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氏文化古迹】思仁堂寿氏家族漫谈

    中华寿氏网 2013年3月18日 万家姓


 1926年9、10月间,鲁迅撰写并发表了回忆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建国后,它又一直选编在中学语文教科书里,成了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必读物。名人写名篇,名篇又是国人的必读物,于是乎,百草园这个当年十来户周家共有的荒芜菜园成了国人耳熟能详的国内名园,三味书屋这个在古城绍兴历史上一度以严厉著称的私塾成了国内最有名、保存最完好的私塾,寿镜吾这个原本是绍兴一隅的宿儒也成了全国有名声的塾师。这种因果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固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绝不拘泥于此,而是着眼于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一个切入点,深入挖掘、研讨相关史料,从而为广大师生教学好这篇教材提供更翔实的背景材料和参考资料,也为广大鲁迅研究工作者和鲁迅著作爱好者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新鲜史料。每当我们由鲁迅、周作人、周建人而联想到寿镜吾、寿洙邻、寿孝天……心里总会不期而然地涌起一种文化幽情,在他们的身上和背后,不仅是一个群体、一个家族的含义,有文化学术的“底蕴”,而且,存在着文化名人著名专家学者与家族群体和时代文化关联着的历史。所以我们另有一个更大的目的,试图以绍兴覆盆桥思仁堂寿氏家族作为首选的研究对象,力求全方位地搜集、发掘、疏理和研究这个家族史料,重点探究其清末民初鼎革时期的历史,感受其时代的风风雨雨,真实记录其文化传统的光与影,从而汲取我们所需求的思想,精神和其他有用的东西。因为我们已深切地感受到: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思仁堂寿氏家族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深受家族制度影响的国度,家族制度的久远和牢固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特色。文化的传承、积累和发展,人才的培养与成长,均直接与家庭、家族的教育和影响休戚相关,这就是人们常况的家学渊源。

    覆盆桥思仁堂寿氏,堪称书香门第。几个月的搜集、整理,已使我们感受到这个寿氏家族史料的丰富而厚重。在这一寿氏群体中,有寿镜吾、寿涧邻父子这样株守乡里,忠于教育职守,一生在三味书屋坐馆教书,也有更多的寿家人,走出三味书屋,走向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寿镜吾、寿孝天、寿涧邻、寿洙邻、寿石工……一个个璀璨的名字,经常映入国人的眼帘,他们用毕生的心智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串串不可磨灭的印记,熠熠生辉,他们的生平事迹及其著(译)作彪炳史册,道德文章垂千古。他们之中,有妙笔生花,才情不绝的文史大家、红学大师寿洙邻,有刻苦自学成才的数学家、编辑家寿孝天,有誉满京华的金石书画大师寿石工,有著名的化工专家寿乐,有钢琴教育家凌安娜,有济世救民、妙手回春的中医寿涧邻,有改革吏治,政绩卓著的清官良幕寿鹏飞、寿耕梅,有在浙江绍兴、甘肃兰州等地金融界声名卓著的寿积明、寿宇,有诗词清新、婉约、才艺可与谢道蕴、李清照媲美的寿涧邻夫人何志轩、甘雅泉,有又著述《方志通义》、《方志本义管窥》、《农安县志》、《易县志》、《绍兴县志资料》第一、二辑等地方志书的寿涧邻、寿洙邻兄弟,称他俩为方志学家并不为过。如追溯寿氏远祖的话,颇能查考若干为杨万里、文天祥之类名家赞誉的寿姓杰出人物,如北宋元祜戊辰(1088)科进士、官至同平章事(代宰相)的寿胜效忠赵宋王朝,护驾南渡,为国“全身”。正是因为有寿胜辈的辅佐,赵构方能苟安东南一隅。总而言之,覆盆桥思仁堂寿氏,不论是震烁古今的大名人,还是名不经传的小人物(也有因缺乏发掘、宣传和研究,以致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都是在不同的行业和岗位上竭尽心智,为共同书写中国的历史、丰富灿烂的文化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而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覆盆桥寿氏聚族而居的台门,其东厢的三味书屋早在建国初辟为鲁迅文化馆对外陈列开放,它与绍兴鲁迅故居、周家老台门一起亦于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世纪初,中共绍兴市委、绍兴市人民政府决定将东咸欢河以南,新建南路以东,柔避弄以北,中兴南路以西区域加以整合,扩大为鲁迅故里,寿家台门也力图按原状修复,包括原先几家寿氏子孙后裔在内的住户统统另作安排,这样,思仁堂寿氏子孙就完全地散布在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了。编著这本书的念头已有好几年,但真正付诸行动还是今年3月份的事,客观上时间局促,与各地寿氏缺少联系(有的甚至没有联系上),所以,这本书肯定还有许多值得增补和改进的地方,这是我们热切地希望寿家人、知情者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教的。同时,我们对一些人和事的认识,也不强求一律,采用“兼容并包”的态度,请读者诸君进一步分析、探讨。实际上,不同视角的历史考察和文化解读,产生不尽相同的结果,也是很自然的事。

    (节选于《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前言》,题目为编者所加)

 


分享按钮>>【寿氏网新闻】寿氏家族历史探源
>>【寿氏家谱源流】寿氏郡望堂号与宗祠通用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