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侯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侯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乐清侯氏四进士 已阅:6547 / 回复:9(楼主)

侯氏四进士
     据侯氏二房的祖谱记载,侯廷训生于1484年,死于嘉庆25年也就是1546年,享年62岁。《蒲岐镇志》也记载了侯廷训及他子孙等四位进士的生平,侯廷训,字孟学,号笔山,官至南京膳部主事,后任福建按察签事。生平正直,与张阁老同朝进士。著有《六礼纂要》、《笔山小稿》等书;侯一元,字舜举,号二谷,侯廷训第三子,嘉靖年间(1538年)中进士,官授南京刑部广东司主事,曾编辑明朝隆庆年间的《乐清县志》,明朝万历年间的《平阳县志》、《泰顺县志》等;侯傅邦,字君霖,号道华,侯一元第六子。明朝万历22年中举人,甲辰年(1604年)同侄儿侯应宾同中进士,官授冬宫主事,历任工部郎曹。著有《草茆文集》《侯君霖诗集》。侯应宾,字观之,系侯一元的二房孙,明朝万历28年中举人,甲辰年(1604年)同叔侯傅邦同中进士,官授武昌推官。
     据《铺岐镇志》主编崔宝珏介绍,侯门出过四位进士,这在明代比较罕见。侯廷训、侯一元均列为乐清市文化名人,《明史》均有立传,他们为当时的地域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驻乐清记者鲍海春)
   稿源: 温州网-温州商报   编辑: 张朋杰

作者:58.42.167.* (2007/3/14 20:25:41)   回复此贴
  回复:乐清侯氏四进士 第 1 楼

据《蒲岐镇志》记载,明朝进士侯廷训一家四代共有四人中进士,号称“侯门四进士”
    据参加清理工作的蒲岐镇上侯宅村人侯志培介绍,明代进士侯廷训系侯氏二房侯惟锌的儿子,侯廷训及其子侯一元、孙侯傅邦、曾孙侯应宾都相继中进士,号称“侯门四进士”。

    侯氏二房的祖谱记载:进士侯廷训生于1484年,死于嘉庆25年也就是1546年,享年62岁。《蒲岐镇志》也记载了侯廷训及他子孙等四位进士的生平。侯廷训:官至南京膳部主事,后任福建按察签事;侯一元:生于1511年,死于1585年,嘉靖年间(1538年)中进士,官授南京刑部广东司主事;侯傅邦:侯一元第六子,明朝甲辰年(1604年)与侄儿侯应宾同中进士,官授冬宫主事,历任工部郎曹;侯应宾:侯一元的二房孙,官授武昌推官。


作者:220.172.210.* (2007/8/16 14:46:17)   回复此贴
  回复:乐清侯氏四进士 第 2 楼

蒲岐镇上侯宅村发现古墓

明代古墓7座23穴距今460多年
发表时间:2006-2-24 9:05:19
来源:乐清日报 作者:鲍海春

  本报讯 农历正月十九的一场雨,让蒲岐镇上侯宅村的莲花山又沸腾起来,距今460多年的进士墓被发现。2月18日,进士侯廷训的后裔对裸露出来的古墓进行挖掘,截至昨天,已发现7座古墓,共23穴,完整的墓志有19块,字迹清楚,都完整记录了每个古墓主人的生平,古墓里面保存完好。
  据《蒲岐镇志》记载,明朝进士侯廷训一家四代共有四人中进士,号称“侯门四进士”,而后他们的坟墓也被当地人称为“进士墓”。侯门是当时温州的名门望族。这次发现如此多的明朝古墓,为研究明代乐清的地域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笔者昨天在发掘现场看到,古墓群坐落侯宅莲花峰脚下,面朝蒲岐东干河,坐东朝西依山而建,旁边树木郁郁葱葱。7座古墓基本前后紧靠,目前发现的墓地面积大约宽40米,长30多米。古墓口封砖保存完好,裸露的墓室周围全部用砖铺设,墓室内积满了黄泥与树根,没有被盗的痕迹。进士侯廷训的墓居中,青石的墓碑高1米,宽0.8米,上有篆体书写的“侯廷训之墓”等字。汉玉石的墓志碑也高1米,宽0.8米,上用楷体书写介绍了侯廷训的生平。
  据参加清理工作的蒲岐镇上侯宅村人侯志培介绍,明代进士侯廷训系侯氏二房侯惟锌的儿子,侯廷训及其子侯一元、孙侯傅邦、曾孙侯应宾都相继中进士,号称“侯门四进士”。侯廷训有兄弟及堂兄弟共14位,这次发现的23穴古墓系侯廷训与同胞兄弟侯廷诫及堂兄弟廷伦、廷蔼、廷谠、廷诏、廷言、廷训、廷信等8位兄弟及两位后裔的墓,侯廷训后裔现在遍及大荆、雁荡、玉环陈屿、温州的梧田等地。侯志培说,祖辈经常说起此“进士墓”是条石结构,台门台阶建筑宏大,非常壮观,于60多年前遭到破坏。古墓群发现后,当地侯廷训的后裔立刻对此进行保护,并通知住在各地的侯廷训后裔。侯廷训的后裔———玉环人侯山狄与侯阿斌也证实了侯志培的说法。侯山狄介绍,他接到族人侯阿斌的电话后,立刻与同在一个村的200多位侯廷训后裔商量,也联系各地的侯廷训后裔,商量保护古墓事宜。
  侯氏二房的祖谱记载:进士侯廷训生于1484年,死于嘉庆25年也就是1546年,享年62岁。《蒲岐镇志》也记载了侯廷训及他子孙等四位进士的生平。侯廷训:官至南京膳部主事,后任福建按察签事;侯一元:生于1511年,死于1585年,嘉靖年间(1538年)中进士,官授南京刑部广东司主事;侯傅邦:侯一元第六子,明朝甲辰年(1604年)与侄儿侯应宾同中进士,官授冬宫主事,历任工部郎曹;侯应宾:侯一元的二房孙,官授武昌推官。
  另据《蒲岐镇志》主编崔宝珏介绍,侯氏一族是明代蒲岐古镇文化的第一高峰,侯门一家四代出过四位进士,这在明代比较罕见。侯廷训、侯一元,《明史》均有传,他们为当时的地域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220.172.210.* (2007/8/16 15:39:43)   回复此贴
  回复:乐清侯氏四进士 第 3 楼

侯一元,字应乾,号之川,秦安县人。青年时代,他父亲侯宪在国子监读书,侯一元跟随其父亲在京城读书,深受全国当时著名的学者的感染和熏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精于经史,擅长《礼记》。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领乡举进士,授工部都水主事,监闸于济宁(今山东济宁市)。   济宁有市宅滩田园囿湖池之利,历任这里的监闸官无不谋利,已形成惯例。侯一元到任后,以身作则,廉洁自爱,一无所取,禁罢了这种恶习,还令其下属不得违犯。济宁又位于水陆要冲,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船只都要经过这里,因此经常船只拥挤,交通不便。来往这里经商的一些官宦们,横行霸道,目无法纪,他们往往一次乘楼船数十艘,隐藏巨商大贾于船中,并满载各类货物招摇而过,到达闸口,呼喊闸人。闸人都屏息不敢仰视,稍微缓慢,就遭鞭打和辱骂。针对这种情况,侯一元规定,开闸闭库要按时,过往的船只要按照先后顺序至闸口依次而往。对不按此令执行者,不管什么人,一律以法律为准绳。这样那些平常横懿的官吏们再也不敢莽撞,都照规办事。路过闸口,官吏们退避不敢声言,但是心中无不抱恨侯一元。面对官吏们的威吓,侯一元大义凛然,无所畏惧。这些做法,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赞。济宁人争相传诵说:“自吾闸有主事,未有若侯公者”。侯一元在济宁3年,离职时百姓给他树立了石碑,歌颂他的政绩和品德。   后侯一元任礼部主事,进兵部员外郎、郎中,他仍然秉公办事,刚正不阿。所以与同郎郎中议不合,不得已告病回乡。六年后御史推荐,侯一元又被召为吏部验封郎中,任职期间,上奏要革除皇亲世荫侯爵的制度。不到一年时间,卒于官,葬于秦安县城以北的七星岭南。著有《北堂书钞》,共180卷。  



作者:220.172.210.* (2007/8/16 15:41:27)   回复此贴
  回复:乐清侯氏四进士 第 4 楼

《龙门集》二十卷,附录一卷
      明侯一麟撰
    侯一麟,字舜昭,号四谷山人,浙江温州乐清人。其生卒年未见志传记载,据明王叔杲《玉介园存稿》卷七《和侯四谷社克来韵》句 “与君同生丁丑春,两人共为一百六十六。”可知侯一麟生于正德十二年(1517),80岁时(万历二十七年,1959年)仍健在,和王叔杲尚有诗作往来。
《龙门集》的学术价值在于,它保留了大量嘉靖隆庆间的史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龙门集》有明隆庆刻本,前有隆庆六年(1572)侯一元序,嘉靖二十三年(1544)夏鲸序。末有隆庆六年戴赏后序,王诤跋。该刻本《文瑞楼书目》卷九、《千顷堂书目》卷二十四、《温州经籍志》卷二十七有著录。《明史•艺术志》、《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均未收入。
《神器谱》是我国科技史、军事史上的名著,在国内外都爱到充分的重视,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作者:220.172.210.* (2007/8/16 15:44:46)   回复此贴
  回复:乐清侯氏四进士 第 5 楼

芙蓉镇有乐清先贤侯一元的一首诗:

  芙蓉水接雁湖春,两岸飞花夹去津。

  身在太平无避世,座中时有武陵人。

  箫台在箫台山脊,其岩圆峭顶平、、、、、、
  明侯一元有"万里沧溟帆影暗,千家绿树鸟声春"诗句。


作者:220.172.210.* (2007/8/16 15:54:14)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9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侯氏论坛  执行时间:267.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侯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