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全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全氏论坛 >> 全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全氏文化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全氏人物   全氏企业   全氏芳名录   全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请家门考究一下全佐邦的出处 已阅:5014 / 回复:1(楼主)

黎氏九世祖广俸号子阳其人,如果不是我族中之人,有关其生平,以及对后人的丰功伟绩,恐怕知之甚少。但凡我族后世人,始终念念不忘其如天厚般恩泽,因为都知道他的举措、他的伟德成就了生我们养我们的这片热土,造福着这里的众多民众。单就今年自农历四月初八曰起,将至一个多月,万里睛空,滴雨未落,严重旱情,到处可见,但在我们这里,就是曲犁渠绵延的二三十多里田地,在曲犁渠涓涌的河水兹润下,庄稼无损于大旱,始终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我想几百年来,靠着这条渠,我先祖至今能够扎根这里生存,开拓这里的土地,在这里绵延生息,全凭子阳公奉旨修这条渠的壮举了.()曲犁渠名不见经传,它是我们先人留给后人不朽的精神财富,子阳公生值年代,所居环境恶劣,方圆田地无水灌溉,每值天旱,赤地千里,粮食无收,同一片天下民众苦不堪言.公壮年时运粮往粤地发卖,停留期间,遇一买菜童子每天早即送菜至公寓所,公见其貌丰神颖异,问其姓名,后言及其何为不读书.答曰:"姓全名佐邦,年方十二,因家贫无以上学......."公即馈赠银百两与之家用,勉其苦志研习,并收其为义子.童子数年寒窗,果中状元.封相后奉旨南巡至武林,访查公之近况,谒拜叩谢大恩,问恩人欲仕否?公日:"吾己年迈矣,仕志己昏,愿兴办水利广济于农,汝可代奏皇上恩准."后果获明孝宗批谕并赐旨:凡兴修水利所过沿途境地,任何人不得违阻;凡过往人等不论官阶高低起泥三箕.是为皇恩浩荡而得修渠大成也.公奉旨于新客河古水铺地段河道中枕一曲犁坝,自坝口开一大渠环山绕岭直达罗明垌尾,全长二三十里左右灌溉方圆田地.从此天旱无忧.曲犁渠开成受恩人全佐邦回朝奏明公之功德,皇上于弘治年即钦赐"利物济人"匾,以表璋公之伟绩.()当你走进黎氏宗祠的时候,你会看到"利物济人"匾悬挂于祠堂(仿造品,真品文革时己毁).你会觉得一个普通人做的事功德有多大吗?值得后人歌颂吗?子阳公留给我们的不是物质财富,留给我们的就是"利物济人"匾所折射出的精神财富.它使我的思维想到了如何"福泽子孙"、"荫庇万世"可进之径.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谁能得到过古代祖先的荫庇?谁能享受过古人留下的任何物质财富.说古通今,在传统的思维里,拼死拼活,不择手段敛聚财富的最大借口就是"福泽子孙"、"荫庇可世."以为只要给儿孙留下万贯家财,就能保住万代荣昌了,可惜事实却常常跟人开玩笑."昔日王射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富不过三代"、"一代为官,九代做牛"的历史悲剧,成了世代企图"福泽子孙"者的最大心痛.慢讲魏晋时期富甲天下敢于同皇室斗富的石崇,元末明初的大富豪沈万山.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等民间豪富,没能把他们的财富传接到今天.就连企图打造万代铁江山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美丽梦想连同辉煌皇宫皆被岁月碾压得烟飞灰灭了无痕迹.财富是有寿命的,不可能长生不灭,流芳千古,总有一天会腐朽成泥.世间不朽能留给子孙后代享用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精神财富.我虽浅薄之人,惟有此感,我先人子阳公之壮举乃高尚之至,乃流芳千古也.(天顺间,楚人某少时流落大乌里,黎迪给以饮食,并谆谆教诲。后来,某成进士,巡按广西,过邑境来谒。该巡按乃捐钱下令辟之。渠成,一乡利赖。此资料出 平南大事记(之一)

资料来源《平南文史资料》第四辑1986年11月12日出版

                              以上某部分是平南黎氏墓碑记载,确有修渠之事实.

该帖子被全叙兴在2012-4-10 0:34:23编辑过

作者:全叙兴 (2012/4/9 2:25:20)   回复此贴
  回复:请家门考究一下全佐邦的出处 第 1 楼

欢迎各地全氏宗亲加入QQ群:世界全氏恳亲会 220289225;

经商的全氏商人可以加入QQ群:518全氏商贸群 67379518;


广西的全氏宗亲可以加入QQ群:中华全氏广西总群 67380006。

  备注:加群的全氏宗亲请在验证栏注上籍贯和姓名,谢谢合作!

该帖子被全叙兴在2014-2-12 14:54:28编辑过

作者:全叙兴 (2012/4/9 10:29:17)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4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全氏论坛  执行时间:138.7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全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