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侯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侯氏论坛 >> 姓氏企业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贵州侯氏名人---油菜大王侯国佐 已阅:11268 / 回复:21(楼主)

平凡的脚步
        ———记思南县油菜育种专家侯国佐

              2007-01-08
          
                景伯平

  序:2003年1月6日,贵州高原春寒料峭,省政协大礼堂却热气腾腾。中共贵州省委书记钱运录代表省委、省政府把印有“贵州省首届最高科技奖”的烫金证书和50万元奖金分别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化所研究员涂光炽、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位于思南县塘头镇)所长候国佐两人。

  当年,从大学走向田间地头的时候,他相信自己跨进了广阔的天地;而今,面对他收获的累累成果,不少人才发现,从田间地头也能步向辉煌。
  他,就是油莱育种专家侯国佐。


该帖子被610885998在2007-11-4 19:50:46编辑过

作者:610885998 (2007/11/4 19:46:14)   回复此贴
  回复:贵州侯氏名人---侯国佐 第 1 楼

一株神奇的变异油菜

  那是1983年春天的一个早晨。
  侯国佐和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胡乱地往肚里填一点东西就往地里跑。
  时值油菜花开,漫山遍野一片金黄,煞是好看。虽然他跑到地里也是看花,却不是那种富有诗情画意的休闲观赏,而是去进行探索发现的科学观察,以致每株油菜他都要看上七八回。
  这样不厌其烦地“看花”,自他从研究棉花育种转为油菜育种以来,已是第五个年头了。
  菜籽油,俗称菜油,是我国、也是世界主要的食用油之一。
  传统的油菜品种有两大不足:一方面,其油脂中不易被人体吸收的芥酸含量过高,而具有保健功能的亚油酸却过少;另一方面,由于硫代葡萄糖苷含量过高对牲畜有害,菜籽饼富含蛋白质却不能作饲料,只有白白扔掉。因此,国内外的油菜育种专家,多年来都在致力于发现和培育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苷的“双低”油菜,并将“双低”油菜与杂种优势育种相结合,力求培育出品质好、产量高的优质杂交品种。
  侯国佐,便是这些探索者中的一个。
  侯国佐在试验田里来回走着,一行行地察看着一株株盛开的油菜花。突然,他眼前一亮:繁茂的油菜花中,有一株菜花非常特别!
  仔细观察,这是一株雄蕊败育的不育株。
  对育种专业人员而言,只有发现并培养出遗传性能稳定的不育系植株,才能在此基础上培育出优良的杂交品种。当时,国内杂交油菜育种不育材料存在着不育性不稳定、恢复源窄等缺点。这株新不育株的发现,着实让他心头一阵欣喜;欣喜之余,他心里又没底,因为在这之前,他也发现过一些新的不育株,后经多次杂交试验,结果都不甚理想。这一株变异油菜的不育性能究竟如何呢?
  “尽管一时还说不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株油菜变异,但职业的敏感要求我把它保持下来。”侯国佐回忆道。
  他用四个不同品种的油菜花粉,在这株变异油菜上分枝进行杂交,并且分别用套保护起来,以免染上其它花粉。尔后,他一天要去查看几次,生怕发生什么意外,对其关爱有加。
  第二年,这四个杂交品种都变成了正常植株,由不育恢复了可育。这株不育的变异油菜植株能保持下来吗?
  “我感到茫然。”侯国佐顿了一下,“科学实验总是失败远远多于成功。下一步怎么办?我想,即使以后失败,也得按科学规律办事。如果是油菜变异,那么它将在后期世代中分离表现出来。”
  他坚持试验,又对那变异株的第二代一株株套袋,仍旧悉心照料。第三年,果然这四个品种的油菜花里都出现了不育株。
  侯国佐更有信心了。他将可育株的花粉指定授给其中的不育株,分别检测杂交,为其找“父母”,再次套袋、精心照料。
  第四年,这四个测交的油菜材料中,分别出现了一半的不育株和一半的全可育株。
  “其中,1/2不育的植株最好,可制种。”侯国佐一脸高兴。


作者:610885998 (2007/11/4 19:47:37)   回复此贴
  回复:贵州侯氏名人---侯国佐 第 2 楼

再次经过测交、分离和保持,到第五年,侯国佐用“两系配套”的方式,终于选育出一种稳定出现一半不育系的油菜育种材料,并弄清了它的遗传规律。他将其命名为“117A”。
  这个新培育出的不育材料,与以往发现的不育材料相比,具有三大显著优点:一是不育性彻底,不受环境影响,其他质不育材料在摄氏15度气温下就自产花粉结实而不能杂交;二是隐性不育,其不育性受两对具有相同作用的重叠隐性基因控制,恢复源广,所有油菜品种与其杂交后种植的植株都恢复可育,而其他的不育材料只有少数可杂交;三是不育材料的不育基因易转育,从而育成更多新的不育系。
  尤其是第一点,不仅是个效益问题,而且还关系到社会稳定。以前,由于制种材料不育性的不彻底,曾导致某省油菜种植农户上亿元的损失,群众上访不断。因此,以“不育性彻底”为其特点的117A的诞生,以及侯国佐在国内首先揭示隐性核不育规律论文的发表,使贵州油料科学研究所这个地处偏僻山区的小所在全国同行中名声大振。
  侯国佐发现的隐性核不育材料及其隐性核不育规律,丰富了杂优育种的基因库和理论依据,为油菜优育开辟了新途径。
  在此基础上,他完成了《甘蓝型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制种高产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课题,将大面积制种产量从亩产37公斤提高到63公斤,现已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上报国家专利,并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他利用117A这个新型隐性核不育材料,创造性地将油菜的优质育种与杂种优势育种结合起来,先后育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的“双低”油菜油研七号、八号、九号。其中,油研七号、八号分别获国家“九五”攻关一等、二等和重大后补助;油研七号作为国家“九五”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在全国油莱产区(12个省、市、自治区)种植,1999年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油研九号含油量与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加拿大优质油菜品种不分伯仲,且蛋白含量高于其它品种,已成为新世纪初国家重点推广的项目。2001年,他主持的《双低油菜油研七号选育种业开发与推广应用 》项目,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本人也先后二十余次得到国家级和省级的表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先进工作者、贵州省农业系统优秀党员等称号。现在,他主持的两个国家“八六三”计划项目,已基本完成。
  更为壮观的是,在1992年以后的八年中,那株变异油菜的重子重孙们——侯国佐开发的油研系列杂交油菜,先后在贵州及长江流域各省、市、自治区累计推广种植了5700万亩;仅就新增菜籽产量和产油量的价值而言,社会效益达13亿元以上。
  深受其惠的农户送给侯国佐一个绰号:油菜大王。

作者:610885998 (2007/11/4 19:48:06)   回复此贴
  回复:贵州侯氏名人---侯国佐 第 3 楼

“转化”开辟新天地

  在另一个方面,敦厚朴实、貌不惊人的侯国佐,也大步走在了别人前头。
  资料显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率长期徘徊在25%以下。在 贵州,这个数字就更低了,以致不少优秀成果通过省级、甚至国家级鉴定之后,便被束之高阁,直至蒙尘退世。由于研究者只管研究,许多成果未形成生产力、不能财富化,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研究者或心灰意懒,或财力不继,致使科研能力下降、新
成果难现,科研工作难免陷入怪圈。
  身在怪圈之中的侯国佐,在培育油菜新品种的同时,也在思寻跳出怪圈。突破口在哪里呢?侯国佐研发的杂交油菜品种,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常规油莱芥酸含量高达45%,硫代葡萄糖苷更高达110微摩尔以上;而油研七号、八号、九号的芥酸均低于1%,硫代葡萄糖苷低于27%微摩尔,这两项指标都低于食用油5%、30微摩尔的指标,且含油量在40%以上,其中九号高达45%以上。
  在杂交油菜新品种推广应用中,他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任何优秀的油菜品种,都只有被最广大的种植户栽种后,才能底改变科研与推广应用脱节的现状,瞄准市场,走集科研、开发、推广、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1989年,时任主管业务副所长的侯国佐,在老所长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借国家科研体制改革、鼓励科研人员及其科研成果走向社会的东风,推出了集科研开发和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科技工作承包责任制。其中规定,科研成果转化收入的40%为个人奖励。尽管最初几年只是面向市场的蹒跚学步,承包者个人收入还少得可怜,但这一规定中关键的“转化”二字,却实实在在地使科研人员看见了前所未见的良辰美景,并以此为跳板,使自己、最终使整个油研所跳进了一片新天地。
  侯国佐同样身先士卒。他结合油菜新品种的研究和培育,极带领科研人员开展市场调查,尝试杂交油菜新品种的制种产业化开发,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逐步扩大油菜新品种的示范种植和推广工作。为避免制种油菜花粉受其他花粉的污染,制种点的油菜地远离油研所所在地平坦的万亩大坝,几乎都在交通不便的高山上。
  “这些制种点是他亲自选的。”制种科的戴传学说,“他常常一天走五六十里山路,亲自查土壤、看油菜,和大家同吃同住在农家。晚上,别人休息了,他不是忙着找乡镇领导做制种的组织协调工作,就是找村组的农技人员了解情况,帮助农户制种。”
  1993年,侯国佐任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所长后,总结前期科研开发与成果转化相结合的经验,实施了一系列面向市场加快制种产业化步伐的措施,制种规模迅速扩大。1995年,全所产业化收入跨过百万元大关;2000年达1000余万元,人均创收4万元;若按杂交油菜研究开发体系计算,人均创产值80万元。这是一个令全国同行刮目相看的数字。同期,油研所以科技扶贫的形式,在思南、石阡两县开发的8万亩制种杂交油菜,累计已使制种区农户增收5000多万元。
  经过多年艰苦的探索,随着对隐性核不育材料研究的深入和杂交油莱制种产业化的发展,特别是他任所长后,杂交油菜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已成为该所的强项,一支新型的集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为一体的科研产业化队伍也不断扩大:1987年,所领导委派张瑞茂和王华做他的助手,三年后杜财富、唐胜利加入了这个行列;又过两年,他的研究室扩充到了18人;1996年,杂交油菜研究室一分为三,扩展为育种室、制种科、推广科,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遗传育种、品质分析、配套制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制种生产、示范推广的完整研发体系。“到所半年后我就跟着侯老师”,现年三十多岁的新任所长杜财富深有感触地说,“从栽培技术到对科研的认识,从求实严谨的作风到专注忘我的敬业精神,他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所里的年轻人都感到与他共事获益匪浅。”
  侯国佐的另一个助手张瑞茂,也走上了副所长领导岗位。这位享受国家津贴的专家,主持着省里的油菜“十五”攻关项目。
  领导决策如同下棋,一步走对,满盘皆活。侯国佐抓住科技成果转化这个关键环节,面向市场大步推进制种产业化,开辟了一条科研单位改革发展的新路,为杂交油菜事业,为油研所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作者:610885998 (2007/11/4 19:48:48)   回复此贴
  回复:贵州侯氏名人---侯国佐 第 4 楼

宁静以致远

  如今回顾侯国佐走过的路,那株变异油菜的偶然发现,是非常关键的转折点。
  历史往往惊人地相似,在科学发展史上更是如此。比如苹果落地之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然而,潜藏在这偶然表象后面的,却是由科学家超乎常人的潜心思考、专注探索建构的必然性。否则就不能解释,为何牛顿之前的人们看见苹果落地却没有砸出个万有引力定律来。
  侯国佐研究杂交油菜成功的经历,与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偶然发现野稗破题更为相似。
  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优势很强的天然杂交水稻,便设想利用水稻的雄性不育性,通过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来生产杂交稻种,为此他带着助手们四处搜寻天然的水稻雄性不育株。1970年的一天,袁隆平在海南的一个小池塘边,偶然发现一株雄性不育的野生稻——野稗,据此于次年培育成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1973年育成第一个具有较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南优2号”,产量比传统稻种高20%左右。
  1978年侯国佐转为研究杂交油莱时,由于杂交油菜育种研究困难大、不易出成果,省内先行从事油莱研究的同行不是已转向了,就是正准备转向;他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依据前述有关遗传科学方面的理论,他应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孜孜不倦地潜心探索,终于从那株偶然发现的变异油菜,打开了杂交油莱研究的突破口。正是: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这个“准备”,可非一日之功。
  侯国佐自幼好学。童年时代,他跟着读过私塾的父亲背得了不少诗书,到1952年都快满12岁了才背上书包跨进小学校门,但半学期后就从四年级跳进五年级,继而高中提前毕业考进大学。
  他对学习充满了兴趣,跟着父亲背诗书时常常打破沙锅问到底,上学后遇到难题非要解开了才睡觉,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从小考到大考,他从来不用熬更守夜、死记硬背,成绩总是名列前茅,1964年以优异成绩从贵州农学院毕业。跨进研究所后,特别是在别人退“市”他入“市”的背景下领衔杂交油菜研究后,他这种喜欢思考不迷信、勇于探索不服输的个性特点,在研究工作中充分体现出来了。
  要知道,侯国佐转行研究杂交油菜时,已38岁,无异于半路出家。侯国佐就是侯国佐,没人听见他叫一声难,只见他不是下田观察思考,就是扎在资料堆中奋笔疾书。二十多年了,他没有睡过一天早觉,习惯躺在床上左思右想,猛然间茅塞顿开,便掀被下床扭亮台灯写个不停,还常把老伴当成大秘书从梦中叫醒,帮他到所里摆弄微机或者搞复印。有时,他还会急不可待地拿着手电,只身跑到黑漆漆的地里田间查看植株。老伴呢,已习惯了不睡安稳觉;所里门岗,也对他家时常半夜里灯亮灯灭、甚至通宵不灭见怪不惊了。
   “家务事他从来不管,我不做饭他就没得吃。”老伴肖思萍微笑的责备中,透出几十年相濡以沫的深情。“他对工作很投入,不是在田里,就是在书房。出差回来,行李往地上一放,就下地去了,挂在心上的是菜籽。”


作者:610885998 (2007/11/4 19:49:19)   回复此贴
  回复:贵州侯氏名人---侯国佐 第 5 楼

就在笔者采访他的前一天,他和老伴带着几个年轻人,到山上制种基地挑选性状好的油菜一株一株地套袋,干了十二个小时。晚上顶着星星下山后,他感到身体不大舒服,也没在意,因为以往只要不是起不了床的病,他都是自己找两片药吞下又下地去了。这次可不同,次日清晨五点左右,他感到下腹部一阵一阵地剧痛难忍,家人才手忙脚乱地把他送到镇上医院。经医护人员急诊处理,他觉得好受了一点,七点半就出了医院。
  “可能是昨天太累了。油菜地全在山坡上,山路很不好走,有的地方要他上去了拖我、我上去了拖他,他和年轻人一样趴下攀上,要不然不会这样痛。”老伴红着眼圈说。
  侯国佐的爱好就是往地里跑,不管晴天雨天都要跑,跑出去总会有收获。看着自己倾心栽培的那些禾苗一天一个样向着预期的方向变化为成熟的品种,他说是一种高尚的享受。
  “昨天跑了几十里山路,是有些累,但是不断有收获。”他高兴地说,“搞科研要执著,要有事业追求感。否则,何以谈报国。”
  省油研所党委书记李正强说:“由于受季节的制约,农业科研出成果的周期很长,很可能要十年八年,而且还不一定有成果,一个人要是耐不住寂寞就完了。侯老师40年如一日在这小镇坚持下来,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那是不可能的。”
  说到这里,人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他之前国内某大学发现了同样的油菜变异株却没能破其遗传之秘;而华中农大、上海农科院获得同他一样的结果时虽然晚了三四年,却验证了他的那句话:“坚持不懈地去追求,就会有发现。”
  这就是一个科学工作者朴素的信念。
  这个信念,支撑着他眼见别人难耐清贫跳槽寻富心不慌,支撑着他默默地在这山区小镇艰苦探索,支撑着他在那凸凹不平的山路上一步一步地履行自己科技报国的宏图大志。
  循着这平凡的脚步,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科技工作者忘我的精神境界。

作者:610885998 (2007/11/4 19:49:51)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1 每页5条 当前1/5页 [1] [2] [3] [4] [5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侯氏论坛  执行时间:320.3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侯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