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考之一 上古至春秋

    中华宓氏网 2012年12月7日 万家姓


文王受命“三年伐密须”,西伯伐邗,问太公:‘吾用兵熟可?’曰:‘密须氏疑于可,我先伐之。’管叔曰:‘其君天下之明君,伐之不义。’太公曰:‘先王伐逆不伐顺;伐险不伐易。’西伯曰:‘善’。遂侵阮徂共而伐密须。密须之人自缚其君而归西伯。”

——《资治通鉴外纪》

“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

——《诗经•大雅•皇矣》

“唐,《禹贡》雍州之域。古曰密须,夏商如唐制;周,密须氏不恭,文王伐之,为周地。武王封密共王,遂国号。”

“密康公墓,在县北五十里。”

——《灵台县志》清康熙年间

由史料及传说可知,宓须国,是殷商王朝建封的一个诸侯国。宓须国在殷商末期为周原西北部的一个强悍部族,故国位置在今甘肃省灵台县一带(王宫在灵台县百里中学后院)。

宓须国后为周文王所灭。周武王克商后,在宓须国故地封同姓诸候,建立宓国。西周王朝到了周恭王(或周共王)姬扈执政时期,有一次周恭王到宓国游玩,喜欢上了宓国的三个美女,便向宓康公索要,但宓康公不愿意将这三个美女献出,周恭王因此怀恨在心。当年秋天,周恭王突然发兵攻打宓国,宓康公仓猝应战,半夜里城被攻破,宓康公骑牛仓皇突围。由于是金秋季节,洪水泛滥,宓康公的牛被阻拦在城东一公里之处的河湾里,直到拂晓也没有逃出去,因此被擒。那三个美女在也战乱中逃走,不知去向。至今,甘肃省的灵台县仍有著名的“三女川”、“澜牛湾”等地名,记录着宓国的这段历史。

宓国被灭以后,周恭王把宓国民众迁到了豫西地区,让他们仍旧使用宓国的国号。由于宓国原本在甘肃平原,被迁到豫西地区后,改称其地为“宓”。后因地处豫西山区,遂加”山”改为”密”,国都在今河南省新密市大隗镇,史称密国。

密国在春秋早期即被郑国所吞灭,其都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又称作新城,亦称新密。到了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设置了密县,县治在今天的古密城,隋朝时期迁到今密县老城。密国被灭亡后,有王族后裔以及国民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宓氏、密氏,世代相传至今。

宓姓与密姓是否出于同一祖先至今说法不一。或谓之宓姓为伏羲氏后人,密姓为密须国后人。“宓”姓近代为了便于计算机录入姓名,多改姓为“密”,这造成了姓氏使用的混乱。余以为,密姓与宓姓当为同祖。伏羲氏生于甘肃灵台,旧密须国址亦在灵台。商周无“密”字,“密”当为“宓”之讹传,又“宓”作“伏”声,盖“密须”实为“宓须”,发“伏须”声,“伏须”者,“伏羲”也。上古无国家,宓须国应为我祖伏羲氏之部落名称,后人以国谓之,又讹变成密须,故名。今史载密须国之迁徙与伏羲氏文化自西向东迁徙一致,宓姓与密姓实为同宗者也。
 


分享按钮>>关于宓氏宗谱与宓家埭是否曾经牵沙蟹
>>迁徙考之二 春秋之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