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侯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侯氏论坛 >> 姓氏取名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侯绍胜潜心研究称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已阅:7312 / 回复:10(楼主)

安阳侯绍胜28年潜心研究称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2005-03-30)  
   安阳市数学会半年审阅未发现有任何本质的错误,认为此项课题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
   兰州大学毕业的安阳市商贸局干部侯绍胜,经过28年的潜心研究,自称已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安阳市数学会从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组织9名数学专家审阅了候绍胜所著“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未发现有任何本质的错误,认为该同志课题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并于3月6日给安阳市人民政府打报告,报告审阅结果。
   报告中说,侯绍胜同志给出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共有4篇论文组成。第一篇的题目是:奇合数的分解公式、素数分布及筛法。第二篇的题目是:素数与复合数的关系、正整数是素数的条件。第三篇的题目是:在[n,2n](19≤n∈N)区间内个位数是1、3、7、9的素数都有。第四篇的题目是: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其中,第一篇、第二篇是证明的理论基础,已于2002年分别发表于西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二、第四期上。
   报告中说,侯绍胜新证了100多个世界上从未有过的定理。从证明的理论基础到证明方法均是世界首创。他证明了>3的任何一个合数n,都至少存在一个正整数m,使n+m,n-m同时是奇素数,从而2n=(n+m)+(n-m)两奇素数之和(即1+1)。这个证明完全满足了猜想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
   报告最后说,数学会未发现侯绍胜的证明中有任何本质错误。但对叙述语言提出了修改意见,本人已作出了修改。
   安阳市数学会建议分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进一步审阅该证明。
   侯绍胜对记者讲,全国已有22位教授、副教授审阅过他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无一人能否定他的证明。
   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给当时住在德国的大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把一个不小于6的整数表示成2个奇素数之和的猜想,即“1+1'',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260年来,国内外数以万计的数学研究者来研究它,并取得了不凡的成绩,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完成了“1+2”的命题。世界数学界认为,陈景润已将筛法发展到了光辉的顶点,但用世界上已有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内几乎不可能证明“1+1”。并期待着在研究“1+1”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数学思想。至今这个世界头号著名数学难题仍没有被完全征服。
   侯绍胜1945年生于河南浚县,1965年至1970年就读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先后在陕西、河南担任数学教师,1986年调至安阳市外经贸局(现改为商务局)。28年来,他潜心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付出了惊人的心血,至2000年春终于思路爆发,并将自己的成果整理成文。
   如果哥德巴赫猜想真的已被攻克,无论对数学研究本身还是从社会角度讲,意义无疑都十分重大,它将为我省、我国赢得巨大荣誉。如果这个“证明”仍有缺陷,也会给他人研究带来启示,而且侯绍胜的这种勇攀世界数学高峰的精神也值得肯定。侯绍胜希望全国数学权威机构进一步审阅他的证明,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记者建议更权威的数学研究机构能对侯绍胜的研究成果作出鉴定,或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以期引起数学界的重视,防止埋没人才和重大科研成果。(记者李根林- 责编:游 黎)
  
来 源:河南报业网  


作者:220.172.219.* (2007/8/12 22:06:58)   回复此贴
  回复:侯绍胜潜心研究称证明"哥德巴赫猜想&q.. 第 1 楼

河南退休干部称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政府资助出书


http://www.qianlong.com/2007-01-15 13:40:27来源:东方今报

  安阳市的退休干部侯绍胜

  □本报记者 奚春山/文 袁晓强/图 58

  【核心提示】2006年11月,一本只印了1000册的书《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安阳市的退休干部侯绍胜,他宣称自己已经完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证明了1加2,他则证明了1加1,书中内容就是他的证明过程。安阳市、河南省两级数学学会都对他的成果进行了鉴定,安阳市政府专门拨款资助他出书。

  他的证明是真是假?政府为何鼎力相助?这个成果能否获得举世公认?陈景润式的辉煌是否会再现?

  ●既然允许人犯错误,为什么不允许侯绍胜犯错误?

  侯绍胜是安阳市商务局的退休干部,197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先后在陕西、河南担任数学教师,1986年调至安阳市外经贸局(现改为商务局)。28年来,他潜心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如今似乎胜利在望。2006年11月,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一书,印数1000册。

  学术著作不同于一般的作品,读者面窄,买的人少,而且还要请专家审阅,出版这样的书不仅不赚钱,还要赔钱。2005年11月,光明日报出版社在接到侯绍胜的出版要求,并审阅书稿后,提出要作者本人拿钱出版。消息传来,侯绍胜喜不自禁。但一下子拿出3万元钱,对侯绍胜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侯绍胜找到了安阳市政协副主席、科协主席乔国强。

  乔国强在向安阳市政协主席赵微汇报此情况后,得到了赵微的大力支持。2005年12月,在安阳市委常委的一次例会上,赵微提议政府出资为侯绍胜出书。由于没有这样的先例,出的又是破解“哥德巴赫猜想”这样学术性特别强的著作,有领导质疑:如果政府拿钱出书,将来证明侯绍胜的证明是错误的,那市委、市政府不是丢脸了?

  赵微说:“即使侯绍胜错了也不要紧,在科学创新的道路上,不可能不犯错误,既然允许人犯错误,为什么不允许侯绍胜犯错误!”经过一番争论,市领导们统一了意见。安阳市财政局通知侯绍胜,董永安市长给他批了3万元钱,供出书用。

  钱寄过去后,在经过了审阅、校对等诸多环节后,2006年11月,《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一书终于面世。


作者:220.172.219.* (2007/8/12 22:12:35)   回复此贴
  回复:侯绍胜潜心研究称证明"哥德巴赫猜想&q.. 第 2 楼

●数学学会表示不能证明侯绍胜的方法是错误的

  捧着这本凝结自己毕生心血的书,侯绍胜喜不自禁,他说:“为了这本书,我奋斗了28年。”为什么要啃“哥德巴赫猜想”这块硬骨头?侯绍胜说自己有这个实力。

  从小学到中学,侯绍胜的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和别的学生不一样的是,他对数学教科书上的理论敢于怀疑,每一个定理自己都要动手证明一遍。高考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为什么没有选数学系?侯绍胜说:“因为现代物理是研究原子弹的,属于国家急需的专业,为报效祖国,所以没有选自己心爱的数学专业。”

  毕业后,侯绍胜没有去研制原子弹。由于赶上十年动乱,他被下放到当时陕西省长安县的一所中学,校领导本想安排他教物理,他主动说:“我对数学更有兴趣!”

  在县里教了一段数学后,侯绍胜调回安阳20中继续担任数学老师,后来又调到市外经贸局。在工作之余,侯绍胜和“哥德巴赫猜想”较上了劲。和陈景润一样,侯绍胜也是完全靠纸、笔和头脑来论证“哥德巴赫猜想”。

  论证的过程是艰苦的,侯绍胜住的房子只有55平方米,家里连个大书桌也没有,他就把缝纫机当书桌用。在经过千万次的运算,卖掉了900多斤草稿纸后,侯绍胜说自己终于找到了思路,2000年12月,侯绍胜将自己的成果整理成文,说自己彻底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为验证自己成果的真伪,侯绍胜向全国各地到处寄送自己的证明材料,请专家学者进行审阅。

  侯绍胜的研究成果首先引起了安阳市的重视,安阳市数学学会经过认真审阅后,2005年3月,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向市政府报告。

  报告说,数学学会未发现侯绍胜的证明中有任何本质错误。报告建议市政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通过内参获知此事的原副省长贾连朝要求河南省科协落实此事。

  2005年6月,河南省科协回函:我会组织省数学学会及有关专家对侯绍胜的证明进行了认真研究后认为,无法证明侯绍胜的证明是错误的。鉴于侯绍胜同志的研究工作涉及重大数学问题,建议把稿件投到《数学学报》或《中国科学》。


作者:220.172.219.* (2007/8/12 22:13:13)   回复此贴
  回复:侯绍胜潜心研究称证明"哥德巴赫猜想&q.. 第 3 楼

●陈景润的学生说,我的态度是不评价

  2005年7月,侯绍胜把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和省、市科协(数学学会)的审阅文件用挂号信寄给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院,但未得到回应。

  2005年8月,侯绍胜找到《数学学报》编辑,提出自己有省市两级数学学会的推荐,有9个人的签名,对方应该审阅。编辑说,没有大数学家的签名或者推荐,他的证明很难发表。

  1月12日,记者致电中国科学院《数学学报》办公室。一位女士告诉记者,他们收到的关于破解世界三大数学难题费马定理、哥德巴赫猜想、四色猜想的论证稿件特别多,很多只有一页、半页,也有二三十页的。

  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介绍,目前国内没有数学专家研究这类数学难题,而业余人士对此却十分热衷。以前,《数学学报》编辑部曾经收到过几千份哥德巴赫猜想证明,找数学专家鉴定后,发现没有一份证明是正确的,而且这些业余作者与专家根本就无法交流。“他们都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方法也简单,其实中间很多东西是他们自己定义的,根本没有做对”。所以,现在对于这类稿件,编辑部一般都要求有两名数论专家推荐,否则就不受理。

  河南大学王天泽教授是陈景润的学生,也是国内研究数论的专家。1月12日,记者和他取得联系后,他说:“关于哥德巴赫猜想,侯绍胜给我寄过证明材料,我的态度是不评价。”记者追问:“侯绍胜的研究到底有没有价值?”王天泽说:“我没有任何评价!”

  光明日报出版社田军,是《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的责任编辑,他说:“侯绍胜的书是他的成果汇编,虽然经过审阅,但由于是自费出书,价值不能和那种学术专著相提并论。”


作者:220.172.219.* (2007/8/12 22:13:50)   回复此贴
  回复:侯绍胜潜心研究称证明"哥德巴赫猜想&q.. 第 4 楼

●哥德巴赫猜想的民间狂热

  在网上搜索一下就能发现,民间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比比皆是。北京的魏海兵先生称,去年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论证,并在今年年初获得国家版权局的登记。但是这样的登记只能代表论证过程是他完成的,并不涉及其正确性。

  今年53岁的刘平危初中只读了一年半就辍学了。1978年,他读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后,萌发了要摘取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想法,从此痴迷其中不能自拔。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痴迷哥德巴赫猜想?北京大学科学史博士田松分析说:“陈景润的一夜成名,哥德巴赫猜想的简单表述,整个社会对科学的崇尚,都使很多具有宏大理想情怀的人开始了摘珠之梦。当然,最后成为铁杆‘哥迷’的大多是那些有偏执倾向的人。”

  对于自己的“追梦之旅”,侯绍胜说:“我有着清醒的头脑,我在数学方面很有天分,又受过高等教育,我奉劝那些业余‘哥迷’,不要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了,这不是一般人能研究出来的!”

  侯绍胜透露,商务局一位副局长最近刚帮他把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翻译成英文资料,准备放到互联网上,同时还要向英、美等国家的数学学会投稿。


作者:220.172.219.* (2007/8/12 22:15:14)   回复此贴
  回复:侯绍胜潜心研究称证明"哥德巴赫猜想&q.. 第 5 楼

河南退休干部称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政府资助出书


http://www.qianlong.com/2007-01-15 13:40:27来源:东方今报
  链接

  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正式提出了以下的猜想:a.任何一个大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b.任何一个大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素数之和。

  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

  从此,这道数学难题引起了几乎所有数学家的注意。

  从1920年以来,世界各国的数学家相继证明了“1+5”“1+4”“1+3”,一直到陈景润证明“1+2”,目前,只有“1+1”未被证明。

  你是不是那十个人中的一个?

  □夏季风

  作为一个编辑,对自己的稿子做到心中有数是起码的要求,但是,这次是个例外。我翻看了一下侯先生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我得承认,一点都看不懂。

  对此,我并不懊恼,因为记得有位数学专家说过这样的话,“全国真正看得懂哥德巴赫猜想及其证明的,不会超过十个人”。我肯定不是那十个人中的一个,也不知道这十个人都是谁。

  大家都知道丘成桐先生,他1983年获得素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被称为华人数学家第一人,我猜测他或许是那十个人中的一个,我们的记者也试图联系丘成桐先生,可惜一直联系不上,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侯先生的证明是真是假?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我们希望早日得到来自真正的权威的明确回答。

  另外,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哥德巴赫猜想的“粉丝”很多来自草根阶层,并没有深厚的数学背景。于是,又想起了陈景润当年的成名,当年,陈景润自学英语、法语、德语等外语,直接接触了国际最前沿的数学成果。1965年完成了被称为“陈氏定理”的论文。但是,普通民众对此一无所知。直到1978年,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1+1”这才彻底成为国人顶礼膜拜的“明珠”。许多人从此把青春都付与“1+1”,尽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除了激情之外一无所有。侯绍胜也奉劝那些哥迷,“不要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了,那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

  当然,研究什么是个人权利,他人无权干涉,但是,假如我们觉得专家的话有道理,那不妨先扪心自问,我是不是那十个人中的一个?


作者:220.172.219.* (2007/8/12 22:15:59)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0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6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6)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侯氏论坛  执行时间:296.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侯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