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侯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侯氏论坛 >> 芳 名 录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 已阅:11565 / 回复:11(楼主)

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1890-1974)
  侯德榜,福州人,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化工部副部长,中国科协副主席。

  少年侯德榜就以勤奋好学、聪慧过人而远近闻名。1910年他考入清华大学留学生预备学堂,3年后,以十门功课共1000分的特优成绩获公费留美。留学8年,他先后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

  本世纪初,我国所需纯碱全部依赖进口。为建立民族制碱工业,1921年,侯德榜毅然决定回来报效祖国。在他的技术指导下,在20年代指导建立了亚洲第一大碱厂---天津塘沽碱厂,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 1926年,"红三角"参加了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荣获最高荣誉---金质奖。本来,侯德榜可以出售专利,获取高额报酬,但出乎人们意料,他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制碱专著《纯碱制造》,把制碱技术的奥秘公之于世,让中外化工学者共享。1937年,侯德榜主持建成具有世界水平的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硫酸铵厂,开创了我国化肥工业的新纪元。1943年,他率先在实验室完成连续生产纯碱和氯化氨的联合制碱工艺,被世人称为"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技术开辟了新途径,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引起强烈反响。从此,中国制碱化学工业一跃而登上世界舞台。

  1955年,侯德榜被选聘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1959年,他被任命为化工部副部长。鲜为人知的是,侯家与"化工"结下了不解之缘。侯德榜的胞弟侯敬思曾任福建三明化工厂总工程师;侯德榜的侄儿侯虞钧(1922---)亦是位杰出的化学工程学家,1997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在省科技馆的闽籍院士长廊里,我们可以同时一睹侯家叔侄院士的风采。



作者:220.172.215.* (2007/8/6 23:02:23)   回复此贴
  回复: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 第 1 楼

侯朝炯,男,1933年8月生。1955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现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采矿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曾任煤炭工业部锚杆支护及软岩工程两个专家组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侯朝炯是我国动压、软岩巷道矿压理论与围岩控制技术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专长于煤矿开采、岩石力学、巷道矿压理论与支护方面的研究,在解决这类难题方面有重大发明创造和研究成果,并有显著应用成效。他创建了动压、软岩巷道矿压新理论,开创了巷道金属支架技术发展的新途径,发明了ZKD高水速凝矿用、建筑新材料,解决了煤巷锚杆支护研究和推广中的关键理论与技术,是发展我国矿产资源绿色开采的先行者之一。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教师”、“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徐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1项,其中国家发明三、四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2项,四等奖2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4项。出版著作7部,如:煤巷锚杆支护、巷道金属支架、采准巷道矿压理论及应用等。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0篇。


作者:222.87.70.* (2007/8/17 15:22:17)   回复此贴
  回复: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 第 2 楼

侯德榜

  中国著名化工专家,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 字致本,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闽侯。1974年8月26日卒 于北京。早年曾学铁路工程,在津浦铁路工作,后入清 华留美预备学堂高等科学习,毕业后进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学习化工。192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同年应范旭东之聘,任塘沽永利制碱公司技师长。当时 索尔维法的生产技术为索尔维集团垄断,对外保密。侯 德榜于1922年回国,经长期潜心钻研,永利碱厂终于冲 破封锁,1926年6月生产出洁白的纯碱,产品在美国费城 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 象征。1935年,中国工程师学会广西年会为表彰侯德榜 对祖国工业的卓越贡献,公推他为第一届金质奖获得者。

    1934年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曾在江苏省六合县卸甲甸 (今南京市大厂镇)兴建硫酸铵厂,即永利化学工业公 司宁厂(见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由侯德榜负责技术工 作。他引进美国氮气工程公司的先进技术,亲自选购设 备,监督施工,培训人才,于1937年2月投产,陆续生产 合成氨、硫酸、硫酸铵、硝酸等产品,成为当时远东最 大的氮肥厂。1938年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内迁四川,在乐 山五通桥建立川厂。川厂用地下盐卤为原料,采用索尔 维法制碱成本高,为购买德国蔡安法制碱专利,他曾去 德国考察,但因技术封锁,未果。侯德榜回国后决心自 己开发制碱新工艺。1938~1941年,先后在香港、上海 和美国纽约进行试验。1941年,联合生产纯碱与氯化铵 的新工艺初步获得成功。同年3月15日经范旭东提议,将 新工艺命名为“侯氏碱法”。至1943年完成了从合成氨 开始的联合制碱流程。1943年中国化学学会第十一届年 会上此法获“中国工程学会一届化工贡献最大者奖”。

    自1953年起在大连对此法进行中间试验,1964年实现工 业化,命名为联合制碱法。1958年,为打破国外对中国 的经济封锁及迅速增加化肥产量,他又创建了碳化法生 产碳酸氢铵的工艺。 侯德榜有愤于帝国主义者的技术垄断,1932年将多 年研究心得写成 《纯碱制造》一书,1933年在美国出版,将保密达70年之久的索 尔维法制碱技术公诸于世,为中外学者所共钦,1941年 修订,1942年再版,1948年曾译成俄文。1959年,他又 结合中国资源情况进行修订补充,并增入他创造的联合 制碱法内容,用中文写成《制碱工学》,由化学工业出 版社出版。由于侯德榜在制碱工业上的成就,在世界享 有盛誉,曾先后受南非邀请考察制碱条件,受巴西邀请 勘察碱厂厂址,印度达达公司曾聘他为顾问,指导其碱 厂的技术改造。 1949年以后,侯德磅历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重工业部化工技术最高顾问,化学工业部副部长等职。 由于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 任中国化学学会及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 协会副主席。1943年被聘为英国化学工业学会名誉会员, 是当时世界12位名誉会员之一,曾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荣誉科学博士学位及英国皇家学会、美国化学工程学会、 美国机械学会荣誉会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终身荣誉 会员。                     
 


作者:222.87.70.* (2007/8/17 17:56:54)   回复此贴
  回复: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 第 3 楼

侯德榜的故事  

  中国近代杰出的科学家侯德榜先生,以他独创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闻名于世界。下面是有关他的一些故事,你也许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侯德榜1890年出生于福建一普通农民家庭,1913年在清华留美学堂以10门功课1000分的成绩保送美国学习化工,本科毕业后转而攻读制革工艺,并于1921年以《铁盐鞣革》的论文获博士学位。
1921年的祖国正外受列强侵略,内遭军阀混战,贫穷而混乱。当时怀着“工业救国”理想的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为打破洋人的封锁,决心创办中国自己的制碱工业,经朋友介绍结识了当时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就写信恳请他回国共同振兴祖国的民族工业。就这样侯德榜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制革专业和美国优越的生活与科研条件,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当时国际上使用的制碱法是由比利时人苏尔维发明的,但是拥有此项专利的洋人绝对封锁生产工艺。为了实现中国人自己制碱的梦想,揭开苏尔维法生产的秘密,侯德榜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和改进制碱工艺上,经过5年艰苦的摸索,终于揭开了苏尔维制碱法的秘密,在1926年生产出合格的纯碱。其后不久,被命名为“红三角”牌的中国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并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
侯德榜热爱自己的祖国,同时他科学家的无私、宽广胸怀,使他在百忙之中不忘那些需要帮助的各国人民,用英文编撰、出版了《纯碱制造》一书,将苏尔维法制碱的秘密第一次彻底向全世界公开。该书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风行世界各地,对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美国的威尔逊教授称这本书是“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范旭东先生的永利碱厂被迫迁往四川,由于当时内地盐价昂贵,用传统的苏尔维法制碱成本太高,无法维持生产。永利碱厂不得不向德国购买盐的利用率可高达90~95%的查恩制碱法,但当时的纳粹德国与日本暗中勾结,除了向侯德榜一行索要高价外,还以“制出的碱不准在东北三省出售,因为那里已是‘满洲国’,不是中国的版图了”作为条件。为了维护民族尊严,范旭东与侯德榜拂袖而走,毅然决定“自己干”。
侯德榜先后在美国、香港建立实验室,带领永利的工程技术人员投入紧张的制碱方法实验。终于研究出了适合内地特点的新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晚年又将他从事制碱工业40年的经验总结成《制碱工学》一书出版。这本书又将“侯氏碱法”系统地奉献给读者,达到了制碱工艺的最高峰,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侯德榜为世界化学工业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受到各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英国皇家学会聘他为名誉会员(当时其国外会员仅12人,亚洲仅中国、日本两国各一名),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也先后聘他为荣誉会员。
1949年5月,正在印度帮助建设碱厂的侯德榜得到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请他回国的消息后,谢绝了印度塔塔公司年薪10万美元的聘请,冲破重重阻挠,历时50天,绕道回到祖国的怀抱。
1957年,为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发展小化肥工业,侯德榜又将他的研究目标转向氮肥制造工艺,由他主持发明的“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荣获国家创造发明奖证书。当时有一千多个中小型合成氨厂采用这种方法,对我国当时的农业生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侯德榜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为了自己的国家,他不记个人名利与得失,贡献了自己全部的才智与精力,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思考题:
1.“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而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每次战争爆发,科学家都面临这样的选择:从爱国的立场出发,用科学帮助自己的祖国打赢战争,如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哈伯发展的毒气战和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奥本海默和费米主持研究的原子弹;从全人类的道德立场出发,拒绝为战争服务,如一战时英国的法拉第就拒绝为自己的政府研究毒气。
即使在和平年代,科学家也面临这样的选择:是服从国家的需要,去攻克祖国最需要的科学难题,如侯德榜和两弹元勋邓稼轩;还是选择自己喜爱的或更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如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立场,科学家的道德包括在科学工作当中吗?科学家依据什么来判断他们应该放弃或继续工作去解决科学问题?



作者:222.87.70.* (2007/8/17 17:59:00)   回复此贴
  回复: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 第 4 楼

侯德榜  


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
在中国化学工业史上,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为祖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他就像一块坚硬的基石,托起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厦,这位先驱者就是被称为“国宝”的侯德榜。

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三大贡献。第一,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密。第二,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第三,就是他为发展小化肥工业所做的贡献。

1921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后,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制革专业,回到祖国。

为了实现中国人自己制碱的梦想,揭开苏尔维法生产的秘密,打破洋人的封锁,侯德榜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和改进制碱工艺上,经过5年艰苦的摸索,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合格的纯碱。

其后不久,被命名为“红三角”牌的中国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金质奖章,并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在1930年瑞士举办的国际商品展览会上,“红三角”再获金奖,享誉欧、亚、美。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永利碱厂被迫迁往四川,由于当时内地盐价昂贵,用传统的苏尔维法制碱成本太高,无法维持生产,为寻找适应内地条件的制碱工艺,永利公司准备向德国购买新的工艺——察安法的专利。

但德国与日本暗中勾结,除了向侯德榜一行高价勒索外,还提出了种种对中国人来说是丧权辱国的条件,为了维护民族尊严,范旭东毅然决定不再与德国人谈判。侯德榜与永利的工程技术人员一道,认真剖析了察安法流程,终于确定了具有自己独立特点的新的制碱工艺,1941年,这种新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1957年,为发展小化肥工业,侯德榜倡议用碳化法制取碳酸氢铵,他亲自带队到上海化工研究院,与技术人员一道,使碳化法氮肥生产新流程获得成功,侯德榜是首席发明人。当时的这种小氮肥厂,对我国农业生产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侯德榜一生勤奋好学,虽工作繁忙却还著书立说。

《纯碱制造》一书于1933年在纽约列入美国化学会丛书出版。这部化工巨著第一次彻底公开了苏尔维法制碱的秘密,被世界各国化工界公认为制碱工业的权威专著,同时被相继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对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美国的威尔逊教授称这本书是“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

《制碱工学》是侯德榜晚年的著作,也是他从事制碱工业40年经验的总结。全书在科学水平上较《纯碱制造》一书有较大提高。该书将“侯氏碱法”系统地奉献给读者,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作者:220.172.208.* (2007/9/29 8:32:45)   回复此贴
  回复: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 第 5 楼

简历

  1890年8月9日 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
  1910年 毕业于上海闽皖铁路学堂。
  1913年 毕业于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堂。
  1916年 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获学士学位。
  1918年 毕业于美国纽约普拉特专科学院,获制革化学师证书。
  1918—1921年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究制革,1919年获硕士学位,1921年获博士学位。
  1921年起 在永利制碱公司任工程师,1923年任技师长(即总工程师)兼制造长。
  1927年 起在永利化学工业公司任总工程师兼塘沽碱厂厂长,1936年兼南京铔厂总工程师,1938年兼永利川厂厂长、总工程师,1945年任公司总经理。
  1950年 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重工业部技术顾问。
  1952年 任公私合营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
  1955年起 受聘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
  1958年 任化学工业部副部长。
  1922年起 先后当选为中华化学工业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化学工程学会理事,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筹委会主任,理事长。
  1949年起 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委。
  1950年 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联合会副主席,195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1953年 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先后当选为第一、二届中央委员会常委。
  1954年 起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7年 参加中国共产党。
  
  1974年8月26日 在北京病逝。


作者:220.172.208.* (2007/9/29 8:35:11)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1 每页5条 当前1/3页 [1] [2] [3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6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6)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侯氏论坛  执行时间:343.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侯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