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燕氏——燕姓》探讨(5)——古墓遗存

    中华燕氏网 2009-9-21 23:27:31 燕飞


                                         第五回      古墓遗存

                                        编者:hbyc燕飞       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书接上文,琉璃河遗址是西周初期燕国的一处重要都邑遗址,已毋庸置疑。遗址内有古城址、居住址、墓葬区等重要遗迹,也实为可信,迄今为止已发掘200余座贵族墓。在此不可以一一介绍,本篇主要就黄土坡遗址中三个编号墓的遗存,经过整理编辑后重点推荐给大家,供朋友们鉴赏。 
        本人认为在向大家介绍主要古墓遗存之前,将整个西周燕国黄土坡墓葬遗址进行简单介绍很有必要。由于京广铁路从黄土坡墓葬遗址中穿过,于是将墓葬遗址分为东、西二区,即铁路以西的为Ⅰ区,铁路以东的为Ⅱ区。而Ⅰ区墓葬和Ⅱ区墓葬在文化上又存在着明显差别:黄土坡遗址Ⅰ区是燕地的殷商遗民的墓葬;Ⅱ区是西周燕国贵族和平民的墓葬,而Ⅱ区的墓葬遗址才与本主题有关。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黄土坡遗址Ⅱ区的发现对我们研究北燕国的历史更有意义。Ⅱ区黄土坡遗址,到1979年为止,共发掘了27座墓葬和2座车马坑,其中主要的是251号墓、253号墓。 
        251号墓出土“伯矩鬲”、“单子尊”、“单子卣”、“伯矩盘”和“庶觯”等铜器,其中“伯矩鬲”造型庄重、华丽;铭文为“在戊辰,匽侯易(赐)伯矩贝,用乍(作)父戊■(此字模糊)彝;“伯矩鬲”通体饰满浮雕牛头形花纹,盖内和口沿内都铸有内容相同的铭文。 
        253号墓出土“堇鼎”、“圉卣”、“圉卣”、“圉方鼎”等器,其中墓中出土的堇鼎。通高62厘米,口径48厘米,重41.5公斤。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和出土的商周青铜礼器中最大的一件。器内壁铸有铭文26字,记述堇奉侯之命,前往宗周向太保贡献食物,而受到太保的赏赐。《史记·燕召公世家》云:“其在成王时,召公为三公。”《史记·周本纪》云:“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由此可见铭文所记正好与文献上所载召公本人并未前往燕国就封燕侯,而“以元子就封,而次子留周室代为召公”一事相印证。此外还发现有不少玉器与玛瑙、绿松石等组合而成的串饰,这是有身份的贵族统治者的佩饰物。 
        1193号墓,1986年在黄土坡遗址Ⅱ区发现的1193号墓。对于研究北燕国的历史具有重大的作用。该墓位于黄土坡村西北,该墓葬大而形制特别,为长方形土坑葬;墓室为长方形土坑竖穴,现存墓口南北长7.68米,宽度在5米以上;墓底部距地表10.25米;大墓有4条墓道,各在墓室四角。在椁室东南部出土的铜罍、铜罍上有4篇内容相同的铭文。据殷玮璋先生考证,这两件铜器是西周成王早期遗物,铭文内容当译读为:周王说:‘太保,你明德贤能,于周有功,你常以香酒奉献给君主。为了报答你的忠诚和对君王的尊奉,封你侯于燕。'这两件铜器就是太保召公为纪念周王册封他燕侯爵位并授土授民而铸造的,据此,可以判断1193号墓就是召公奭的陵墓。西周初召公被封于燕,其后因供职宗周而爵位由子辈承袭,所以他死后仍归葬于燕国封地内。对此,学术界还有另外一种意见认为:该墓的墓主当为燕侯克,是召公奭的子辈或孙辈,属第一代或第二代燕侯。但是在董家林古城就是西周初期燕国都城且是“封召公于燕”的始封地这一点上,大家的意见基本是一致的。至此,进一步证明了董家林古城不但是西周燕国都城遗址,而且是“封召公于燕”的西周燕国最初都城遗址。 
        关于琉璃河遗址,本文暂且讨论到此。然而燕国疆域有多大,又是如何向外扩张的呢?请看下集《西周燕国的发展》。


分享按钮