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侯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侯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中华侯氏--侯尚锫编著 已阅:65288 / 回复:459(楼主)

中华侯氏

侯尚锫  编撰

二零零六年丙戌二月

目     录
                              
         卷  首      序文

         第一卷      姓氏史话、姓氏郡堂、姓氏源流
             第一节  姓氏史话    
             第二节  姓氏郡堂  
             第三节  侯氏源流
             第四节  侯氏楹联
             第五节  侯氏迁徒、分布
         第二卷      春秋战国及秦汉侯氏
             第一节  政军界
             第二节  文艺界
         第三卷      魏晋南北朝侯氏
             第一节  政军界
             第二节  文艺界
         第四卷      随唐五代时侯氏
             第一节  政军界
             第二节  文艺界  
         第五卷      宋朝金元时侯氏
             第一节  政军界
             第二节  文艺界
         第六卷      明代侯氏
             第一节  政军界
             第二节  文艺界
         第七卷      清朝侯氏
             第一节  政军界
             第二节  文艺界
         第八卷      民国侯氏
             第一节  政军界
             第二节  文艺界
         第九卷      当代及现代侯氏
             第一节  两院院士
             第二节  将军侯氏
             第三节  大学校长、院长
             第四节  副省部级以上侯氏
             第五节  经济界侯氏
             第六节  文艺界侯氏
             第七节  科教界侯氏
             第八节  港澳台、华侨侯氏
             第九节  其他侯氏
         第十卷      三千年侯氏概述
             第一节  称皇帝的侯氏
             第二节  封王侯的侯氏
             第三节  封三公的侯氏
             第四节  当元帅的侯氏
             第五节  当总兵的侯氏
             第六节  文艺界侯氏
         第十一卷    中华侯氏文化
             第一节   侯氏文化典故  
             第二节   侯氏文选
             第三节   侯氏联选
             第四节   侯氏诗选
         第十?   中华侯氏后记
             第一节   后记
             第二节   助资人简历


作者:220.172.214.* (2007/10/6 9:59:34)   回复此贴
  回复:中华侯氏--侯尚锫编著 第 1 楼

卷   首      序  文

    
    中  国  姓  氏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百家姓》中开头的几句,它成了我国姓氏的通称。姓名人人都有,天天使用,它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个人的代号与符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大约在五千年前的伏羲时代,“姓”被定为世袭,且只有父亲传递。今天我们所说的姓氏与常见的“以姓氏笔划为序”,是把姓氏当成一个统一的概念,然而在古代“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姓”代表氏族的血统,起源于母系社会,称为族姓,是为了区分血缘,防止血缘婚配而发明的相应识别标志。“氏”是古代贵族标志与宗族系统的称号,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表示功勋和地位。当时部落的大团体,裂变成了若干小团体,出于相互交往中识别的需要,这些小团体在得到新的居住地的同时获得了一种与地域有联系的新标识——姓。
    历来以为中国人先有“姓”后有“氏”,事实上,姓、氏一直在混合使用,姓和氏的关系也在变化。传说和文献中出现的“氏”有上百个,最早的是盘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五龙氏时代,随后为鉅灵氏、黄神氏、鬼隗氏、空桑氏、次民氏等二十二氏的循蜚纪时代,接着为辰放氏、蜀山氏、混沌氏、有巢氏、燧人氏、庸成氏等十三氏的因提纪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最重要的是有巢氏和燧人氏。有巢氏教民架木为巢,掘地为营;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教民结绳记事。
    进入到伏羲时代,这一时期中原出现了共工氏、柏皇氏、朱襄氏、昊英氏、栗陆氏、赫胥氏、昆吾氏、葛天氏、阴康氏、中皇石、女娲氏等部落或国家。中国最早的“姓”就产生在伏羲时代,“风”是中国的第一个姓,这个时期一个最重要的“氏”是中皇氏,其首领是仓颉,他创造了文字,替代结绳记事。
    女娲氏之后为神农氏,即炎帝,其后为姜姓。黄帝姓公孙,名轩辕,黄帝所在部落的称呼叫有熊氏,黄帝继承炎帝之位,统治了中原大地。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十四,有姓十二: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嬉、儇、依。这十二个姓事实上是有熊氏的分族,其他的儿子因没有实力建立自己的族而不能有姓。据考证:中国最古老的姓基本上都出自炎黄两帝之后。炎黄两帝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无论你我他,同姓一家亲,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根。
    先秦时期,女子称姓,男子称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姓氏便开始合而为一,由于形式固定下来,子孙可以永久使用,便于形成一脉相传的家族,血统源流线索从此变得更为清晰。中国人十分重视姓,养成了同姓聚居的习俗,许多地区流传着修谱联宗的习惯,在全国形成了无数的不等的同姓人群,以致后人探讨自己的家族史,很容易据此找到血缘所出。
    姓氏来源有多种,有以图腾定姓氏的:熊、罴、豹、虎、龙;以国家名称为姓氏的:齐、楚、韩、赵、秦等;以居住地为姓氏的;西门、郭、丘、尹、常;以官职为姓氏的:上官、卜、钱、士、司马等;以职业为姓氏的:张、顾、屠、甄、匠等;以山河名称为姓氏的:乔、姬、姜、黄、武;皇帝赐姓氏的:刘、李、赵、完颜、朱;还有以数字、季节、方位、气候、花木等等为姓氏的。
    中国人习惯继承父亲的姓,以父系方式把姓氏传递给下一代,因此绝大多数的姓氏属于一种无性别之分,以父系方式传递的基因,相当于位于代表人类男性染色体上的特殊遗传基因。中国姓氏,这一特定的社会文化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它对于研究某些同姓人群的疾病与长寿等有关遗传学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近年来,在中国“姓氏基因”学的研究也已取得了许多成果。
    姓氏,把一氏族的人与另一氏族的人区分开来,在一个氏族内部,为了区分彼此,出现了只属于个人标志的“名”。在社会交往中,无论哪群人在自己内部只用“名”就可以区分彼此,但若与另一氏族的人交往,仅称“名”还不足以表明自己的身份,把自己氏族的“姓”与自己的“名”结合在一起,才能清楚的表明自己,区别他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姓名又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姓名文化。
    所谓“百家姓”,并非说中国只有一百个姓氏,实际上是我国姓氏的总称。百家姓是宋代蒙学读物,收录了438个姓氏,其中单姓408个,复姓30个,后增补成504个姓氏,尽管说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万多个姓氏,但目前所知的姓氏只有三千多个,目前经常使用的大约有五百多个,在中国有近87%的人只使用一百个姓氏,排名前20位的大姓依次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


作者:220.172.214.* (2007/10/6 10:00:59)   回复此贴
  回复:中华侯氏--侯尚锫编著 第 2 楼

这里介绍,在中国排名前十位大姓中,所占人口的比例与历史人物。
(1) 李姓,大约占中国当代人口的7.9%,总人数超过1亿,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历史人物:李耳(老子)、李斯、李广、李世民、李白、李清照、李时珍、李鸿章、李秀成、李大钊、李宗仁、李先念、李四光等等。
(2) 王姓,大约占中国当代人口的7.4%,总人口大约在8900万左右。历史人物:王翦、王昭君、王充、王羲之、王维、王勃、王安石、王夫之、王国维、王树声、王力、王兆国、王梓坤等等。
(3) 张姓,大约占中国当代人口的7.1%,在北方和东北地区最有影响,总人口约8500万左右。历史人物:张仪、张良、张騫、张衡、张仲景、张道陵、张飞、张僧繇、张九龄、张之洞、张学良、张大千、张自忠、张云逸等等。
(4) 刘姓,大约占中国当代人口的5.4%,总人口在大约6500万左右。历史人物:刘邦、刘向、刘秀、刘备、刘勰、刘禹锡、刘基、刘墉、刘永福、刘锷、刘少奇、刘伯承、刘海粟、刘天华等等。
(5) 陈姓,大约占当代中国人口的4. 53%,总人口大约在5400万左右。历史人物:陈胜、陈平、陈琳、陈亮、陈友谅、陈化成、陈玉成、陈诚、陈果夫、陈独秀、陈云、陈毅、陈嘉庚、陈景润等等。
(6) 杨姓,大约占中国当代人口的3.1%,总人口大约在3700万左右,在西南地区和中原地区最有影响。历史人物:杨修、杨坚(隋文帝)、杨凝式(五代书法家)、杨业(北宋名将)、杨万里、杨秀清、杨虎成、杨尚昆、杨沫等等。
(7) 赵姓,大约占中国当代人口的2.29%,总人口大约在2700万左右。历史人物:赵奢(战国名将)、赵胜(平原君)、赵云、赵匡胤、赵孟頫、赵南星、赵九章、赵树理、赵紫阳、赵南起等等。
(8) 黄姓,大约占中国当代人口的2.23%,总人口大约在2700万左右。历史人物:黄歇(春申君)、黄石公、黄忠、黄盖、黄巢、黄庭坚、黄道婆、黄宗羲、黄龙士(围棋国手)、黄遵宪、黄兴、黄克诚、黄胄、黄宾虹、黄贻钧等等。
(9) 周姓,大约占中国当代人口的2.12%,总人口大约在2540万左右。历史人物:周勃、周亚夫、周瑜、周敦颐、周树人(鲁迅)、周恩来、周谷城、周培源、周予同、周扬、周信芳等等。
(10)吴姓,大约占中国当代人口的2.05%,总人口大约在2400万左右。历史人物:吴起(楚国名将)、吴广、吴道子、吴承恩、吴敬梓、吴昌硕、吴晗、吴有训、吴健雄等等。
(73)侯姓,大约占中国当代人口的0.29%,总人口大约在内400万左右。历史人物:侯赢(战国名士)、侯霸、侯安都、侯景、侯君集、侯叔献、侯方域、侯宝璋、侯宝林、侯镜如、侯宗宾等。
    中华大地,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或金戈铁马气吞山河;或叱咤风云雄霸一方;或琴棋书画风流倜傥;或袖里乾坤妙手回春;在历史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活剧,在历史的长卷里留下了他们的名字,这些名字凝固在历史的瞬间,给历史抹上了浓重的色彩,为后人留下丰富而宝贵的遗产。


作者:220.172.214.* (2007/10/6 10:01:40)   回复此贴
  回复:中华侯氏--侯尚锫编著 第 3 楼

第一卷  姓氏史话、郡堂、源流

第一节     姓 氏 史 话                  

    姓氏是中华文化的精典,是中华文明的精典,是“活文物”、“真图腾”。
    中华姓氏史,反映了中华民族史。中国有《百家姓》之说,其实,中华姓氏有两万多个。在中国古代,“姓”与“氏”是两个概念。
    一 中华“姓”的源头在哪里?
    中国的“姓”的产生,要追朔到中国远古社会。中国人的老祖先是300多万年前的淮南八公山人。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经历了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部族历史发展时期,这是一个长时期的母系社会,是中华民族的老祖母创造了“姓”。因此说,“姓”是母系社会的产物。在甲骨文与诅楚文中,“姓”的古体字由“女”“生”两字或者“自”“生”两字组成。这说明“姓”自母性所出,或者说是自已亲族的同一血缘。
    历史在前进,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女子逊位于男子,在父系社会产生了“氏”。
在中国古代,“姓”与“氏”是两个概念。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一个氏族共同拥有的称号。
  二 是哪一位古帝王创造了中华姓氏?
  中华姓氏始于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是太昊伏羲始“正姓氏”。
  “正姓氏”语出宋代罗泌《路史后纪•太昊纪上》:太昊伏羲“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万民之俪,俪皮荐之,以严其礼,示何姓之难拼,人情之不渎。”除此之外,查遍有关中华民族三皇五帝大祖谱的典藉,再没有第二位祖先“正姓氏”了。
  伏羲制嫁娶,结束了群婚、乱婚,开始了人类的对偶婚,结束了人类的野蛮与蒙昧,使人类走向了文明。制嫁娶是人类的一个重大文明,关系人类的生生不息,其中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别血缘”,近亲不得为婚。“制嫁娶”是“正姓氏”的基础,“正姓氏”又是“制嫁娶”的前提。“别血缘”是“制嫁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正姓氏”一个关健所在。“正姓氏”中体现了制嫁娶的“别血缘”,是人类文明“制嫁娶”的续篇。
    三 伏羲“正姓氏”的实质是什么?
  《易经•系辞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一句话,把天道说明白了。“生生不息”是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核心问题。
  伏羲“正姓氏”,可以分为“正姓”与“正氏”来说明。
  “正姓”是正天道,正天性,正宇宙规律。天生人,人源自天。孔子在《中庸》中曾经这样说道:“天命之谓性。”孔子说的是人性是有天赋予的,即是人性是先天固有的。在《郭店楚简》中有这样一句话,“性自命出,命由天降。”这个“性”,是什么?就是孔子所说的“天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宇宙大道。孔夫子认识了、揭示了这个大根大本。这个大根大本是人类的首要问题。这个人类的首要问题就是“人类性崇拜”。没有性,连人都没有。“姓氏”的“姓”,其实是“人性”的“性”。在天成象,形而上者谓之性,性是规律。人类所共有的普遍的自觉遵照与规范。后人创汉字,所以“性”是“心”与“生”二字的合体。“姓氏”的“姓”,是“女”与“生”的合体,“姓”本身不仅反映了宇宙的生生不息大道,同时,也反映了人类的性崇拜。"
  “正氏”是正地。“氏”的理解是“居地”,在伏羲时代是由原始狩猎时代进入了原始畜牧时代,已是父系社会了,可以理解为“男居地”部落村,也示男。对于这个居地的理解,应当同鸟儿繁殖的窝,走兽类繁殖的洞,爬行动物繁殖的穴。“氏”是顺从天道生生不息的处所。万物是天生天杀,人也是天生天杀,也是天道生生不息。世界是个阴阳世界,不交合就没有世界,就没有生生不息,这个交合必须是远方的同类异种才合。
  人类要生生不息,人类群婚、乱婚与近亲交媾行不行?伏羲历史地发现了这个关系人类文明的大问题,《易经•系辞下》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人类要生生不息,必须依天道行事,天道在八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就是乾天坤地定位,离火坎水不相射,震雷巽风不相搏,艮山兑泽各其位,保证了八卦宇宙规律的最高理想境界“中”“和”“中和”。
  《礼记•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淮阳是伏羲画八卦的圣地,中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所以,至今在中原人说“好”、“是”、“行”、“美”、“善”等,都用“中”字表达。“中”所表达的内容与境界,不知要比其它形式的表达要高多少倍!“正姓氏”以正天地,以正人伦,以正人性。这就是伏羲的“制嫁娶”的“一夫一妻”“别血缘”的对偶婚的诞生与发现,也是正姓氏的一个根本内容。
  伏羲“正姓氏”的实质是“正天道”“正名”。
伏羲“正姓氏”,反映了东方文化的根本理论天人合一的天道大宇宙观,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实质。


作者:220.172.214.* (2007/10/6 10:03:33)   回复此贴
  回复:中华侯氏--侯尚锫编著 第 4 楼

四 伏羲自姓为风,为什么?
    在八卦中巽为风,风无孔不入,风从天上来。繁写的风字是会意造字,上面是个“几”字,示天穹;下面是个“虫”字。虫者,龙也。“风”的意思是天下一条龙。龙从风,风源自天,源自宇宙。在后天八卦中,巽风位东南,十二地支在后天八卦的顺序中,辰、已都在东南方,辰者,龙也;已者,蛇也。太昊伏羲的“风”姓,说明一两个问题,一说明太昊伏羲源自天,即源自宇宙,说明了人的来源;二说明太昊伏羲是龙图腾,三说明龙的威力,像风一样遍天下,生生不息。
    五 中华姓氏是怎样流变的?
    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太昊伏羲氏没有封姓,如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代皆袭伏羲之号,均为“氏”称。“伏羲”像“国王”一样,历十五代“伏羲”;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没有封姓;黄帝轩辕氏姬姓,二十五子,封了十二姓:姬、酉、巳、祁、滕、妊、荀、僖、吉、儇、依等。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天子称“帝”不称“王”。夏商两朝政权“父亡子继”或“兄终弟及”,姓氏并没发展。
    到了周代,周天子为了巩固自已的统治地位,实行“封建制”,实行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爵,国、邑、乡、关、亭五等之封,规定“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实行亲亲“同姓封国”,功臣“异姓封国”,“赐姓命氏”,“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周代同姓封国43个,异姓封国50多个。“姓”只有天子与国王才拥有,而“氏”成了有爵位的贵族统治阶级的称号,平民百姓既没有姓,也没有氏。据宋代历史学家郑樵在《统志•氏族略》中统计,在周代封氏竟达1745个。周法延续800年,“氏以别贵贱”,庶不得姓,民不得氏,贵族永远是贵族,王孙永远是王孙,平民辈辈是平民。在周代,一听名字,无姓无氏,那一定是“平民百姓”了。
    周代的“姓”与“氏”与中国古史传说时代“姓”与“氏”,发生了质的变化。
    到了春秋战国,齐、秦、燕、楚、赵、魏等七国争雄,得势的侯王国君哪会沿袭周代封制,他们连周天子都不放在眼里,“礼崩乐坏”,周代的“姓”“氏”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秦始皇“吞二周而剪灭六国”,一统中国的同时,废除了“封建制”与“赐姓命氏”,实行了“郡县制”,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他没有实行功臣封国,也没有实行亲亲封国,连他的儿子寸土地也没有。像秦朝的丞相李斯、大将白起、王剪等人,原先都是“匹夫编户,知有氏不知有姓之人”,今一跃为新贵,哪里还会拥护周法!周代的“姓”“氏”只剩下一空泛的外壳,失去了其实际意义。
    中华“姓”与“氏”,自秦始皇起,二者合一,“姓”即“姓氏”了。诸如秦始皇,赢姓,即其姓氏了。汉武帝,刘姓。直至今天亦然。

作者:220.172.214.* (2007/10/6 10:04:58)   回复此贴
  回复:中华侯氏--侯尚锫编著 第 5 楼

六 为什么说中华万姓同根?,
   《礼记•郊特牲》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谈中华姓氏,首先问题是中华民族始祖的定位。祖先是姓氏的本根。龙是中华民族的族徽。一条龙贯穿中华六千年,一条龙把中华姓氏联结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始祖就是三皇五帝。
  伏羲是龙的图腾,各家史书与学界共识,这是没有疑义的。
  《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记载:“炎帝,姜姓也。”其母“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而炎帝。”
  这说明炎帝是龙的图腾,是龙的传人。
    太史公在《史记•天官书》记载:“轩辕,黄龙体。”
    太史公在《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黄帝之号,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其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说明黄帝是龙的图腾,连他死后都变成黄龙飞天,黄帝是龙的传人。
    三皇定位是龙的图腾,五帝的定位迎刃而解,司马迁写《史记•五帝本纪》从黄帝开始,把五帝的关系都说清楚了。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直至夏禹、商、周,他们全是黄帝的子孙,即全是龙的子孙,是伏羲子孙的延续。汉代至明清,各代帝王无不称是“真龙天子”,中华儿女自称“龙的子孙”。同为龙裔,万脉一宗,万姓同根。
  七 伏羲“正姓氏”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伏羲“正姓氏”的实质是正天道,通过“姓氏”以达敬天祭祖,敬祖重孝,报本返始,这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的大根大本。
    饮水思源,不忘本根,不忘天道,不忘祖宗,讲孝思,讲爱心,讲善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孝自已的父母,推已及人,像爱自已的父母一样爱人,讲孝思,讲师道,讲父义、子孝、兄友、弟恭,让世界充满爱,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终极价值,也是伏羲“正姓氏”的终极目的。这是天道《易经》“中”“和”“中和”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儒家学说的最高境界“中庸之道”。这是家庭、社会、天下安定与世界和平的基石;这是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中华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穷宝藏!"  
   一个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我们追朔中华万姓的源头,就是要寻觅和追朔中华文化,增加民族凝聚力,迎接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举办中国姓氏文化节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了!

作者:220.172.214.* (2007/10/6 10:05:43)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459 每页5条 当前1/92页 [1] [2] [3] [4] [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侯氏论坛  执行时间:1,412.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侯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