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考之一 宓桥

    中华宓氏网 2012年12月7日 万家姓


“白岗保,南河保,北河保,葛块保,王岗保,古义保,时曲保,北赤保,凌云保,新店保,紫岗保,南赤保。以上俱原设;孝义坊,忠诚坊,邓襄保,召陵保,商桥保,尧河保,皇寓保。以上俱分设;弘化保,大顺保,新安保。以上俱籍户增设。”

——《郾城县志》 明嘉靖三十三年

“……古义之西,南河之北曰新安保。上五图:马庄,宓庄,海庄,宓桥(有寨)……”

——《郾城县记》民国二十三年

“宓桥,在郾城县城东北16公里处。据传,明代宓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临渚河建有桥,故名。”

——《漯河市地名志》一九八八年

宓桥村,旧属新安保。在今郾城县东北三十五里,小商桥东十里。西邻京广铁路,东毗京珠高速。明嘉靖郾城县志载新安为“增设”之保。何为原设,何为分设,何为增设?盖“原设”之保为郾地古村落,住世代居郾之民。“分设”因移民、繁衍等致“原设”之保户籍渐增分设出孝义等七保。而“增设”之保应原为草莽,聊无人烟,自移民始居,而后依户籍成保。新安,有“新民安此”之意;新民者,山西洪洞移民者也。

宓桥村坐落在渚河两岸,有村庄四座。河北岸为宓庄,张庄;南岸为宓桥(旧称寨里)、马庄。主要姓氏有宓、廉、马、王、段、张。宓姓全部居于宓庄,近百余户,五百余人;寨里,居廉、段、王姓,寨里姓氏较杂,迁此时间应较晚。云廉姓自商桥陆续迁此,寨里廉姓迁此较早,宓庄廉姓较晚;张姓居张庄,或云宓太祖茔域北有张姓祖坟,迨为今张庄张姓始迁祖坟墓,待考;马姓居马庄,或云马姓自孟庙镇迁此。宓庄旧有郑姓人居住(《卖树修桥工记》载有“郑三良”,应为宓庄郑姓后人),后郑姓迁乾勒桥,宓庄渐无此姓;寨里旧有高庄,有高氏居住,今高姓已绝。

沿渚河向东还有郭桥,陈桥,渚阳寨、姚桥等村。余观渚河地势,乃北高南低。始迁民必定于北岸而居,以避水患。而郭桥郭姓,陈桥陈姓亦在渚河北岸。又“山南水北谓之阳”,北岸为渚之阳地,合乎风水,居北岸者当为最早移民。所以,宓桥村当是宣德天顺年间(1424年—1464年)宓姓始迁此地后,其他姓氏陆续迁入逐渐形成的村落,距今有五百余年历史。

宓桥村旧有寨墙(已拆除),今址在渚河南岸,渚河桥西侧。寨墙高约八米,外围四周挖有沟河,今址尚存。沟河较宽,引渚河水形成环抱之势,类似于护城河。寨墙为四村百姓商议好后共同修建而成,始建时间不详。修寨目的为防止流贼作乱,残害百姓。当遭遇流贼入侵时,四村百姓咸奔入寨内避难,所有寨门全部关闭,形成守势。寨门闭后未入寨者用绳索吊之入内。明清之际,中原屡受匪贼之乱,宓桥寨抵御流贼,保护生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宓桥,始建时间不详。宓桥村旧时毗邻临颍至郾城官道,往来商贾,络绎不绝。《重修宓桥碑记》载宓桥旧有渚河桥、《卖树重修桥工记》载宓桥旧有桥梁,莫知其始。概宓桥建桥久矣,始称渚河桥,自宓姓明初始居此地后修缮,以姓命名之。据村中老人讲,桥梁旧址在今宓桥桥西,旧寨墙东北角处,正对宓庄与张庄之间路道。该路道为旧时官道,南至郾城,北经大朱古城至临颍县城。咸丰五年(1855年)桥梁大修,原桥弃用,在今址建桥。后桥梁又有修缮,有记载的两次时间分别是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和民国初年。
 


分享按钮>>世系考之三 宓桥宓氏世系
>> 地名考之二 渚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