西,黄巢鸠集于江北。至今游历翻覆,讨荡乡闾,烧劫郡县,煞(11)伤黎庶。哀哉痛切,损害□略,十室九空,悲声不绝。臣见菩萨戒云:(12)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六道虽死虫犹是人之父母,万乘之主,(13)却不惜于苍生。散剖龙威,唯求戏乐。玩嫔妃于前殿,弄鸟雀于(14)复宫。御步东军,骤游西内。轻郡国,不质正化之声;每恣凶襟,唯留败(15)天之响。臣去咸通年中曾授司天御史,忝知乾象,谬辨星辰。近日(16)煞□,已未已来,灾祥变动。昔一千三百八县,咸授首于中原;七百八十二星,并是先光(17)于化极。昨去二月一日,夜见扶臣不朝于帝主,积卒已背于轩辕。六甲勾(18)陈,往来交错,驰{K22BA03.jpg}附路。大理却抗于天□,三台向积水之河,八座游摄(19)提之境。乾象既能差异,世界岂得安宁。辰动幽玄,是天子之过也。臣明求五道,闇视冥官,悚惕向班列之中,愿早过阎浮之世。非轻(20)俸禄,实籍休人。授爵秩不逢有德之君,立戢门佐无道之主。(21)陛下自各合知非。飞龙在天,乾敷四象。乾坤之政,礼合八仪,□得四(22)海晏静,万方安泰。使蛮夷自伏,戎虏休征。不望尧舜之年,且(23)同先帝之日。岂得少年天子,惑乱大邦。明取尹令遇指挥,暗称王(24)士志诚进状。强夺波斯之宝,抑取茶店之珍。浑錁柜坊,全城(25)搬运。使千门悲悼,万户衔冤。恸气彻于青霄,祥云覆于忧戚。(26)宰相豆卢琢、国史韦蟾并之谏,皇恩一无听览。亡命山泽,此(27)在胡虏之乡,大国中华,岂合如此。陛下不见频年欠旱,累岁蝗虫,(28)九簇寂然,波澜沸溢。不思怠患,唯务贪欢。使胡野有冤抑之声,(29)八表无静烟之气。陛下自登九五,彰祸频为。朱紫则乱赐于宣徽,(30)升沉悉皆于大内,宫人待女,每奏谏而宣依,极品重臣,献尽忠而不纳。(31)为复是唐家合去之年,陛下寿足之岁?恣监尤甚,乖张颇深。臣(32)闻《周易》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定也。陛下类聚则应凶于乾象,(33)群分则无吉向人。万物逆行,皆犹天地。臣登科进,再及宏词,授禄母庭,(34)事缄纠默。东连渤海,西接流沙,南彻幽{K22BA04.jpg},北连玄阙,四方之内,具委浅(35)深。六律之中,纲纪被矣。路值迁鸟,定阳春之至。君王失败,必见社稷倾(36)危。况今边塞未宁,草军兴乱。于私则日夜匪懈,于公则常布爱(37)憎。权势朝愚,圣同定矣。陛下纳臣之谏,如摧屋再立根基,取臣之(38)言,善将安泰,即得金城永堡,世路和平。臣死同沧海去其涓流,国变(89)则陛下将何塞责?伏惟陛下,或因停欢罢戏,寝殿之中,拓手心头,(40)诚为思衬。终将混浊之逝,何以政化之蹤。保取太常,善为千载。修天子之(41)礼,定天子之威,将忠孝者为股肱,用心信者充为耳目。今乃岁当庚子,(42)次入丑年。国君不修、交见亏露。且女星本管太行之山,牛宿根由之岭礼。(43)行度差别,援及纪纲。赖私司录游,却成安泰。自后江淮海岱,晋益燕(44)已来,人民疫疫思甚,灵灯昼续,鬼火夜行。万户悲声,千里不绝。陛下(45)暂停戏赏,救接苍生。于内殿开揭谛道场,舍私财宝,供养僧(46)佛,同司兹世福,共力攘灾。仍降明恩,仰诸道节度、观察、防御使、刺史(47)虔心礼祷,祭祀乡灵,舍造清斋,同于福庆。臣忧心颇切,敢具起(48)闻,伏惟皇帝陛下,断从前不律之行,立已后万乘之权。缓匚。(49)人民备德,阴阳和顺,世路晴平。使乾象移动、归图社稷匚,(50)则将肝胆,轻副天威。顿首阙庭,诚惶诚恐,谨言。(按:本表原件为坚写繁体,现为印刷方便改为横写简体。行数号阿拉伯数字为笔者所加。)

    我们先讨论表文内容。表文较长。首言“休祥感应,人之自为,暴起风烟,国之自致”,指出当前面临的农民大起义风烟,是唐统治自身腐败所导致的结果。

    次言僖宗自即位后,“不习先皇之指纵,唯留后患之根本”,赏罚不明,“旌麾浑杂”,致使“王郢江源小吏,结构崇征”,“便生患计”。按,王郢事件是唐僖宗乾符初年王仙芝黄巢起义爆发前后唐廷内部的一次军卒反叛朝廷事件。王郢原为唐浙江西狼山镇遏使,乾符二年起事于淮南狼山镇戍(今南通市境内、唐末为一临海洲山),后转战江浙福建,乾符四年失败。《通鉴》记其起因曰:“浙西狼山镇遏使王郢等六十九人有战功,节度使赵隐赏以职名而不给衣粮,郢等论述不获、遂劫库兵作乱”①。所说原因与本表相同。

    次言“陛下亦是不纳李蔚、杜希声之谏”,“遂使王先之暴乱,尚君长再兴,紫存复起于江西,黄巢鸠集于江北”。按李蔚两唐书有传,懿僖二朝宰臣。咸通六年曾因懿宗奉佛过甚而上谏。僖宗朝上谏何事史无载。杜希声两唐书无传,但《新唐书》有《陆希声传》传曰:“(僖宗)召为右拾遗,时憸腐秉权,岁数欠,梁、宋尤甚。希声见州县刓弊,上言当谨视盗贼。明年,王仙芝反”②。本表杜希声,疑即此陆希声,转抄致讹。其上谏事在咸通十四年僖宗即位之年,本表所指或即此谏。

    次言僖宗“万乘之主却不惜于苍生,散剖(抛)龙威,唯求戏乐,玩嫔妃于前殿,弄鸟雀于复宫”,“轻郡弃国”,“每恣凶襟”。按僖宗十二岁即位,十九岁长安为黄巢攻陷,西奔入蜀。史言其“年少,政在臣下”③。“专事游戏,政事一委(田)令孜,呼为阿父”④;“好骑射、剑槊、法算。…好蹴鞠、斗鸡,…尤善击{K22BA05.jpg}。尝谓优人石野猪曰:‘朕若应击{K22BA05.jpg}进士举,须为状元’④。“与内园小儿狎昵,赏赐乐工、伎儿,所费动以万计”⑤。又虽因年生短促又逢战乱而未正娶,但仍生有二子二女。本表所谓唯求戏乐、玩嫔妃弄鸟雀所指皆实。

    次言侯昌叶本人咸通中任司天御史,忝知乾象,见“近日已未已来、灾祥变动”所示皆为兵乱臣变之象。按已未年为乾符二年,知其表写于乾符二年之后。又观天象以见人事,历来为封建君臣所重,侯昌叶曾官司天文,故对此无为敏感。

    次言“臣授爵秩不逢有德之君,立戟门佐无道之主”。又言“不望尧舜之年,且同先帝之日,岂得少年天子,惑乱大邦。明取尹令遇指挥,暗称王士志诚进状,强夺波斯之宝,抑取茶店之珍,浑抄柜坊,全城搬运。使千门悲悼、万户衔冤”。又言“陛下不见频年欠旱,累岁蝗虫”,“不思怠患,唯务贪欢”、“朱紫则乱赐于宣徽,,升沉悉皆于大内。宫人侍女每奏谏而宣依,极品重臣献尽忠而不纳。为复是唐家合去之年,陛下寿足之岁?”按此段极言僖宗之劣事,无疑于当面斥骂,其大胆程度今天读之犹令人惊讶,然所指斥之事多实。如强夺珍宝、浑抄柜坊、全城搬运及升沉悉皆于大内事,《通鉴》记曰:“(僖宗赏赐所费动以万计)府藏空竭。令孜说上籍两市商旅宝货,系输内库。有陈述者,付京兆尹杖杀之,宰相以下,钳口莫敢言”⑥。所记与本表恰可互相印证。

    表文最后劝僖宗“停欢罢戏,寝殿之中,拓手心头,诚为思衬”。“修天子之礼,定天子之威”,任用忠良,“暂停戏赏,救接苍生,于内殿开揭谛道场,舍私财宝供养僧佛,同司兹世福,共力攘灾”。

    通观全篇所言,在在指陈时弊,处处直斥僖宗,毫无顾忌。表文结构稍嫌混乱,给人以望治心切,急不择词,匆促成章之感。

    此表如此激烈大胆,当日是否得以呈上僖宗而在历史上发生过作用?读之者想不免皆生此疑问。今检诸唐史籍,知侯昌叶上表死谏这事当日确曾发生过。

    史籍中提到侯昌叶上表事件之材料凡三见:一为《通鉴》,二为《通鉴考异》所引唐韦昭度《续皇王宝运录》,三为孙光宪《北梦琐言》。

    《通鉴》比较简略:“(广明元年)二月,左拾遗侯昌叶以盗贼满关东、而上不亲政事,专务游戏,赏赐无度,田令孜专权无上,天文变异,社稷将危,上疏极谏。上大怒,召昌叶至内侍省,赐死”⑦。这段记载,仅言侯昌叶上疏极谏,僖宗怒而赐死,于表文具体内容笼统提及未予详述。

    韦昭度《续皇王宝运录》,因韦氏身为僖宗宰臣,亲历其事,又很可能得见谏表原文,故记载稍详,其文曰:“司天少监侯昌叶上疏,其略曰:‘陛下不纳李蔚、杜希敖之谏’,又曰‘臣乃明祈五道,暗祝冥官,悚息于班列之中,愿早过阎浮之世’,又曰‘受爵不逢于有德之君,立戟每佐于无道之主”,又曰‘不望尧舜之年,得同先帝之日’,又曰‘明取尹希复指挥,暗策王士诚进状,强夺波斯之宝贝,抑取茶店之珠珍。浑取柜坊,全城搬运’。又曰‘莫是唐家合尽之岁,为复是陛下寿足之年’,又曰‘伏惟陛下,暂停戏赏,救接芬生。于殿内立揭谛道场,以无私财帛供养诸佛,同资世禄,共力攘灾’。表奏,圣上龙威震努,侍臣惊悸。宣徽使宣云,‘侯昌叶付内侍省,侯进止’。翌日午时,又内养刘季远宣口敕云,‘侯昌叶出自寒门,擢居清近,不能修慎,妄奏间词,高谛万乘君主,毁斥百辟卿,在我彝典,是不能容。其侯昌叶宜赐自尽’”⑦此段记载记侯昌叶上表及赐死经过非常之详细,且有僖宗口敕,非亲历其事、亲睹其表者是写不出来的,可为侯昌叶事件史有其事之确证。更为可贵的是,此段记载较多地摘引了表文词句,其顺序与今天所见敦煌本表文正同,仅个别字句小异,这不仅证明了敦煌本侯昌叶表确系当年上表之原文抄件,且可与之互校,使原文得以更准确的复原。一表佚近千年而得以从敦煌石室见之、用传世史籍证之,此事假使罗振玉、王国维、王重民诸氏在世,又当感概诚为一快事、幸事了。

    孙光宪《北梦琐言》,于此事已不知其详,故仅能据传闻写道:“唐自广明后,阉人擅权,置南北废置使。军容田令孜,有回天之力,中外侧目。而王仙芝、黄巢剽掠江淮,朝廷忧之。左拾遗侯昌叶上疏,极言时病,留中不出。命于杖内戮之。后有传侯昌叶疏词不合事体,其末云,‘请开揭谛道场以销兵历’,似为庸僧伪作也。必右侯昌叶以此识犯上,宜其死也”⑧。此段记载,虽据传闻,记侯昌叶官职、被杀方式、表文中语已与韦昭度有所差距,但仍从侧面反映出侯昌叶上表事件不仅确有其事,其谏表也曾在社会上流传过。从孙光宪疑该表似庸僧伪作来看,该表曾为佛徒所收罗,孙光宪大概就是从佛教界得知此事的。敦煌本侯昌叶表,或亦从佛教途径而来?又孙光宪此记虽据传闻,其对侯昌叶表的评语却很有见的。通读侯昌叶谏表,我们即可看出,侯昌叶极言时弊、直斥僖宗,昌死上谏,但量固然很大,忧虑之心也溢于言表。但政治见解、治术全无。斥骂之后,他提出的救危之策却是乞灵于佛教,劝僖宗散财奉佛,开揭谛道场,且请“仍降明思,抑诸道节度、观察、防御使、刺史虔心礼祷,祭祀乡灵,舍造清斋”,这就不免荒谬了。

    总上三条材料可知,侯昌叶上表确有其事,其表也曾在社会上有所流传。其上表经过大概是这来的:僖宗即位不久,境内就爆发了王仙芝、黄巢大起义。至乾符末、广明初,义军转战大江南北,声势愈大。而僖宗统治集团处危局腐败如故,僖宗本人仍游戏无度,政事任凭弄臣摆布。侯昌叶时在中期,目睹时弊及僖宗所为,遂忍无可忍而上表极谏。由于言辞过激,斥责太露,表甫上而僖宗震怒,侍臣惊悸,侯昌叶当即被扣,次日午时,责以“妄奏”、“讪谤”、“毁斥”等罪名,赐自尽于内廷。自上表至被杀,侯昌叶上表事件前后只有两天时间。侯昌叶死后,其事人皆讳言,仅为少数人所知,其表也几至湮没无闻了。

    侯昌叶上表时间,上引三条材料记载有误。韦昭度未明言表何时所上,孙光宪谓“广明后”,《通鉴》从孙说,系于广明元年二月条下。今见表文原文,知该表呈上的确切时间,应在乾符六年的五月以后,十二月底以前。表文第41—42行言:“今乃岁当庚子,次入丑年”。庚子年即乾符六年,丑年乃辛丑年,即广明元年。言岁当庚子,可知上表时仍在乾符六年。又表文有“宰相豆卢琢、国史韦蟾并之谏,皇恩一无听览”语(第27行)。豆卢琢,两唐书有传,其拜相时间,《旧唐书》本传谓在乾符六年⑨,《新唐书五行志》因其授拜之日气氛有异,对具体日期亦有详细记载,曰:“乾符六年五月丁酉,宣授宰豆卢琢、崔沆制,殿庭氛雾四塞。及百官班贺于政事堂,雨雹加凫卵,大风雷雨,拔木”⑩。此表称豆卢琢为宰相,可知表上是在乾符六年五月以后。表文中还有“黄巢鸠集于江北”语。黄巢鸠集于江北,据史及上文所言豆卢琢任相时间,知当指乾符六年十月黄巢义军自广州北上,进至荆南襄阳事。《新唐书黄巢传》:“(乾符六年)其十月,巢据荆南”(11)。又《通鉴》曰:“(乾符六年)十一月,黄巢北趣襄阳”(12)。此又可知,上表时间的下限是在乾符六年底以前。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不论对唐统治来说还是对黄巢起义来说都是很关键的一年。此前,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王仙芝、尚君长、黄巢等人在曹州发动农民大起义。义军最初虽转战州县,予唐统治以沉重打击,但目的不明确,始终处于盲目流动作战状态。乾符五年二月,又因义军内部发生矛盾,王仙芝、尚君长在唐军利诱下投降未成,双双被杀于湖北黄梅,起义惨遭损失,处于低潮。直至乾符六年六月至十月,黄巢、尚让等率余部转战江淮、南下江西福建进至广州,局面才有改观。这一年,黄巢义军在广州摆脱了王仙芝被杀带来的影响,开始由盲目流动转入战略进攻。十一月,义军北进至湖北襄阳,旋夹江而下安徽、江苏、淮南,矛头已遥指唐京长安。唐军则由追剿转为堵截,处于防不胜防,力不从心的被动局面。侯昌叶在黄巢北进不久匆匆上表,反映出唐统治内部已深切感到了时局的严重。上表不到一年,广明元年十一月,黄巢胜利攻入长安,僖宗重演天宝末玄宗奔蜀一幕。以后虽由于种种原因,黄巢义军还是于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失败了,但唐统治业已无法维持,陷入不可收拾之境地。二十年后,即在军阀混战中灭亡。

    说到这里想顺便提一下,黄巢入长安事,唐末诗人韦庄有一名篇《秦妇吟》纪之。如果如后人所形容的那样,韦庄诗篇可谓是太唐帝国的一曲挽歌的话,侯昌叶直谏表,则怡可视为这典换歌的一个“引子”,它与韦庄诗篇虽然都对黄巢起义作了颠倒黑白的攻击,却前后照应,异曲同工,共同成为大唐帝国末日来临的生动写照。

    以上论侯昌叶表内容、上表经过及时间。

    本表复有可论者,为侯昌叶其人及唐僖宗乾符五年至六年刑部尚书人选事。

    侯昌叶其人,两唐书无传,生平事迹已难详考。但从表文所见侯昌叶本人自述及前引诸条材料,我们似还可以为其勾划出一个大概脉络来。

    表文中侯昌叶自称“臣登科进,再及宏词”,可知他系科举出身,宏词科及第。其及第时间,从表文中有“臣去咸通中曾授司天御史”语看,当在咸通中或稍前。徐松《登科记考》咸通年间及第诸士无侯昌叶一名,此表既出,可补其阙。又前引韦昭度《续皇王宝运录》僖宗口剌谓侯昌叶“出自寒门”,似侯昌叶及第前家世寒微,无甚背景。及第后,侯昌叶最初右能入司天台供职天文,时在咸通中。其官职,表文自称“司天御史”,此职唐制不见,疑应以韦昭度所谓“司天少监”为是。唐乾元以后制,司天台设监一人,少监二人,阶从七品下。以后至乾符年间,侯昌叶可能出任过刑部尚书一职并终于此任(说详后)。至于《通鉴》及《北梦琐言》谓侯昌叶以左拾遗身份上谏表,左拾遗唐制阶从八品上,不合侯昌叶已官至司天少监后复降任此官,不知其说何据。

    唐僖宗乾符五年至六年刑部尚书人选,史阙其文。严耕望氏《唐仆尚丞郎表》于唐历代仆尚丞郎考订甚详,但涉及僖宗乾符年间刑尚时,仅能确考到乾符四年以前,谓二年二月至五月刑尚为刘蟾,二年至三年十月为崔彦晔,四年正月至九月卢携(13)。至于乾符五年至六年刑尚人选,严氏仅不太肯定地于五年条下注曰:牛蔚,乾符中曾任刑尚;六年条下注曰:李当,乾符中或稍后官至刑尚(14)。意谓史缺其文、权以二人系于此二年。实际上细审史籍,牛、李二人皆天乾符五、六年出任刑尚之可能。牛蔚,两唐书有传。其历官《旧唐书》本传曰:“咸通中,为给事中,…踰岁,迁户部侍郎…历工、礼、刑三尚书。咸通末,检校兵部尚书,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15)。可知其任刑尚是在咸通末以前,至咸通末已外放。李当,两唐书无传,严氏所据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表记李当出姑臧李氏,官至刑尚(16)。但据表所记世系,李当高出同房李蔚一辈,李蔚晚辈尚且早在咸通中已官至懿宗宰相(17),李当伯父辈却迟至十余年后才于乾符六年官至刑尚,似于理不妥。

    僖宗乾符五年至六年刑尚究系何人?敦煌本侯昌叶直谏表题衔为“金紫光禄大夫守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前引韦昭度《续皇王宣判录》京言侯昌叶“擢居清近”,由此二端看来,似乎可以以侯昌叶当之。至于唐制金紫光禄大夫与刑尚同阶三品,御史中丞阶正四品上,而本题衔曰守曰兼,不知其何意。或系转抄者蹍转臆加?

    唐僖宗乾符五至六年刑尚,史籍何以阙记,见本表以前不得其解。本表既出,若侯昌叶为刑尚说不误,则此疑可释。侯昌叶以直谏犯上,赐自尽而死,表文所论又被认为不合事体,妄奏、毁斥,故事件发生后,史臣讳言其事,侯昌叶其人其事也从正史中几乎消失了,遂留下这一空白。

    总之,乾符五年六年刑尚人选,唐史研究之一段未了公案,敦煌本侯昌叶表,可以说是了结此案的新线索。

    最后,本表在言及农民起义时提到“紫存复起于江西”,紫存其人亦值得注意。检《通鉴》卷254提到,黄巢攻打长安时,最先率义军入城者有前锋将名柴存,紫存或即柴存之讹?又《旧五代史》提到黄巢义军中有一重要将领叫作霍存,他与黄巢关系语焉不详,仅知“性骁勇,善骑射,在巢军中为将领”。(18)“洺州曲周人也,少从黄巢。巢败,存乃降梁”(19)。霍存、柴存、紫存或为同一人之音讹?此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无论如何,本表的发现,也为唐末农民战争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敦煌遗书是前人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自本世纪初发现以来,经国内外学术界几代人不断发掘,其重大学术价值已充分为人们所认识。但迄今为止,遗书中尚有很多材料未及整理、侯昌叶直谏表即为一例。今草成此文,以表我辈后学仍需努力。

    注释

    ①《通鉴》卷252《信宗乾符二年(875)》

    ②《新唐书》卷116《陆希声传》,又《金唐书》卷813亦有小传。

    ③④《通鉴》卷252《乾符二年》条。

    ⑤⑥见同上。

    ⑦《通鉴》卷254《广明元年》条;书氏原书已佚,此文见于《通鉴》卷254广明元年胡三省注所引《通鉴考异》引录。

    ⑧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侯昌叶表》条。又此段亦为《通鉴考异》引录。

    ⑨见《旧唐书》卷177《豆卢琢传》。

    ⑩《新唐书》卷35《五行志》。

   (11)《新唐书》卷225(下)《黄巢传》。

   (12)《通鉴》卷253《乾符六年》条。

   (13)严耕望《唐仆尚丞郎表》卷四。

   (14)见同上。

   (15)《旧唐书》卷172《牛僧孺传附牛蔚传》。

   (16)《新唐书》卷72(上)《宰相世系表》。

   (17)见《旧唐书》卷178《李蔚传》,咸通六年以京兆尹同平章事。

   (18)《旧五代史》卷21《霍存传》。

   (19)《新五代史》卷21《霍存传》。

    稿源:《兰州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作者:郭锋 责编:王旭送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蒋介石悬赏二百万银元的红大“将军科”
>>【侯氏文化古迹】咖啡在中国的假想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