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侯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侯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宁夏侯氏探密 已阅:11836 / 回复:29(楼主)

宁夏平罗县有一支侯姓,多为道士,能否考证为盼.

作者:1964414 (2007/8/31 16:06:43)   回复此贴
  回复:宁夏侯氏探密 第 1 楼

侯氏的迁徙分布
关于侯氏的迁徙分布情况,史料不是特别的多,今天来考察有一定的难度。大体上,侯姓发源于我国山西境内,秦汉之际已遍布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宁夏等省。其中以河北的发展得最为旺盛。汉末,有侯氏后裔侯恕为北地太守,举架迁居到三水,即今天的陕西境内。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有许多新的人口加入侯姓,在河南形成一个望族。西晋末年,侯氏和其他姓氏一样因为战乱迁到南方,遍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唐代的时候,侯氏开始移居福建、广东等地。宋代以后,侯氏已遍及全国各地了。

作者:220.172.216.* (2007/8/31 22:22:06)   回复此贴
  回复:宁夏侯氏探密 第 2 楼

沈阳故宫暗藏三大未解之谜

    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是满清入关挪位置之前的皇宫,也是爱新觉罗氏的龙兴之地。380年前,清朝的开创者就是在这里,迈出了他们入主中原的最后一步。

    380年后的今天,国内一批知名学者为纪念沈阳故宫的创建,近日举行了学术研讨。由于史料缺失,沈阳故宫仍然有许多待解谜团。为此,专家们各持己见,众说纷纭。

    谜团之一,罕王仓促迁都只为保江山龙脉?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挺进辽东,并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东重镇辽阳,大兴土木,修筑宫室。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时,努尔哈赤突然召集众臣和贝勒议事,提出要迁都盛京(今沈阳),诸亲王、臣子当即强烈反对,但努尔哈赤坚持自己的主张。

    努尔哈赤为何如此“仓促迁都”?

    民间一直流传:努尔哈赤深信“传统风水”,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他在当时的东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庙;在东门里修建弥陀寺;在风岭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庙把神龙压住,以保龙脉王气。但是,三座庙宇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城里的龙脊梁并没被压住。

    于是龙一拱腰,就要飞腾而去,一直向北飞到浑河北岸。罕王以为龙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龙潜之地再修造城池,于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并将此命名为“奉天”。又因为浑河古称沈水,而河的北岸为阳(风水中有关阴阳的规定为: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水的南边为阴、北边为阳),所以又称“沈阳”。

    当然,传说似乎过于神奇,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教授和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表示,历来建都建城,风水都是放首位的。沈阳在浑河之阳,上通辽河,辽河又通大海,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

    但是两位专家同时又指出,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更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出于战略进取上的考虑。首先,沈阳乃四通八达之处,其地理位置对当时的满族而言非常有利,北征蒙古,西征明朝,南征朝鲜,进退自如。其次,原先的都城辽阳满汉民族矛盾冲突严重,而沈阳当时还只是个中等城市,人口少,便于管理,这样可以避免满汉矛盾的激化。



作者:220.172.216.* (2007/8/31 22:23:49)   回复此贴
  回复:宁夏侯氏探密 第 3 楼

谜团之二,沈阳故宫究竟何年开始建造?

    由于史料没有任何明文记载,沈阳故宫究竟何年开始建造,一直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也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

    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说,这可能是因为修建皇宫是件劳民伤财的举动,清代统治者认为不值得提倡,而且修建宫殿本身也就是为皇帝建个家,没必要将具体建造年份写进史书。

    然而几年前,鞍山市文物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当地发现了一本《侯氏宗谱》,其中关于修建辽阳东京城和沈阳盛京城的记载非常详细。

    据《侯氏宗谱》记载,负责为沈阳故宫烧制琉璃瓦的侯振举家族是“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有专家据此推断,沈阳故宫应该是在天命九年,也就是1624年开始建造的。

    2003年1月15日,沈阳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沈阳故宫到底建在哪一年?》的文章,经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清前史专家支运亭研究员多年研究,认定沈阳故宫的始建年代应为1624年(天命九年)。

    但佟主任却不赞同这一说法,他认为,《侯氏宗谱》中所说的“天命九年”指的是侯振举一家迁居沈阳的时间,而不是说侯振举搬到沈阳后就立即开始建造故宫。佟悦认为,沈阳故宫应该是从1625年开始建造的,

    理由有二:首先,1624年,东京城还没有建好,许多贝勒、大臣都还在忙着建自己的住所,努尔哈赤在没有下达迁都命令之前,不可能在沈阳建造故宫;其次,努尔哈赤居住在位于城北的罕王宫,而不是故宫里。如果沈阳故宫1624年就开始修建的话,那么努尔哈赤为什么不住在故宫里反而要在故宫城旁居住?

     谜团之三,谁才是沈阳故宫的“总工程师”?

    这些清代宫殿建筑到底是谁设计的?又是由谁建造的?这一次,同样是《侯氏宗谱》掀开了冰山一角。

    宗谱中记录了这么一段文字:“大清高皇帝兴师吊伐以得辽阳,即建都东京,于天命七年修造八角金殿,需用琉璃龙砖彩瓦,即命余曾祖振举公董督其事,特授夫千总之职。后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又赐予壮丁六百余名以应运夫差役驱使之用也。余曾祖公竭力报效,大工于是乎兴。选择一十七名匠役,皆竭力报效。……”

    佟悦认为,这段文字说明,侯振举这个人与沈阳皇宫的营造关系很大。从以上文字可以判断,侯振举应该是建造故宫的负责人之一,但是考虑到沈阳故宫中有许多建筑是满蒙风格,侯振举作为一个汉人,不可能设计出来,所以除了侯振举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设计者和建造者。

     对此,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有专家认为,侯振举只是“烧制琉璃瓦的管窖人”,而不是沈阳故宫的“工程师”,因为侯振举是从海城迁至沈阳的,根据《海城县志》载:“城东南三十五里,在岩山山麓有黄瓦窖,制黄琉璃瓦。清时工部派五品官监制黄瓦。以备陵寝宫殿之用。”

    其卷2《民族》中有这样的记载:“侯氏,原籍山西明福县,后徙本境。清初隶汉军旗,世袭盛京五品官,监制黄瓦,族繁户众,世居城东南析木城。”该县志又在《重修缸窖岭伯灵庙碑记并序》中说:“清初修理陵寝宫殿,需用龙砖彩瓦,因赏侯振举盛京工部五品官……”

    所以,究竟是几个人一同修筑了这座清代宫殿,还是由某位大师具体设计,这个问题也一直是未解之谜。  
《北方网》 2006年4月03日  (责任编辑:礼牧)  


作者:220.172.216.* (2007/8/31 22:24:31)   回复此贴
  回复:宁夏侯氏探密 第 4 楼

[编 号:004]刘宏 等


宁夏新闻网 WWW.NXNEWS.NET  2006-9-27

  我的恩人你在哪里?

  8月28日下午,我们收到银川市第三建筑公司侯先生写来的一封信,侯先生在来信中说: 15年前,我和妻子在家里做饭时,因汽油炉使用不当发生火灾,就在我们被困在屋里难以逃生时,两名消防战士冲进屋里将我们夫妻俩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当时我们已经是重度烧伤,被战士们送到医院后,一住就是几年。在最初住院的时候,还有一名不知名的战士到医院看望我们。在这15年中,我们无时无刻不挂念着我们的恩人,是他们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这次我们想借着这次你们寻找英雄活动,请求你们帮我们找到那两位恩人。
  
  看完候先生的来信,记者立即到银川市消防支队查找15年前的这场特殊的火灾救援记录。在对原始资料的查看中,我们得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在这场火灾中救人的是银川市消防支队三中队的战士。

  1991年夏天,银川市第三建筑公司的职工侯先生在家做饭时,不小心将汽油炉打翻,大火一下子蔓延开来,侯先生一慌,急忙夺路而逃,匆忙中他才想起爱人还在屋里。看着屋里熊熊燃烧的大火,候先生顾不上多想,重新返回去救爱人。侯先生再次打开门的时候,大火一下扑了过来,将候先生团团围住,侯先生顾不得灼伤的疼痛,一边扑打着身上的火,一边冲进里屋找爱人。可此时,爱人也被大火围困,门被大火封堵,窗户被铁栅栏焊死,看着疯狂蔓延的大火,夫妻俩只好眼巴巴的等死。

  银川市消防支队三中队的官兵们赶了过来,他们一边控制火势,一边冲到屋里抢救被大火围困的侯氏夫妇。但这个时候的侯氏夫妇已经被烧的昏迷不醒,消防战士小心翼翼将已经被烧的面目全非的侯氏夫妇从火海中背了出来,并迅速送到了医院抢救。

  “当时的景象正是太惨了”时任三中队副中队长的李俊回忆说,“我们到场抢救人员的时候,侯先生的头发都已经烧焦了,他妻子也大面积烧伤,脸上的皮肤被风一吹,竟然像一张薄薄的纸一样飘落下来……
  
  送到医院的时候,侯氏夫妇全身大面积被烧伤,尤其是侯先生,左手已经残废。在他们夫妇住院的期间,三中队一位曾经将他们从火海中救出的战士刘宏还到医院看望。15年过去了,夫妇俩始终忘不了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救他们的勇士。

  随后在和三中队联系的过程中我们得知,当年参加救援的两名战士在救火之后的几个月就复员了,他们中一个祖籍在甘肃,一个在四川。这给我们热切寻找设置了障碍,但我们相信,通过区内和区各大媒体的帮助下,我们一定会找到当年的英雄。


作者:220.172.216.* (2007/8/31 22:26:40)   回复此贴
  回复:宁夏侯氏探密 第 5 楼

起源山西姓氏介绍---侯姓

2003-01-28  山西侨联

    侯姓 按姓氏人口统计,侯姓位居全省第27位,总人数为225647人。侯姓是一个古老而多源的姓氏。起源于山西的侯姓,是春秋时晋哀侯的后代。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一举消灭晋公室,晋哀侯及其弟湣侯先后被杀,其子孙逃往他国,以祖上受封爵位为氏,是为侯姓,此即起源于山西侯姓。侯氏虽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如春秋战国时郑国有大夫俟宣多、侯羽,鲁国有候叔夏、侯犯,齐国有候朝,魏国有侯赢。秦、汉之际,中原一带战争频仍,侯氏部分人外迁至今河北、甘肃的一些地方,如西汉侯芭为巨鹿(今河北平乡县西南)人,东汉侯瑾为敦煌(今属甘肃)人。汉末,侯宣多的后裔徙上谷(郡治今河北怀来东南),裔孙侯恕为北地郡(治今宁夏吴忠县西南)太守,、在北地三水(今宁夏同心县东)安家。侯恕4世孙侯植,随北魏孝武帝西迁,被赐姓侯伏氏,又赐姓贺吐(吐一作屯)氏,其后复旧,仕北周,任骠骑大将军,封肥城节公。西晋至南北朝时期,侯氏有迁至今贵州、四川、广东、内蒙、辽宁等省者,如西晋侯馥为样柯(今贵州凯里县西北)人,南朝梁侯弘远为西充(今属四川)人,南朝陈侯安都为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南朝梁候景为内蒙人,北魏侯深为尖山(在今辽宁省境)人。唐代的《元和姓纂》列上谷、丹徒、三水、绛郡(治今山西新绛)、河南(今河南洛阳)为侯氏郡望,候氏还分布于今陕西、福建的一些地方。宋、明时期,今湖南、湖北、江苏、江西、浙江、广西、北京、上海等省市均有侯氏的聚居点。从清初开始,福建、广东侯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此后,有的人又移居海外。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单独立传者57人。战国时魏国人俟赢,70岁时任大梁(今河南开封)夷门的守门小吏,后被信陵君(魏公子无忌)迎为上客,曾献计信陵君,设法窃得兵符,胜秦救赵,为时人推重。西汉高帝时有酷吏侯封。东汉初有河南密县人侯霸,熟知旧制,官至大司徒,封关内侯。唐初有大将候君集,幽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太宗时曾任宰相。唐代还有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候回,文宗太和中登第,官至鄜坊灵武节度使同平章事。明代有宦官、航海家侯显,当时名望仅次于郑和;还有兵部侍郎侯恂,其子侯方域,明末与方以智等称“四公子”,后入清,能诗文,有才名。清代有女文学家侯芝,等。


原作者:张海瀛


作者:220.172.216.* (2007/8/31 22:28:43)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9 每页5条 当前1/6页 [1] [2] [3] [4] [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侯氏论坛  执行时间:388.7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侯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