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侯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侯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凤江——潮汕侯氏发祥地 已阅:8848 / 回复:8(楼主)

凤江——潮 汕 侯 氏 发 祥 地
   作者:庄敬忠 资料来源:汕头特区晚报(2005.1.13)
  
   侯姓历史悠久
  
   侯姓来源:(1)源出仓颉。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又是汉字的发明者。他的裔孙历尧舜夏商周,分散各地,其中有一支侯氏移到华阳(今陕西洋县),春秋时东移到侯国(今河南偃师)。(2)出自姒姓。夏禹的后裔受封于侯国(今陕西泾阳),子孙以国名为氏。(3)源自姬姓。春秋时晋国哀侯、晋婚侯兄弟被晋武公所杀,子孙逃奔他国,以原爵位“侯”为氏。(4)春秋时郑庄公之弟叔段谋反,被郑庄公所伐,北渡黄河逃到共邑(今河南辉县),史称共叔段。他死后,郑庄公赐其子共仲为侯氏。郡望:上谷郡(今河北怀来)。宋代列全国第50位大姓,占全国人口0.45%,约34万余人;当今列全国第82位大姓,占全国人口0.25%,约330万人。分布板块明显,湘、皖、豫三省占39%,辽、黑、冀、川四省又占24%。
   侯氏虽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在今河南、山东一带繁衍发展。秦汉时,中原战乱频繁,侯氏向河北、山西、甘肃、宁夏奔迁。两晋南北朝时,越秦岭入川黔湘粤,南下皖苏。唐宋时已播迁到赣闽浙等地。明清进入台湾。
   解元入潮开基
   入潮开基祖侯英茂,福建人。元代延礻右元年(1314)中解元,任揭阳县县尉(掌管军事),后定居揭阳县崇义乡鸿江(今揭西凤江)。这里是平原地带,东临榕江,水陆交通便利,是宜耕宜种宜繁衍的好地方。侯氏裔孙承传解元遗风,为人秉性纯良,持家以勤以俭,待人以恕以忠,教子耕读为重,很快在当地成为望族。这里是潮汕侯氏主要发源地,也是人口最多的聚居地。现凤江镇侯姓人口达2万人,占潮汕侯姓人口70%以上。
   侯确叟,系侯英茂第7代裔孙,于明万历25年(1597)到潮阳经商,在黄陇都长陇(今司马浦镇)定居,成为潮阳侯氏开基祖,是潮汕侯氏人口另一个聚居地。
   潮汕侯姓人口约3.18万多人。其中金平、龙湖、濠江区1000多人;潮阳区棉城约100人;潮南区3800多人,聚居司马浦,分布陈店、两英等镇;澄海区约400人,分布澄城等镇。揭阳市区约800人;揭东1200多人,分布桂岭、新亨等镇;揭西2.3万多人,聚居凤江、棉湖等镇;普宁500多人,分布流沙、洪阳、里湖等镇;惠来600多人,分布葵潭、隆江等镇。潮州湘桥区约200人;饶平黄冈等镇约200人。
   当代人才济济
   侯枫(1909—1981),又名侯廉生,澄海县澄城镇人。1926年由彭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彭湃秘书。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党组织决定让他避居上海。1930年参加左翼戏剧联盟。1934年秋东渡日本学习,1935年春回上海,1940年到四川,主编《戏剧战线》,任中国艺术剧院院长。解放后,曾任北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研究员、导演、剧协广西分会副主席。1979年调广东,任戏剧研究室副主任、剧协副主席、广东潮剧院副院长、省政协常委等职。
   侯祥川(1899—1982),揭阳人,生物化学家和营养学家。1917年至1918年先后在上海、北平医科大学就读,1924年毕业并获美国纽约州医学博士学位,后任北平协和医学院副教授。1932年至1948年在上海任医学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二军医大学教授、生化教研室主任。1958年任军事医学科学院营养研究所研究员。著有《饮食与营养学》、《营养学进展》等传世。
   侯祥麟,1912年生于揭阳县凤江镇(今揭西)。1935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化学系。1938年4月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后任麻省理工学院副研究员。1950年6月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1954年后任燃料工业部主任工程师、石油工业部副司长、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1978年后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1980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当选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十二大代表。曾获国家新产品奖,意大利“马太依国际奖”,在石油化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是潮人的佼佼者。

作者:58.42.167.* (2007/3/14 20:18:33)   回复此贴
  回复:凤江——潮汕侯氏发祥地 第 1 楼

侯枫,又名廉生,学名传稷,澄海澄城岭亭人。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二期政治科毕业,后就读于上海暨南大学文学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曾任澄海县第一区农会特派员、上海暨南大学党支部书记。1931年参加“左联”、“上海戏剧联合会”,从事进步文艺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上海戏剧救亡演剧队长,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抗敌演剧队长。后到重庆主编《戏剧战线》,组织中国艺术剧团及剧院,任团长和院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广西第二、三届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广西分会副主席。1979年调广东,任剧协广东分会副会长,广东潮剧院副院长,广东省政协常委。1981年7月在广州逝世。著作有《歧路》、《生机》及剧本《彭湃》等。《澄海县志》和《汕头市志》有传。

    

    



作者:220.172.214.* (2007/8/16 21:16:11)   回复此贴
  回复:凤江——潮汕侯氏发祥地 第 2 楼

侯祥川 (1899—1982)

    侯祥川,营养学家。他毕生致力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的研究,其突出成就是有关营养缺乏病的各种临床表现与防治的研究以及食物营养成分的研究。他首先在国内报告了核黄素缺乏的各种表现和治疗方法,主持研制了我军各兵种便于携带、储存、食用的口粮,编纂了一系列营养卫生学专著,对我国营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侯祥川,1899年12月13日生于广东揭阳的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家庭。其父曾任揭阳县新墟埠礼拜堂牧师,并先后任新墟埠小学、揭阳县小学、汕头市韦怀中学校长兼教员。侯祥川1906年入小学读书,1914年8月于韦怀中学毕业升入汕头华英书院(相当于高中和大学预科),1917年毕业。他在中学学习期间因学习成绩优秀曾获得学校和汕头市的奖励。

    侯祥川为家中长子,另有两个弟弟和三个妹妹。侯家人口多,其父工资收入微薄,其母除料理家务外,还经常做些抽纱、绣花等手工劳动,以贴补家用。

    受其父慈善救国思想的影响,侯祥川在少年时期就对灾难深重的劳苦大众寄予深切的同情。他看到国家缺少医药人才 ......


作者:220.172.214.* (2007/8/16 21:21:00)   回复此贴
  回复:凤江——潮汕侯氏发祥地 第 3 楼

侯祥川
        
侯祥川 (1899.12.13~1982.4.17)广东揭阳县人。早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理科和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学习,获美国纽约州医学博士学位。后赴欧、美进修。回国后在协和医院任教。民国21年(1932年)在上海雷士德医学研究院生理科学组任生化营养研究员。民国24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国际生理学大会、远东国际农村卫生会议、远东热带医学大会,任营养组副主席。民国37年5月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出席第四届国际热带医学和疟疾大会,担任热带营养缺乏药学组主席。还担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总编辑、《中华医史杂志》编辑、上海中国生化学会理事。建国后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兼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在消化道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在维生素的研究方面,发现鸟类尾上腺分泌的油脂经阳光照射能形成Vit.D;揭示VitC缺乏,肾上腺则肿大等。专著有《食物中毒》、《饮食与营养学》、《营养学进展》、《营养缺乏病纲要及图谱》等,主持编译《营养学现代知识》。
  



作者:220.172.214.* (2007/8/16 21:22:02)   回复此贴
  回复:凤江——潮汕侯氏发祥地 第 4 楼

侯样麟

   日期:2005-09-06

     侯样麟,又名侯波,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区。父侯乙初,出生于揭阳县凤江镇(现属揭西县),曾为牧师,在汕头市聿怀中学任教,30年代曾任校董事长,1949年去世。母杨锦德,淑德女校毕业,料理家务,并做抽纱等手工活以弥补家用,1952年去世。侯祥麟的大哥侯祥川,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第一届毕业后留校工作,后为解-级教授,1982年去世。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一级教授,  1982年去世。 祥麟在汕头念小学时,日本帝国主义强迫中国政府接受"二十一条",以及"五七"、"五九"等国耻纪念日震撼着他,捍卫祖国成为支配他一生的信念。
1925年底1926年初,他乘轮船经厦门去上海念初中,住在外白渡桥北面。桥南的外滩公园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华人与狗不得人内"。使他觉得蒙受了极大耻辱,更加激发了打倒帝国主义捍卫祖国的信念。
   1928年秋他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高中念书,幻想着用科学救国。他原来很喜欢物理,后来听化学老师讲原子能有极大威力,幻想掌握这能力可打败帝国主义。因误以为原子能是属于化学范畴,所以高中毕业后考大学的化学系。
   1931年秋到北平燕京大学化学系就读。刚到北平不久就发生"九·一八"事变,他跟着同学们到南京请愿,要求政府出兵抗日。蒋介石出来见学生,答应"即日率师北上抗日",但没有实现诺言,这使侯祥麟心中埋下了蒋介石不可信的看法。在燕京念书期间,在一些中外刊物和同学的影响下,对中国红军和革命道理有了一些理解。
   1935年秋侯祥麟考入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当研究生,参加从明矾石提取氧化铝和硫酸钾的研究工作。取得结果后原准,备进行半工业化试验,因日寇入侵上海未果。在上海期间,他参加了龚普生组织的读书会,还读了英文版的《资本论》等经典著作。
  上海沦陷后,他想参加抗战工作,没有回汕头,而是和几个同事于1937年底乘船经香港去长沙,参加文化界抗日后援会的一些抗战宣传活动。1938年4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国民党的一个特种部队当教官,1939年随部队入四川。1940年底他离开部队到重庆,在西南运输处的炼油厂工作。当时国内没有石油资源,汽油柴油等液体燃料靠国外从滇缅公路运进来,市面奇缺,他决心要参加解决中国的液体燃料的工作。1941年秋到云南搞煤炼油工作,1943年底又回重庆,在兵工署的炼油厂工作。
  侯祥麟通过自费留学考试,于1945年到美国,在匹兹堡的卡乃基理工学院(现卡乃基梅隆大学)化工系念书,在其煤炭研究室做研究。1948年11月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后,和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联系,到其燃料研究室当副研究员,做涡流床煤的气化研究。 为了教育、动员自然科学方面的留美同学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他参加、组织留美学生活动。在他和有关同志推动下,1949年6月在匹兹堡成立了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简称留美科协),选出侯祥麟、杜庆华、陈能宽等5人为干事,吕保维、严呜臬、黄葆同等3人为候补干事,侯祥麟任常务干事,主持日常工作。他们成立地区性区会,出版《留美科协》,报道总会、区会情况及国内消息、来信、文件资料等。理监事会由全体会员通讯选举,选出华罗庚、侯样麟、洪朝生、张文裕、丁儆、宗国琼等9人为理事,候补理事3人,徐光炽、颜呜桌等3人为监事,唐敖庆、潘绍舟等3人为候补干事。11月下旬召开理监事联席会,决定扩大会员人数。1950年5月1日已有区会32个,在美国会员715人。1950年留美科协号召会员回国,虽然美国施加阻挠,仍有近一半会员回国,9月宣布停止活动。 1949年底侯祥麟准备回国,由于美国的多方阻挠,到1950年5月才乘上一艘挪威货船离开洛杉肌,6月26日朝鲜战争爆发时到青岛,转赴北京。


作者:220.172.214.* (2007/8/16 21:24:22)   回复此贴
  回复:凤江——潮汕侯氏发祥地 第 5 楼

侯祥麟(二)
他在卡乃基理工学院写的两篇论文,由其导师整理后分别发表于《美国化工学会会志》和英国《燃料》杂志。 回国不久,侯祥麟回汕头和他大哥为在1949年去世的父亲出殡,住了几天就回北京。1956年秋,他应清华大学化工系主任曹本烹(1983年去世)之邀,到清华大学任化工系教授、燃料研究室研究员。燃料研究室是燃料工业部和清华大学合办的研究液体燃料的机构。燃料工业部和中国科学院商定,将中科院在大连的工业化学研究所改为石油研究所,燃料研究室的专职研究人员全部调往大连。同年12月侯祥麟到大连,任石油研究所研究员,代理高级汽油研究室主任。
   在清华期间,侯祥麟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任清华区分部主任委员,后任北京市民盟副秘书长,市人大代表。在教授中发展了一些盟员。 在高级汽油研究室工作期间,组织领导开展一些炼油新技术的研究,后被开发应用于生产。1954年春,侯祥麟被调到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局炼油处,任主任工程师,管炼油的技术工作。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1979年改任化学部委员。
  1956年国务院决定制订1956.一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集中学部委员和其他科技专家等几百人,从2月至,6月集中搞规划,还请了若干前苏联专家进行指导。侯祥麟和石油研究所所长 张大烃、北京大学教授傅鹰共同负责第18项任务:《扩大燃料和润滑剂来源》的起草工作。侯祥麟任石油炼制专业组和可燃矿物组合利用专业组的副组长。
  1956年侯祥麟任石油工业部技术司副司长,除归口管理科技工作外,主要抓发展人造石油的规划和筹建科研机构。1958年石油部调整机构,成立石油科学研究院,侯祥麟任副院长,负责炼油一路。他于1958年10月到研究院上任。
  早在"七七"事变后不久,侯祥麟表示,日寇不灭,决不成家。他信守此诺言,直到1955年底才和同事、哈尔滨工大肄业、大连工学院毕业的李秀珍结婚。1958、1959年各得一女。大女侯莹,清华大学化工系毕业,分配到石油化工研究院搞催化剂研 ,1993年被派往美国进修;其夫张平,。清华大学硕土,任农机学院教研室主任。次女侯珉,钢院毕业后在北京市金属研究所工作,后到计算机软件公司;其夫萧扬,北大毕业,中技公司工程师,1992年被派去美国,在中技公司的分公司任职,侯珉也随前往。
  侯祥麟到石油科学研究院后,1959一1966年这8年里组织和领导解决了航空煤油的烧蚀问题;研制、生产、供应发展尖端武器所需的几十种特殊润滑材料;研究成功流化催化裂化、铂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等几项炼油技术,并配合设计、基建、生产单位应用于生产。
   1965年任石油科学研究院院长。组织研究成功几项炼油新技术和特殊润滑材料,"文化大革命"开始,这些工作都不能进行。1967年他被夺权、批斗,后住牛棚审查,1969年送湖北潜江的"五七”干校劳动,1971年8月才被"解放"回京。
  1970年煤炭、化工、石油3部合并为燃化部。1972年康世恩任部长,成立了石油化工研究院,侯祥麟任第一副院长,1977年任代院长。
   燃化部在1975和1978年两次解体,最后煤炭、化工、石油又各成立部。原石油化工研究院撤销,其综合研究所改为石油部的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侯祥麟任院长至1980年。 1978年4月侯祥麟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主管科技,也兼顾炼油生产工作。1982年4月被免去副部长职务,仍任科技委员会主任(1986年改当常务副主任)。在中国科协领导下,他主持了有17个学会、22个部委参加的会议;提出了《关于合理利用一亿吨石油的若干建议》,由科协上报国务院、党中央。方案上报国务院后,1983年12月国务院下文成立中国石化总公司将原隶属石油、化工、纺织工业部的炼油、石油化工、化纤企业划归该公司。
  1983一1993年侯祥麟历任中国石化总公司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首席顾问和常务副主任。1993年顾问委员会撤销后,任总公司的高级顾问。 1978-1993年侯祥麟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他多次呼吁支持重点科研单位、阻止人才外流和人才断层的扩大、创造勇于创新的环境等。他还带领专题组,深入调查研究,写出了专题报告如:《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体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等,都由全国政协上报国务院、党中央。1981年侯祥麟被选为学部主席团成员。1985一1989年他先后获得中科院授予的奖状和奖章。

作者:220.172.214.* (2007/8/16 21:26:19)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8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侯氏论坛  执行时间:5,550.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侯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