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厉氏论坛 >> 家谱分支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山东及东北各省厉姓 已阅:11171 / 回复:18(楼主)

山东海曲厉姓在明代洪武年间从江苏东海迁来,至今已有6-700年,期间子孙枝繁叶茂,遍及北方和东北各省,俨然自成体系。
各地厉姓宗谱中或有记载子孙迁至江苏东海,或者记载直接迁至山东海曲的,或可揭开山东厉姓宗亲心中迷雾。

作者:luodong001 (2007/9/4 11:56:27)   回复此贴
  回复 楼主:山东及东北各省厉姓 第 1 楼

承蒙江苏淮安市淮阴县厉津宗亲惠送,有厉氏支谱序,现转贴网上,供各位特别是日照厉姓宗亲参考:
    厉氏支谱序1
万物本于天,人本于祖。故事天曰敬,事祖亦曰敬。然何以敬祖者何在?在于循流溯源,知一本之所自而已。则谱系之作。顾可忽乎哉。
吾族本浙人,自元末宗谈宗公来江北,初居邑之西北乡,厥后丁户藩衍,名其地曰“厉家荡”。至明季,秩平公再迁邑之西路镇练湖之滨,此本族之由来也。向有谱、有宗词、祭田。嘉庆中叶,河决没于黄流,田亦冲废。迄今六七十年,族众益繁,或散居四方,或迁居隔县,竟有不知其名不识其面者。嗟呼!骨肉也等于路人所谓敬祖者安在哉?
昔仁甫兄与从姓乃锋,尝欲创修之而屡举不遂。无何而兄即逝世,今又数年,乃锋奋然以谱事为己任,期在必成。商之于予。予曰:嗟呼!此先兄志也,敢不承之!于是商之族众,皆欣然以为然。送命族侄承谟、承章检核世次,命乃锋兄叙草本。祗载本支。凡五阅而成,并质之族众,尚无歧误。将共议按户捐资,以便刊刻。并买祭田,建宗祠,次第并举,则于敬祖之谊,庶几有其文更有其实,不独藉以成吾兄未竟之志,而亦吾族人所深慰者乎!
                     光绪九年四月十五日 七世孙春堂敬撰
厉氏支谱序2
厉氏起自炎帝神农之後,号厉山氏。夏商间无考。至周齐,厉公处于姜水分支,遂有姜氏厉氏。此吾族姓之由来也。乃锋自束发受书时,即闻父老云,厉氏不多见於载籍。今举其所知者:汉有魏郡太守厉温;唐姚后,有陪厉观察(名未详)游元都观诗;又有厉归真善画,能预知人意;宋有安丰守厉仲方;又咸淳辛未进士厉元吉,字无咎,号半村;又里正厉德斯,号直方,以介节著闻,俱馀姚人;明有给事中厉汝进,又有厉小山,能诗;国朝钱塘有厉鹗,字太鸿,号樊榭,康熙庚子举人,举鸿词科,博学能诗,时称宿儒。吾族始迁祖亦本浙人,自元末避张士诚之乱过江,有三支:一在卢州合肥,一在扬州仪征,一在海州安东诸地。迁安东者至今十余世,旧谱散失莫可考。今居练湖左右者六十余户,散居邑四乡以及隔县者数十户。居海州大伊山者凡百余户。故老传闻,言安东一支,即自大伊山迁来。安、海相距非远,暇时当往访焉。今姑就其居住较近,声闻相通者,稽其世次,昭穆讳字,编辑成书,以备循览。他日访求有得,固可按册而增也。若夫建词,置田,举岁祀,联宗族,非一手一足之任也,乃锋於我族人盖有厚望焉。
    光绪九年岁次癸未清河月十六日八世孙乃锋谨序
luodong001注1:上文唐姚后似应为姚合,则厉观察应为厉玄
          注2:根据上文,合肥、仪征、海州厉姓应同从浙江迁来,时间则应该为南宋末期确切些。如果是上文所述元末明初,则难以解释洪武年间海州厉姓移民山东日照之事,因为两次移民时间间隔不会这样短。
该帖子被luodong001在2007-9-23 12:21:09编辑过

作者:luodong001 (2007/9/21 14:39:30)   回复此贴
  回复:山东及东北各省厉姓 第 2 楼

海曲厉氏探源

    山东日照海曲厉氏始祖是在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大移民时,由江苏东海迁日照中疃里(今五莲县洪凝境内)的。始祖有五子,长子迁河北省景州;次子迁回海州;三子迁莒县陵阳,之后一支迁莒南厉家寨;四子留在当地;五子胜祖迁日照城西南之杏花村。居住在今日照的三支各存家谱,但族谱上对始迁祖和远祖及长支、二支的情况均未作详细记载,只说迁往河北的长支“已立巨室之家”,迁回海州的二支“世袭指挥”。
    寻根溯源是每个厉氏子孙深深的情结。最近,四支、五支都在续修家谱,很想知道始迁祖、远祖及长支、二支的有关情况,但苦于无门。好在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请各位厉氏宗亲不吝赐教。在此,提供如下资料供参考:
    1. 据淮阴厉氏支谱记载:“吾族始迁祖亦本浙人,自元末避张士诚之乱过江,有三支:一在卢州合肥,一在扬州仪征,一在海州安东诸地。迁安东者至今十余世,旧谱散失莫可考。今居练湖左右者六十余户,散居邑四乡以及隔县者数十户。居海州大伊山者凡百余户。故老传闻,言安东一支,即自大伊山迁来”。以上资料证明,合肥、仪征、海州均源自浙江。仪征从东阳槐堂迁出的始祖名元隆,海州始迁祖的名字族谱上也应有记载。
    2.孟凡思、孟春二位同志的《征西将军厉达与圣旨碑》一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厉达的事迹。厉达,海州(今灌云县)大(音:代)伊山人。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西凉瓦刺发生叛乱,朝廷派兵屡征难平,后派人到海州访得厉达。厉达遂挂帅征西,因他对西凉地理民情了如指掌,很快“收复三十余城”,平服西凉,巩固了边疆。明成祖大加旌奖,封以要职。鉴于厉达家乡地处盐池汇宝,是明王朝的重要经济来源,又是漕运交通要衢,故命厉达为淮安大河卫指挥。厉达死后,明成祖隆恩优渥,他的四个儿子“俱袭指挥使”,并敕赐圣旨碑,碑刻“捍御疆敌,干国良臣”,旌表其功绩,“诰赠谕葬”。以上史料符合海曲厉氏族谱上记载的“世袭指挥”一说。因此,厉达很可能是二支的后人,要不也是近支。厉达先是跟随叔父(或是伯父)厉亨征西凉,到洪武16年(1383年)厉亨告老还乡。此时厉亨的年龄应在60-70岁,海曲始迁祖在1369年迁日照,二世祖如是厉亨,此时已是40-50岁,不可能随父移民来日照。由此推断,厉亨是海曲厉氏始迁祖的兄弟或爷们。
    3.元末明初,战乱、水灾、瘟疫、蝗灾,加剧了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地的荒凉局面,出现了“千里无鸡鸣”、“人烟绝迹”的悲惨境况。明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朱元璋实行了移民政策,强行将山西、苏州、海州等地区的大批百姓迁往人烟稀少的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海曲厉氏始祖就是在这时迁来日照的,同时迁来日照的还有东海云台山区及十八村的刘姓、赵姓、田姓等。海曲厉氏族谱记载,七世祖兄弟五人曾到东海进香,长兄厉道卒于途中。由此分析,七世祖他们是给远祖进香,因为一至六世全葬在日照,无须去东海。迁往日照的厉氏始祖,仅是东海厉氏的一支,即远祖的一个儿子,其余仍留在东海。    
    4.据史料记载,元末海州人张士诚率盐民起义,义军头裹红巾,后来义军之间互相混战争天下,张士诚的红巾军为了死守苏州,把苏州阊门的老百姓强行驱赶到海州,故称“红军赶散”。据《新安镇志》载:大明洪武登基之初,虑大族相聚为逆,使各道武员率游骑击散,谓之“洪军赶散”。从以上史料分析,海州厉氏有可能迁自苏州,苏州厉氏则源自浙江东阳。海州也发生过“红蝇赶散”。明代初期,海州地区张士诚的残部逃亡海岛,与日本浪人武士勾结,在沿海进行抢劫和骚扰。为此,明洪武年间,朝廷下令“片帆不许入海”,实行“封海”、“裁海”,海州沿海的岛民,被强迫迁去内地,如沭阳、莒县、沂水、郯城一带,多有云台山区迁去的家族。祖上也曾流传,当时东海一带发生红头苍蝇疫情,苍蝇见人就叮,叮了就死,故纷纷逃离东海避难,此即“红蝇赶散”。其实,“红蝇赶散”之说是根本站不住脚的,这不过是明政府借“红蝇”来驱赶移民,而玩弄的一个手腕而已。要不然红头苍蝇到底什么样子,咬死了多少人,“红蝇疫情”史家不会不知,为什么史书和地方志都没有记载。在明、清文字狱盛行的年代,是不敢秉率直书的,只好回避这个民怨深重的移民事件而已。
为此,请东海、海州及东阳或苏州的厉氏宗亲参予交流探讨。
(本文作者:厉保新Email:chinaren2856@163.com)


作者:218.58.25.* (2007/9/29 10:56:12)   回复此贴
  回复:山东及东北各省厉姓 第 3 楼

作者注:
    1.安东,即现在的江苏南京市六合区的一个乡镇,距南京67公里,距六合19公里;
    2.练湖,即丹阳市练湖镇,距丹阳2.6公里;
    3.淮阴区王兴镇,距淮阴16.7公里,是淮阴厉姓的集中居住地;
    4.海州,梁时设南北二青州,东魏初设青州,武定7年(即公元549年)又改称海州。民国初年,州制废除,海州改称东海县,后又分置东南部分地区建灌云县,国务院1983年1月18日批准隶属连云港市。
    5.大伊山,在灌云县城北。大伊山崛起于太古代,与云台山同属泰山支脉,位于著名风景区花果山南约40公里,由12座山峰组成,总面积5000多公顷,最高峰226米,因商汤贤相伊尹隐居于此而得名,并以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和幽古神奇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
    6.张士诚(1321-1367),元末泰州白驹场(今江苏大丰西南白驹)人,出身盐贩。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及李伯升等率盐丁起兵反元,攻占泰州、兴化、高邮等地。次年正月,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大周,改元天。高邮曾一度被元大军包围,后因主帅丞相脱脱临阵遭贬,元军自乱,他乘势出击获胜。至正十五年,由通州(今江苏南通)渡江南攻。次年初,攻占常熟、平江(今江苏苏州)、松江、常州等地,并定都平江。随后,与朱元璋军交兵。十七年,败于朱元璋军,他投降元朝,被封为太尉。此后成为割据浙西一大势力,曾多次运粮接济大都。至正二十三年,派兵进攻安丰(今安徽寿县),逼走刘福通和韩林儿,自称吴王。至正二十七年,平江被朱元璋军攻破,被俘至应天(今江苏南京),自缢死。

作者:218.58.25.* (2007/9/29 10:58:34)   回复此贴
  回复:山东及东北各省厉姓 第 4 楼

保新太爷爷辛苦了,海曲东枝19氏孙敬拜!

作者:219.146.142.* (2007/11/30 18:24:59)   回复此贴
  回复:山东及东北各省厉姓 第 5 楼

我父辈按家谱排是万字辈的,主籍山东,请问各位本家,有谁知道万字辈的,请与我联系QQ172605058

作者:221.11.86.* (2007/12/8 12:13:55)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8 每页5条 当前1/4页 [1] [2] [3] [4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厉氏论坛  执行时间:265.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